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2《大氣的熱力狀況》教學設(shè)計 舊人教版必修上冊.doc
-
資源ID:2602540
資源大?。?span id="dabxmd0" class="font-tahoma">38.50KB
全文頁數(shù):6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2《大氣的熱力狀況》教學設(shè)計 舊人教版必修上冊.doc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2《大氣的熱力狀況》教學設(shè)計 舊人教版必修上冊
課 題
大氣的熱力狀況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反射
2.理解大氣的保溫效應(yīng)(短波輻射、長波輻射、大氣逆輻射)
3.分析理解全球熱量平衡原理
教學重點
大氣的保溫效應(yīng)(削弱作用、保溫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大氣對地面的保溫效應(yīng)
教學方法、學法
教學程序
講
授
過
程
導入新課: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地球被一層厚厚的大氣包圍,垂直高度可達xx—3000千米,這層大氣被稱為“地球的外衣”。作為“外衣”它究竟起什么作用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
大氣的熱力狀況
一、引言:地球上許許多多與人類生活和生產(chǎn)密切相關(guān)的大氣現(xiàn)象,都與大氣的熱力作用相關(guān),那么大氣的熱量──能源來源于哪里?──太陽輻射。
以“地球的外衣”引入
(出示課件1)太陽輻射的波長范圍?;卮穑?
1.A、B、C分別表示什么?A紫外區(qū) B可見光區(qū) C紅外區(qū)
2.太陽輻射能主要集中在哪個部分?B、C。
(出示課件2)
3.圖中紅色代表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它僅占到達大氣上界太陽輻射的47%,為什么?原因: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一)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出示課件3講解)
平流層中臭氧吸收波長較短的紫外線
了解太陽輻射的波長范圍
為以下的學習打基礎(chǔ)
教學程序
教學方法、學法
講
授
過
程
對流層中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長較長的紅外線
可見光吸收很少,大部分可透過大氣射到地面上來。
由此可見,大氣直接吸收的太陽輻射很少,因此,太陽輻射并非對流層大氣的直接熱源。
2.反射作用(出示課件4講解)
參與大氣成分:云層和顆粒較大的塵埃
特點:無選擇性
實例:夏季多云的白天,氣溫不會太高
3.散射作用(出示課件5)
參與的大氣成分:空氣分子和微小塵埃
特點:有選擇性(波長越短,越容易被散射)例:①晴朗的天空呈現(xiàn)蔚藍色
方向:四面八方
特點:有選擇性(波長越短,越容易被散射)。例:①晴朗的天空呈現(xiàn)蔚藍色。②當空氣質(zhì)點為顆粒較大的塵埃、霧粒、小水滴時,散射無選擇性,各波段同時被散射,天空呈現(xiàn)灰白色(陰雨天)。③“日落黃昏十里路”。④樹陰下,教室里仍能看清東西,凡是陽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仍是明亮的,皆因大氣的散射作用。
小結(jié)(見課件5,以表格形式出現(xiàn))
4.削弱作用的差異性:不同緯度不同
削弱作用與緯度的關(guān)系:(課件6)
緯度高—太陽高度角小—太陽輻射經(jīng)過大氣的路程長—被削弱的輻射多
緯度低—太陽高度角大—太陽輻射經(jīng)過大氣的路程短—被削弱的輻射少
這就是太陽輻射由低緯度向兩極遞減的原因之一。
(二)大氣的保溫效應(yīng):(7)
閱讀“大氣的保溫效應(yīng)”,回答下列問題:
1.地面輻射為什么是長波輻射?
舉與散射現(xiàn)象有關(guān)的實例說明
舉實例說明
看課件了解
學生自讀回答
教學程序
教學方法、學法
講
授
過
程
2.為什么地面是對流層大氣的直接熱源?
3.大氣逆輻射有什么作用?
4.為什么大氣具有保溫效應(yīng)?
小結(jié):
1.實驗得知,溫度越高,輻射中最強部分的波長越短。反之越長。所以,相對太陽短輻射來說,地面輻射為長波輻射。
2.對流層大氣中的H2O、CO2吸收紅外長波輻射能力很強,因此,地面放出的長波輻射除極少一部分透過大氣返回宇宙空間外,絕大部分(75%~95%)都被對流層大氣中的H2O、CO2等吸收,使大氣增溫。所以,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海撥越高,氣溫越低,熱帶高山會有積雪等現(xiàn)象。地面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
3.大氣在增溫的同時,也向外放出紅外線長波輻射,大氣輻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間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與地面輻射正好相反,故稱為大氣逆輻射,大氣逆輻射又把熱量還給地面,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補償了地面輻射損失的熱量,對地面起到了保溫作用。
結(jié)論:天空有云,特別是有濃密的低云時,大氣逆輻射更強。
實例:有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溫度高。
問題:晚秋,寒冬的霜凍多出現(xiàn)在晴朗的夜晚,人造煙幕能防凍。
綜述:地球大氣對太陽短輻射幾乎是透明體,大部分太陽輻射能夠透過大氣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溫,大氣對地面長波輻射卻是隔熱層,把地面輻射放出的熱量絕大部分截留在大氣中,并通過大氣逆輻射又將熱量還給地面。人們把大氣的這種作用稱為大氣保溫效應(yīng)。那么大氣的熱力作用究竟有什么意義呢?如果地球表面沒有大氣又會怎樣呢?
出示課件,以無大氣的月球同有大氣的地球相比較
學生自讀回答
教師總結(jié)
學生解釋
舉實例說明
此段也可放在練習中完成
教學程序
教學方法、學法
講
授
過
程
(三)大氣熱力作用的意義
1.大氣的熱力作用,既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氣溫,又提高了夜間的最低氣溫,減少了氣溫日較差。
2.大氣的保溫效應(yīng),平均氣溫為15C,形成了適宜生命生存的溫度條件。
地面與大氣就是這樣不斷地進行著熱量交換,就整個地球多年平均狀況來看,地球收入的熱量與發(fā)出的熱量是相等的。
二、全球的熱量的平衡
學生讀圖,計算地面與大氣熱量收支狀況。
計算可知,地面和大氣的能量收入與支出是相等的,也就是說,全球的熱量平衡。
問題:
全球熱量平衡有什么意義?(使全球多年平均氣溫比較穩(wěn)定,有利于人類的生存與活動)
2.假如全球熱量不平衡會產(chǎn)生什么后果?(全球氣候變暖)
3.人類的哪些行為會導致熱量不平衡?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
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排放破壞臭氧的物質(zhì)、砍伐森林,使大氣CO2增加→氣候變暖
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討論完成。
學生讀圖計算。
學生自讀回答
小結(jié)
1.“圖”示
(結(jié)合實例,了解大氣的熱力狀況)
2.“表”示
見課件
練習
見課件
板書設(shè)計
大氣的熱力狀況
1.大氣的削弱作用
2.大氣的保溫效應(yīng)
3.全球熱量平衡
課件的設(shè)計思路
本節(jié)課從課文來講,文字敘述性強,圖多,而圖示多為靜態(tài),文字內(nèi)容則主要表現(xiàn)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因此以Flash動畫形式出現(xiàn),能夠準確地反映大氣的熱量傳遞及變化過程,因此選用了動感較強的Flash5.0進行應(yīng)用。
導言以教師談話的方式導入,然后出示課件進入引言部分,通過對太陽輻射量的變化引入新授課的內(nèi)容:第一部分,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三種削弱作用分別以動畫形式(課件3、4、5)進行講解,之后老師聯(lián)系生活中的一些大氣現(xiàn)象(即實例),對幾種作用進行分析,訓練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解釋實際問題的能力。
講授的第二部分大氣的保溫效應(yīng)先閱讀課文,然后以系統(tǒng)聯(lián)系圖(見課件7)進行講解,最后仍用實例加深理解(實例均以老師口授,未設(shè)計到課件中)。
講授第二部分全球熱量平衡的課件以表格的形式出現(xiàn)(課件8),需要學生結(jié)合課本中的圖及數(shù)據(jù)來計算完成,然后填入表格完成;再設(shè)計幾個問題(見課件)加深對全球熱量平衡相關(guān)知識的理解,小結(jié)部分(課件9—10)分別以兩種不同圖示對大氣的熱力狀況進行總結(jié)。使全節(jié)知識融于一體。
練習的設(shè)計主要是用學過的知識來回答解釋大氣中存在的一些現(xiàn)象,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