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辦公文檔 > 其它辦公相關文檔
搜柄,搜必應! 快速導航 | 使用教程

《山坡羊 潼關懷古》教學設計

文檔格式:DOC| 6 頁|大小 38.50KB|積分 15|2021-10-12 發(fā)布|文檔ID:31656156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1 / 6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下載文檔
  • 版權提示
  • 文本預覽
  • 常見問題
  • 《山坡羊潼關懷古》教學設計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一. 教學目標:1. 推敲、品味詩歌語言,體會作者懷古傷今、心憂百姓的人道主義情懷;2. 有板有眼、聲情并茂地誦讀詩歌二.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方案一,同學們,我們祖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有著數(shù)不勝數(shù)的名勝古跡,比如北京的故宮,西安的兵馬俑,杭州的岳王廟,我們景寧大際的時思寺……你去過哪些名勝古跡?當你登臨這些名勝古跡的時候,會產生什么感想?請一二學生發(fā)言……思古之幽情……將這種思古之幽情用詩歌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就是懷古詩今天,我們來學習元代張養(yǎng)浩寫的一首著名的元曲——《山坡羊 潼關懷古》方案二,以李白的《詠苧蘿山》導入: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皓齒信難開,沉吟碧云間勾踐徵絕艷,揚蛾入吳關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二)吟誦曲子,整體感知1. 自由誦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歌兩遍,讀第一遍時,要求做到字正腔圓;第二遍時,要注意念得流暢,并注意句子的停頓2. 指名朗讀3. 全班齊讀4.吟讀。

    讀詩不僅要讀得正確,讀得有節(jié)奏,還要讀得有味道,比如“峰巒如聚,波濤如怒”一句,這樣讀有味道嗎?有沒有讀出峰巒和波濤的情態(tài)和氣勢來?這樣子讀呢?(教師示范)好,正面請同學們再自由朗讀,爭取讀出你的味道和感覺來請兩名學生來朗讀,請同學們聽,聽他讀出什么味道?讀出什么感覺來了?5.全班齊讀我們再一起來讀,讀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覺來6.談印象,說感覺同學們,這首曲讀到這兒,你的腦海里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和感覺?7.帶著這種感覺,我們再來讀《山坡羊 潼關懷古》,把這種感覺讀進去,帶到字里行間去三)研讀曲子,顯象悟意1. 狀景這首曲的題目是什么?——《潼關懷古》潼關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同學們知道嗎? 潼關位于陜西省潼關縣,因臨近潼水而得名,古稱桃林塞它南依秦嶺,有禁溝深谷之險;北有渭、洛,匯黃河抱關而下之要;西有華山之屏障;東面山峰連接,谷深崖絕,中通羊腸小道,僅容一車一騎,人行其間,俯察黃河,險厄峻極這首曲哪幾句是寫潼關的地理形勢的呢?——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中國古典詩詞講究錘詞煉句,這組句子中,哪幾個字用得最好,請說說理由峰巒如聚”,群山環(huán)抱,層戀聚集,狀山以“聚”,既寫出了潼關被群山包圍的險要地勢,又賦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們守衛(wèi)著潼關。

    波濤如怒”,波濤洶涌澎湃好像在發(fā)怒,狀水以“怒”,描繪黃河氣勢:波濤滾滾,洶涌澎湃,怒不可遏峰巒原不動,何以會“聚”?流水本無情,何以會“怒”?透過“聚”“怒”兩字,你能感受到詩人當時什么樣的心情? 同時寫山寫水,宋代詞人王觀在送別的詞中是這樣寫的:水是眼波橫,峰是眉峰聚請同學們比較一下其中透露出來的情感有何不一樣潼關,據山臨河,虎踞龍盤,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請同學們追撫歷史,身臨其境地想一想,潼關路,是一條什么樣的路呀?——這是一條歷史興亡的路:在這條路上,走過了多少勝利者和失敗者,又有多少朝代走向興盛和衰亡!潼關路,這是一條浸透血淚的路:在這條路上,留下了多少人民苦難的腳印,倒臥過多少士卒的尸骨;又有多少歷史的風云人物在這里化為塵土!請一位同學來讀這三句,讀出雄渾的氣勢來……三句十五字,寫山寫水寫固若金湯的雄關,惜墨如金,表意如潑真是大家筆法全班齊背這三句2. 抒懷詩人漫步在潼關道上時的心緒如何?曲中哪一個詞寫出了詩人的復雜情緒?——“躊躇”,詩人西望故都長安,心頭意緒繁亂,足下步履躊躇,為什么呢?——“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同學們,讀到這兩句詩,引發(fā)了你哪些思緒呢?你想到了哪些情景?學生自由言說……經行此處的,僅僅是秦漢嗎?化做一抔黃土的僅僅是萬間宮闕嗎?讓我們來讀一下張養(yǎng)浩的另一首《驪山懷古》:“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 只見草蕭疏,水縈紆。

    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 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還有《洛陽懷古》:“天津橋上,憑欄遙望,舂陵王氣都凋喪樹蒼蒼,水茫茫,云臺不見中興將千古轉頭歸滅亡功,也不長;名,也不長化為一抔黃土的,不僅是秦漢帝國,還有建都于長安的列國,不僅是失敗者,還有勝利者也最終逃不脫這一抔黃土,正所謂是非成敗轉頭空……好,正面再請同學們一起來誦讀一下這四句:“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3.發(fā)議同學們,在這首曲中,詩人真正傷感的僅僅是宮闕城池的衰頹和歷代帝國的興亡嗎?——是黎民百姓,是百姓的疾苦,“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你是如何理解詩人所得出的這一結論的呢?東漢之初有一詩人梁鴻,因事出函谷關,經過京城(洛陽),作《五噫歌》原詩不長,照錄如下:陟彼北邙兮,噫!  顧瞻帝京兮,噫!  宮闕崔嵬兮,噫!  民之劬勞兮,噫!  遼遼未央兮,噫!封建王朝強盛的時候,統(tǒng)治者大興土木,驕奢淫逸,橫征暴斂,貪官污吏趁機巧取豪奪,苦的是老百姓;衰敗時,狼煙四起,征戰(zhàn)連年,抽丁抓夫,雞犬不寧,家破人亡,苦的仍然是老百姓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杜牧《阿房宮賦》)“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杜甫《兵車行》)這呼聲,使人感到在封建社會里,老百姓的生活,苦得淵深,苦得綿長,苦得遙遙無期……魯迅在《燈下漫筆》一文中,曾將中國的歷史概括為兩個時代:亂世——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治世——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區(qū)區(qū)八個字,概括盡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鞭辟入里,精警異常,恰如黃鐘大呂,震聾發(fā)聵,使全曲閃爍著耀眼的思想光輝同時,讓我們透過字面再往深處想一層,歷代王朝的興亡固然是百姓苦的根本原因,但反過來說,歷代王朝的興亡,又何嘗不是百姓苦的必然結果呢?于是,這八個字,我們還可以顛倒一下順序來讀:“百姓苦,興;百姓苦,亡全班再一起來齊讀這首曲,讀出詩人的傷心和憤懣來……(四)同學們,是否每個人登臨潼關,都會產生思古之幽情呢?按理來說,登臨古跡,縱情山水,當是心曠神怡的呀,秦時明月漢時關,無論是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無論是漢家庭院還是唐宋園林,都已經成為歷史,化為黃土了,張養(yǎng)浩為何還要如此傷心?如此憤懣?人們常說,文如其人,通過閱讀這首曲子,你感受到張養(yǎng)浩有著什么樣的思想情懷?元文宗天歷二年(1329),關中大旱,赤地千里,餓殍遍野,饑民相食。

    朝廷特地征召張養(yǎng)浩為陜西行臺中丞,讓他去賑災已經辭官歸里的張養(yǎng)浩,受命于危難之間,二話沒說,首先把自己的家財分送給故鄉(xiāng)的貧困鄰里,然后就踏上了遠赴陜西的途程一路上,詩人行經長安洛陽,登臨驪山、潼關、北邙山等地,詩人觸景生情,撫今追昔,感慨叢生,寫下了九首懷古小令詩人懷抱天下,心憂百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人饑己饑,人溺己溺,讀此曲,站在我們眼前分明站著一個為國家興亡而呼天吁地、為百姓苦難而老淚縱橫的偉大詩人形象同時,還要注意到,這首小令,雖是懷古,其實是為了寫今以古喻今,這是許多有見地而又不能直接抒發(fā)的古代作家所慣用的手法作者站在這漫漫潼關路上所概括的人民受苦的歷史事實,其實就是元代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作者面對歷史事實所發(fā)出的深沉感慨,其實就是對元代社會現(xiàn)實黑暗的憤慨,對元代人民群眾苦難的同情作者以飽含著血淚的語言,揭示了在封建社會中,人民群眾永遠處于受壓迫受剝削的悲慘命運,這不但是對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的嚴厲譴責,而且更是對元代人民奮起反抗的一種激勵曲中沒有一句提到元代的社會現(xiàn)實,擔又句句包含著元代的社會現(xiàn)實這就是作者用意高妙之處,也是這首曲的現(xiàn)實意義之所在板書設計狀景 時空交融 懷古傷今抒懷 懷抱天下發(fā)議 情理相凝 心憂百姓2011.10.12。

    點擊閱讀更多內容
    賣家[上傳人]:仙人指路
    資質:實名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