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物理總復習 第二章 第5講 實驗三 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新人教版.doc
-
資源ID:3254860
資源大?。?span id="5wsj1ks" class="font-tahoma">147.50KB
全文頁數(shù):4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年高考物理總復習 第二章 第5講 實驗三 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新人教版.doc
2019年高考物理總復習 第二章 第5講 實驗三 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新人教版
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時,先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帶有繩套的兩根細繩.實驗時,需要兩次拉伸橡皮條,一次是通過兩細繩用兩個彈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另一次是用一個彈簧秤通過細繩拉橡皮條.
(1)實驗對兩次拉伸橡皮條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________(填字母代號).
A.將橡皮條拉伸相同長度即可
B.將橡皮條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長度
C.將彈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將橡皮條和繩的結點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學們在操作過程中有如下議論,其中對減小實驗誤差有益的說法是________(填字母代號).
A.兩細繩必須等長
B.彈簧秤、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
C.用兩彈簧秤同時拉細繩時兩彈簧秤示數(shù)之差應盡可能大
D.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近些
解析 (1)該實驗的關鍵是等效替代,故選B、D.
答案 (1)BD (2)B
2.在“探究共點力合成規(guī)律”的實驗中,某同學經(jīng)歷了以下實驗步驟:
A.在白紙上按比例做出兩個力F1和F2的圖示,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圖求出合力F;
B.只用一個測力計,通過細繩把橡皮筋拉同樣長度;
C.記下兩個測力計F1和F2的讀數(shù),并且記錄它們的方向;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墊一張白紙,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P點,
用兩條細繩連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過細繩同時用兩個測力計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與細繩的連接點到達某一位置O,并記下此位置,如上圖所示;
E.記下測力計的讀數(shù)F′和細繩方向,按同一比例作出這個力的圖示,比較這個實測合力F′和按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F,看它們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近;
F.用刻度尺測量出P、O之間的距離并記錄;
G.改變兩測力計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復實驗,從實驗得出結論.
(1)上述實驗步驟有明顯的錯誤,這個步驟是____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正確的操作應為________。
(2)上述實驗步驟中有一步驟是多余的,這個步驟是____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
(3)將以上實驗步驟按正確順序排列,應為____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
解析 (1)B中只是說“通過細繩把橡皮筋拉同樣長度”,并沒有強調沿PO方向.(2)本實驗中只需要保證彈簧秤兩次作用的效果相同即可,沒有必要記錄橡皮筋被拉伸的實際長度,故多余的步驟是F.(3)根據(jù)本實驗的實驗原理可知,題述實驗步驟合理的順序是DCABEG.
答案 (1)B 只用一個測力計,通過細繩把橡皮筋拉到O點 (2)F (3)DCABEG
3.用等效代替法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情況如下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點,OB和OC為細繩,圖乙是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果畫出的圖.
(1)本實驗中“等效代替”的含義是________.
A.橡皮筋可以用細繩替代
B.左側彈簧測力計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右側彈簧測力計的作用效果
C.右側彈簧測力計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左側彈簧測力計的作用效果
D.兩彈簧測力計共同作用的效果可以用一個彈簧測力計的作用效果替代
(2)圖乙中的F與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著AO方向的是________,圖中________是F1、F2合力的理論值,______是合力的實驗值.
(3)完成該實驗的下列措施中,能夠減小實驗誤差的是________.
A.拉橡皮筋的繩細一些且長一些
B.拉橡皮筋時,彈簧秤、橡皮筋、細繩應貼近木板且與木板面平行
C.拉橡皮筋的細繩要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遠些
D.使拉力F1和F2的夾角很小
解析 (1)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第一次同時用兩個彈簧測力計作用在橡皮筋上,將橡皮筋與細線的結點拉到一個合適的位置,第二次只用一個彈簧測力計作用在橡皮筋上,使橡皮筋與細線的結點到達同樣的位置,可見兩次彈簧測力計對橡皮筋產(chǎn)生的作用效果相同,可以等效替代,故選D.(2)根據(jù)第(1)問的分析可知,力F′一定沿AO方向;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合成出來的力F是合力的理論值,而力F′則是合力的實驗值.(3)細繩越細,重力等因素的影響越小,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越準確;細繩越長,則確定彈簧拉力的方向就越準確;拉橡皮筋時,彈簧測力計、橡皮筋、細繩應貼近木板且與木板面平行,可以避免彈簧測力計中的金屬桿與測力計外殼之間的摩擦;拉橡皮筋的細繩長些,在標記同一細繩方向時兩點就可以畫得適當遠一些,這樣作圖造成的誤差就?。焕1和F2的夾角很小時,作圖造成的誤差會較大.綜上所述,選A、B、C.
答案 (1)D (2)F′ F F′ (3)ABC
4.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實驗中,現(xiàn)有木板、白紙、圖釘、橡皮筋、細繩套和一把彈簧秤.(1)為完成實驗,某同學另找來一根彈簧,先測量其勁度系數(shù),得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彈力F(N)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伸長量
x(10-2 m)
0.74
1.80
2.80
3.72
4.60
5.58
6.42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下圖中作出F-x圖象并求得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
k=________N/m;
(2)某次實驗中,彈簧秤的指針位置如上圖所示,其讀數(shù)為______N;同時利用(1)中結果獲得彈簧上的彈力值為2.50 N,請在下列虛線框中畫出這兩個共點力的合力F合;
(3)由圖得到F合=________N.
解析 (1)以水平方向為x軸,豎直方向為F軸,建立直角坐標系,然后描點,選盡可能多的點連成一條線,其圖線的斜率即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在直線上任取一點,如(610-2,3.2),則k= N/m≈53 N/m.
(2)彈簧秤的讀數(shù)為2.10 N,選標度
合力的圖示如圖所示.
(3)經(jīng)測量,合力F合=3.3 N.
答案 (1)見解析圖 53(說明:2范圍內都可)
(2)2.10(說明:有效數(shù)字位數(shù)正確,0.02范圍內都可) 見解析圖 (3)3.3(說明:0.02范圍內都可)
5.甲、乙、丙三位同學做“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實驗,所用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0~5 N,他們都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點,橡皮條的另一端通過細繩連接彈簧測力計,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確定的O點,如下圖所示,此時細繩都與平板平行,用F1和F2表示拉力的方向和大?。?
甲同學:F1和F2的方向互相垂直,F(xiàn)1=3.0 N、F2=3.8 N;乙同學:F1和F2方向間的夾角約為30,F(xiàn)1=F2=4.0 N;丙同學:F1和F2方向間的夾角約為120,F(xiàn)1=F2=4.0 N.這三位同學中操作不正確的是哪一位?并說明原因.
解析 甲同學:F1和F2的方向互相垂直,其合力大小小于5 N,小于彈簧測力計的最大測量值;乙同學:F1和F2方向間的夾角約為30,其合力大小大于5 N,超過了彈簧測力計的最大測量值;丙同學:F1和F2方向間的夾角約為120,其合力大小小于5 N,小于彈簧測力計的最大測量值;這三位同學中操作不正確的是乙同學.
答案 操作不正確的是乙同學,因為他這兩個力的合力超過了彈簧測力計刻度的最大值5 N,之后再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拉橡皮條時拉不到O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