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選考)2020版高考物理大一輪復(fù)習(xí) 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勻變速直線運動本章綜合能力提升練.docx
-
資源ID:5454237
資源大?。?span id="dqm5j5x" class="font-tahoma">831.63KB
全文頁數(shù):7頁
- 資源格式: DOCX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yù)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biāo)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浙江選考)2020版高考物理大一輪復(fù)習(xí) 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勻變速直線運動本章綜合能力提升練.docx
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勻變速直線運動
本章綜合能力提升練
(限時:45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
1.物理學(xué)中引入了“質(zhì)點”的概念,從科學(xué)方法上來說屬于( )
A.控制變量法 B.類比法
C.理想模型法 D.等效替代法
答案 C
2.如圖1所示,飛行員跳傘后,飛機上的其他飛行員(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觀察跳傘飛行員的運動后,引發(fā)了對跳傘飛行員運動狀況的爭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1
A.甲、乙兩人的說法中必有一個是錯誤的
B.他們的爭論是由于選擇的參考系不同而引起的
C.研究物體的運動時不一定要選擇參考系
D.參考系只能是相對于地面靜止的物體
答案 B
解析 甲、乙兩人的爭論是由于選擇的參考系不同而引起的,故A錯誤,B正確;研究物體的運動一定要選擇參考系,故C錯誤;參考系的選擇具有任意性,故D錯誤.
3.校運動會400m比賽中,終點在同一直線上,但起點不在同一直線上(如圖2所示).關(guān)于這樣的做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2
A.這樣做是為了使參加比賽的同學(xué)位移大小相同
B.這樣做是為了使參加比賽的同學(xué)路程大小相同
C.這樣做是為了使參加比賽的同學(xué)所用的時間相同
D.這樣做其實是不公平的,明顯對外側(cè)比賽的同學(xué)有利
答案 B
4.(2018溫州市六校期末)某人駕車從“浙江省平陽中學(xué)”開往“溫州第二高級中學(xué)”,導(dǎo)航地圖如圖3所示,則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圖3
A.研究汽車在導(dǎo)航圖中的位置時,可以把汽車看成質(zhì)點
B.根據(jù)導(dǎo)航圖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預(yù)估“常規(guī)路線”行車的平均速度約為59.7km/h
C.圖中顯示的“59分鐘”是指時間
D.途中經(jīng)過“三都嶺隧道”,進入隧道前路邊豎有限速標(biāo)志80,指的是車輛經(jīng)過隧道過程中,瞬時速度不能超過80km/h
答案 B
5.(2018東陽中學(xué)期中)如圖4所示是伽利略研究自由落體運動時的情景,他設(shè)計并做了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實驗,關(guān)于這個實驗的下列說法中不符合史實的是( )
圖4
A.伽利略以實驗來檢驗速度與時間成正比的猜想是否真實
B.伽利略讓小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滾下是為了“沖淡”重力的影響
C.伽利略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小球沿斜面滾下的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D.伽利略用實驗而不是“外推”的方法得到斜面傾角增大到90小球仍然會保持勻加速運動
答案 D
解析 伽利略用斜面實驗來檢驗速度與時間成正比的猜想是否真實,故A正確;伽利略讓小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滾下是為了“沖淡”重力的影響,故B正確;伽利略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小球沿斜面滾下的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故C正確;伽利略采用“外推”的方法得到斜面傾角增大到90小球仍然會保持勻加速運動,故D錯誤.
6.小鋼球從某位置由靜止釋放,用頻閃照相機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的照片如圖5所示.已知連續(xù)兩次曝光的時間間隔,為求出小球經(jīng)過B點的速度,需測量( )
圖5
A.照片中AC的距離
B.照片中球的直徑及AC的距離
C.小鋼球的實際直徑、照片中AC的距離
D.小鋼球的實際直徑、照片中球的直徑及AC的距離
答案 D
解析 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可知vB=,為求解AC的實際距離,需知道小鋼球的實際直徑、照片中球的直徑及照片中AC的距離,然后根據(jù)比例關(guān)系可知AC的實際距離,故選項D正確,A、B、C錯誤.
7.在一平直路段檢測某品牌汽車的運動性能時,以路段的起點作為x軸的原點,通過傳感器發(fā)現(xiàn)汽車剎車后的坐標(biāo)x與時間t的關(guān)系滿足x=30t-5t2(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汽車剎車過程的初速度大小為30m/s,加速度大小為10 m/s2
B.汽車剎車過程的初速度大小為30m/s,加速度大小為5 m/s2
C.汽車剎車過程的初速度大小為60m/s,加速度大小為5 m/s2
D.汽車剎車過程的初速度大小為60m/s,加速度大小為2.5 m/s2
答案 A
解析 根據(jù)汽車剎車后的坐標(biāo)x與時間t的關(guān)系x=30t-5t2(m),對比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x=v0t+at2,可知汽車剎車過程的初速度大小為30m/s,加速度大小為10 m/s2,故選A.
8.如圖6所示為甲、乙兩質(zhì)點做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圖6
A.在0~t3時間內(nèi)甲、乙兩質(zhì)點的平均速度相等
B.甲質(zhì)點在0~t1時間內(nèi)的加速度與乙質(zhì)點在t2~t3時間內(nèi)的加速度相同
C.甲質(zhì)點在0~t1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質(zhì)點在0~t2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
D.在t3時刻,甲、乙兩質(zhì)點都回到了出發(fā)點
答案 A
解析 因在0~t3時間內(nèi)甲、乙兩質(zhì)點的速度-時間圖線與t軸所圍“面積”相等,說明位移相等,則甲、乙兩質(zhì)點的平均速度相等,故A項正確;在0~t1時間內(nèi),甲的圖線斜率為正值,加速度沿正方向,在t2~t3時間內(nèi),乙的圖線斜率為負值,加速度沿負方向,兩個加速度不相同,故B項錯誤;甲質(zhì)點在0~t1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質(zhì)點在0~t2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故C項錯誤;由題圖可知甲、乙兩質(zhì)點的速度均為正值,則兩質(zhì)點均做單向直線運動,不可能回到出發(fā)點,故D項錯誤.
二、多項選擇題
9.沿直線做勻變速運動的一列火車和一輛汽車的速度分別為v1和v2,v1、v2在各個時刻的大小如表所示,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 )
t/s
0
1
2
3
4
v1/(ms-1)
18.0
17.5
17.0
16.5
16.0
v2/(ms-1)
9.8
11.0
12.2
13.4
14.6
A.火車的速度變化較慢
B.汽車的加速度較小
C.火車的位移在減小
D.汽車的位移在增加
答案 AD
解析 從表格中可得火車的加速度a火==m/s2=-0.5 m/s2,汽車的加速度a汽==m/s2=1.2 m/s2,故火車的加速度較小,火車的速度變化較慢,A正確,B錯誤;由于汽車和火車的速度一直為正值,速度方向不變,則位移都在增加,C錯誤,D正確.
10.給滑塊一初速度v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勻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當(dāng)滑塊速度大小減為時,所用時間可能是( )
A.B.C.D.
答案 BC
解析 當(dāng)滑塊速度大小減為時,其方向可能與初速度方向相同,也可能與初速度方向相反,因此要考慮兩種情況,即v=或v=-,代入公式t=得t=或t=,故B、C正確.
11.物體由靜止開始做加速度大小為a1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當(dāng)速度達到v時,改為加速度大小為a2的勻減速直線運動,直至速度為零.在勻加速和勻減速運動過程中物體的位移大小和所用時間分別為x1、x2和t1、t2,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 B.=
C.== D.v=
答案 ACD
解析 由x1=t1,x2=t2,得=,故A正確;
又v=a1t1和v=a2t2得=,故B錯誤;
整個過程x1+x2=(t1+t2)
故===,故C正確;
v=,故D正確.
三、實驗題
12.(2018溫州中學(xué)期中)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實驗中,從下列所給器材中選出本實驗所必須的器材有________;為能按實驗要求達到實驗?zāi)康?,還缺少的器材有________(寫出一種即可).
①電磁打點計時器 ②天平?、鄣蛪褐绷麟娫础、芗毨K?、菁垘А、扌≤嚒、咩^碼?、嗤1怼、嵋欢擞袔Щ喌拈L木板
答案 (1)①④⑤⑥⑦⑨ (2)低壓交流電源(或刻度尺)
解析 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實驗中,所需的實驗步驟:
(1)木板平放,并使滑輪伸出桌面,把打點計時器固定,連接好電路.(此處所需的儀器有①⑨)
(2)穿紙帶,掛鉤碼.(此處所需的儀器有④⑤⑦)
(3)先接通電源,然后放開小車,讓小車拖著紙帶運動,打完一條后立即關(guān)閉電源.(此處所需的儀器有⑥)
(4)換紙帶,加鉤碼,再做兩次.
(5)處理紙帶,求出某位置的速度和運動過程的加速度.由實驗步驟可以看出需要的儀器有①④⑤⑥⑦⑨,為了得到小車的運動規(guī)律,還需要低壓交流電源和刻度尺.
13.(2018東陽中學(xué)期中)在學(xué)生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和“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中,都使用了電火花計時器,并打出紙帶進行有關(guān)數(shù)據(jù)處理,已知所用交流電源的頻率是50Hz.
(1)關(guān)于打點計時器的使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可能有一個或多個正確選項)
A.實驗中需用停表記下運動的時間
B.開始釋放小車時,應(yīng)使小車靠近電火花計時器
C.先接通電火花計時器電源,然后放開小車
(2)有一次實驗中某小組得到如圖7所示的紙帶,并按照打點時間先后,依次選定了O、A、B、C、D、E、F七個計數(shù)點(每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沒有畫出),經(jīng)過測量后計算得到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請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判斷這個紙帶做的是________(填“加速”“勻速”或“減速”)運動.電火花計時器打下相鄰兩點的時間間隔是________s.根據(jù)紙帶上測量的數(shù)據(jù)可以計算得到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結(jié)果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圖7
答案 (1)BC (2)加速 0.02 2.00m/s2
解析 (1)打點計時器本身是計時儀器,不需要再使用停表,故A錯誤;為了更有效利用紙帶,開始釋放小車時,應(yīng)使小車靠近電火花計時器,故B正確;為了使打點計時器穩(wěn)定工作,先接通電火花計時器電源,然后放開小車,故C正確.
(2)由題圖知相鄰時間間隔的位移越來越大,故紙帶做加速運動;電火花計時器使用交變電流,電源頻率為50Hz,相鄰兩點的時間間隔為0.02s,由公式a=,代入數(shù)據(jù)得:a=2.00m/s2.
四、計算題
14.一列火車由靜止開始出發(fā),沿直線軌道先以恒定加速度a1做勻加速運動,至速度v后,再勻速前進一段時間,最后以恒定加速度a2勻減速前進,直至停止,全程長為L.
(1)求全程所用時間;
(2)速度v為何值時,全程所用時間最短?
答案 (1)++ (2)
解析 (1)火車加速過程:v=a1t1
加速位移滿足2a1x1=v2
減速過程:v=a2t2
減速位移滿足2a2x2=v2
勻速過程:L-x1-x2=vt3
全程所用時間t=t1+t2+t3
聯(lián)立解得t=++
(2)火車先加速到v再減速到零跑完全程,所用時間最短,即L=x1+x2,得v=.
15.在一次低空跳傘演練中,當(dāng)直升機懸停在離地面224m高處時,傘兵離開飛機做自由落體運動.運動一段時間后,打開降落傘,展傘后傘兵以12.5m/s2的加速度勻減速下降.為了傘兵的安全,要求傘兵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過5 m/s.(取g=10m/s2)求:
(1)傘兵展傘時,離地面的高度至少為多少?著地時相當(dāng)于從多高處自由落下?
(2)傘兵在空中的最短時間為多少?
答案 (1)99m 1.25m (2)8.6s
解析 (1)設(shè)傘兵展傘時,離地面的高度至少為h,此時速度為v0,則有:
v2-v02=2ah
即52-v02=-212.5h
又v02=2g(224-h(huán))=210(224-h(huán))
聯(lián)立解得h=99m,v0=50m/s
以5m/s的速度落地相當(dāng)于從h1高處自由落下,
即:v2=2gh1
解得:h1==m=1.25m
(2)設(shè)傘兵在空中的最短時間為t,
則有:v0=gt1
解得:t1==s=5s
t2==s=3.6s
故t=t1+t2=(5+3.6) s=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