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級數(shù)學變量與函數(shù) 第2課時教案 新課標 人教版.doc
-
資源ID:3300838
資源大?。?span id="xncy00c" class="font-tahoma">21.50KB
全文頁數(shù):2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2020年八年級數(shù)學變量與函數(shù) 第2課時教案 新課標 人教版.doc
2019-2020年八年級數(shù)學變量與函數(shù) 第2課時教案 新課標 人教版
【目標預設】
一、知識與能力
了解自變量、函數(shù)等概念,會寫出有關實例中的函數(shù)關系式,會確定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二、過程與方法
觀察在許多問題中的變量之間都存在函數(shù)關系;探究—函數(shù)與自變量的對應關系;例解如何求函數(shù)解析式,自變量取值范圍,自變量的函數(shù)值。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函數(shù)概念,提高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思考方法,向學生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
【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函數(shù)的意義,會求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及求函數(shù)值.
難點:函數(shù)概念的抽象性
【教學準備】
計算器 教學掛圖
【預習導學】
在圓面積公式S=πr 中,怎樣用含S的式子表示r. 在④式中,哪個是常量?哪個是變量?
已知下列式子y=x,式子y = x, y是不是x的函數(shù)?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景,觀察實物及圖片
觀察:
(1)心電圖中心臟部位的生物電流(y值),隨時間(x)的變化,問:對于x 每一個確定的值,y是否都有唯一確定的對應值?
(2)我國人口數(shù)統(tǒng)計表中,問:對于每一個確定的年份(x)是否都對應著一個確定的人口數(shù)(y值)?
(3)上舉兩例函數(shù)表示法和在圓公式S=πr 中, 面積S與半徑r的函數(shù)關系的表達法有什么不同?
二、精講點撥,質疑問難
1、探究(1):在計算器上計算,任意指定一個運算的程序,任意變化輸入值,求輸出結果。輸入數(shù)值為自變量。
觀察某一次輸出的結果y值是否唯一。
提問:①顯示數(shù)y死輸入的數(shù)x的函數(shù)嗎?為什么?
②y和x之間是如何建立對應關系?
③已知一個自變量的值,求它的函數(shù)值還需要什么條件。
2、探究(2):已知x、y的對應值,求x和y之間對應關系。
①
x
1
2
3
4
……
y=
y
4
7
10
13
……
②
x
1
2
3
4
……
y=
y
0
3
18
15
……
3、例1,一輛汽車的油箱中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單位L)隨行駛里程x(單位km)的增加而減少,平均耗油量為0.1L/km。
(1)寫出表示y與x的函數(shù)關系的式子;
(2)指出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3)汽車行駛200km時,油箱中還有多少汽油?
(點撥:變化中的數(shù)量關系的函數(shù)描述和問題解決,體會建模思想。)
三、課堂活動,強化訓練
1、7層樓房共有112級臺階,如果每上5級升高1米,則升高數(shù)h關于臺階數(shù)s的函數(shù)關系式為 。自變量s的取值范圍是
。
2、某風景區(qū)集體門票收費標準為:20以內(20人)每人25元,超過20人的超過的部分,每人10元。
(1)寫出應收門票費y(元)與游覽人數(shù)x(x≥20)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
(2)某班54名學生去該風景區(qū)游覽時,為購門票共花了多少元。
3、某自行車保管站在某個星期日接受保管的自行車共有3100輛次,其中變速車保管費是每輛一次0.5元,一般車保管費是每輛一次0.3元。若設一般車停放的輛次是x,總的保管費收入為y元,試寫出y關于x的函數(shù)關系式。
四、延伸拓展,鞏固內化
B
Q
P
N
A
M
C
如圖,等腰直角△ABC的直角邊與正方形MNPQ的邊長均為10cm,AC與MN在同一直線上,開始時A點與M重合,將△ABC向右移動,最后A點與N點重合,試寫出重疊部分的面積y(cm2)與MA的長度x(cm)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寫出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五、思考與作業(yè)
1、《當堂反饋》P3-5
2、《書》P18:2、3、4、8、9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