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省份專用)2020版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跟蹤檢測(二十一)化學反應速率及其影響因素(含解析).doc
-
資源ID:3927190
資源大小:153KB
全文頁數:8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新課改省份專用)2020版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跟蹤檢測(二十一)化學反應速率及其影響因素(含解析).doc
跟蹤檢測(二十一) 化學反應速率及其影響因素
1.在四個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條件下進行合成氨反應:N2+3H22NH3。根據在相同時間內測定的結果判斷,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
A.v(H2)=0.01 molL-1s-1
B.v(N2)=0.3 molL-1min-1
C.v(NH3)=0.15 molL-1min-1
D.v(H2)=0.3 molL-1min-1
解析:選B 在速率單位相同時,把速率除以其相應物質的化學計量數,數值大者反應速率快。A項,v(H2)=0.01 molL-1s-1=0.6 molL-1min-1,v(H2)=0.2 molL-1min-1;B項,v(N2)=0.3 molL-1min-1;C項,v(NH3)=0.075 molL-1min-1;D項,v(H2)=0.1 molL-1min-1。由此可知,B項中表示的反應速率最快。
2.相同溫度下,下列各組的反應中,前者速率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
A.10 mL 4 molL-1的NaHCO3溶液+10 mL 2 molL-1鹽酸+20 mL水與20 mL 3 molL-1的NaHCO3溶液+10 mL 2 molL-1鹽酸+10 mL水
B.同品質等質量的兩份Al(OH)3分別與2 molL-1硫酸、2 mol L-1鹽酸反應
C.表面積完全相同的兩塊鈉分別與200 mL、100 mL水反應
D.0.5 molL-1的NaHCO3溶液分別與1 molL-1鹽酸和0.5 molL-1硫酸混合
解析:選B A項中雖然前者中NaHCO3溶液的濃度較大,但由所給數據知其所含溶質的量小于后者,故混合后前者溶液中NaHCO3的濃度小于后者,故反應速率小于后者;B項中反應的本質為Al(OH)3+3H+===3H2O+Al3+,由于H2SO4是二元酸,溶液中c(H+)比鹽酸中的大,故反應速率大于后者;C項中水的濃度相同,速率相同;D項中雖然兩種酸中c(H+)相同,但因不知道所用溶液的體積,故無法判斷混合后(反應前)溶液中c(H+)、c(HCO) 的大小,因此無法確定其反應速率的相對大小。
3.在密閉容器中進行的反應:N2+O22NO,不能加快該反應的反應速率的是( )
A.縮小體積 B.充入少量NO氣體
C.體積增大到原來的2倍 D.升高溫度
解析:選C A項,縮小體積,反應物濃度增大,化學反應速率增大;B項,充入NO氣體增大生成物濃度,反應速率增大;C項,體積擴大,反應物濃度減小,化學反應速率減??;D項,升高溫度,加快反應速率。
4.NO和CO都是汽車尾氣里的有害物質,它們能緩緩地反應生成N2和CO2,化學方程式為2NO+2CON2+2CO2,對此反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使用正催化劑能加快反應速率
B.改變反應物的壓強對反應速率產生影響
C.冬天氣溫低,反應速率減慢,對人體危害更大
D.無論外界條件怎樣改變,均對此化學反應的速率無影響
解析:選D 正催化劑能加快反應速率,故A正確;增大壓強反應速率加快,減小壓強反應速率減慢,故B正確;降低溫度反應速率減慢,故C正確;反應速率隨溫度、壓強、濃度、催化劑的改變而改變,故D錯誤。
5.一定溫度下,反應①C(s)+CO2(g)===2CO(g) ΔH>0,反應②2SO2(g)+O2(g)===2SO3(g) ΔH<0。下列有關以上兩個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降低溫度反應①的速率減小,反應②的速率增大
B.增大壓強反應①的速率不變,反應②的速率增大
C.增大壓強反應①的速率增大,反應②的速率增大
D.升高溫度反應①的速率增大,反應②的速率減小
解析:選C 降低溫度反應速率減小,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增大,A、D錯誤;對于有氣體參加的可逆反應,增大壓強反應速率增大,減小壓強反應速率減小,B錯誤,C正確。
6.少量鐵片與100 mL 0.01 molL-1的稀鹽酸反應,反應速率太慢。為了加快此反應速率而不改變H2的產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
①加H2O?、诩覭NO3溶液 ③滴入幾滴濃鹽酸 ④加入少量鐵粉?、菁尤隢aCl溶液 ⑥滴入幾滴CuSO4溶液?、呱邷囟?不考慮鹽酸揮發(fā)) ⑧改用10 mL 0.1 molL-1 鹽酸
A.①⑥⑦ B.③⑤⑧
C.③⑦⑧ D.③④⑥⑦⑧
解析:選C 鐵片與稀鹽酸反應的實質是Fe+2H+===Fe2++H2↑。加水稀釋,c(H+)減小,反應速率減慢,①錯誤;加KNO3溶液,溶液中含有NO、H+,與Fe發(fā)生反應生成NO,得不到H2,②錯誤;滴加濃鹽酸后,c(H+)增大,反應速率加快,由于鐵片不足量,產生H2的量不變,③正確;加入少量鐵粉,c(H+)不變,反應速率不變,Fe的質量增加,則生成H2的量增加,④錯誤;加NaCl溶液,相當于加水稀釋,c(H+)減小,反應速率減慢,⑤錯誤;滴加CuSO4溶液,Fe與CuSO4發(fā)生置換反應析出Cu,形成原電池,反應速率加快,但由于置換Cu時消耗一部分Fe粉,生成H2的量減少,⑥錯誤;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加快,n(HCl)不變,則生成H2的量不變,⑦正確;⑧改用10 mL 0.1 molL-1鹽酸,c(H+)增大,n(H+)不變,反應速率加快,n(Fe)不變,則生成H2的量不變,⑧正確;故可使用的方法有③⑦⑧。
7.在一定的條件下,某反應X(g) Y(g)+Z(g)的部分實驗數據如表:
反應時間/min
0
10
20
30
40
50
c(X)/(molL-1)
0.100
0.090
0.080
0.070
0.060
0.050
反應時間/min
60
70
80
90
100
c(X)/(molL-1)
0.040
0.030
0.020
0.010
0.000
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X的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大
B.X的濃度越大,消耗一半時所用的時間越短
C.X分解的速率與其濃度無關
D.X的分解速率先快后慢
解析:選C X的分解速率是勻速的,與其濃度無關,A、D錯誤,C正確;X的濃度越大,消耗一半時所用的時間越長,B錯誤。
8.(2014全國卷Ⅰ)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熱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機理為
H2O2+I-―→H2O+IO- 慢
H2O2+IO-―→H2O+O2+I- 快
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速率與I-濃度有關
B.IO-也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C.反應活化能等于98 kJmol-1
D.v(H2O2)=v(H2O)=v(O2)
解析:選A H2O2的分解反應主要是由第一個反應決定的,I-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A項正確;根據總反應可確定該反應的催化劑為I-,而IO-為中間產物,B項錯誤;根據所給信息無法確定反應活化能,C項錯誤;反應速率關系為v(H2O2)=v(H2O)=2v(O2),D項錯誤。
9.NaHSO3溶液在不同溫度下均可被過量KIO3氧化,當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根據I2析出所需時間可以求得NaHSO3的反應速率。將濃度均為0.020 molL-1的N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10.0 mL、KIO3(過量)酸性溶液40.0 mL混合,記錄10~55 ℃間溶液變藍時間,55 ℃時未觀察到溶液變藍,實驗結果如圖。據圖分析,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40 ℃之前與40 ℃之后溶液變藍的時間隨溫度的變化趨勢相反
B.圖中b、c兩點對應的NaHSO3反應速率相等
C.圖中a點對應的NaHSO3反應速率為
5.010-5 molL-1s-1
D.溫度高于40 ℃時,淀粉不宜用作該實驗的指示劑
解析:選B 由題給圖像可知,溫度低于40 ℃時,溫度升高,溶液變藍的時間短,但溫度高于40 ℃時情況相反,A項正確;因為b、c兩點的溫度不同,反應速率不可能相等,B項錯誤;圖中a點,所用的時間為80 s,則NaHSO3的反應速率為(0.020 molL-110.0 mL10-3 LmL-1)(50 mL10-3 LmL-1)80 s=5.010-5 molL-1s-1,C項正確;由題給條件,55 ℃時未觀察到溶液變藍可知,溫度高于40 ℃時,淀粉易糊化,不宜作該實驗的指示劑,D項正確。
10.在一定條件下,X氣體與Y氣體反應生成Z氣體。反應過程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的物質的量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X+Y2Z
B.t1~(t1+10)s時,v(X)=v(Y)=0
C.t1 s時反應物X的轉化率為60%
D.0~t1 s內X的反應速率為v(X)= molL-1s-1
解析:選A 0~t1 s,Δc(X)=(0.8-0.2)molL-1=0.6 molL-1,Δc(Y)=(0.5-0.3)molL-1=0.2 molL-1,Δc(Z)=0.4 molL-1,三者之比為0.6∶0.2∶0.4=3∶1∶2,所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X+Y2Z,A項正確;t1~(t1+10)s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v(X)=3v(Y)≠0,B項錯誤;t1 s時,X的轉化率為100%=75%,C項錯誤;0~t1 s,X的反應速率為= molL-1s-1,D項錯誤。
11.(2019龍巖教學質量檢查)某溫度下,鎳和鎂分別在O2中發(fā)生反應,兩種金屬表面形成氧化膜厚度的實驗記錄如表所示:
反應時間t/h
1
4
9
16
25
MgO層厚Y/nm
0.05a
0.20a
0.45a
0.80a
1.25a
NiO層厚Y′/nm
b
2b
3b
4b
5b
表中a和b均為與溫度有關的常數。
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
A.可用氧化膜生成速率表示金屬氧化速率
B.相同條件下,鎂比鎳耐氧化腐蝕
C.溫度越高,a、b的值越大
D.金屬氧化的本質為M-ne-===Mn+
解析:選B 結合數據可知,氧化膜的厚度隨時間延長而增加,A項正確;因a、b關系不確定,無法比較,B項錯誤;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C項正確;金屬氧化的本質是金屬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D項正確。
12.在不同濃度(c)、溫度(T)條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時速度(v)如表。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a=6.00
B.同時改變反應溫度和蔗糖的濃度,v可能不變
C.b<318.2
D.不同溫度時,蔗糖濃度減少一半所需的時間相同
解析:選D 根據題表信息可知,相同溫度時,隨著濃度以等差數列遞減,其瞬時速度也以等差數列遞減,故a=6.00,A項正確;同時改變反應溫度和反應物濃度,瞬時速率有可能不變,B項正確;相同濃度時,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故b<318.2,C項正確;溫度升高,瞬時速率加快,故蔗糖濃度減少一半時,所用時間并不相等,D項錯誤。
13.某學生進行了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探究實驗,數據記錄如表:
Fe的質量
H2SO4的濃度
收集20 mL H2所需的時間
①
10 g(鐵塊)
0.1 molL-1
153 s
②
10 g(鐵粉)
0.1 molL-1
125 s
③
10 g(鐵粉)
0.2 molL-1
62 s
(1)比較①、②組數據,初步得出結論:當其他條件不變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較②、③組數據,初步得出結論:當其他條件不變時,________(填化學式)的濃度增大,反應速率________(填“加快”“減慢”或“不變”)。
(2)該探究實驗中涉及的化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實驗開始時,收集H2的速率逐漸加快,由此推測該反應的類型屬于____________(填“放熱反應”或“吸熱反應”)。
解析:(1)比較①、②組數據,可知當硫酸濃度不變時,鐵粉產生等量的氣體所需時間短,則說明化學反應速率快;比較②、③組數據,可知當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硫酸濃度,產生等量的氣體所需時間短,則說明化學反應速率快。(2)反應放熱,使反應速率加快。
答案:(1)增大固體顆粒物的表面積,則化學反應速率加快 H2SO4 加快
(2)Fe+2H+===Fe2++H2↑ 放熱反應
14.碘在科研與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某興趣小組用0.20 molL-1 KI、0.4%淀粉溶液、0.20 molL-1 K2S2O8、0.010 molL-1 Na2S2O3等試劑,探究反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已知:S2O+2I-===2SO+I2(慢)
I2+2S2O===2I-+S4O(快)
(1)向KI、Na2S2O3與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當溶液中的Na2S2O3耗盡后,溶液顏色將由無色變?yōu)樗{色,為確保能觀察到藍色,S2O與S2O初始的物質的量需滿足的關系為n(S2O)∶n(S2O)________。
(2)如果實驗中不使用Na2S2O3溶液,可能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探究反應物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設計的實驗方案如表所示:
實驗
序號
試劑體積V/mL
顯色時
間t/s
K2S2O8溶液
KI溶液
水
Na2S2O3溶液
淀粉溶液
①
10
10
0
4
1
26.8
②
5
10
5
4
1
54.0
③
2.5
10
V1
4
1
108.2
④
10
5
5
4
1
53.8
⑤
5
7.5
7.5
4
V2
t1
表中V1=________m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2=________m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顯色時間t1大約是________。
(4)根據表中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已知可得,向KI、Na2S2O3與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先發(fā)生反應S2O+2I-===2SO+I2(慢),后發(fā)生反應I2+2S2O===2I-S4O(快),當溶液中的Na2S2O3耗盡后,碘才能與淀粉作用使溶液顏色由無色變?yōu)樗{色,根據方程式S2O+2I-===2SO+I2可知,生成1 mol I2需要1 mol S2O,根據I2+2S2O===2I-+S4O可知,I2與S2O的物質的量的關系為1∶2,即反應1 mol I2需2 mol S2O,恰好反應時n(S2O)∶n(S2O)=1∶2,為確保能觀察到藍色,碘需有剩余,則S2O應少量,所以n(S2O)∶n(S2O)>1∶2。(2)如果實驗中不使用Na2S2O3溶液,可能存在的不足是顯色時間太短,不易測量。(3)該實驗是探究反應物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實驗①與實驗②對照,溶液總體積是25 mL,為確保溶液總體積不變,所以V1=7.5 mL,理由是保證每次實驗溶液總體積相等。V2=1 mL,理由是保證淀粉溶液的用量相同。對比幾組實驗數據,顯然時間t1大約是72 s。(4)根據表中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成正比關系,即:反應物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答案:(1)>0.5 (2)顯色時間太短,不易測量
(3)7.5 保證每次實驗溶液總體積相等 1 保證淀粉溶液的用量相同 72 s(或54 s~72 s)
(4)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成正比關系(或反應物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15.H2S和SO2會對環(huán)境和人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工業(yè)上采取多種方法減少這些有害氣體的排放,已知生物脫H2S的原理:
H2S+Fe2(SO4)3===S↓+2FeSO4+H2SO4
4FeSO4+O2+2H2SO42Fe2(SO4)3+2H2O
(1)硫桿菌存在時,FeSO4被氧化的速率是無菌時的5105倍,該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圖1和圖2判斷使用硫桿菌的最佳條件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反應溫度過高,反應速率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硫桿菌存在時的反應速率增大5105倍可知,硫桿菌為該反應的催化劑,該反應中硫桿菌改變了反應路徑,降低了反應的活化能。(2)由圖1 可知,溫度在30 ℃左右時,速率最快;由圖2可知,反應混合液的pH=2.0左右時,速率最快。由此可推斷使用硫桿菌的最佳條件為溫度為30 ℃、混合液的pH=2.0。若反應溫度過高,硫桿菌蛋白質受熱變性(失去活性),導致反應速率下降。
答案:(1)降低反應活化能(或作催化劑)
(2)30 ℃、pH=2.0 蛋白質變性(或硫桿菌失去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