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級科學下冊 植物新生命的開始 1教學反思 教科版.doc
-
資源ID:5480154
資源大?。?span id="cg0yq0d" class="font-tahoma">34KB
全文頁數(shù):5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2020年三年級科學下冊 植物新生命的開始 1教學反思 教科版.doc
2019-2020年三年級科學下冊 植物新生命的開始 1教學反思 教科版
本課主要有兩項活動:
活動一:記錄自己的想法
學生用圖畫和文字記錄所知道的一株綠色開花植物一生的生長過程。
本活動我是提前布置學生在課前完成,課堂上學生主要交流他們的想法:包括:植物的生長經(jīng)歷了哪些過程?植物的生長從什么開始?學生通過交流,在加上教師適當引導,幫助學生回顧三上學習的向日葵的一生生長過程,學生都能認識到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它們新的生命。
活動二:觀察種子,也是本課的核心活動。
在對種子外部觀察前,先引導學生思考:觀察種子的哪些方面?對于觀察形狀、顏色、大小學生都能談到,這時,我再引導學生回憶上學期觀察大樹的方法,學生就能想到通過聞、摸等方法能獲得關于種子更多的信息。通過外部觀察,學生認識到種子的形態(tài)、顏色、大小各不相同。對于三下的學生,僅僅觀察到種子的顏色、形狀、大小、表面的光滑度還不夠。于是,觀察種子的內(nèi)部構(gòu)造十分重要,我認為時間要充足,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的觀察向縱深方向發(fā)展,也能幫助學生建立種子相同特點的認識。學生通過解剖豌豆、花生、瓜子等種子,發(fā)現(xiàn)它們還有一層薄薄的皮,而且種子還能掰成兩瓣,一瓣上還有小芽。通過觀察、梳理,學生認識到種子有種皮,還有胚根和胚芽。值得提醒的是:在第一個教學班上課時,我忽略了一個問題,所帶的黃豆、綠豆未經(jīng)過浸泡,導致種子不易掰開,即使掰開了,里面什么也看不到。希望各位科學教師在備課時、準備材料時一定要做有心人,不要犯我同樣的錯誤了。
教學中有待改進的地方:
1.布置學生課前完成的練習,有的不能完成,還應繼續(xù)端正學生的科學學習態(tài)度;
2.學生的觀察還不夠深入細致,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附送:
2019-2020年三年級科學下冊 植物新生命的開始 2教案 教科版
一、教材簡析:
《植物新生命的開始》是三下第一單元第一課,有三部分內(nèi)容:
1.通過描述學生熟悉和喜愛的小貓小狗出生方式,以問題形式提出了本單元的研究任務即綠色開花植物是從哪里來的?它們的一生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2.對不同種子外部形態(tài)特征的觀察和對種子里面有什么結(jié)構(gòu)的推測?
3.布置種植鳳仙花的學習任務,提示學生做好種植準備。
二、教學背景:
三年級上冊的“植物”單元,已經(jīng)開始引領學生有意識地關注植物的有關問題,并且通過對向日葵一生的介紹,注意到植物的一生中要發(fā)生變化。在過去的學習中,學生對變化的認識是間接的,對其他植物的生長變化的認識也是零散的、模糊的。科學講究實證,我們更希望學生在實際觀察的基礎上形成對事物的認識,這樣的認識在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gòu)中將是最穩(wěn)固的。本課內(nèi)容的設計是要在學生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對植物生長變化觀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種植植物的欲望,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根據(jù)已有認識進行預測的意識與能力。
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種子有自己特殊的結(jié)構(gòu),在適宜的條件下可以萌發(fā)生長成一株植物。
科學詞匯:外部特征、內(nèi)部結(jié)構(gòu)、胚根、胚芽
(二)過程與方法:
1.用感官和放大鏡觀察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
2.根據(jù)植物生長的已有認識,預測植物種子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
科學方法:觀察(看、聞、摸、捏)、實驗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引發(fā)關注植物生長變化的興趣。
核心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對植物生長變化觀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種植植物的欲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用感官和放大鏡觀察各種植物種子的特征。
教學難點:根據(jù)植物生長的已有知識,預測植物種子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以及將來生長變化。
教學準備
教 具
學 具
說明與提醒
圖片
一包植物種子(黃豆、綠豆、玉米、花生、蓮子、芝麻、葵花子、西瓜子、鳳仙花子、蠶豆、喇叭花子……)、放大鏡、觀察記錄紙。
另外準備好浸泡過的花生、綠豆、蠶豆、黃豆種子。
教學流程
說說自己對植物生長變化的一些認識 → 觀察種子的外形特征
→觀察種子的內(nèi)部構(gòu)造 → 拓展延伸,課后準備
活 動 過 程
基 礎 設 計
個 性 設 計
一、說說自己對植物生長變化的一些認識
1.教師出示一些植物的生長變化圖讓學生欣賞,問:這些綠色開花植物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2.學生思考后,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3.植物的一生都要經(jīng)歷出生.成長.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過程,它的一生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呢?
4.學生個別回答。
5.請學生用圖畫和文字將植物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畫下來和寫下來。
6.學生在P2頁“我知道的植物生長過程”的畫板里畫圖和寫過程。
7.學生展示自己見過的一種植物的生長變化過程的圖畫,并說說這樣畫的理由。
8.教師再次出示先前一些植物的生長變化圖,問:這些植物是不是都是由種子發(fā)芽后慢慢長大的?
9.學生談談自己生活中見過的一些植物可以用根.莖.葉繁殖的例子。
10.小結(jié):我們熟悉的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它們新的生命的。但是也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莖.葉開始它們新的生命的,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研究的課題,板書課題:《植物新生命的開始》。
二、觀察種子的外形特征
1.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恍┲参锏姆N子,板書:種子。請看大屏幕,誰來說說這些是什么植物的種子?
2.明確目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觀察這些植物的種子。你們準備用什么方法來觀察這些種子?追問:觀察種子哪方面的特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感官觀察種子的特征)
3.小結(jié):我們可以用摸的方法,了解種子的光滑度;用聞的方法了解,了解種子的氣味;用看的方法,了解植物的形狀.大小.顏色等方面的特征,如果看不清楚,還可以請放大鏡幫忙。(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兩種有效使用放大鏡的觀察方法的教學。)
4.小組觀察
觀察實驗中要實驗組長負責紀律和組員實驗順序。并要求每位學生填好種子觀察記錄表。
5.小組交流
(1)同學交流種子觀察記錄
(2)觀察這么多的種子,你們還有哪些新的發(fā)現(xiàn)?
(要是有學生提出解剖種子進行內(nèi)部觀察,教師就及時讓學生想象種子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特點的教學,要是沒有學生提出內(nèi)部觀察,那就在學生進行完種子外部特征觀察實驗后,由老師提出這個問題。)
6.小結(jié):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各不相同。那么這些種子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會是怎么樣的?
三、觀察種子的內(nèi)部構(gòu)造
1.學生猜測:種子里面有什么?
2.怎樣可以看到種子的里面呢?
3.小結(jié):你們講得不錯,為了讓同學們比較容易看到種子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老師把一些種子進行了浸泡。觀察的時候我們可以先輕輕地剝掉外面的種皮,再把種子掰開觀察。
4.小組觀察花生.綠豆.蠶豆.黃豆種子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
5.小組交流:在種子里面,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6.小結(jié):種子內(nèi)部都有胚根.胚芽.子葉。
7.如果把這些種子放在土里,會出現(xiàn)怎樣的變化?
8.在任何環(huán)境里,種子都可以發(fā)芽嗎?(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有適宜的溫度.水分,種子才可以發(fā)芽。)
9.種子發(fā)芽后,里面的胚根.胚芽會變成什么呢?子葉又會怎么樣?
10.預測:種子會怎樣一步一步長成植物的?
四、拓展延伸,課后準備。
1.同學們能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推測植物的生長變化,這很好。但這畢竟是一種推測,你們想不想種顆鳳仙花,親自觀察它的生長變化過程來驗證自己的推測是否正確?
2.那我們就得做好播種前的準備工作:
● 準備一些鳳仙花的種子。(教師準備)
● 查閱鳳仙花的有關資料,了解鳳仙花的栽培方法。(學生課外查找)
● 準備播種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師生共同準備)
3.你們還有什么想法嗎?(比如困難.決心.問題等等。)
板書設計
植物新生命的開始
外部:形狀.大小.顏色 各不相同
植物的種子
內(nèi)部:胚根.胚芽 都一樣
課外活動
1.查閱鳳仙花的有關資料,了解鳳仙花的栽培方法。
2.準備播種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生成預見
教師在引領學生在對種子外部形態(tài)觀察和對植物生長發(fā)育過程進行思考后,能讓學生產(chǎn)生一些問題,能運用自己的經(jīng)驗對問題的可能答案進行推測,能想辦法對自己的推測進行驗證。本課主要目的是引領學生學習研究問題的科學思維過程。
課堂評估
學生能否展示了學生的思維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