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幼兒/小學教育 > 小學教育
搜柄,搜必應! 快速導航 | 使用教程  [會員中心]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美術一年級全冊課件 上下冊

文檔格式:DOCX| 141 頁|大小 98.19KB|積分 10|2019-01-16 發(fā)布|文檔ID:488663
第1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1 / 141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下載文檔
  • 版權提示
  • 文本預覽
  • 常見問題
  • 人教版美術第一冊教案課題: 神奇的口袋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課時:一課時教學目標:1、 引導學生認識各種美術工具和材料2、 引導學生用不同的美術工具和材料,大膽、自由的表達自己的各種想法3、 引導學生在認識美術工具和材料中對美術課產生興趣教材簡析:本課是引導學生初識美術工具和材料,可讓學生嘗試使用一下,或看一看、摸一摸各種繪畫的效果教師要準備好各種形式的美術作品供學生欣賞教學重、難點: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對美術創(chuàng)造產生濃厚的興趣課前準備:(1)教師準備蠟筆、水筆、鋼筆、毛筆、油畫筆、水彩顏料、橡皮泥、 、陶土、剪刀、圖畫紙、宣紙等美術工具和顏料2)教師準備一些可用來繪畫、雕刻、拓印、拼貼、編織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3)教師搜集由各種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術作品(中國畫、水彩畫、版畫、雕塑、剪紙、素描等)教學活動設計:(1) 引導階段:教師在課前利用舊衣服自制一挎包,放入各種美術材料和工具上課時讓學生上來抽獎:抽出一樣來讓其他人說說這是什么東西?是干什么用的?引起學生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都掏出來后,教師選幾樣常用材料當場操作、示范并出示不同材料所作的美術作品,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及特點和不同的表現效果。

    2) 發(fā)展階段鼓勵學生學用自己感興趣的工具和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以體會工具和材料的性能在進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盡量鼓勵學生大膽、自由的表現,使學生對美術課產生興趣3) 收拾與整理;作業(yè)完成后,應督促學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環(huán)境的衛(wèi)生、整潔課后拓展:尋找自己家中或周圍可用來繪畫、粘貼、拓印、拼貼編織的各種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進行嘗試性的美術創(chuàng)作教學評價:(1) 是否認識一些主要的美術工具材料2) 能否大膽運用美術工具材料,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3) 是否對美術課產生興趣札記:在展示每一種美術工具材料后,我都出示一張用此工具材料做的畫讓學生看看、摸摸,加深他們對這種工具材料的了解,學生看得很投入,在練習中能夠大膽的畫出第一筆課題: 大家都來做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課時:1 課時教學目標:(1) 引導學生運用石子、沙子、瓶蓋、罐子或一些體育用品,集體排列立體圖形2) 啟發(fā)學生利用各種材料表現具象與抽象物體的造型體驗材料的美感3) 強調在排列創(chuàng)作過程中發(fā)揚集體團結協(xié)作精神教材簡析:本課其實是用一種行為藝術的形式,引起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通過走出教室到校園里上課的方法進行要提前一節(jié)布置學生準備材料。

    教學重、難點:教學氣氛既要熱烈,又要有序課前準備:師生共同搜集可樂罐、沙子、石子、瓶蓋、體育用品等排列材料教學活動過程:(1)交流階段:師生共同交流所準備的物品,及所帶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題和造型2)思考與討論階段:分組展示自己所準備的物品,引導學生思考座談,開展積極想象,怎樣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組集體一起排列出新穎的立體造型欣賞教師提供的名家作品及本校美術小組的裝置藝術作品3)發(fā)展階段:帶好材料來到操場,人人參與,把瓶罐重疊或向四周擴展加上砂石,排列成一種抽象或具象的圖案或造型通過組與組交流,互相補充,拓展思路,了解自己小組所設計排列作品的優(yōu)點與不足,進行修改4)收拾與整理:作品完成后,督促學生收拾整理好工具與材料,保持環(huán)境清潔衛(wèi)生課后拓展:運用所學到的排列方法,在課后回家利用各種物品進行排列組合各種圖形的練習在排列時,要大膽想象造型的內容,材料的運用應更加豐富更加廣泛教學評價:(1)是否在課前準備好所需的材料2)能否課前觀看一些行為藝術作品,及名家作品,從中得到一些啟發(fā)3)教學中能否強調集體合作精神4)就地取材,會利用廢舊物品或當地物產,如:小石頭、沙、泥、貝殼……運用于主體造型之中。

    札記:本課教材要求學生們準備的工具材料太多,而這對剛剛上了一節(jié)美術課的新生來說很難做到在上第一個班時,我提前多準備了一些材料,為學生提供了許多的選擇,教學效果不錯,但總感覺這些材料不是他們自己發(fā)現的,達不到讓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美的目的于是在上第二個班時,我啟發(fā)學生用鉛筆盒、書、本子、筆、橡皮等書包里的文..具來擺圖案學生們討論一番后,用書本擺出了電視塔、大火車、大樓……用鉛筆、彩筆、橡皮、粉筆頭裝飾上了窗子、門、塔尖甚至是太陽、輪子,有的學生還創(chuàng)造性地用上了數學學具盒里的小棒、圓片等他們高興極了:“原來文具也可以擺出畫來!”我借機告訴學生:“美就在我們的身邊,就看你能不能發(fā)現我們在今后的美術學習中要善于就地取材 ”這下學生們又有了新發(fā)現:“水壺也可以蓋房子!” “扎頭發(fā)的皮筋、彩花也可以用!” “小手絹疊成各種形狀也可以擺上 ”……于是地上的圖案越來越豐富、色彩越來越漂亮,學生充分體驗到了造型的樂趣《美術課程標準》中第一學段的目標要求學生“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的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對于剛入學的孩子來說,最容易找到的就是書包里的材料了,引導他們輕松愉快地找到可利用的材料,就更容易達到《標準》中“[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在低年級階段強調感受、體驗和游戲性,看、做、玩融為一體。

    ” 的要求了課題:彩線連彩點課時:一課時學習領域:造型*表現教學目標:1、 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點與線,自由表達自己想象中的畫面,體驗繪畫與創(chuàng)造的樂趣2、 引導學生把生活中常見的建筑、人物、字母及各種自然物體,用點、線、面概括成的形態(tài)進行重新組合,繪制成非具象的畫面效果,產生豐富的想象空間教材簡析:本課是讓學生初步感受點、線、面的關系,但不要講定義,只引導學生具有用點線面造型的意識,邊畫邊說,引導學生感受點和線能組合成不同的圖形教學重、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運用點線面作畫教學準備:(1)師生課上要使用的:蠟筆、水筆、色彩紙2)供學生欣賞的相關計算機圖像、中國畫資料 《康定斯基作品選》 教學活動過程;(1)引導階段:1、 欣賞《康定斯基作品選》 、計算機圖像資料和中國畫資料中各種由點、線組成的畫面引導學生打破常規(guī)的具象描寫思維模式,用點線自由表現自己對事物的感受、從中感受到繪畫與創(chuàng)作的樂趣2、 通過欣賞引導學生用比一比、說一說等方法了解線的粗細、點的大小、色彩的變化、畫面的節(jié)奏以及其協(xié)調性3、 出示各種常見的線材料,請學生說一說他們的名字、比一比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形狀細長。

    不同點:材料不同、有的直、有的彎、有粗有細、顏色不同 )4、 線材料變成點材料:教師把紙條揉成團、把紙條、絨線和繩子剪成小段或碎片引導學生觀察他們的形狀都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引申:再將點材料拼擺成線材料2)發(fā)展階段:1、 體驗用不同的筆畫成不同的點和線;..2、 采用單線、涂色及剪貼等形式來表現自己對事物的感受3、 鼓勵學生選擇各種點線面組成新的畫面利用手中的各種工具試著繪制一至兩張與眾不同的畫面課后拓展:嘗試在同一內容中用單線、涂色及剪貼各種不同形式表現物體形象、體會不同的畫面效果教學評價:1、 能否用點線大膽組合成一張完整的畫面2、 能否用其中一種形式自由表現自己的所見所聞3、 能否與同學交流自己畫面所表達的意圖札記:本課在演示點和線的關系時我利用了一個簡單的教具:在一張藍色 KT 板上并排扎上三個彩色長頭圖釘,問學生:“這是什么?” “三個點”然后我在這三個圖釘之間又扎上了許多圖釘, “呀,變成一條線了 ”接著我在板上隨意的扎上一些圖釘,請學生用毛線把它們連接起來, “哇,三角形!” “太陽!” “五星!”……孩子們再在歡快的游戲中..了解到了“點多了可以連成線” 。

    我又鼓勵學生用圖釘扎出各種圖形,他們在擺的過程中,由于材料的限制自然的考慮到了有疏有密,我趁機鼓勵他們在畫畫時也要表現出疏密關系利用了這間小小的教具,讓我少費了許多口舌,也使課堂上師生的互動性學習氣氛更加活躍課題: 淅瀝的小雨課時:一課時學習領域:造型*表現教學目標:1、 用一組較有方向性的線條來表現雨滴2、 回憶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將他們表現出來教材簡析:本課其實是在上一節(jié)基礎上進一步表現線條, (不規(guī)則的點線練習)采用什么材料均可教學重難點:感受并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現淅瀝的小雨課前準備:(1)教師要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觀察雨中人物、景物、..動物的特征2)教師、學生共同準備一些雨具展示在教室中3)教師搜集一些有關雨景的照片、錄像教學活動過程:(1)引導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討論并交流雨中實物與平時不一樣的地方:在雨中,人們是什么樣子的,小動物怎么樣了,樹木、花草有沒有變化,汽車開過積水的路面會出現怎樣的景象?用噴壺向打開的雨傘上灑水,引導學生聽雨聲、觀察雨水順著傘流下的樣子;向裝有水的水盆里灑水,引導學生看雨滴在水里的樣子;向花盆里灑水,看泥土淋雨后顏色的變化。

    鼓勵學生說出自己觀察到的與眾不同的雨景特征教師在適當時機出示相應圖片、錄像對學生進行啟發(fā)2)發(fā)展階段:建議學生將向要表現的主體畫在畫面的顯著位置,而且要畫的大一些,然后再添加與主體有關的背景添加背景時,教師出示范作并示范如何“被遮掉一部分”的方法表現物體的前后關系如:雨傘將人頭遮住一部分鼓勵學生將畫面自認為最滿意的部分或自認為最重要的部分涂色,鼓勵有能力的學生用彩紙剪貼、色紙畫等形式表..現畫面課后拓展:鼓勵學生回家嘗試在深色的紙上用銀色中性筆畫出雨滴的樣子,或用珠子串成串,拴在傘邊上,轉動傘,感受下雨的情景教學評價:1、 是否表現出了下雨的主題2、 是否從與眾不同的角度來表現雨景3、 能否說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札記:在引導學生回憶下雨時人們的反應時,我請一位學生上來學學下雨刮風時的各種聲音,另一位學生拿著雨傘配合著聲音表演風雨中行走的困難學生們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學生通過觀看,發(fā)現了在雨中走路的樣子與平時的不同之處,在繪畫時自覺地將之表現了出來回憶以往教學時教師反復強調,學生卻不能準確表現人物動態(tài)的情況,我深切體會到了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帶來的好處課題:閃光的煙花課時:2 課時學習領域:造型*表現教學目標:1、 引導學生體驗各種材料的不同效果。

    2、 引導學生嘗試用線材表現煙花3、 指導學生學會安全的使用剪刀等工具教材簡析:本課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放煙花的情形,引領學生嘗試運用各種材料來表現煙花,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教學重、難點:1、 點、線、面的應用2、 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來表現煙花第一節(jié)課前準備;教師準備一張大紙、水彩筆、油畫棒、彩色鉛筆、水彩等學生準備作業(yè)紙、水彩筆、油畫棒等教學活動過程:一、引導階段:1、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哪兒見過煙花,都有什么樣子的2、引導學生回憶煙花是如何升空的,用手勢表演一下煙花 (同時引導學生發(fā)現煙花升空后是從中間向外放射)二、掌握、創(chuàng)作階段;1、 觀察書上煙花的照片,說說它們的形狀象什么?2、 請幾位同學到前面的大紙上,用油畫棒或水彩筆畫畫煙花其他同學在自己桌子上用水彩筆或彩線擺出煙花的形狀3、 煙花的形狀豐富多變,要如何變?教師在學生畫的煙花上進行再創(chuàng)作,有的加粗,有的線加長,有的線彎曲,線一多一密就成了面,讓學生領悟點、線、面的大小、長短、粗細等可以讓煙花的形狀發(fā)生各種變化4、 教師將五、六支彩色鉛筆綁在一起花煙花,出現一種五彩斑斕的效果。

    鼓勵學生思考還可以怎樣表現特殊的繪畫效果,如:在彩紙上畫,用深色油畫棒涂滿底色后再用硬物刮畫等5、 每兩個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設計的煙花與眾不同,可添加上人物、建筑物,增加節(jié)日的氣氛作業(yè)完成后,貼在教室的墻上,互相評價、欣賞課后思考:除了繪畫,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來表現煙花?第二節(jié)課前準備:教師:各種材料粘貼的煙花的作品學生:彩紙、絨線、塑料繩、紙搓繩、扣子、種子等,剪刀、膠水、色彩工具一、引導階段:1、 出示用彩色絨線粘貼而成的煙花的畫,引導學生體會其美感2、 請每一位帶了絨線的同學剪下一小段來送給老師,教師將其剪成一樣長短,貼在藍色的紙上做成漂亮的煙花 (這其..實是演示粘貼煙花的步驟 )3、 欣賞教師帶來的作品,請學生說說都有哪些不同材料制作的煙花二、發(fā)展階段;1、引導學生說說還有哪些材料可以用來制作煙花?2、將學生發(fā)現的可以制作煙花的材料歸一下類,如:線狀的:絨線、塑料繩、紙搓繩等點狀的:扣子、種子等面狀的:彩紙等3、引導學生將彩紙剪成條或撕成小片,體會通過加工可以改造材料的性質4、舉一反三:還有哪些材料即可以是線狀的又可以是點狀或面狀的?三、實踐階段:兩人合作,涂色做底或用彩紙做底子,用不同材料制作各種煙花。

    四、收拾整理:督促學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課后拓展:請同學們思考,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材料可以來制作煙花札記:..在制作煙花時,有一位同學用橡皮泥搓出了條和點來利用橡皮泥本身的粘性粘在本子上;還有一位同學將一張寬紙條一頭搓起,使其成為由線狀漸變?yōu)槊鏍畹牟牧希M成的煙花獨具特色我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感到驚訝,也深感自豪同時反思自己:在設計教案時是不是太小看這些學生了?有沒有充分發(fā)掘學生的潛力呢?課題:美麗的印紋課時:二課時學習領域:造型*表現教材簡析:本課第一課時通過不同物品的印紋游戲,使學生體會印紋的形式美感,并通過添加創(chuàng)作成畫;第二課時通過簡易的自制圖章,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用手、樹葉等有紋理的物體初步進行印紋練習,讓學生了解繪畫形式的多樣性2、體驗造型樂趣并獲得視覺和觸覺的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提高審美能力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驗用手、樹葉等印出的印紋的肌理效果,并有意識的進行畫面組織教學準備:教具:范作數幅、白紙、水粉顏料、水彩筆,瓶蓋等能蓋印的東西學具:白紙、水粉顏料、水彩筆、瓶蓋等教學活動過程;一、引導階段:回憶冬天玻璃窗上布滿水汽時用手在上面印手印的快樂情景。

    教師用大拇指蘸顏料在白紙上印出一個指印,再用水彩筆添畫幾筆,使其成為一個正在打球的小孩,導入課題:美麗的印紋(板書具有紋理的字) . . . . . .二、發(fā)展階段:1、在黑板上掛一張大紙,讓全班學生蘸上自己喜歡的顏色上臺用手按印讓學生體驗印的樂趣并讓學生簡單的表述自己手上紋理的特征及手蘸色彩、按印的感受2、找找身邊還有什么東西可以印出漂亮的印紋?試著在自己的紙上印一下通過嘗試敲印找到出現紋理效果的原..因——物體上凹凸不平的表面造成了神奇的效果三、創(chuàng)作階段:分小組合作,用手、樹葉、瓶蓋等進行印紋練習,注意色彩的協(xié)調及疏密的安排,還可以用水彩筆將印紋略作添加,或加上彩紙剪貼的物體,成為一幅幅有趣的畫教師指導評價要點:1、是否發(fā)現物體上的紋理與敲出的印紋之間的關系2、能否簡單的運用敲印的方法組織畫面3、能否團結合作、注意衛(wèi)生四、展示每組作業(yè),引導觀摩,讓學生談談觀摩感受并表達出來五、收拾與整理:督促學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環(huán)境的衛(wèi)生與整潔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在上一節(jié)課的基礎上,學習自制簡易的印章,并進行拓印,感受造型的樂趣2、學習操作方法,培養(yǎng)動手能力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自制印章的技巧及拓印的方法,讓他們大膽、自由的表現自己的感受。

    教學準備:教具:小五星、小紅花等學生熟悉的印章瓶蓋、卡紙、剪刀、雙面膠、印泥學具:瓶蓋、卡紙、剪刀、雙面膠、水粉顏料教學活動過程:一、引導階段:1、看看自己本子封面上老師給蓋的小紅花,思考:這種印紋和上節(jié)課我們印的印紋有什么不同?這是怎樣產生的?2、學生傳閱小紅花的印章,仔細觀察、探究,找出其產生紋理的原因二、發(fā)展階段:1、教師帶領學生用厚紙片制作簡易的印章先制作一個只有一層的印章,如月亮、紅旗制作方法是在硬紙上剪出外形,再粘到瓶蓋上將自己制作的印章蘸上印泥蓋到黑板上的大紙上組成一幅漂亮的畫2、教師在大紙上蓋一個有重疊效果的印紋,啟發(fā)學生想一想這樣的印章怎樣制作可以幾個人商量一下,先試驗著做一個3、通過討論、總結找出最簡單的做法——利用紙片的重疊制作:先剪出物體的大輪廓,再剪出圖形中所需要的小部件,隨..后粘貼,要注意紙片厚薄的變化,最后注意圖案在圖章中構圖要飽滿,從而產生豐富的圖案形象三、創(chuàng)作階段:小組合作,制作一枚利用紙片的重疊制作的圖章,然后各組將自己的圖章蓋出的印紋剪下來,在黑板上的紙上拼貼出一幅大畫再用畫或剪貼的方法進行美化裝飾教師指導評價要點:圖案在圖章中的構圖是否飽滿;印紋是否清晰;是否做到團結合作;衛(wèi)生保持的情況。

    四、舉一反三:出示用磨印的方法制作的彩紙,簡介磨印的方法,鼓勵學生回家找找生活中凹凸不平的物品,通過磨印的方法制作有美麗印紋的紙,用到以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五、整理、打掃衛(wèi)生札記:在自制小印章時,一、一的一位同學將數學學具盒里的一枚花形的圓塑料片粘在瓶蓋上,蘸上顏色蓋出了小紅花我趁機表揚她善于發(fā)現美,并鼓勵同學們比一比誰更善于發(fā)現生活中的美結果學生找到了許多有凹凸花紋的東西貼到瓶蓋上作印章我又鼓勵他們用硬紙剪小部件貼上使其成為有層次的印章,這樣一些本來不明白怎樣使印章“有層次”的學生一下子便搞清楚了制作原理課題:紙風鈴課時:一課時學習領域:設計*應用教學目標:1、能夠收集與教學任務相關的物品2、能夠根據收集到的物品進行合理想象,再用添加、裁剪、組合等方式將它們設計成風鈴3、用剪(撕)貼、繪畫等方式來美化風鈴教材簡析: 本課主要是對紙杯等物品進行美化,將其改造成為風鈴,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樹立環(huán)保意識教學重點:學會利用紙杯等材料制作風鈴教學難點:如何在細繩上固定紙杯的位置教學準備:1、師生一起收集適合制作風鈴的物品,如:紙杯、卷筒紙芯、筒狀的紙盒、小掛飾……2、教師應課前準備好各種材料的范作、圖片、制作步驟圖以及錐子。

    3、學生應課前準備好剪刀、膠水、彩紙、彩筆、線繩等教學活動過程:一、引導階段:給學生看各種風鈴(實物、照片、錄像) ,請學生談談: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如果你有一個風鈴,想把它掛在什么地方?引導學生找出風鈴的共同特征——由繩串起、掛有鈴鐺給學生看教師做的紙風鈴,說說與剛才見到的風鈴有何不同2、發(fā)展階段:學生近距離的參觀紙風鈴,引導他們通過討論,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將紙杯變成風鈴需要通過怎樣的裝飾改造來進行將學生的回答加以歸納:繪畫:在杯體上畫上具體或抽象的畫剪貼:用彩紙剪出各種圖案貼到杯體上畫和貼相結合另外和可以用剪或撕的方法改造杯子的外形還可以將彩紙撕成各種條形穗子拴到風鈴上裝飾教師示范用剪貼和繪畫結合的方式制作一個風鈴,學生總結出制作步驟教師出示步驟圖3、創(chuàng)作階段:學生以 3-4 人為一組制作風鈴,可以將個人制作的串成串,..也可以分工以流水線的形式制作鼓勵學生利用身邊的雜物作裝飾教師指導時重點幫助學生解決制作上的難題4、收拾與整理:每組選一位保潔員,負責提醒與督促大家將廢紙屑收集到垃圾袋中,并且要杜絕浪費現象.課后拓展:為有興趣的孩子出主意,引導他們做一個真正能發(fā)出聲響的,真正的風鈴。

    札記:有的學生用紙盒剪去一頭來制作風鈴,還有用其他大小、高矮、粗細不同的物品來制作風鈴的,效果真不錯,應鼓勵學生利用與書上不同的材料進行工藝制作課題:魚兒游游課時:三課時學習領域:設計*應用、造型*表現教材簡析:本課屬于綜合探索課程,不但要畫,還要剪貼、制作,養(yǎng)成細心觀察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用繪畫、剪紙、制作等形式表現水中游動的魚兒及周圍環(huán)境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裝飾魚兒教學重、難點:1、通過動眼、動腦、動嘴擴大學生視野,開發(fā)學生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交連貫的語言表達能力2、以興趣為前提,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力爭使每位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用自己的方式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學準備:1、師生一起收集有關魚兒的圖片、錄像等資料,有條件的同學可將魚缸帶到班上來2、課前要求學生收集各色圖片紙、及時貼、準備剪刀、橡皮泥、畫紙、彩筆等3、教師準備幾個玻璃瓶、一次性塑料杯、魚缸等透明容器教學活動過程:一、引導過程:1、你在哪兒見過魚?將自己見過得最漂亮的魚描述給大家聽,并刻意模仿一下它的姿態(tài)2、播放有關魚的課件、錄像資料,引導學生觀察魚的形象3、說說自己見到的魚都有什么形狀的,學生說的時候教師將這種形狀記錄到黑板上。

    4、請幾位學生將黑板上的基本形狀用點、線、面添加成各種魚的形象其余學生在自己的紙上畫5、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草莓、一個菠蘿、一個梨,為學生變一個魔術:將這些水果添添畫畫,把它們變成漂亮的魚兒問:你會不會把你見過的東西變成魚兒?試試看二、發(fā)展階段:1、以組為單位合作畫魚,在十分鐘內看看哪一組畫得最多最漂亮2、展示各組畫的魚,組員一齊扯著紙學魚游的樣子3、思考:除了畫,還可以怎樣表現魚?(撕紙、剪貼、橡皮泥捏……)4、試試用不同手段、材料表現魚三、收拾與整理:剛才我們看的錄像上有一種專門干清潔工作的魚,叫清潔魚,誰愿意做一只清潔魚,幫大家收集垃圾?(選四只清潔魚拿著垃圾袋收集垃圾,其余同學清理自己的活動區(qū)域四:布置下節(jié)課工具材料第二節(jié)一、引導階段:1、老師今天為大家?guī)砹艘环荻Y物,誰來打開看看?(請學生揭開布,展示出魚缸來,看看魚兒游得多愉快?。?、我們上節(jié)畫的、做的魚兒也想到魚缸里去游游,你有沒有辦法讓它們住到魚缸里?學生分組討論,想出好辦法:把畫好的魚剪下,貼在一次性透明杯子上或魚缸上用橡皮泥捏魚貼在魚缸上用彩紙剪貼魚到魚缸上……二、發(fā)展階段:1、討論并嘗試:哪些材料是可以放到水里的,哪些放到水里會退色?仔細觀察書上的圖片,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將紙質材料的魚貼在魚缸外或夾在兩個一次性透明杯的中間) 。

    你有更好的辦法么?(告訴學生紙涂上蠟筆后就不容易浸濕了)2、各組根據自己組“魚缸”的大小,用各種方法作魚并“放到”魚缸里“養(yǎng)起來” 挑一條最優(yōu)秀的,放在顯著位置,再做幾條小的在它的身邊想一想:還可以做些什么放在魚缸里?用什么材料做?(一次性杯太輕,可在杯底放上小石子 )三、各小組介紹自己的作品,選一個最佳角度,談談那些魚是主角,魚缸里發(fā)生了哪些故事大家扮成清潔魚來收拾教室布置下節(jié)工具第三節(jié):一、引導階段:我們上節(jié)課讓小魚兒在魚缸里游起來,可有幾條魚兒想到外面游游,老師便幫了他們一個忙 (出示用紙杯做的風鈴)你知道這是怎么做的么?引導學生分析怎樣將學過的紙風鈴與小魚結合起來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讓魚兒到外面游起來?引導學生討論、分析二、學生交流討論結果,并嘗試著做一下1、交流討論結果,別的組可提出改進意見教師提供幾種參考方案:a、將兩根木棒綁成十字形,將剪好的小魚用線吊到木棒外端,旋轉木棒中心的線,魚兒可動B、將一根長線兩端固定,上面栓許多可活動的繩套,將小..魚拴到繩套上C、在一把打開的雨傘的每一個角上吊一只小魚,轉動傘,魚兒就游起來了2、嘗試著做一下,發(fā)現問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如何改進三、小小魚兒水中游。

    各組展示自己的作品,隨音樂游起來,感受成功的喜悅四、清潔與整理札記:制作性的作業(yè)造成的垃圾較多,除引導學生養(yǎng)成將紙屑隨手裝入自備的垃圾袋的習慣外,我還學出了幾位同學做“清潔魚” ,也就是衛(wèi)生監(jiān)察員兼值日生,由于學生對于錄像上看到的清潔魚很感興趣,所以爭著干這一差事,值日時也極其認真課題:我在空中飛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課時:2 課時教材分析:能在空中飛翔是人類的夢想,更是許多孩子場夢到的本課要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運用多種手段將自己在空中..飛的情景表現出來教學目標:1、知道人在空中看到的東西與站在平地上看的不一樣2、拓展兒童創(chuàng)造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表現在空中飛的情景教學重點:如何引導學生多方面、多角度想像“我在空中飛”的情景教學難點:運用綜合材料探索表現“空中飛” 課前準備:1、教具:飛行器、風箏、仙女、精靈、鳥類等會飛的物體的圖片、錄相或模型鳥瞰的青島風景圖片課件2、學具:繪畫紙、手工紙、剪刀、膠水、自己和家人的頭像小照片教學活動過程:第一節(jié)一、引導過程:1、了解一下班里哪些學生做過飛機,或坐過游樂場里的摩天輪、飛行器2、說一說:乘坐飛行器在天上的感覺怎樣?在空中看到的東西與在地面上看到的有何不同。

    點擊閱讀更多內容
    賣家[上傳人]:鐘情于你
    資質:實名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