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3章 摩擦力學(xué)案 滬科版必修
-
資源ID:40341727
資源大?。?span id="bnjoo2v" class="font-tahoma">485KB
全文頁數(shù):12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8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rèn)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yù)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biāo)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高中物理 第3章 摩擦力學(xué)案 滬科版必修
學(xué)案4 摩擦力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定位] 1.知道摩擦力的定義及分類.2.理解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3.會判斷摩擦力的方向及計算摩擦力的大小.4.了解最大靜摩擦力的概念.
一、滑動摩擦力
1.定義:當(dāng)一個物體跟另一個物體有相對滑動時,在它們的接觸面上產(chǎn)生的摩擦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2.方向:總是跟物體的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始終阻礙著物體間的相對運動.
3.大?。河霉奖硎緁=μN,其中N表示壓力的大小,μ是一個沒有單位的比例系數(shù),叫做動摩擦因數(shù),它的數(shù)值跟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的材料性質(zhì)、表面狀況(粗糙程度、干濕情況等)有關(guān).
二、靜摩擦力
1.定義:物理學(xué)中,把物體間有相對滑動趨勢時產(chǎn)生的摩擦力,叫做靜摩擦力.
2.方向:總是跟物體間相對滑動趨勢方向相反.
3.最大靜摩擦力:隨著外力的增大,靜摩擦力也增大,但靜摩擦力的增大是有一定限度的,靜摩擦力的最大值fmax叫做最大靜摩擦力.
4.靜摩擦力的大小:兩物體間實際發(fā)生的靜摩擦力f在0與fmax之間變化.
一、靜摩擦力
[問題設(shè)計]
1.把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向右拉木塊,如圖1所示.
圖1
當(dāng)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 N時,木塊沒有動;逐漸增大拉力到2 N 時,木塊仍靜止;繼續(xù)增大拉力到4 N時,木塊開始移動,此時拉力突然變小到3.8 N,此后木塊勻速運動,拉力保持3.8 N不變.
(1)木塊受到的拉力為1 N時,有相對桌面運動的趨勢但沒有運動,說明什么呢?
(2)隨著外力的增大,靜摩擦力有什么變化?
(3)靜摩擦力在哪里產(chǎn)生?沿什么方向?
答案 (1)說明桌面對木塊施加一個與拉力方向相反的、大小也為1 N的力,這個力就是桌面對木塊的靜摩擦力.
1 / 12
(2)靜摩擦力的大小隨著外力的增大而增大,但有一個最大值.
(3)靜摩擦力產(chǎn)生在相對靜止但有相對運動趨勢的物體之間.靜摩擦力的方向與接觸面相切,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2.在礦山、碼頭、工廠中多用傳送帶將貨物由低處傳送到高處.如圖2所示,傳送帶勻速轉(zhuǎn)動,貨物和傳送帶相對靜止.
圖2
(1)傳送帶靠什么力把貨物送到高處?此力方向如何?
(2)只有靜止的物體才受靜摩擦力嗎?靜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嗎?
答案 (1)靜摩擦力.靜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同).
(2)不是.靜摩擦力發(fā)生在兩個相對靜止的物體之間,物體本身可以運動.
靜摩擦力阻礙的是相對運動趨勢,并不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靜摩擦力也可以是動力.
[要點提煉]
1.靜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
(1)物體相互接觸且相互擠壓.
(2)接觸面粗糙.
(3)兩物體間相對靜止但有相對運動趨勢.
注意 兩物體是“相對靜止”,并不是靜止.
2.靜摩擦力的方向
總是沿著接觸面,并且跟物體間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注意 (1)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并不是與“運動方向”相反.(2)靜摩擦力的效果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趨勢,并不是阻礙物體的運動.
3.靜摩擦力的大小
(1)靜摩擦力具有被動性,即其大小總隨迫使物體發(fā)生相對運動的外力的變化而變化,與正壓力大小無關(guān)(填“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
(2)靜摩擦力有一個最大值,即最大靜摩擦力fmax,靜摩擦力的范圍是0<f≤fmax.
(3)靜摩擦力的大小一般根據(jù)平衡條件求解.如圖3中水平力F=1 N、2 N、3 N時物塊沒有運動,靜摩擦力大小分別為1 N、2 N、3 N.
圖3
[延伸思考]
產(chǎn)生靜摩擦力的條件之一是“兩物體之間有相對運動趨勢”.那么,何為“相對運動趨勢”?如何判斷“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
答案 “相對運動趨勢”是指一個物體相對于與它接觸的另一個物體有運動的可能,但還處于相對靜止?fàn)顟B(tài).例如用力推木箱,木箱未動,但木箱有相對地面向前的運動趨勢.
“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是指假設(shè)接觸面光滑時,物體將要發(fā)生相對運動的方向.如圖,物體靜止在粗糙斜面上,假設(shè)斜面光滑時,物體將沿斜面下滑,即物體靜止時,相對(斜面)運動趨勢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下.
二、滑動摩擦力
[問題設(shè)計]
1.用力將黑板擦(毛較長)在黑板上滑動,觀察毛刷的彎曲方向.如圖4所示,毛刷為什么向后彎曲?
圖4
答案 因為毛刷所受滑動摩擦力的方向沿板面,與板擦運動方向相反.
2.把手按在桌面上,用力向前滑動,手有什么感覺?增大手與桌面的壓力,感覺有什么不同?這說明什么?閱讀課本,寫出滑動摩擦力的公式.
答案 手受到向后的阻力(滑動摩擦力).感覺手受到向后的阻力(滑動摩擦力)增大.滑動摩擦力大小隨著壓力的增大而增大.f=μN.
[要點提煉]
1.滑動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
(1)兩物體相互接觸且相互擠壓.
(2)接觸面粗糙.
(3)兩物體間有相對運動.
2.滑動摩擦力的方向
總是沿著接觸面,并且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注意 (1)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并不是與“運動方向”相反.
(2)滑動摩擦力的效果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并不是阻礙物體的運動.
3.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成正比.
公式:f=μN,μ為動摩擦因數(shù),取決于相互接觸的兩物體的材料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與接觸面的面積無關(guān)(填“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
[延伸思考]
如圖5所示,物體A疊放在置于光滑水平面的木板B上,兩物體都沿著水平方向向右運動,某時刻的速度分別為
vA=1 m/s,vB=2 m/s.請分別分析A、B兩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方向.滑動摩擦力一定阻礙物體的運動嗎?
圖5
答案 以B為參考系,A相對B向左運動,A受到B向右的滑動摩擦力f1;
以A為參考系,B相對于A向右運動,所以B受到A向左的滑動摩擦力f2.
B對A的摩擦力與A的運動方向相同,是動力.
A對B的摩擦力與B的運動方向相反,是阻力.
所以滑動摩擦力可以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也可以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同,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一、對摩擦力概念的理解
例1 關(guān)于摩擦力的產(chǎn)生,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相互壓緊的粗糙物體間一定有摩擦力
B.有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趨勢的物體間一定有摩擦力
C.相互壓緊并運動的物體間一定有摩擦力作用
D.只有相互壓緊和發(fā)生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趨勢)的物體間才可能有摩擦力的作用
解析 要產(chǎn)生摩擦力,首先要有彈力,其次要接觸面不光滑,還要有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趨勢,故只有D正確.
答案 D
二、滑動摩擦力
例2 裝修工人在搬運材料時施加一個水平拉力將其從水平臺面上拖出,如圖6所示,則在勻速拖出的過程中( )
圖6
A.材料與平臺之間的接觸面積逐漸減小,摩擦力逐漸減小
B.材料與平臺之間的接觸面積逐漸減小,拉力逐漸減小
C.平臺對材料的支持力逐漸減小,摩擦力逐漸減小
D.材料與平臺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不變,支持力也不變,因而工人拉力也不變
答案 D
解析 勻速拉動的過程只能持續(xù)到重心離開臺面的瞬間,材料的重心在臺面上,故材料對臺面的壓力不變,故材料受到的支持力不變,故C錯誤;而在拉動過程中動摩擦因數(shù)不變,由f=μN可知摩擦力是不變的,故A、B錯誤;因為材料做勻速直線運動,摩擦力不變,所以工人的拉力是不變的,故D正確.
例3 質(zhì)量為2 kg的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如圖7所示,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5,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視為相等,給物體一水平推力F.(取g=10 N/kg)
圖7
(1)當(dāng)推力大小為5 N時,地面對物體的摩擦力是多大?
(2)當(dāng)推力大小為12 N時,地面對物體的摩擦力是多大?
(3)物體運動過程中突然把推力去掉,此時地面對物體的摩擦力是多大?
解析 在地面上,N=mg,則滑動摩擦力(即最大靜摩擦力fmax)大小為fmax=μN=μmg=0.5×2×10 N=10 N.
(1)當(dāng)推力F=5 N時,F(xiàn)<fmax,物體靜止,則由二力平衡知:地面對物體的靜摩擦力的大小f靜=F=5 N.
(2)當(dāng)推力F=12 N時,f>fmax,物體滑動.則地面對物體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f滑=μN=μmg=10 N.
(3)物體運動過程中突然把推力去掉,地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其大小f滑′=10 N.
答案 (1)5 N (2)10 N (3)10 N
三、靜摩擦力
例4 如圖8所示,有一重力不計的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壓在豎直的墻面上處于靜止?fàn)顟B(tài),現(xiàn)緩慢地向容器內(nèi)注水,直到將容器剛好盛滿為止,在此過程中容器始終保持靜止,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圖8
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變
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漸增大
C.水平力F可能不變
D.水平力F必須逐漸增大
解析 容器處于平衡狀態(tài),在豎直方向上重力與摩擦力平衡,盛滿水前墻面對容器的靜摩擦力一直增大,如果一直沒有達到正壓力
F作用下的最大靜摩擦力,則水平力F可能不變,選項B、C正確.
答案 BC
摩擦力的比較
靜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
說明
產(chǎn)生條件
相同點
①相互接觸;②相互擠壓;③接觸面粗糙
最大靜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稍大;在有些計算中可認(rèn)為滑動摩擦力等于最大靜摩擦力
不同點
有相對運動趨勢
有相對運動
力
的
三
要素
大小
不同點
被動力,與壓力無關(guān),大小為0<f≤fmax
與壓力成正比,公式f=μN
方向
相同點
①與運動方向無直接關(guān)系,可與運動方向同向,也可與運動方向反向或者成某一夾角;②與接觸面相切;③與同一接觸面上的彈力方向垂直
不同點
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作用點
相同點
在接觸面上,作力的圖示時,可根據(jù)等效原理畫到物體的重心上
1.(滑動摩擦力的理解)以下關(guān)于滑動摩擦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B.滑動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
C.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D.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發(fā)生相對滑動時,它們都要受到滑動摩擦力的作用
答案 C
解析 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但與物體的運動方向既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既可能促進物體的運動,也可能阻礙物體的運動,A、B錯誤,C正確.摩擦力的產(chǎn)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發(fā)生相對滑動時,接觸面間相互擠壓和粗糙的條件不一定具備,此時物體間不一定有摩擦力,D錯誤.
2.(靜摩擦力)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在沿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下,仍處于靜止,則物體所受靜摩擦力的大小( )
A.與壓力成正比
B.等于水平拉力
C.小于滑動摩擦力
D.在物體上疊放另一物體,該物體受到的靜摩擦力不變
答案 BD
解析 靜摩擦力的產(chǎn)生取決于使物體產(chǎn)生相對運動趨勢的外力的作用,也就是等于平行于接觸面切線方向的外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無關(guān);最大靜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稍大,無法判斷此時的靜摩擦力是否小于滑動摩擦力,故B、D正確.
3.(摩擦力大小的計算)用20 N的水平力在水平地面上拉重60 N的物體時,物體恰能被拉動;物體運動后只需18 N的拉力即可使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該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若用15 N的水平力拉該物體,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________;若用30 N的水平力拉該物體,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________;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________.
答案 15 N 18 N 0.3
解析 水平力為20 N時恰能拉動物體,說明最大靜摩擦力fmax=20 N.若用F1=15 N的力拉物體,由于F1<fmax,故物體不會相對于地面滑動,物體受靜摩擦力的作用,由二力平衡得物體此時受到的摩擦力f靜=F1=15 N,又因為物體運動后只需18 N的拉力即可使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故f滑=18 N,當(dāng)用F2=30 N的力拉物體時,F(xiàn)2>fmax,物體受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滑=18 N.又由f滑=μN得μ===0.3.
題組一 對摩擦力的理解
1.下列關(guān)于摩擦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作用在物體上的滑動摩擦力只能使物體減速,不可能使物體加速
B.作用在物體上的靜摩擦力只能使物體加速,不可能使物體減速
C.作用在物體上的滑動摩擦力既可能使物體減速,也可能使物體加速
D.作用在物體上的靜摩擦力既可能使物體加速,也可能使物體減速
答案 CD
解析 摩擦力的方向可能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同,也可能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但一定是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當(dāng)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同時,使物體加速,選項A錯誤,C正確;當(dāng)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時,使物體減速,選項B錯誤,D正確.
2.關(guān)于摩擦力與彈力的關(guān)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有彈力一定有摩擦力
B.有摩擦力一定有彈力
C.彈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D.摩擦力越大,彈力一定越大
答案 B
解析 根據(jù)摩擦力和彈力產(chǎn)生的特點可知,有摩擦力一定有彈力,但有彈力不一定有摩擦力,A錯,B對;彈力越大,摩擦力不一定越大,同理,摩擦力越大,彈力也不一定越大,C、D錯.
題組二 滑動摩擦力
3.關(guān)于滑動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B.壓力不變,動摩擦因數(shù)不變,接觸面積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C.壓力不變,動摩擦因數(shù)不變,速度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D.動摩擦因數(shù)不變,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答案 D
解析 由滑動摩擦力計算式f=μN知,兩物體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只與動摩擦因數(shù)μ及壓力N有關(guān),與接觸面積及兩物體間的相對運動速度無關(guān).
4.關(guān)于動摩擦因數(sh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接觸面間壓力越大,動摩擦因數(shù)越大
B.兩物體間滑動摩擦力越大,動摩擦因數(shù)越大
C.兩物體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與滑動摩擦力成正比,與兩物體間的壓力成反比
D.兩物體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是由兩物體的材料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等決定的,與滑動摩擦力和正壓力的大小無關(guān)
答案 D
5.如圖1所示,把兩本書一頁一頁地交叉對插,然后兩手各抓住一本書的書脊用力對拉,平時隨手很容易移動的兩本書竟會變得像用強力膠粘在一起似的,難舍難分,關(guān)于其中的原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1
A.增大了摩擦的接觸面積
B.增大了動摩擦因數(shù)
C.增加了摩擦力的個數(shù)
D.以上說法都不對
答案 C
解析 摩擦力的大小只和壓力及動摩擦因數(shù)有關(guān),和接觸面積沒有關(guān)系,把兩本書一頁一頁地交叉對插后,每頁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沒有改變,但每頁間都有摩擦力作用,拉開兩本書的力等于一本書每頁受到的摩擦力的和,相當(dāng)于增加了摩擦力的個數(shù),C項正確.
題組三 靜摩擦力
6.關(guān)于靜摩擦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兩個表面粗糙的物體,只要直接接觸就會產(chǎn)生靜摩擦力
B.靜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
C.靜摩擦力的方向跟物體間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D.兩個物體之間的靜摩擦力總是一個定值
答案 C
解析 由于靜摩擦力產(chǎn)生在彼此直接接觸且相互擠壓、接觸面粗糙又有相對運動趨勢的物體之間,所以A錯誤;靜摩擦力的作用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趨勢,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不能說成阻礙物體的運動,所以B錯誤,C正確;兩物體間靜摩擦力的大小隨物體所受外力的變化而變化,因此D錯誤.
7.如圖5所示,質(zhì)量為m的物體在水平向左拉力F1和水平向右拉力F2作用下,靜止于水平地面上,已知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則物體所受摩擦力f的大小和方向為( )
圖5
A.F1>F2時,f=F1-F2,方向水平向右
B.F1<F2時,f=F2-F1,方向水平向右
C.F2=F1,f=0
D.根據(jù)摩擦力計算公式可知,f為定值μmg
答案 AC
解析 當(dāng)F1>F2時,物體有向左的運動趨勢,故f方向為水平向右,根據(jù)平衡條件可知f=F1-F2,A對;當(dāng)F1<F2時,物體有向右的運動趨勢,故f方向為水平向左,同理可得,f=F2-F1,B錯;當(dāng)F1=F2時,物體受力平衡,無相對運動趨勢,故f=0,C對;題中已知物體處于靜止?fàn)顟B(tài),不會有滑動摩擦力產(chǎn)生,計算公式不成立,D錯.
題組四 綜合應(yīng)用
8.如圖6所示,一質(zhì)量為m的木塊靠在豎直粗糙的墻壁上,且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已知木塊與墻壁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6
A.若木塊靜止,則木塊受到的靜摩擦力大小等于mg,方向豎直向上
B.若木塊靜止,當(dāng)F增大時,木塊受到的靜摩擦力隨之增大
C.若木塊沿墻壁向下運動, 則墻壁對木塊的摩擦力大小為μF
D.若開始時木塊靜止,當(dāng)撤去F,木塊沿墻壁下滑時,木塊不受滑動摩擦力作用
答案 ACD
解析 若木塊靜止,則木塊受到的靜摩擦力與重力平衡,大小為mg,方向豎直向上,故A正確,B錯誤;木塊沿墻壁向下運動,墻對木塊的摩擦力大小為μN=μF,故C正確;當(dāng)撤去F時,墻與木塊間無彈力,則木塊不受摩擦力作用,故D正確.
9.如圖7所示為表面粗糙的傾斜皮帶傳輸裝置,皮帶的傳動速度保持不變.物體被無初速度地放在皮帶的底端A上,開始時物體在皮帶上滑動,當(dāng)它到達位置B后就不再相對皮帶滑動,而是隨皮帶一起勻速運動,直至傳送到頂端C,在傳送過程中,物體受到的摩擦力( )
①在AB段為沿皮帶向上的滑動摩擦力?、谠贏B段為沿皮帶向下的滑動摩擦力?、墼贐C段不受靜摩擦力?、茉贐C段受沿皮帶向上的靜摩擦力
圖7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在AB段,物體相對皮帶向下滑動,受到沿皮帶向上的滑動摩擦力,①對;在BC段,物體相對皮帶有向下滑的趨勢,受到沿皮帶向上的靜摩擦力,④對,故B項正確.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多謝您的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