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22課《唐雎不辱使命》(第2課時)教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doc
-
資源ID:3296206
資源大?。?span id="rnz5uyo" class="font-tahoma">30.50KB
全文頁數:8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2020年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22課《唐雎不辱使命》(第2課時)教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年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22課《唐雎不辱使命》(第2課時)教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
一、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了解人物形象。
2.學習唐雎作為小國之臣卻不畏強暴、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
二、重難點: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意義
三、教學過程
(一)課前小測
1.請同學們說出課文內容(可在各小組中選舉一人,并根據回答情況評分)
2.翻譯重點語句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卜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與臣而將四矣。
挺劍而起
(二)考考同學們的探究能力。
1.依照下列板書整理文章思路。
使秦原因: 秦王: 欲易安陵
唐雎不辱沒使命
安陵君: 愿終守之
抵制騙局:秦王: 輕寡人與
針鋒相對: 唐雎: 千里不易
反擊護國:秦王: 天子之怒
唐雎: 布衣之怒
取得勝利: 秦王: 長跪而謝
唐雎: 不辱使命
小結:
秦國企圖用___________的政治騙局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___________一事?!癬__________”寫出了這場外交斗爭的結局。
作者以唐雎出使秦國的經過為線索,完整地描述了唐雎出使秦國,不辱使命的全過程,給我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同學們,你覺得哪些語言最有特色,為什么?
2.賞讀課文,品味語言描寫,體會塑造人物形象的獨特手法。
請同學們以“ 表現了 ”(或“ 寫出了 ”、“ 反映了 ”)的句式說話。品味課文中的語言描寫,從語言中分析人物形象。(學生自主完成后,教師指導,參看答案)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表現了秦王的外強中干;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寫出了秦王盛氣凌人、以強凌弱的心態(tài);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寫出了秦王虛與委蛇、咄咄逼人的氣勢。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卜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寫出了唐雎堅定的立場和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進一步揭穿秦王的騙局。
“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寫出了秦王驕橫狂妄、不可一世的性格。
“夫專諸之刺王僚也……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棱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睂懗隽颂砌碌膭C然正氣。他不畏強暴,寧死不屈。他的話猶如匕首,直刺貪生怕死的秦王的心窩;又好似撼天動地的警鐘,警告秦王不要自蹈死地。
“挺劍而起”反映了唐雎不畏強暴、寧死不屈?!?
唐雎:勇敢機智、不畏強暴、敢于斗爭、敢于勝利。不怕威脅、大義凜然。臨危不懼、
秦王:驕橫無理、盛氣凌人、傲慢無禮、外強中干、色厲內荏。
師小結:
同學們的分析都很精彩、很貼近課文,從同學們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本文運用大量的人物對話繪聲繪色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但文中對比、反襯手法的運用也很精妙,請大家仔細體味。
小結:結合文章內容,簡析作者主要通過什么手法來刻畫人物的,這種手法有什么好處?
概述文章內容:
3.聚焦對比、反襯手法,體會其表達效果。(先請同學回答,看看學情,教師再講解)
作者塑造了兩個對立的人物形象秦王與唐雎,他倆之間針鋒相對,水火不容。秦王先倨后恭,“使人謂”——“不悅”——“佛然怒”——“色撓,長跪而謝之”;唐雎先恭后倨.臨危出使——沉著應對——針鋒相對——“挺劍而起”。一個色厲內荏、外強中于;一個臨危不懼、機智果敢。通過對比,人物形象更鮮明、生動,具有非凡的藝術感染力。為了更充分地體現唐雎的機智果敢,作者塑造安陵君的形象來襯托唐雎。安陵君大敵當前表現出一國之君的見識,但苦于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唐雎出使秦國,面對秦王,一開口便出浯不凡,不卑不亢。兩個人物。兩種性格,互為表里,相輔相成。秦王的外強中干對唐雎的沉著應對也是一種襯托。從側面刻畫了唐雎智勇超群的大無畏精神。
小結:本文綜合運用對比、反襯手法,通過大量的語言描寫。表現了唐雎維護國土的嚴正立場和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布衣精神,從而提示了弱國安陵能夠在外交上戰(zhàn)勝強秦的原因。但本文的人物語言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他隱含著言外之意,就是俗稱的“潛臺詞”,讓我們一起來琢磨一下。
4.探究體會下列句子的弦外之音?! ?
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將你們的土地奉送給我,不然的話我將發(fā)怒,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 ?
我將效法他們三人,與你同歸于盡
且秦滅韓亡魏。
如果安陵君違抗我的意愿,也將會遭到韓國和魏國的下場。
師結論:外交辭令往往委婉含蓄,隱藏著“潛臺詞”,聽話者應仔細揣摩,才能靈活應付。
(三)拓展延伸:
①你認為唐雎能夠永遠保住安陵嗎?為什么?
不能。秦滅六國,統(tǒng)一全國,是當時的歷史發(fā)展趨勢。弱小的安陵,最終還是抵擋不住秦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步伐。
②列舉我國歷史上兩個“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主要事跡?! ?
(1)墨子阻止公輸盤和楚王攻打宋國?! ?
(2)晏子出使楚國,令楚王自取其辱?! ?
(3)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聯吳抗曹。
(4)藺相如,完璧歸趙。
(5)蘇武:出使西域,他受盡折磨,寧死不屈。面對匈奴的威逼利誘他不屈服,面對北海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他仍然不屈服。蘇武始終忠于祖國,表現出了大義凜然的堂堂正氣。他不辱使命而聞名于世,而蘇武牧羊的故事也千古流傳,并為后人仿效。
(6)張騫:漢武帝時派他聯合中亞地區(qū)的大月氏人共同抵抗匈奴,開辟絲綢之路。
③情境說話:假如現在可以穿越時空,給同學們一個與秦王、唐雎對話的機會,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
(四) 賽賽同學們的創(chuàng)新才干。(可以根據所給的劇本,也可以自行創(chuàng)作。劇本見下文附錄)
同學們可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結合平時學過的語文、歷史知識,對課文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表演。
四、堂堂清
驗驗同學們的學習成績。
閱讀分析。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1.解釋加點的詞。
故不錯意也__________________ 輕寡人與___________________
雖千里不敢易,豈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 請廣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
2.選擇譯文正確的一項。
①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
A.以為安陵君是年長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B.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認為安陵君是年長者,所以不注意他。 D.拿安陵君當作忠厚的人,這是不打他主意的緣故。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 )
A.現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請求安陵君擴大我的國土。
B.現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給安陵君擴大領土。
C.現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請求安陵君擴大影響。
D.現在我認為十倍大的土地,可以請求擴大安陵君的領土。
3.下列句子里加點的詞各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什么詞,表示什么語氣。
①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______ ___ ②豈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____________________
4.段中表現秦王玩弄詐騙伎倆,裝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段中表現秦王驕橫無理、盛氣凌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唐雎維護領土立場堅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括這段文字的段落大意
8. 分析唐雎、秦王的性格特征
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上得很活躍,同學們通過分角色朗讀了解課文,通過知識競賽積累文言知識,通過原創(chuàng)課本劇表演明白全文大意,通過合作探究深入鉆研文本,通過創(chuàng)新表演把握人物形象,開拓自己的思維。希望把這種積極參與、認真思考的好習慣一直保持下去。
布置作業(yè):
反思
附:第一幕
秦王:眾位愛卿,安陵國時常牽掛寡人的心??!
將軍:大王,我們大秦現已滅韓亡魏,不如一鼓作氣,將安陵國一舉拿下。
秦王:嗯…………可攻占安陵會使其他國家趁虛而入啊。
使者:大王,不如我們用換地之計,詐稱用五百里的土地換取安陵。
秦王:好!此法甚好,寡人現派你出使安陵。
使者:定不辱使命,臣告退。
第二幕
使者:稟告你們安陵君,秦使求見。
侍臣:大王,秦使求見。
安陵君::宣!
侍臣:宣秦使進見!
安陵君:你此次前來有何用意?
使者:我們大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可否答應?
安陵君:奧?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
使者:我定會原話稟告我們大王!在下告退。
安陵君:使者慢走!
使者:還有何事?
侍臣:這是我家大王的一點心意,請先生笑納。
使者:啊?這……這……不可不可…………
安陵君:你暫且收下。
使者:謝安陵君。
侍臣:你此次回去,要在你們大王面前替我們美言幾句。有什么異變,要及時回來通融一下。
使者:一定一定,在下告退。
第三幕
將軍:大王,使者回來了。
秦王:快宣。
將軍:宣使臣進見!
使者:叩見大王。
秦王:快快請起,事情辦得怎么樣?
使者:安陵君不愿換地。
秦王:哼!區(qū)區(qū)安陵國君竟不把寡人放在眼里。
使者:大王息怒,安陵君自有他的苦衷……
秦王:退下吧!
第四幕
侍臣:報告大王,秦使來信。
安陵君:哎呀…………哎呀,這該如何是好?
侍臣:大王何事如此焦急?
安陵君:如今我們安陵國觸怒了秦王,這該如何是好?
侍臣:現今之計唯有派人出使秦國。
安陵君:奧,快宣唐雎!
侍臣:宣~唐~雎~進~見~~~
唐雎:臣叩見大王。
安陵君:平身平身!
唐雎:不知大王找臣來有何要事?
安陵君:如今我們安陵國觸怒了秦王,現派你出使秦國,可否
唐雎:臣遵命,臣定當誓死保全安陵!臣告退!
第五幕
將軍:安陵國使臣求見。
秦王:宣!
將軍:宣唐雎進見!
唐雎:小人叩見親王!
秦王:來者何人?
唐雎:小人安陵國使臣唐雎。
秦王(臉帶怒色,語調驟然升高):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唐雎(毫無懼色,正氣凜然):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勃然大怒,拍桌)王: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唐雎(面不改色,從容不迫):臣未嘗聞也。
秦王(神情傲慢):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
唐雎(緩慢地、針鋒相對地說,語調平和緩慢):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
秦王(無比蔑視,不屑一顧):布衣之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
唐雎(義正辭嚴,浩氣凜然,聲調漸高):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
秦王面有懼色,略顯驚慌,但仍故作鎮(zhèn)定。
唐雎:(稍停,面目含威,語氣堅定、高亢,目光直逼秦王)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秦王(大驚失色,臉色慘白,聲音顫抖,討好地說):先生坐!何至于此!您別生氣!我只不過是跟您開個玩笑罷了,寡人明白了: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只因為有先生也?!?
唐雎:那大王還換不換地了?
秦王:不換不換,今天我作東,到泰和酒樓一醉方休!走,走!
旁白:唐雎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的任務,不但折服了秦王,更使得安陵避過了一場浩劫。千百年來,唐雎不怕威脅、正氣凜然的英雄形象一直活在人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