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化學專題3有機化合物的獲得與應用第一單元化石燃料與有機化合物教學案蘇教版必修2.doc
-
資源ID:5451242
資源大小:1.42MB
全文頁數:49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2020年高中化學專題3有機化合物的獲得與應用第一單元化石燃料與有機化合物教學案蘇教版必修2.doc
2019-2020年高中化學專題3有機化合物的獲得與應用第一單元化石燃料與有機化合物教學案蘇教版必修2
[課標要求]
1.會書寫甲烷的分子式、結構式、電子式,知道甲烷分子的結構特點。
2.知道甲烷能發(fā)生氧化反應和取代反應,會書寫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3.知道取代反應的概念。
1.甲烷分子是正四面體結構,碳原子位于正四面體的中心,四個氫原子位于四個頂點。烷烴中與碳原子相連的四個原子構成四面體結構。
2.甲烷的氧化反應:甲烷可在空氣中安靜的燃燒,但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3.甲烷的特征性質——取代反應:
(1)生成一氯甲烷的反應:CH4+Cl2CH3Cl+HCl;
(2)量的關系:1 mol H被取代,消耗1 mol Cl2,生成1 mol HCl。
4.烷烴的分子通式是CnH2n+2,在烷烴分子中,碳原子間以碳碳單鍵相連,其余價鍵均與氫原子相連,并達到飽和。
甲烷的存在、用途及結構
1.甲烷的存在與用途
(1)存在
甲烷是天然氣、沼氣、油田氣和煤礦坑道氣的主要成分。我國的天然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qū)及海底。
(2)主要用途
甲烷易燃燒,完全燃燒生成CO2、H2O并放出大量的熱量,因此甲烷可用作燃料。天然氣和沼氣都是理想的清潔能源。甲烷還可用作化工原料。
2.甲烷的組成與結構
分子式
電子式
結構式
空間構型
甲烷的分子
模型
CH4
正四面體結構,C原子位于正四面體中心,H原子位于四個頂點上
1.已知標準狀況下,甲烷的密度是0.717 gL-1,你能確定甲烷的相對分子質量嗎?甲烷中含碳75%、含氫25%,則甲烷的分子式是什么?
提示:甲烷的相對分子質量是0.71722.4≈16,
甲烷分子中碳原子數為 =1,
氫原子數為=4,
故甲烷的分子式為CH4。
2.根據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推測CH2Cl2結構應該有幾種?
提示:甲烷的立體結構為,因此,CH2Cl2中的2個Cl在空間一定處于相似位置,CH2Cl2只有一種結構。
1.證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體結構的方法
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可以通過研究CH2Cl2存在幾種結構來確定。CH4有四個等同的C—H鍵,在空間上可能有兩種對稱分布:正四面體結構和平面正方形結構,如圖所示。
若是正四面體結構,甲烷分子中任意兩個氫原子被兩個氯原子取代,CH2Cl2的結構只有一種;若是平面正方形結構,則取代的兩個氫原子分鄰位和對位,CH2Cl2的結構有兩種??茖W研究發(fā)現(xiàn),CH2Cl2的結構只有一種,說明甲烷是正四面體結構。
2.甲烷空間結構的兩點拓展應用
(1)若CH4分子中的4個氫原子全部用其他相同的原子替代,則形成的分子結構仍為正四面體結構。
(2)若CH4分子中的4個氫原子被其他不同的原子替代,則形成的分子結構仍為四面體,但不屬于正四面體,如CH3Cl、CH2Cl2等。
1.下列關于甲烷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體結構
B.甲烷分子中的四個C—H鍵相同
C.甲烷分子是平面正方形結構
D.甲烷分子的結構式是
解析:選C 甲烷分子的空間結構是正四面體,不是平面正方形。
2.下列各圖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結構,哪一種更能反映其真實存在狀況( )
解析:選D 這幾種形式都可表示甲烷分子,其中分子結構示意圖、球棍模型及比例模型均能反映甲烷分子的空間構型,但比例模型更能形象的表達出甲烷分子中H、C原子的位置及所占比例。電子式只反映出原子的最外層電子的成鍵情況。
甲烷的性質
1.物理性質
顏色
狀態(tài)
氣味
密度(與空氣相比)
水溶性
無色
氣體
無味
比空氣小
極難溶于水
2.化學性質
(1)甲烷燃燒的現(xiàn)象和化學方程式
現(xiàn)象:在空氣中安靜地燃燒,火焰呈淡藍色。
化學方程式:CH4+2O2CO2+2H2O。
(2)CH4與Cl2在光照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CH4+Cl2CH3Cl+HCl;
②CH3Cl+Cl2CH2Cl2+HCl;
③CH2Cl2+Cl2CHCl3+HCl;
④CHCl3+Cl2CCl4+HCl。
(3)甲烷的4種氯代產物的性質
①常溫下為氣體的是CH3Cl,常溫下為液體的是CH2Cl2、CHCl3和CCl4。
②不溶于水的是CH3Cl、CH2Cl2、CHCl3和CCl4。
[特別提醒] 有機反應比較復雜,常有副反應發(fā)生,因此有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常用“―→”而不是“===”。
1.如何檢驗CH4的燃燒產物?
提示:將甲烷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潔凈而干燥的燒杯,若燒杯內壁有水霧生成,則證明燃燒產物中有H2O,然后迅速將燒杯倒轉過來,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則說明有CO2生成。
2.1 mol甲烷與1 mol Cl2在光照條件下充分反應,所得的產物只有一氯甲烷嗎?
提示:1 mol CH4與1 mol Cl2光照條件下發(fā)生取代反應得到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的混合物。
3.CH4和Cl2取代反應的產物中物質的量最多的是什么?它與Cl2在量上有什么關系?
提示:因為在CH4和Cl2的取代反應中,每一步都有HCl生成,故產物中物質的量最多的是HCl。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 mol HCl則消耗1 mol Cl2,故反應生成的HCl與反應消耗的Cl2的物質的量相等。
甲烷與氯氣等鹵素單質反應時注意的問題
(1)反應條件
光照但不能用強光直接照射,否則會發(fā)生爆炸,在黑暗處不發(fā)生反應。
(2)物質狀態(tài)
與氯氣相似,其他鹵素單質在光照條件下,也能與甲烷發(fā)生取代反應。反應物中的鹵素為鹵素單質,如甲烷通入溴水中不反應。
(3)連鎖反應
甲烷的取代反應是一種連鎖反應,即第一步反應一旦開始,后續(xù)反應立即進行。
(4)產物
光照甲烷與氯氣的混合物,得到甲烷各種氯代物與HCl的混合物,生成物中HCl的物質的量最多。
(5)數量關系
CH4與Cl2發(fā)生取代反應時,有1 mol H被取代,就有1 mol Cl2被消耗,同時生成1 mol HCl。即1 mol CxHy與Cl2發(fā)生取代反應時,最多可消耗y mol Cl2。
1.在標準狀況下,22.4 L CH4與氯氣在光照下發(fā)生取代反應,待反應完全后,測得四種有機取代物的物質的量相等,則消耗的氯氣為( )
A.0.5 mol B.2 mol
C.2.5 mol D.4 mol
解析:選C 1 mol CH4與氯氣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各0.25 mol,該四種取代
物中n(Cl)=0.25 mol(1+2+3+4)=2.5 mol,根據取代反應特點,的氯原子進入氯化氫,所以n(HCl)=2.5 mol,故生成物中所含氯原子共2.5 mol+2.5 mol=5 mol,參加反應的氯氣為n(Cl2)=2.5 mol。
2.用“短線”將甲烷與Cl2在廣口瓶內混合并在光照條件下發(fā)生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和產生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連接起來。
①廣口瓶內氣體
顏色變淺 A.CH2Cl2、CHCl3、CCl4都
是難溶于水的油狀液體
②廣口瓶內壁有
油狀液滴出現(xiàn) B.生成的HCl極易溶于水,
導致廣口瓶內氣體壓強減小
③廣口瓶中有少
量白霧產生 C.Cl2被消耗,產生無色物質
④廣口瓶內液面上升 D.反應中產生的HCl與水蒸
氣結合形成鹽酸小液滴
答案:①—C?、凇狝?、邸狣 ④—B
烷 烴
1.兩個概念
2.烷烴
(1)分子通式:CnH2n+2(n≥1)。
(2)習慣命名
n≤10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己烷
庚烷
辛烷
壬烷
癸烷
n≥10
直接根據碳原子數稱某烷
C16H34:十六烷,C18H38:十八烷
(3)化學性質(類似甲烷)
①穩(wěn)定性:通常狀態(tài)下烷烴性質穩(wěn)定。
②可燃性:烷烴都能燃燒,燃燒通式為
CnH2n+2+O2nCO2+(n+1)H2O。
③取代反應:烷烴都能與鹵素單質在光照下發(fā)生取代反應。寫出C2H6與Cl2在光照條件下生成一氯代物的化學方程式:C2H6+Cl2C2H5Cl+HCl。
3.同系物
(1)概念
“相似”——分子結構相似;
“相差”——分子組成相差1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
(2)實例
CH4與CH3CH3、丙烷(CH3CH2CH3)、正丁烷(CH3CH2CH2CH3)互為同系物。
1.由烷烴的分子通式計算烷烴分子中能形成多少條共價鍵?
提示:烷烴的通式為CnH2n+2(n為碳原子數),碳、氫原子提供的成鍵電子數之和為4n+2n+2=6n+2,電子對數也就是共價鍵數為(6n+2)=3n+1,即能形成3n+1條共價鍵。
2.互為同系物的兩種化合物的最簡式一定相同嗎?
提示:不一定。CH4與CH3CH3互為同系物,但CH3CH3的最簡式為CH3。
3.相對分子質量相差14的化合物是否屬于同系物?
提示:不一定;如乙烷(相對分子質量30)和CO2(相對分子質量44)相差14,但二者不屬于同系物。
判斷同系物的方法
1.判斷標準——“同類不同碳”
2.組成特點
(1)同系物必須結構相似。
(2)分子組成通式相同。
(3)同系物相對分子質量相差14或14的整數倍。
3.判斷方法
4.注意事項
(1)同系物必須是“有機化合物”。
(2)同系物一定具有不同的分子式。若分子式相同就可能屬于同分異構體。
(3)具有相同通式的有機物除烷烴外都不能確定是不是同系物。
1.下列有關簡單烷烴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①都是易燃物?、谔卣鞣磻侨〈磻、巯噜弮蓚€烷烴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CH3原子團
A.①③ B.②③
C.① D.①②
解析:選D 烷烴含有碳和氫兩種元素,都能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①正確;烷烴都易發(fā)生取代反應,②正確;相鄰兩個烷烴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CH2”,③不正確。
2.下列數據是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可能互為同系物的一組是( )
A.16、30、58、72 B.16、28、40、52
C.16、32、48、54 D.16、30、42、56
解析:選A 由于同系物在組成上相差若干個CH2原子團,因此在相對分子質量上相差14或其整數倍,只有A符合。
[三級訓練節(jié)節(jié)過關]
1.下列關于甲烷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
C.不能發(fā)生燃燒反應
D.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解析:選B A項,甲烷不能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發(fā)生取代反應,將甲烷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無現(xiàn)象,錯誤;B項,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正確;C項,甲烷是一種可燃性氣體,可在空氣中安靜地燃燒,錯誤;D項,甲烷性質穩(wěn)定,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錯誤。
2.下列物質中,屬于烷烴的是( )
A.C8H16 B.CH3CH2OH
C. D.CH2CH2
解析:選C A不符合烷烴通式CnH2n+2;B不是烴(含O);D項分子中碳原子間不是單鍵結合,不是烷烴。
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分子式相同,各元素質量分數也相同的物質是同種物質
B.通式相同的不同物質一定屬于同系物
C.分子式相同的不同物質一定是同分異構體
D.同系物的性質完全相同
解析:選C 分子式相同的物質,結構不一定相同,可能是同分異構體;通式相同的不同物質不一定是同系物,也可能是同分異構體或是其他關系;同系物的化學性質相似,物理性質不同。
4.將等物質的量的甲烷和氯氣混合后,在漫射光的照射下充分反應,生成物中物質的量最大的是( )
A.HCl B.CH3Cl
C.CH2Cl2 D.CCl4
解析:選A 等物質的量的CH4和Cl2混合后反應,CH3Cl、CH2Cl2、CCl4、CHCl3都有生成,生成這四種物質的時候,都有HCl生成,即HCl的物質的量最大。
5.如圖所示,U形管的左端被水和膠塞封閉有甲烷和氯氣(體積比為1∶4)的混合氣體,假定氯氣在水中溶解度可以忽略。將封閉有甲烷和氯氣的混合氣體的裝置放置在有光亮的地方,讓混合氣體緩慢的反應一段時間。
(1)假設甲烷與氯氣反應充分,且只產生一種有機物,請寫出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經過幾個小時的反應后,U形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變化是________。
A.升高 B.降低
C.不變 D.無法確定
(3)甲烷通常用來作燃料,其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甲烷與氯氣的體積之比是1∶4時,若只生成一種有機產物,則該產物是四氯化碳,甲烷分子中的H原子全部被取代,化學方程式是CH4+4Cl2CCl4+4HCl。
(2)因為HCl溶于水,所以反應完全后,氣體的壓強減小,則左側水面升高,右側水面降低。
(3)甲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
答案:(1)CH4+4Cl2CCl4+4HCl (2)B
(3)CH4+2O2CO2+2H2O
1.右圖是某物質分子的比例模型,該物質的分子式是( )
A.NH3 B.CH4
C.H2O D.C2H4
解析:選B 從圖上看出,符合甲烷的結構。
2.光照對下列反應幾乎無影響的是( )
A.氫氣與氯氣 B.甲烷與氯氣
C.甲烷與氧氣 D.次氯酸分解
解析:選C CH4與O2反應需點燃;H2與Cl2反應可光照,也可點燃;CH4與Cl2光照發(fā)生取代反應;2HClO2HCl+O2↑。
3.有下列物質:①氯氣;②硝酸;③溴水;④燒堿;⑤氧氣;⑥酸性KMnO4溶液,其中在一定條件下可與甲烷反應的是( )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⑤ D.②③④⑥
解析:選C 甲烷在光照條件下可與Cl2發(fā)生取代反應,在點燃條件下可與O2反應生成CO2和H2O;甲烷與硝酸、溴水、燒堿、酸性KMnO4溶液均不發(fā)生化學反應。
4.下列反應屬于取代反應的是( )
解析:選D A屬于分解反應,B屬于置換反應,C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燃燒),D屬于取代反應。
5.下列關于同系物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同系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B.同系物符合同一通式
C.相鄰的同系物彼此在組成上相差一個CH2原子團
D.同系物的化學性質基本相似
解析:選A 同系物結構相似,屬于同一類物質,因此有同一通式,但一定不具有相同的分子式,A錯誤,B正確;相鄰同系物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CH2原子團,C正確;因結構相似,所以化學性質基本相似,D正確。
6.下列物質中,不能和氯氣發(fā)生取代反應的是( )
A.CH3Cl B.CCl4
C.CH2Cl2 D.CH4
解析:選B 甲烷和CH3Cl、CH2Cl2、CHCl3均能與氯氣發(fā)生取代反應,但CH4分子中的氫原子全部被取代后即CCl4與氯氣不能再發(fā)生取代反應。
7.等體積的甲烷與氯氣混合于一集氣瓶中,加蓋后置于光亮處,下列有關實驗現(xiàn)象和結論中,正確的是 ( )
①反應后Cl2完全反應而CH4有剩余
②瓶內壁有油狀液滴生成
③最后有CH4、Cl2、CH3Cl、CH2Cl2、CHCl3、CCl4、HCl七種物質共存
④只有CH3Cl和HCl兩種產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選B 有機化學反應進行不徹底,故反應后有CH4和Cl2剩余,產物有CH3Cl、CH2Cl2、CHCl3、CCl4和HCl。
8.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通常情況下,甲烷跟強酸、強堿、強氧化劑不起反應
B.甲烷是正四面體結構
C.甲烷跟氯氣反應無論生成CH3Cl、CH2Cl2、CHCl3,還是CCl4,都屬于取代反應
D.甲烷的四種取代物常溫下均為液體
解析:選D 通常情況下甲烷較穩(wěn)定,不與強酸、強堿和強氧化劑反應,A正確;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為中心的正四面體結構,B正確;甲烷與Cl2在光照時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及HCl五種產物,其中四種有機產物中CH3Cl為氣體,CH2Cl2、CHCl3、CCl4為液體,C正確,D錯誤。
9.已知某烷烴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0。
(1)該烷烴的分子式為________。
(2)該烷烴在光照時與Cl2反應生成一氯代物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屬于__________反應。
解析:烷烴的通式為CnH2n+2,則14n+2=30,得n=2,即C2H6。
答案:(1)C2H6
(2)CH3CH3+Cl2光照,CH3CH2Cl+HCl 取代
10.如下圖是某同學利用日常用品注射器設計的簡易實驗裝置。甲中注入10 mL CH4,同溫同壓下乙中注入50 mL Cl2,將乙中氣體推入甲中,用漫散光照射一段時間,氣體在甲中反應。
(1)下列是某同學預測的實驗現(xiàn)象:
①氣體最終變?yōu)榧t色;②實驗過程中,甲中活塞向內移動;③甲中內壁有油珠;④產生火花。
其中正確的是 。
(2)甲管中發(fā)生反應的反應類型為 。
(3)反應后,甲中剩余氣體能用下列試劑吸收的是 。
A.水 B.氫氧化鈉溶液
C.硝酸銀溶液 D.飽和食鹽水
(4)反應后,若將甲中的物質推入盛有適量AgNO3溶液的小試管中會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再向其中滴入幾滴石蕊溶液,又觀察到__________。
解析:在光照下,甲烷與氯氣發(fā)生連鎖反應:CH4+Cl2CH3Cl+HCl,CH3Cl+Cl2CH2Cl2+HCl,CH2Cl2+Cl2CHCl3+HCl,CHCl3+Cl2CCl4+HCl。
(1)理論上,甲烷與氯氣按體積比為1∶4時二者恰好完全反應,而甲中氯氣與甲烷體積比為5∶1>4∶1,說明氯氣過量,最終氣體中仍有氯氣。反應過程中不會產生火花。產物中只有氯化氫和一氯甲烷為氣體,所以氣體的總物質的量減小,內部壓強減小,甲中活塞向內移動。
(2)甲烷分子中的四個氫原子可被氯原子逐一取代,故甲中發(fā)生的是取代反應。
(3)剩余氣體中含有氯氣和氯化氫,可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剩余氣體。
(4)生成的HCl會與AgNO3溶液反應生成AgCl白色沉淀,同時因CH2Cl2、CHCl3、CCl4難溶于水而看到液體分為兩層,因Cl2有剩余,若加入幾滴石蕊溶液,溶液會先變紅后褪色。
答案:(1)②③ (2)取代反應 (3)B (4)液體分為兩層,產生白色沉淀 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1.下列物質互為同系物的是( )
C.CH3CH2Cl與CH2ClCH2Cl
D.CH4與CH3CH2Cl
解析:選B A項為同種物質,B項互為同系物,C項所含氯原子數不同,分子組成不是相差一個CH2原子團或其倍數,D項不是同一類別的物質,故不屬于同系物。
2.將甲烷與氯氣按1∶3的體積比混合于一試管中,倒立于盛有飽和食鹽水的水槽,置于光亮處(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此實驗的現(xiàn)象和結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試管中氣體的黃綠色逐漸變淺,水面上升
B.生成物只有三氯甲烷和氯化氫在標準狀況下是氣體
C.試管內壁有油狀液滴形成
D.試管內有少量白霧
解析:選B A項,在光照條件下,甲烷和氯氣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物均沒有顏色,所以氣體顏色變淺,氯化氫溶于水后導致試管內液面上升,正確;B項,甲烷和氯氣反應的生成物只有一氯甲烷和HCl在標準狀況下是氣體,錯誤;C項,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都是液態(tài)有機物,所以試管內壁有油狀液滴生成,正確;D項,該反應中有氯化氫生成,氯化氫遇空氣中的水蒸氣形成白霧,正確。
3.鑒別CH4、CO、H2三種無色氣體的方法是 ( )
A.點燃—通入澄清石灰水—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B.點燃—罩上小燒杯—加入澄清石灰水
C.點燃—通入澄清石灰水
D.點燃—通入酸性KMnO4溶液
解析:選B 根據燃燒后的產物來判斷,甲烷燃燒后生成CO2和H2O,H2燃燒后生成H2O,CO燃燒后生成CO2。在火焰的上方罩一個干燥的小燒杯,出現(xiàn)水霧的是甲烷和H2,沒有水霧的是CO;然后在有水霧的兩個小燒杯里加入澄清石灰水,出現(xiàn)渾濁的是甲烷,無現(xiàn)象的是H2。
4.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為中心的正四面體結構,而不是正方形的平面結構,理由是 ( )
A.CH3Cl只有一種結構
B.CH2Cl2只有一種結構
C.CHCl3只有一種結構
D.CH4中含有4個C—H共價鍵
解析:選B 甲烷分子無論是正四面體結構,還是正方形的平面結構,A、C、D三項都是成立的,CH2Cl2若是正方形的平面結構,則其結構應有兩種,即和,若是正四面體結構,則其結構只有一種。無論是正四面體結構還是正方形結構,CH4中含有4個C—H共價鍵。
5.1 mol乙烷在光照條件下,最多可以與多少摩爾Cl2發(fā)生取代反應( )
A.4 mol B.8 mol
C.2 mol D.6 mol
解析:選D 乙烷的分子式為C2H6,1 mol Cl2只能取代烷烴中的1 mol H原子,故1 mol乙烷最多與6 mol Cl2發(fā)生取代反應。
6.有兩種氣態(tài)烷烴組成的混合物,標準狀況下的密度為1.16 gL-1,則關于混合物的組成判斷正確的是( )
A.一定有甲烷
B.一定有乙烷
C.一定是甲烷和乙烷的混合物
D.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
解析:選A 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是M(平均)=1.16 gL-122.4 Lmol-1=26 gmol-1,即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26,在烷烴中相對分子質量小于26的只有甲烷,因此一定含有甲烷。
7.將0.2 mol下列烴完全燃燒后,生成的氣體緩緩通入0.5 L 2 molL-1的NaOH溶液中,生成正鹽和酸式鹽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3,則該烷烴是( )
A.乙烷 B.丙烷
C.丁烷 D.戊烷
解析:選C 設該烷烴分子中含有n個C原子,則完全燃燒產生CO2的物質的量是0.2n mol。n(NaOH)=0.5 L2 molL-1=1 mol;又設產生的Na2CO3的物質的量為a mol,則NaHCO3為3a mol,根據鈉原子守恒可得2a+3a=1,解得a=0.2 mol,所以Na2CO3為0.2 mol,NaHCO3為0.6 mol;根據碳原子守恒可得0.2n=0.8,n=4,因此該烷烴是丁烷。
8.在一定的溫度、壓強下,向100 mL CH4和Ar的混合氣體中通入400 mL O2,點燃使其完全反應,最后在相同條件下得到干燥氣體460 mL,則反應前混合氣體中CH4和Ar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A.1∶4 B.1∶3
C.1∶2 D.1∶1
解析:選A Ar是稀有氣體,不參與反應,反應前后氣體的體積變化由CH4燃燒生成的水引起。反應前后氣體的體積變化為100 mL+400 mL-460 mL=40 mL。
設混合氣體中CH4的體積為x。
CH4+2O2CO2+2H2O ΔV減小
1 mL 2 mL 1 mL 2 mL
x40 mL
x=20 mL
Ar的體積為100 mL-20 mL=80 mL,CH4與Ar的體積之比為1∶4,相同條件下,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即n(CH4)∶n(Ar)=1∶4。
9.利用甲烷與氯氣發(fā)生取代反應制取副產品鹽酸的設想在工業(yè)上已成為現(xiàn)實。某化學興趣小組擬在實驗室中模擬上述過程,其設計的模擬裝置如圖。
根據要求填空:
(1)寫出CH4與Cl2反應生成一氯代物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裝置有三種功能:①控制氣體流速;②將氣體混合均勻;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裝置中的石棉上吸附著KI飽和溶液及KI粉末,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裝置中除了有鹽酸生成外,還含有機物,從E中分離出鹽酸的最佳方法為________________。
(5)該裝置還有缺陷,原因是沒有進行尾氣處理,尾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填編號)。
A.CH4 B.CH3Cl C.CH2Cl2
D.CHCl3E.CCl4
解析:(1)CH4與Cl2反應生成的一氯代物為CH3Cl,則化學方程式為CH4+Cl2CH3Cl+HCl。
(2)B裝置盛有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B裝置的第③種作用為干燥甲烷和氯氣。
(3)Cl2與CH4反應可能有部分Cl2剩余,Cl2能與KI反應生成I2和KCl,所以D裝置中石棉上吸附著的KI飽和溶液及KI粉末的作用是除去未反應的Cl2。
(4)CH4與Cl2反應生成的CH3Cl和HCl是氣體,HCl易溶于水而CH3Cl難溶于水,液體分層,從E中分離出鹽酸的最佳方法為分液。
(5)反應物CH4可能有剩余,生成物CH3Cl為氣體,尾氣的主要成分是CH4和CH3Cl。
答案:(1)CH4+Cl2CH3Cl+HCl
(2)干燥甲烷和氯氣 (3)除去未反應的Cl2 (4)分液 (5)AB
10.(1)完全燃燒0.1 mol某烴,燃燒產物依次通過濃硫酸、濃堿液,實驗結束后,稱得濃硫酸增重9 g,濃堿液增重17.6 g。該烴的化學式為________,并寫出其所有可能的結構簡式:____________。
(2)某烴2.2 g,在O2中完全燃燒,生成6.6 g CO2和3.6 g H2O,在標準狀況下其密度為1.964 3 gL-1,其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
(3)某烷烴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8,該烷烴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
(4)在120 ℃和101 kPa的條件下,某氣態(tài)烴和一定質量的氧氣混合氣體,點燃完全反應后再恢復到原來的溫度時,氣體體積縮小,則該烴分子內的氫原子個數________。
A.小于4 B.大于4
C.等于4 D.無法判斷
解析:(1)0.1 mol烴中,n(C)==0.4 mol,n(H)=2=1 mol,則每個烴分子中含4個C原子、10個H原子,即分子式為C4H10。該烴結構簡式有二種:CH3—CH2—CH2—CH3,。
(2)該烴的摩爾質量M=22.4 Lmol-11.964 3 gL-1=44 gmol-1,烴分子中n(C)∶n(H)=∶2=3∶8,最簡式為C3H8,最簡式相對分子質量為44,故化學式為C3H8。
(3)設該烷烴的化學式為CnH2n+2,則14n+2=128,解得:n=9,化學式為C9H20。
(4)設烴的分子式為CxHy,則有:
CxHy+O2xCO2+H2O,
因為反應后氣體體積縮小,則1+x+>x+,
即y<4。
答案:(1)C4H10 CH3—CH2—CH2—CH3、
(2)C3H8 (3)C9H20 (4)A
第二課時
石油煉制 乙烯
[課標要求]
1.知道石油煉制方法(分餾、催化裂化、裂解)、目的及其主要產品。
2.知道乙烯的分子結構特點和性質。
3.會書寫乙烯等物質發(fā)生加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石油煉制的方法有分餾、催化裂化和裂解。石油的分餾是物理變化,石油的裂化、裂解是化學變化。
2.乙烯的結構與性質:
(1)乙烯分子是平面形結構,分子中2個C原子與4個H原子共平面;
(2)乙烯能使溴水褪色(加成反應),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氧化反應)。
3.乙炔的結構與性質:
(1)乙炔分子是直線形結構,分子中2個C原子與2個H原子在同一直線上;
(2)乙炔能使溴水褪色(加成反應),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氧化反應)。
石油的煉制
1.石油的分餾
(1)實驗室蒸餾石油
①實驗裝置:
②注意事項:
③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
(2)石油的分餾
2.石油的裂化
(1)目的:為了提高從石油得到的汽油等輕質油的產量和質量。
(2)原理:用石油分餾產品為原料,在加熱、加壓和催化劑存在下,使相對分子質量較大、沸點較高的烴斷裂為相對分子質量較小、沸點較低的烴。
(3)舉例(十六烷的裂化)。
化學方程式:C16H34C8H18+C8H16。
3.石油的裂解
(1)原理
以比裂化更高的溫度使石油分餾產物中的長鏈烴斷裂為乙烯、丙烯等氣態(tài)短鏈烴的過程。
(2)目的
獲得乙烯、丙烯等氣態(tài)短鏈烴,為石油化工提供原料。
1.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什么?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輕質油(特別是汽油)的產量;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得到氣態(tài)短鏈烴(特別是乙烯),作化工原料。
2.石油的分餾、催化裂化、裂解分別屬于哪種變化類型?
提示:分餾屬于物理變化,催化裂化、裂解屬于化學變化。
3.如何區(qū)分裂化汽油和直餾(分餾得到)汽油?
提示: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的是裂化汽油,不褪色的是直餾汽油。
1.石油分餾、裂化、裂解的比較
石油煉制
的方法
分餾
裂化
裂解
原理
用蒸發(fā)和冷凝的方法把石油分成不同沸點范圍的蒸餾產物
在一定條件下,把相對分子質量大、沸點高的烴斷裂為相對分子質量小、沸點低的烴
在高溫下,把石油產品中具有長鏈分子的烴斷裂為乙烯、丙烯等小分子的烴
主要原料
原油
重油、石蠟
石油分餾產品(包括石油氣)
主要產品
石油氣、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瀝青等
優(yōu)質汽油
乙烯、丙烯等
主要變化類型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化學變化
2.直餾汽油和裂化汽油的區(qū)別
石油分餾、裂化所生產的汽油分別叫做直餾汽油和裂化汽油,二者的區(qū)別如下:
獲得方法
主要化學成分
鑒別方法
直餾汽油
原油直接分餾,物理變化
C5~C12的烷烴、環(huán)烷烴及少量的芳香烴等,性質穩(wěn)定
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是裂化汽油
裂化汽油
重油催化裂化,化學變化
C5~C12的烷烴、烯烴、二烯烴等,性質活潑
1.石油煉制過程中,既能提高汽油產量又能提高汽油質量的方法是 ( )
A.分餾 B.裂解
C.分餾和裂解 D.催化裂化
解析:選D 分餾可以得到不同沸點范圍的產物;裂解是把長鏈烴斷裂成乙烯、丙烯等小分子烴;催化裂化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輕質油的產量和質量,特別是提高汽油的產量。
2.下圖是石油分餾塔的示意圖。a、b、c三種餾分中( )
A.a的沸點最高 B.b的熔點最低
C.c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最大 D.每一種餾分都是純凈物
解析:選C 石油經加熱后從下部進入分餾塔中,隨著氣體的上升溫度逐漸降低,沸點高的餾分首先冷凝從下部流出,越往上餾分沸點越低,故a處餾分沸點最低,A錯誤;b處餾分熔點介于a、c之間,B錯誤;C處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是最大的,C正確;而石油分餾的餾分中都含有不同碳原子數的烴,所以石油的餾分都是混合物,D錯誤。
乙烯的分子結構與性質
1.乙烯的分子結構
(1)分子結構
分子式
電子式
結構式
結構簡式
分子模型
球棍模型
比例模型
C2H4
CH2===CH2
(2)空間結構
圖示
空間結構
乙烯為平面結構,2個碳原子和4個氫原子共平面
2.乙烯的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
(2)加成反應
①概念:
有機物分子中雙鍵(或叁鍵)兩端的碳原子與其他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
②與Br2、H2、HX、H2O等的反應:
3.乙烯的用途
(1)乙烯的產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工發(fā)展水平。
(2)在農業(yè)生產中用作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
[特別提醒] 鑒別乙烯與乙烷可以使用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但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氣體不能使用酸性KMnO4溶液(因為乙烯被氧化的產物CO2會混入乙烷中),應使用溴的CCl4溶液。
1.如何鑒別乙烷和乙烯兩種氣體?
提示:將氣體分別通入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中,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乙烯,不褪色的是乙烷。
2.工業(yè)上用乙烯和水反應制取乙醇,是利用了乙烯的什么性質?
提示: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在一定條件下能與水發(fā)生加成反應。
1.對乙烯加成反應的理解
(1)乙烯可以與溴水在不需要其他條件下發(fā)生加成反應使溴水褪色,而甲烷與純溴在光照條件下發(fā)生取代反應,與溴水不反應。
(2)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與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不同,前者發(fā)生的是加成反應,后者發(fā)生的是氧化反應。
(3)制取氯乙烷應用乙烯和HCl的加成反應而不能用乙烷與Cl2的取代反應。因為乙烯與HCl的加成產物只有一種,而乙烷與Cl2的取代產物是多種氯代烴的混合物。
2.乙烯的特征反應及應用
(1)乙烯的兩個特征反應:
①能使溴水褪色(加成反應);
②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氧化反應)。
(2)鑒別甲烷和乙烯的方法:
①通入溴水中,褪色的為乙烯;
②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褪色的為乙烯;
③點燃時,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煙的為乙烯。
(3)除去甲烷中混有乙烯的方法: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不能使用酸性KMnO4溶液。
1.下列關于乙烯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乙烯的化學性質比乙烷活潑
B.乙烯燃燒時,火焰明亮,同時伴有黑煙
C.乙烯因與溴水發(fā)生氧化反應而使其褪色
D.乙烯雙鍵中的一個鍵可以斷裂,容易發(fā)生加成反應
解析:選C 乙烯使溴水褪色是發(fā)生加成反應,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發(fā)生氧化反應。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乙烯發(fā)生加成反應時,雙鍵中的一個鍵斷裂
B.乙烯分子中6個原子共平面
C.乙烯使溴水褪色與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D.在一定條件下,乙烯能與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
解析:選C 乙烯分子中6個原子共平面,分子中含碳碳雙鍵,其中一個鍵易斷裂,故乙烯化學性質較活潑,能與溴水中的Br2及H2發(fā)生加成反應,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
使之褪色,A、B、D正確,C錯誤。
乙炔的分子結構與性質
1.分子結構
分子式
電子式
結構式
結構簡式
球棍模型
比例模型
C2H2
2.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
(2)加成反應
化學方程式:
1.寫出乙炔的結構簡式,乙炔分子中的四個原子在同一直線上嗎?
提示:CH≡CH;在同一直線上。
2.怎樣鑒別乙炔和乙烷?
提示: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氣體是乙炔,不能使三者褪色的氣體是乙烷。
乙烷、乙烯、乙炔的結構和性質及鑒別方法的比較
名稱
乙烷
乙烯
乙炔
分子式
C2H6
C2H4
C2H2
結構簡式
CH3—CH3
CH2===CH2
CH≡CH
結構特點
碳碳單鍵,碳原子飽和
碳碳雙鍵,碳原子不飽和,平面形分子
碳碳叁鍵,碳原子不飽和,直線形分子
所屬烴類通式
CnH2n+2(n≥1)
CnH2n(n≥2)
CnH2n-2(n≥2)
取代反應
鹵代
-
-
加成反應
不能發(fā)生
能夠與H2、X2、HX、H2O發(fā)生加成反應
能夠與H2、X2、HX、H2O發(fā)生加成反應
氧化反應
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
燃燒火焰明亮,帶黑煙
燃燒火焰很明亮,帶濃烈的黑煙
鑒別
溴水不褪色或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
溴水褪色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溴水褪色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
1.下列關于乙炔性質的敘述中,既不同于乙烯又不同于乙烷的是( )
A.能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能發(fā)生加成反應
C.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能與氯化氫反應生成氯乙烯
解析:選D 乙烷、乙烯、乙炔均能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烯、乙炔中均含有碳碳不飽和鍵,既能與Br2、H2等物質發(fā)生加成反應,又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乙炔能與氯化氫加成生成氯乙烯,乙烷與氯化氫不反應,乙烯與氯化氫加成生成氯乙烷,故選項D符合題意。
2.(1)CH3CH3與溴水________(填“能反應”或“不反應”),與溴蒸氣在光照時反應生成一溴代物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烯、乙炔通入足量溴水中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反應
CH3CH3+Br2CH3CH2Br+HBr
(2)CH2===CH2+Br2―→CH2BrCH2Br
CH≡CH+2Br2―→CHBr2CHBr2
[三級訓練節(jié)節(jié)過關]
1.下列物質,不可能是乙烯加成產物的是( )
A.CH3CH3 B.CH3CHCl2
C.CH3CH2OH D.CH3CH2Br
解析:選B 乙烯加成是斷開雙鍵中的一個鍵,分別在雙鍵兩端的碳原子上連接一個原子或原子團,如果去掉加上去的成分應恢復為乙烯的結構。選項中只有B不符合這一要求。
2.下列反應屬于加成反應的是( )
A.CH4+Cl2CH3Cl+HCl
B.CH2===CH2+3O22CO2+2H2O
C.CH2===CH2+H2OCH3CH2OH
D.CH3CH2CH2CH3C2H4+C2H6
解析:選C A為取代反應,B為氧化反應,D為裂解。
3.下列關于乙烯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中的6個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B.通常狀況下,是易溶于水的氣體
C.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的反應是加成反應
D.不能發(fā)生燃燒反應
解析:選A A項,乙烯是平面分子,分子中的6個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正確;B項,通常狀況下,乙烯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錯誤;C項,乙烯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的反應是氧化反應,錯誤;D項,乙烯能在空氣中燃燒,錯誤。
4.關于石油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石油是混合物,主要是各種液態(tài)的碳氫化合物,其中溶有氣態(tài)和固態(tài)的碳氫化合物
B.常壓分餾得到的汽油是混合物,沒有固定的沸點
C.裂化是化學變化,裂解是物理變化
D.裂化的目的是得到輕質油
解析:選C 石油的成分主要是液態(tài)烴,其中溶有氣態(tài)烴和固態(tài)烴,A正確;石油常壓分餾得到的汽油主要為含有C5~C11的液態(tài)烴,它是混合物,沒有固定的沸點,B正確;裂解是更深度的裂化,裂化是化學變化,裂解也是化學變化,C不正確;裂化得到輕質油,尤其得到汽油,裂解得到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D正確。
5.根據乙烯的性質填空:
(1)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乙烯發(fā)生了________反應。
(2)乙烯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烯發(fā)生了________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了安全,點燃乙烯前應________,乙烯燃燒時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CH2===CH2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能燃燒,能與Br2發(fā)生加成反應。
答案:(1)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氧化
(2)溴的CCl4溶液褪色 加成
CH2===CH2+Br2―→CH2Br—CH2Br
(3)檢驗純度 火焰明亮伴有黑煙
CH2===CH2+3O22CO2+2H2O
1.下列物質中,不能和乙烯發(fā)生加成反應的是( )
A.H2 B.H2O
C.KMnO4 D.Br2
解析:選C KMnO4與乙烯發(fā)生的是氧化還原反應。
2.乙烯可通過石油裂解獲得。下列有關乙烯性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在常溫常壓下為液體
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可以在空氣中燃燒
D.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解析:選A A項,在常溫常壓下乙烯為氣體,錯誤;B項,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正確;C項,可以在空氣中燃燒,正確;D項,與溴發(fā)生加成反應,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正確。
3.下列關于有機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乙烯的分子式為CH2===CH2
B.甲烷結構簡式為CH4
C.乙炔的結構簡式為C2H2
D.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說明它具有漂白性
解析:選B A項應為C2H4;C項C2H2是乙炔的分子式,其結構簡式應為CH≡CH;D項乙烯發(fā)生了氧化反應,無漂白性。
4.下列反應中,屬于加成反應的是( )
A.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將四氯化碳滴入溴水中,振蕩后水層接近無色
C.乙烯使溴水褪色
D.甲烷與氯氣混合,光照一段時間后黃綠色變淺
解析:選C A項,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發(fā)生的是氧化反應,錯誤;B項,將四氯化碳滴入溴水中,振蕩后水層接近無色屬于萃取,錯誤;C項,乙烯與溴水發(fā)生加 成反應而使溴水褪色,正確;D項,甲烷與氯氣混合,光照一段時間后黃綠色變淺,屬于取代反應,錯誤。
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烴,可以通過石油的分餾得到汽油
B.含C18以上烷烴的重油經過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
C.石油裂解是為了獲得更多化工原料,如乙烯、丙烯等
D.汽油是烴的混合物,煤油、柴油是由烴構成的純凈物
解析:選D 選項A中,石油是由烷烴、環(huán)烷烴、芳香烴組成的混合物,含有C5~C11的烷烴,通過石油分餾就可以得到汽油、煤油等分餾產品;選項B中,使含C18以上的固態(tài)烴的長鏈分子斷裂就可以得到汽油,使長鏈烴分子斷裂為C5~C11烷烴的過程采用催化裂化的方法;選項C中,裂解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乙烯、丙烯、丁二烯等作化工原料;選項D中,石油是烴的混合物,石油分餾產品汽油、煤油、柴油等仍是烴的混合物。
6.將CH4和C2H4的混合氣體15 g通入盛有足量溴水的容器中,溴水的質量增加了7 g,則混合氣體中CH4和C2H4的體積比為( )
A.1∶2 B.2∶1
C.3∶2 D.2∶3
解析:選B CH4不與溴水反應,與溴水反應的是C2H4,因此溴水增加的7 g即為混合氣體中C2H4的質量,其物質的量n(C2H4)==0.25 mol,n(CH4)==0.5 mol,V(CH4)∶V(C2H4)=n(CH4)∶n(C2H4)=2∶1。
7.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無論是乙烯與Br2的加成反應,還是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都與分子內含有碳碳雙鍵有關
B.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都可以鑒別乙烯和乙烷
C.相同質量的乙烯和甲烷完全燃燒后生成水的質量相同
D.乙烯不易發(fā)生取代反應
解析:選C 乙烯發(fā)生加成反應和氧化反應的過程中碳碳雙鍵都參與反應,A項正確;乙烯能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反應,但是乙烷不能,故能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鑒別乙烯和乙烷,B項正確;乙烯和甲烷中氫的質量分數不同,故相同質量的乙烯和甲烷完全燃燒后生成水的質量不同,C項錯誤;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易發(fā)生加成反應,不易發(fā)生取代反應,D項正確。
8.使1 mol乙烯與氯氣完全發(fā)生加成反應,然后使該加成反應的產物與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發(fā)生取代反應,則兩個過程中消耗氯氣的總物質的量最多為 ( )
A.3 mol B.4 mol
C.5 mol D.6 mol
解析:選C CH2===CH2+Cl2―→CH2Cl—CH2Cl,1 mol產物中含4 mol氫原子,則取代時消耗4 mol Cl2,因此1 mol乙烯在與Cl2反應(加成反應和取代反應)的過程中共消耗Cl2 5 mol。
9.下面是石蠟油在熾熱碎瓷片的作用下產生C2H4并檢驗C2H4性質的實驗,完成下列各問題。
(1)B中溶液褪色,是因為乙烯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D處點燃時必須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為乙烯發(fā)生了氧化反應,把KMnO4還原而使之褪色。
(2)C中發(fā)生反應為CH2===CH2+Br2―→CH2Br—CH2Br。
(3)在點燃可燃性氣體前應先檢驗純度。
答案:(1)氧化
(2)CH2===CH2+Br2―→CH2Br—CH2Br
(3)檢驗乙烯的純度
10.請回答實驗室分餾石油的有關問題:
(1)實驗室分餾石油的正確操作順序是E→____→____→A→____→____→G。
A.連接接液管
B.裝入碎瓷片和石油,塞上帶溫度計的塞子
C.檢查裝置氣密性
D.連接冷凝管及進出水管
E.在鐵架臺上放酒精燈,固定好鐵圈,放上石棉網
F.固定好蒸餾燒瓶
G.加熱
(2)以下是石油分餾的裝置圖,試指出有關儀器的名稱:A________;B________。
(3)圖中有______處錯誤。
(4)分餾石油得到的各個餾分都是________(填“混合物”或“純凈物”)。
解析:(1)按組裝儀器的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