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3章 生物群體的動態(tài)平衡 第1節(jié) 種群的相對穩(wěn)定 第1課時學案 北師大版必修3.doc
-
資源ID:3371286
資源大?。?span id="7vlwln0" class="font-tahoma">861KB
全文頁數:14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3章 生物群體的動態(tài)平衡 第1節(jié) 種群的相對穩(wěn)定 第1課時學案 北師大版必修3.doc
第1課時 種群的特征
[目標導讀] 1.結合教材P69模擬實驗,歸納出利用標志重捕法調查種群數量的計算公式。2.通過教材P70調查,嘗試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3.通過對教材P68~72種群特征的討論比較,能夠列舉出種群的特征、并理解其內在聯(lián)系。
[重難點擊] 1.種群的基本特征及內在聯(lián)系。2.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
一 種群和種群數量
種群是研究生物群體穩(wěn)態(tài)的基本層次,其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種群數量。請結合下列內容探究:
1.種群概念
(1)上面圖1、圖2中長江里的鯉魚群體或長江豚群體都可以稱為一個種群。
(2)試判斷下列各項所述是否為種群,并說明理由。
①某池塘中所有的魚。
判斷:否(是或否)。
理由:魚的種類很多,所有的魚不是同一個物種。
②一塊農田中全部長出種子的玉米。
判斷:否(是或否)。
理由:全部長出種子的玉米不是全部的玉米個體。
③甲、乙兩地同一物種的鳥。
判斷:否(是或否)。
理由:不在同一個自然區(qū)域,不能隨機交配。
(3)根據以上推斷,種群是不是同種生物個體的簡單集合?請說明理由。
答案 不是。種群是同種生物在特定環(huán)境空間內和特定時間內所有個體的集群。其是由個體組成,但并非是個體數量的簡單相加,二者間的關系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4)判斷下列各項中,個體具備的特征有①③⑦,種群具備的特征有:②④⑤⑥。
①性別?、诜N群數量 ③出生日期 ④年齡結構
⑤出生率和死亡率?、扌詣e比?、唧w重
(5)下圖表示個體、種群、物種之間的關系,請判斷A、B、C的名稱。
2.圖1中的鯉魚種群數量較多,圖2中的長江豚種群數量較少,確定種群數量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種群采取的方法不同。討論下列情景適用的方法:
(1)若要調查某動物園內圈養(yǎng)梅花鹿種群的數量,可采用的方法:直接觀察,逐個計數。
(2)要調查某樹林中一種活動迅捷、難以捕捉的鳥類的數量,可采用的方法:統(tǒng)計該種鳥的鳥巢數量,再根據每窩鳥的平均數量來間接推斷這種鳥的數量。
(3)如果要調查某塊蝗災較嚴重的草地上蝗蟲的數量,能否利用上述兩種方法?應該用什么方法?
答案 蝗蟲數量大、分布廣,沒有明顯的生活痕跡或標記,因此不能利用上面的方法。應該采用近似的方法來估算其數量。
3.標志重捕法是經常使用的一種估算種群數量的方法,請結合教材P69模擬實驗分析相關問題:
(1)模擬實驗
方法步驟:①將若干個白色粉筆頭放入塑料盆中。
②從塑料盆中隨機取30個粉筆頭,放在盤中,并用紅墨水染色。
③把染色后的粉筆頭重新放入盆中,并與未染色的粉筆頭混勻。
④再從盆中隨機逐個取20個粉筆頭,數一數染過色的有多少。
實驗結果:a.理論數值:若設實驗初始放入塑料盆中白色粉筆頭的數量為N,混勻后再從盆中隨機取得染色粉筆頭數目為5。
b.由數學知識N∶30=20∶5,得N=120。
c.實際數值:從盒中數出全部粉筆頭數為121。
(2)由模擬實驗歸納標志重捕法的基本步驟和計算公式。
①標志重捕法的基本步驟
捕獲一部分個體→進行標志后放回原來環(huán)境→一段時間后重捕→根據重捕到的個體中標志個體數占總捕獲數的比例估計種群密度。
小貼士 用于標志動物的標志物的要求:a.標志物不能影響動物正常的生命活動。b.不能過分醒目,過分醒目易被捕食。c.保留時間不短于研究時間。
②計算公式
=
歸納提煉
種群數量調查方法
生物類別
采用方法
種群數量少,分布范圍小,個體較大,易觀察
直接計數法
種群數量較少,但不易直接觀察,有明顯的生活痕跡或標記
間接推斷法
種群數量極多,分布范圍廣,難以準確統(tǒng)計
估算法(標志重捕法)
活學活用
1.某研究機構對我國北方某塊草原的一種主要害鼠——布氏田鼠進行了調查。隨機布設100個鼠籠,放置1夜后,統(tǒng)計所捕獲的鼠數量、性別等,進行標志后放歸;3日后進行重捕與調查。所得到的調查數據如下表。
捕獲數/只
標志數/只
初捕
32
32
重捕
36
4
(1)該草原布氏田鼠的種群數量約為__________只。
(2)要使上面所計算的種群個體總數和實際相符,理論上在調查期必須滿足的兩個條件是________。
A.有較多個體遷出調查區(qū)
B.調查區(qū)內沒有較多個體死亡
C.調查區(qū)內沒有較多個體出生
D.有較多個體遷入調查區(qū)
(3)事實上田鼠在被捕捉過一次后更難捕捉,上述計算所得的數量與實際種群數量相比可能會偏__________。
答案 (1)288 (2)B、C (3)高
解析 (1)根據公式N=,計算出個體總數為288只。(3)由于第一次捕捉到的個體被標志后,第二次很難捕捉到,導致第二次捕捉的個體中被標志的個體減少,在公式N=中由于分母m的值減小,使得N值比實際情況偏高。
二 種群密度及其調查方法
種群數量只能表示種群的大小,而種群內個體分布的疏密要用種群密度來表示。
1.種群密度
(1)觀察探究點一中的圖1和圖2可以得知,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內鯉魚和長江豚的個體數目差異很大,我們把這個衡量種群數量的最基本的參數稱作種群密度。
(2)下列說法是對種群密度的描述的是 B 。
A.長江中所有的鯉魚
B.長江中單位體積內鰱魚的數量
C.長江中單位體積內魚的數量
2.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樣方法
(1)調查對象:植物或活動范圍小的動物。
(2)調查步驟
(3)注意事項
①隨機取樣;②樣方大小適中;③樣方數量不宜太少;④宜選用雙子葉植物。
歸納提煉
1.種群大小與種群密度之間的關系
種群大?。椒N群密度種群所處的面積或體積。
2.樣方法的計數原則
若有正好長在邊界線上的個體,只計數樣方相鄰兩條邊上及頂角處的個體。同種植物無論大小都應計數。
3.種群密度的特點
(1)不同物種,種群密度不同。
(2)同一物種,種群密度可變。
活學活用
2.下列關于樣方法調查結論的處理措施,正確的是( )
A.多次取樣,取其平均值
B.隨機選一個樣方,其密度就是整個種群的密度
C.取樣方計算時,選生物密度大的區(qū)域更科學
D.得出的結論與其他同學不一致則舍棄
答案 A
解析 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時,需要多次取樣,取其平均值,A項正確、B項錯誤;樣方法的關鍵是隨機取樣,C項錯誤;不同的人所選取的樣方不同,數據可能有所不同,D項錯誤。
三 種群的其他特征
種群密度是種群的一個重要特征,種群還具有其他特征。請閱讀教材P71~72,并結合下面的信息,回答相關問題。
1.2011年上海市常住人口為23 019 148人,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的人數相比,共增加6 281 414人,增長37.53%。平均每年增加628 141人,年平均增長率為3.24%。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來滬常住人口為8 977 000人。下圖是該市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曲線。
(1)出生率是指在單位時間內種群新生個體數占種群數量的百分比;死亡率是指單位時間內種群死亡個體數占種群數量的百分比。
(2)列表比較出生率和死亡率
類型
項目
出生率
死亡率
分類
理想條件
最大出生率
最低死亡率
特定條件
生態(tài)出生率
生態(tài)死亡率
影響因素
性成熟速度、每次產仔(卵)數、每年生殖次數、繁殖年齡的長短等
生理條件、捕食者、疾病、氣候條件等
關系
出生率高、死亡率低的種群,必然種群數量增高,種群密度增加
應用舉例
長期以來,我國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因此將“控制人口增長,實行計劃生育”定為基本國策
(3)請在圖中繪出該地人口增長率曲線。
答案 如圖
(4)從曲線看,上海人口數量的變化趨勢是迅速增長,原因是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5)由此看出,出生率和死亡率與種群大小和種群密度的關系是前者決定后者。
(6)由此看出,出生率和死亡率對種群密度的影響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直接的。
2.種群的年齡結構是指一個種群中各年齡組的個體數在種群中所占的比例,大致可以分為下列三種類型。
(1)請閱讀教材信息完善表格內容。
種群特征
出生率與死亡率
種群密度變化趨勢
類型
繁殖前期個體數大于繁殖期、繁殖后期個體數
出生率>死亡率
增大
增長型
各時期的個體數比例適中
出生率=死亡率
穩(wěn)定
穩(wěn)定型
繁殖前期個體數小于繁殖期、繁殖后期個體數
出生率<死亡率
減小
衰退型
(2)由上表分析可以看出,分析種群的年齡結構可以預測該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
(3)年齡結構有多種呈現(xiàn)形式,下圖為某地7個生物種群的年齡結構,則屬于增長型的是ADF、屬于穩(wěn)定型的是CG、屬于衰退型的是BE。
3.性別比
(1)無公害蔬菜的培育過程中,當預測到昆蟲種群密度增加時,可以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雄性個體,破壞害蟲正常的性別比,使很多雌性個體不能完成交配,降低其出生率,從而降低種群數量。由此可見種群的性別比也是影響種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2)性別比的含義為種群中雌雄性個體數目的比例。
(3)由此看出,年齡結構和性別比對種群密度的影響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答案 間接的。前者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來影響種群密度,而后者是通過影響出生率來影響種群密度。
歸納提煉
種群的特征
活學活用
3.判斷下列對種群特征概念圖所作分析的正誤。
(1)種群密度是種群的一個重要特征( )
(2)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目的是通過降低②來控制人口過度增長( )
(3)利用性引誘劑誘殺害蟲會影響③( )
(4)增長型種群的數量增長是由于①>②( )
(5)預測種群數量變化的主要依據是④( )
(6)春運期間,廣州人口數量變化主要取決于圖中的①②( )
問題導析 (1)種群密度直接受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的影響。
(2)年齡結構能通過影響出生率與死亡率來間接影響種群的數量,④代表年齡結構。
(3)性別比通過影響出生率來間接影響種群的數量。③代表性別比,②代表出生率、①代表死亡率。
答案 (1)√ (2)√ (3)√ (4) (5)√ (6)
當堂檢測
1.下列有關種群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種群是在一定空間和時間內的同種生物全部個體的總和
B.種群是許多同種個體的代數和
C.種群具有單獨的生物個體所不具備的特征
D.種群是一個有機單元,不是個體的簡單相加
答案 B
解析 種群是一個重要的生態(tài)學概念。A項是種群概念的完整敘述,是正確的,它反映了種群概念的三個要點:即一定空間和時間內、同種生物、個體總和;B項將種群理解為個體的簡單相加,這是不準確的;C項是正確的,因為種群具有種群密度、年齡結構、性別比、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而這些特征是單獨的生物個體所不具備的;D項是對B項(錯誤項)的否定,因此,它也是正確的。
2.決定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主要是( )
①出生率和死亡率?、谀挲g結構 ③性別比?、軣o機環(huán)境的簡單和復雜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解析 直接決定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齡結構可以預測種群密度,性別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種群密度。
3.下列不屬于種群特征的是( )
A.種群密度
B.性別比
C.種群的空間特征
D.形態(tài)特征
答案 D
解析 種群并不是許多同種個體的簡單相加,而是一個有機單元,它具有種群密度、年齡結構、性別比、出生率與死亡率、遷入率與遷出率及空間特征等特征。
4.下列有關生物種群數量調查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
A.調查蝗蟲幼蟲跳蝻,用標志重捕法
B.調查馬尾松,小樣方劃分為1 m2左右
C.調查蒲公英,只計數小樣方內的個體數
D.調查趨光性農業(yè)害蟲,可用定位設置燈光誘捕,定時計數法
答案 D
解析 調查蝗蟲幼蟲跳蝻的種群密度,用樣方法,A項錯誤。一般而言,北溫帶地區(qū)每個樣方的大小,喬木為100 m2,灌木為16 m2,草本為1 m2,所以調查馬尾松,小樣方劃分為100 m2左右,B項錯誤。調查蒲公英,除計數小樣方內的個體數外,還要把樣方兩個相鄰的邊及頂角處的個體統(tǒng)計在內,其他邊緣不作統(tǒng)計,C項錯誤。
5.下圖是種群年齡結構的三種類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A屬于____________型,這樣的種群正處于________時期。
(2)B屬于__________型,這類種群的種群密度會________________。
(3)C屬于________型,這類種群中各年齡組的個體數目__________。
(4)假設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大量誘殺稻田內某種害蟲的雄性個體,就會破壞害蟲種群正常的____________,從而導致該種群____________率降低,達到明顯降低害蟲種群__________的目的。
(5)在漁業(yè)生產中,要嚴格控制漁網孔眼大小,以保護幼魚,這樣有利于魚的年齡結構成為圖中__________所示的類型。
答案 (1)增長 發(fā)展 (2)衰退 越來越小 (3)穩(wěn)定 比例適中 (4)性別比 出生 密度 (5)A
40分鐘課時作業(yè)
[學考達標]
知識點一 種群和種群數量
1.a具有出生、性別、年齡、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別比、年齡結構等特征,那么a和b的特征分別屬于( )
A.物種的個體,一個鯉魚種群
B.物種的個體,一條鯉魚
C.種群,一個鯉魚種群
D.種群,一條鯉魚
答案 A
解析 a表示的特征屬于個體具有的,b表示的特征是種群具有的。
2.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獲鯽魚106條,做上標志后放回,第二次捕獲鯽魚91條,其中有標志的25條。由此可以估算出該池塘中鯽魚的密度。后來發(fā)現(xiàn)這次估算的結果與實際結果誤差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確的是( )
A.捕魚用的漁網網眼太大
B.被標志的魚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
C.兩次捕獲的鯽魚數量較小
D.重捕方法不當使捕獲的魚部分死亡
答案 D
解析 估算的結果與實際結果誤差較大,可能的原因有:捕魚用的漁網網眼太大,致使體形較小的鯽魚捕獲不到;被標志的魚放回后有一部分死亡,使估算值比實際值大;兩次捕獲的鯽魚數量較少,造成誤差偏大;重捕時方法不當使捕獲的魚部分死亡,對估算結果無影響。
知識點二 種群密度及其調查方法
3.下列可以稱為種群密度的是( )
A.某湖泊一年中鯽魚新增加的個體數
B.一個池塘單位體積內的鰱魚數量
C.一片森林中單位面積內的喬木數量
D.池塘中的鯽魚和水庫里的鯽魚
答案 B
解析 A項單位時間內新出生的個體數占種群的百分比為出生率;B項為水體生物的種群密度;C項喬木的種類不唯一;D項不在同一區(qū)域。
4.某同學擬調查一個面積為100 hm2的草地上某種雙子葉草本植物的種群密度,設計了四個調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計數該草地上該種植物的全部個體數目
B.設置1個1 m2樣方,計數樣方中該種植物的個體數目
C.隨機設置1 m2樣方若干,計數每個樣方中該種植物的個體數目
D.在該種植物密集處設置1 m2樣方若干,計數每個樣方中該種植物的個體數
答案 C
解析 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樣方的大小一般以1 m2的正方形為宜。在被調查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數每個樣方內的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估計值。
知識點三 種群的其他特征
5.現(xiàn)在我國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該措施調節(jié)的是( )
A.種群密度 B.年齡結構
C.性別比 D.出生率
答案 D
解析 我國全面放開二孩政策調節(jié)的是出生率。
6.下列關于種群特征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種群的性別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種群的出生率
B.進行種群密度的調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資源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決定種群數量的直接因素
D.種群密度預示著種群數量的未來變化趨勢
答案 D
解析 種群的性別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種群的出生率,A正確;進行種群密度的調查可以對農林災害進行監(jiān)測和預報、對漁業(yè)捕撈強度進行確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資源,B正確;出生率和死亡率及遷入率和遷出率是決定種群數量和種群密度的直接因素,C正確;種群密度反映了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量,不能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D錯誤。
[高考提能]
7.下圖表示種群的各個特征之間的關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為遷入率和遷出率
B.丙為性別比,主要通過影響出生率來間接影響種群密度
C.丁為年齡結構,每種類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個年齡組
D.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調查方法有標志重捕法和取樣器取樣法
答案 B
解析 甲為出生率和遷入率,乙為死亡率和遷出率,故A錯誤;年齡結構的每種類型中包括繁殖前期、繁殖期和繁殖后期三個年齡組,故C錯誤;取樣器取樣法是調查群落中物種多樣性的一種方法,故D錯誤。
8.如圖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曲線。該人群的年齡結構可能是( )
A.由穩(wěn)定型變?yōu)樵鲩L型 B.由衰退型變?yōu)榉€(wěn)定型
C.由增長型變?yōu)榉€(wěn)定型 D.由穩(wěn)定型變?yōu)樗ネ诵?
答案 A
解析 開始時,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年齡結構為穩(wěn)定型;最后出生率遠大于死亡率,故年齡結構變?yōu)樵鲩L型。
9.種群的年齡結構大致可分為圖示①②③三種類型,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在我國近年的人口調查中,獲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說明我國人口年齡結構一定為圖③表述類型
B.在漁業(yè)生產中,要嚴格控制漁網孔眼大小以保護幼魚,捕撈后,該水域魚種群的年齡結構可能為圖①表述類型
C.農業(yè)生產上應用性引誘劑來干擾害蟲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該種害蟲的年齡結構為圖③表述類型
D.在某一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種群的年齡結構可能為圖②所示類型
答案 A
解析 年齡結構是指一個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的比例,只知道出生率不能判斷種群的年齡結構,A項錯誤;在漁業(yè)生產中,要嚴格控制漁網孔眼大小以保護幼魚,捕撈后,該水域魚種群剩余的魚主要為幼年個體,年齡結構可能為圖①所示的增長型,B項正確;農業(yè)生產上應用性引誘劑來干擾害蟲交尾的措施,會使種群的出生率下降,有可能使該種害蟲的年齡結構為圖③所示的衰退型,C項正確;在某一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生物種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各種生物種群的年齡結構可能為圖②所示的穩(wěn)定型,D項正確。
10.某同學為了調查某區(qū)域內麻雀和黃鸝的種群密度,在該區(qū)域內隨機設置了若干捕鳥網。捕獲結果統(tǒng)計如下表(單位: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項目
捕獲總鳥數
麻雀
黃鸝
第一次捕捉
100
46(標志后放生)
43(標志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102
42(其中6只標志)
36(其中9只標志)
A.為了結果的可靠性,標志物對標志對象的生理習性不能有影響
B.該區(qū)域麻雀大約有322只,黃鸝大約有172只
C.該區(qū)域所有的麻雀和黃鸝分別構成一個種群
D.由于標志的個體被再次捕獲的概率下降,所以計算的結果偏小
答案 D
解析 標志重捕法中的相關計算:進行調查的某區(qū)域內的種群數量=第一次捕獲的某種生物的數量第二次捕獲的該種生物的數量第二次捕獲的該種生物的標志個體數量。由于標志的個體被再次捕獲的概率下降,分母減小,所以計算的結果應偏大,D錯誤。
11.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樣方法常適用于對植物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某同學采用樣方法對一種植物進行計數,如圖甲是其中的一個樣方中該植物的分布情況(注:圖中黑點表示該種植物)。對該樣方中該種植物進行計數時,應記錄的數目是______________株。
(2)乙圖表示物種數與樣方面積的關系,該圖顯示:在一定的范圍內,隨樣方面積的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調查該植物的樣方面積最好是__________m2。
(3)若選取3個合適的樣方對乙圖中某種植物進行計數,結果分別是n1、n2、n3,則該種植物的種群密度為__________株/m2。
答案 (1)8 (2)物種數迅速增多,并逐漸達到最多后保持穩(wěn)定 S0 (3)(n1+n2+n3)/(3S0)
解析 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對于不同種類的生物采用的方法不同。樣方法常適用于對植物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常用的樣方法有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對樣方中的植物進行計數時,應記錄樣方內和相鄰兩邊及其頂角的數目。
12.在調查植物種群密度的探究活動中,有以下實踐活動,請據此回答相關問題。
(1)若一塊農田長100 m,寬30 m,在對該地塊的蒲公英進行種群密度調查時,取10個大小為1 m2的樣方,那么,從長的一邊計起,第二個樣方的中心應在地長的________m,地寬的__________m處。
(2)假設我們所調查的一塊地里的蒲公英的分布比較均勻,10個小組各自統(tǒng)計的一個樣方的結果如下表:
組別
1
2
3
4
5
6
7
8
9
10
株數
0
3
3
2
2
3
3
9
4
3
以上各組所報的數據中,經實際詢問有兩個組是不真實的。這兩個組最可能是第__________組。如果這兩個組的實際數據之和應為5株,則該地塊的蒲公英的種群密度為__________株/m2。
(3)用干燥的豆子裝滿一只塑料廣口瓶。你的目的是測定這只瓶子里豆子的數量。但你沒有時間一顆顆數,你可以用下面的工具幫助測定豆子的數量。
工具:一把尺、一張50 cm50 cm的白紙、一枝鉛筆、一只燒杯和另一只大的廣口瓶。
請寫出你的探究思路。
答案 (1)15 15 (2)1和8 2.8 (3)探究思路:用樣方法測?!、僭诎准埳现谱饕环礁癖?,如圖。
②將瓶內的豆子隨機(閉眼)撒在方格紙上,在方格紙上選5~6個具有代表性的格子作為樣方,求平均值,計算出豆子的數量。③為盡量減小誤差,應增加上述工作的次數,然后求其平均值。
解析 (1)最好畫示意圖求解,便于分析。長100 m的地塊,選10個樣方,即將地分成10等份,也就是每長10 m設一個樣方。按要求樣方應設在每份的中央,所以第一個樣方的中心應在長5 m、寬15 m的交叉點上。第二個樣方的中心在長15 m、寬15 m的交叉點上。(2)因為題目已經說明該地塊的蒲公英分布比較均勻,總體分析所有各組,除了第1和8組之外,其他各組的數據都在2~4之間,所以第1和8組最有可能是不真實的。若這兩組統(tǒng)計的實際數據之和是5株,則該種群的密度為(3+3+2+2+3+3+4+3+5)10=2.8,即為2.8株/m2。(3)用樣方法(只要合理即可)。
[個性拓展]
13.請回答下列與種群特征有關的問題。
(1)某生物課外小組對一個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行了相關的生態(tài)學調查。采用樣方法調查草原中某種植物的種群密度,取樣的關鍵是要注意________。若選取5個樣方,種群密度分別是每平方米N1、N2、N3、N4、N5(株),則該植物的種群密度約為________________株/m2。
(2)下圖表示的是四個不同種群中不同年齡組的個體所占的比例,其中種群密度會越來越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學對一云杉林的種群密度進行調查統(tǒng)計,將統(tǒng)計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為5級,每一級的植株數量如下表所示。
等級
高度(cm)
數量(株)
a級
h≤10
120
b級
10<h≤30
62
c級
30<h≤100
32
d級
100<h≤300
16
e級
h>300
6
分析表中數據可知,此云杉種群的年齡結構屬于______。
答案 (1)隨機取樣 (N1+N2+N3+N4+N5)/5 (2)A (3)增長型
解析 調查植物種群密度的常規(guī)方法是取樣調查,在對植物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中,常常采用樣方法;取樣的關鍵是要注意隨機取樣,計算種群密度的方法是取平均值。從題干提供的表格信息:繁殖前期個體很多,繁殖后期個體較少,可以確定此云杉種群的年齡結構屬于增長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