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2017-2018學年高一物理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doc
-
資源ID:3854939
資源大小:158.50KB
全文頁數(shù):6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2017-2018學年高一物理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doc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xx學年高一物理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7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8-12在題中有多個選項正確.全部選對得4分,選不全得2分,有選錯的或不答的得0分.)
1.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物體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 B.物體的重力勢能越來越小
C.物體的加速度保持不變 D.物體的速度變化量保持不變
2.質(zhì)量為2t的汽車,發(fā)動機的額定功率為30kW,在水平路面上能以15m/s的最大速度勻速行駛,則汽車在該水平路面行駛時所受的阻力為
A.210N B.1.510N C.510N D.610N
3.如圖所示,用長為L的細繩拴著質(zhì)量為m的小球在豎直平面內(nèi)做圓周運動,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小球在圓周最高點時所受的向心力一定為重力
B.小球在最高點時繩子的拉力可能為零
C.若小球剛好能在豎直平面內(nèi)做圓周運動,則其在最高點的速率為零
D.小球過最低點時繩子的拉力可以等于小球重力
4.某人造地球衛(wèi)星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實施變軌后衛(wèi)星的半徑增大到原來的4倍,此時衛(wèi)星仍做勻速圓周運動,則
A.衛(wèi)星的向心加速度減小到原來的 B.衛(wèi)星的角速度減小到原來的
C.衛(wèi)星的周期增大到原來的8倍 D.衛(wèi)星的線速度增大到原來的2倍
5.甲乙兩汽車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運動,其v-t圖象如圖所示。已知兩車在3T時刻并列行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T時刻兩汽車也并列行駛
B.在T時刻甲車在后乙車在前
C.甲車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減小
D..甲車加速度大小先減小后增大
6.站在水平地面上的運動員把質(zhì)量為500g 的足球踢出后,某人觀測足球在空中的飛行情況,估測出上升最大高度為10m,在最高點速度為20m/s,g=10m/s,則運動員踢球時對足球做功約為
A.100J B.50J C. 150J D.無法計算
7.一質(zhì)量為2kg的物塊在合外力F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沿直線運動。F隨時間t變化的圖線如圖所示,則
A.t=ls 時物塊的速率為2m/s
B.t=2s時物塊的速率為4m/s
C.t=3s 時物塊的速率為1.5m/s
D.t=4s時物塊的速度為零
8.一個質(zhì)點正在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用固定的照相機對該質(zhì)點進行閃光照相,閃光時間間隔為1s,分析照片得到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質(zhì)點在第1次、第2次閃光的時間間隔內(nèi)移動了0.4m;在第3次、第4次閃光的時間間隔內(nèi)移動了0.8m,由上述條件可知
A.質(zhì)點運動的加速度是0.2 m/s B.質(zhì)點運動的加速度是0.4 m/s
C.第1次閃光時質(zhì)點的速度是0.2m/s D.第1次閃光時質(zhì)點的速度是0.3 m/s
9.如圖所示,木塊A、B分別重50N和60N,它們與水平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0.25,夾在A、B之間的輕彈簧被壓縮了2cm, 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500N/m。系統(tǒng)置于水平地面上靜止不動,現(xiàn)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塊B上,力F作用后
A.木塊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N
B.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0N
C.木塊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
D.木塊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N
10.如圖所示,1為同步衛(wèi)星,2為近地衛(wèi)星,3為赤道上的一個物體,它們都在同一平面內(nèi)繞地心做圓周運動。關于它們的圓周運動的線速度、角速度、和向心加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B.<
C.< D.>>
11.如圖所示,物塊用一不可伸長的輕繩跨過小滑輪與小球相連,與小球相連的輕繩處于水平拉直狀態(tài)。小球由靜止釋放運動到最低點過程中,物塊始終保持靜止,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小球剛釋放時,地面對物塊的摩擦力為零
B.小球運動到最低點時,地面對物塊的支持力可能為零
C.上述過程中小球的機械能守恒
D.上述過程中小球重力的功率一直增大
12.如圖所示,一個質(zhì)量為m的物體靜置在傾角ɑ=30固定光滑斜面底端,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沿斜面加速運動,上升了高度h,其加速度為,在此過程中
A.物體動能增加了mgh
B.物體動能增加了mgh
C.物體機械能增加了mgh
D.物體克服重力做功mgh
二、實驗題:(本題共12分.把答案填在題中的橫線上或按題目要求作答.)
13.(4分)某中學實驗小組采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功與速度的關系,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后,沿木板滑行。打點計時器工作頻率為50Hz.
(1)實驗中木板略微傾斜,這樣做________;
A.是為了使釋放小車后,小車能勻加速下滑 B.是為了增大小車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對小車做的功 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車做勻速運動
(2)實驗中先后用同樣的橡皮筋1條、2條、3條,,并起來掛在小車的前端進行多次實驗,每次都要把小車拉到同-位置再釋放小車,把第1次只掛1條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第2次掛2條橡皮筋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為2W,......;橡皮筋對小車做功后而獲得的速度可由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測出,根據(jù)第4次實驗的紙帶(如圖2所示,圖2中的點皆為計時點)求得小車獲得的速度為________m/s (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14. (8分)圖甲為“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裝置圖,實驗中,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頻率為50Hz,當?shù)刂亓铀俣鹊闹禐?.8m/s,測得所用重物的質(zhì)量為2.0kg。若按實驗要求正確地選出紙帶進行測量,量得連續(xù)三個計時點A、B、C到第一個點的距離如圖乙所示,那么:
(1)打點計時器打下點B時,物體的速度=________m/s(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2)從起點O到計數(shù)點B的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少量ΔEp=________J, 此過程中物體動能的增加量△Ek=
_________ J;(g=9.8m/s)(以上兩空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Ep≠ΔEk,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計算題: (本題共4小題,共40分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
15.(8分)一輛質(zhì)量為m的汽車,在牽引力F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了x距離后關閉發(fā)動機,又運動了L距離后停了下來,求:汽車受到的阻力大小。
16.(8分)宇航員站在某星球表面,從高h處以初速度水平拋出一個小球,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時,與拋出點的水平距離是L,已知該星球的半徑為R,引力常量為G,求:該星球的質(zhì)量M。
17.(10分)如圖所示,一個質(zhì)量m=4kg的物塊以v=2m/s水平速度滑到一靜止的平板車上,已知平板車質(zhì)量M=16kg,物塊與平板車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1,其它摩擦不計(取g=10m/s),求:
(1)當物塊與平板車相對靜止時,物塊的速度及滑行時間;
(2)要使物塊不能從平板車右端滑落,平板車至少多長。
18.(14分)如圖所示,一質(zhì)量m=0.2kg的滑塊(可視為質(zhì)點)靜止于動摩擦因數(shù)μ=0.1的一水平軌道上的A點?,F(xiàn)對滑塊施加一水平外力,使其向右運動,外力的功率恒為P=10.0W。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撤去外力,滑塊繼續(xù)滑行至B點后水平飛出,恰好在C點沿切線方向進入固定在豎直平面內(nèi)的光滑圓弧形軌道,軌道的最低點D處裝有壓力傳感器。已知軌道AB的長度L=2.0m, BC間水平距離為x=1.2m,半徑0C和豎直方向的夾角ɑ=37,圓形軌道的半徑R=2.0m。(空氣阻力可忽略,重力加速度g=10m/s,sin37=0.6,cos37=0.8);求:
(1)滑塊運動到D點時壓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
(2)水平外力作用在滑塊上的時間t;
(3)滑塊能否脫離軌道。
高一物理參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A
B
C
B
C
C
AD
BD
BD
AC
ACD
13.(1)CD; (2)2.00.
14.(1)0.98; (2)0.98; 0.96; (3)重物克服阻力做功.
15.解:加速過程由動能定理:
減速過程由動能定理
解得:
注意:其他方法正確同樣得分
16.解:小球平拋過程
,
以星球表面物體m為研究對象:
解得:
17.解:(1)對物塊由牛頓第二定律:
對車由牛頓第二定律:
解得:v′=0.4m/s
(2由功能關系:
解得L= 1.6m
18.解: (1)B→C 過程:sin37=gt
cos37=x
解得:= 5m/s
C→D由動能定理:
在D點由牛頓第二定律:
解得:=5.3N,
故傳感器示數(shù)為5.3N
(2) A→B由動能定理:
= cos37=4m/s
解得t=0.2s
(3)在D點到圓弧內(nèi)速度為零過程中由動能定理
解得:h=1.65m
R=2m> h
到E點之前速度已為零,故不脫離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