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考點規(guī)范練23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doc
2019-2020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考點規(guī)范練23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一、選擇題
1.(xx浙江稽陽聯誼學校二模)下列是關于蘇俄(聯)在1913—1925年經濟發(fā)展情況的表格。對此分析不恰當的是( )
項目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農業(yè)總產值(%)
100
67
112
種植業(yè)(%)
100
64
107
畜牧業(yè)(%)
100
72
121
工業(yè)總產值(%)
100
13.8
108.1
A.農業(yè)生產在1920年顯著下降是由于蘇俄實施余糧征集制
B.經濟發(fā)展的曲折背后是這一時期國家社會生產關系的急劇變動
C.國家工業(yè)化方針的實施促成蘇聯工業(yè)1925年迅速發(fā)展
D.1920年工業(yè)生產的低谷與長期戰(zhàn)爭與社會動蕩有關
2.1920年夏秋,斯摩棱斯克實行了特殊的“小新經濟政策”。據10月份匯報可知,這里的糧食征收從9月1日開始,到10月1日就完成了任務,而其他地區(qū)幾乎要拖延一整年時間。這一政策的實施( )
A.為實施新經濟政策提供了現實依據
B.說明余糧收集制已經完成歷史使命
C.為國內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D.標志著蘇聯新經濟體制的建立
3.列寧指出:“1921年開春以來,我們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義的辦法來代替原先的行動的辦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謂改良主義的辦法,就是……活躍商業(yè)、小企業(yè)、資本主義,審慎地逐漸地掌握它們,或者說,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們活躍起來的范圍內對它們實行國家調節(jié)?!辈牧现小案牧贾髁x的辦法”實際上是( )
A.對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補充
B.對舊的社會經濟結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C.強調多種所有制經濟齊頭并進
D.合理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發(fā)展生產
4.1928年,蘇聯按照國家計劃在烏拉爾地區(qū)建設兩個鉀礦礦井,一個由蘇聯自主建設,另一個由德國公司負責。這反映出蘇聯在工業(yè)化初期( )
A.缺少基本的技術基礎
B.突破了計劃經濟指令的制約
C.依賴外資建設重工業(yè)
D.采用新經濟政策的某些做法
5.下表反映的是蘇俄(聯)農業(yè)發(fā)展情況,對表內信息解釋不準確的表述是( )
年份
項目
1913
1921
1923
1925
糧食作物耕種面積(萬公頃)
9 446
6 620
7 860
8 730
糧食作物產量(億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A.連年戰(zhàn)爭給俄國經濟造成嚴重破壞
B.新經濟政策使農民與市場發(fā)生了聯系
C.新經濟政策使農民獲得了土地
D.新經濟政策兼顧了國家和個人的利益
6.下表是蘇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糧食產量的統(tǒng)計數據。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
1925—1927年
1928—1932年
1933—1937年
年均糧食產量(萬噸)
7 527
7 360
7 290
A.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推行
B.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
C.集體化農業(yè)政策的推行
D.玉米種植推廣受阻
7.美國人科恩在《布哈林》一書中說:“斯大林的政策人為地制造了1932—1933年的饑饉,俄國歷史上最可怕的饑饉。”50多年后《真理報》報道:“1932年和1933年冬春相交之際,餓死的人有三四百萬?!边@兩則材料反映的本質問題是( )
A.蘇聯經濟的緩慢發(fā)展
B.新經濟政策不適合蘇聯的國情
C.蘇聯經濟受到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嚴重干擾
D.斯大林模式存在嚴重的弊端
8.西方史學家評論蘇聯經濟體制:“盡管蘇聯取得了五年計劃的成就,但蘇聯社會在大多數西方人看來,似乎并不是一個值得效仿的社會主義樂園?!毕铝心苤芜@一觀點的史實有( )
①日用生活品短缺 ②取消商品貿易?、蹖嵭泄潭ǖ募Z食稅 ④國民經濟比例失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下表是1926—1940年蘇聯重工業(yè)、輕工業(yè)和農業(yè)的發(fā)展狀況。由此可見,蘇聯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道路所呈現的特點有( )
增長
年均增長速度
重工業(yè)
18.4倍
21.2%
輕工業(yè)
6.2倍
14.1%
農業(yè)
26%
1.5%
①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跔奚r業(yè)片面強調重工業(yè)
③社會消費水平難以得到提高?、車医洕鷮嵙Υ蠓认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沒有自由的秩序和沒有秩序的自由同樣具有破壞性?!币韵履苷f明這一觀點的是( )
A.十月革命的成功
B.五四運動的爆發(fā)
C.斯大林體制的僵化
D.古巴導彈危機的出現
11.俄羅斯歷史學家普羅科菲耶夫在《論蘇聯的改革》中分析說:戈爾巴喬夫改革時,“比如賣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態(tài)學家的壓力下,同時關閉了所有生產洗滌設備的工廠,造成洗滌用品短缺……這類決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說明戈爾巴喬夫改革( )
A.是導致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
B.在國家經濟決策問題上的隨意性
C.在經濟領域完全背離了社會主義原則
D.繼續(xù)采用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
12.蘇聯解體以后,俄羅斯試圖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搗毀一切具有社會主義和計劃色彩的事物,并最終投入所謂新自由主義的懷抱。然而,這給俄羅斯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等各個方面帶來了嚴重后果,俄羅斯的人均收入、生活水平、社會保障等方面都大不如蘇聯時期。以上材料說明了( )
A.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瓦解的必然性
B.蘇聯社會主義實踐并不是一無是處
C.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走上了世界文明的正道
D.蘇聯解體是蘇聯社會主義改革的必然結果
二、非選擇題
13.蘇俄(聯)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曾取得輝煌的成就。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斯大林成為蘇聯最高統(tǒng)治者之后,很快結束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擊敗了堅持新經濟政策的布哈林,1929年公開宣布停止實施新經濟政策,在全國范圍內加速開展農業(yè)全盤集體化和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運動,在事實上采納了托洛茨基的“超工業(yè)化”的建國思想。
——《蘇聯的顏色革命始于赫魯曉夫》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斯大林時代的經濟政策與新經濟政策相比有哪些重大調整。
14.宣傳海報是一種特殊的政治藝術品。下面是蘇聯20世紀前期的一組海報。
請回答:
(1)圖1為新經濟政策時期的海報,指出圖1和圖2所含信息之間的聯系。比較這一時期的工業(yè)政策與以后斯大林工業(yè)化政策有何不同。試從理論和實踐的視角評價新經濟政策。
(2)對圖像研究者來說,繪畫作品并不簡單地只是用于觀賞,而是用來“解讀”。圖3為工業(yè)化時期的宣傳海報,判斷其所含信息是否準確,并說明理由。與其他圖像史料相比,宣傳海報有什么特點?
考點規(guī)范練23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1.C 解析:蘇聯工業(yè)1925年迅速發(fā)展,是因為蘇聯實行了新經濟政策,與國家工業(yè)化方針無關,故C項分析錯誤,符合題意。
2.A
3.D 解析:本題考查新經濟政策。國內戰(zhàn)爭結束后,蘇俄繼續(xù)執(zhí)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引發(fā)了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1921年春,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它的特點即合理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發(fā)展生產,據此排除A、B、C三項,答案選D項。
4.D 解析:“另一個由德國公司負責”符合“國家暫時無力經營的企業(yè)允許本國和外國資本家經營”內容,故正確答案為D項。蘇聯自主建設一個礦井,說明技術沒問題,A項錯誤;此時計劃經濟體制尚未確立,B項錯誤;C項與史實不符,也不能由題意推出。
5.C 解析:從新經濟政策的內容可知C項說法錯誤,新經濟政策與土地分配沒有關系,故只有C項符合題意。
6.C 7.D 8.D
9.C 解析:從增長速度看,農業(yè)發(fā)展過慢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反映了蘇聯犧牲農業(yè)片面發(fā)展重工業(yè)的現實;農業(yè)發(fā)展緩慢影響社會消費水平的提高。到1937年,蘇聯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工業(yè)強國,因此④錯誤。
10.C
11.B 解析:斯大林體制的弊端是導致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A項錯誤;戈爾巴喬夫改革背離了社會主義原則,但是,題目中的兩個示例無法說明此點,C項錯誤;戈爾巴喬夫改革突破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體制,D項表述錯誤。
12.B
13.參考答案:①向社會主義過渡方式上:從間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路線到直接過渡。
②所有制結構上:從多種所有制并存到單一的公有制。
③經濟管理體制上:從計劃和市場調節(jié)并存到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④分配制度上: 從按勞分配到絕對平均主義。
14.參考答案:(1)聯系:新經濟政策的實施為實現工業(yè)化奠定基礎。
不同:改變部分企業(yè)的國有性質,實行租讓制;單一的公有制經濟(國家占有絕大部分生產資料),高度集中管理。
評價: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學說,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恢復經濟,鞏固工農聯盟(穩(wěn)定政治局勢)。
(2)不準確。忽視輕工業(yè)發(fā)展,輕、重工業(yè)比例失調。
特點:宣傳海報多與重要事件有關;有明顯的傾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