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三單元 12 唐詩五首《野望》《黃鶴樓》《使至塞上》教案 新人教版.doc
-
資源ID:5481565
資源大小:24.50KB
全文頁數(shù):3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三單元 12 唐詩五首《野望》《黃鶴樓》《使至塞上》教案 新人教版.doc
12 唐詩五首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反復誦讀并默寫這五首詩。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把握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領會詩的意境美、語言美,感受古代詩歌文化的獨特魅力。
詩文的默寫與理解。
朗讀法、練習法、合作學習法。
多媒體。
第1課時 《野望》《黃鶴樓》《使至塞上》
一、自學互研 生成新知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作者簡介
王績(約589—644),唐代詩人,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官宦世家,王績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際,曾三仕三隱,心念仕途,卻又自知難以顯達,故歸隱山林田園,以琴酒詩歌自娛。
崔顥(?—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唐代詩人。他才思敏捷,長于寫詩,《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jù)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詩人的代表,創(chuàng)造了水墨山水畫派,有“詩佛”之稱,擅書畫,通音律,多才多藝,與孟浩然合稱“王孟”。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2.背景介紹
《使至塞上》:唐代詩人王維在開元二十五年以監(jiān)察御史身份出使涼州時所作,是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記行詩,記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
3.讀準字音,記準字形,給加點的字注音。
東皋(gāo) 徙倚(xǐ) 驅(qū)犢(d) 萋萋(qī) 燕然(yān)
4.記住重點詞語的詞義。
【薄暮】傍晚?! 踞阋小颗腔?。
【歷歷】分明的樣子。 【長河】詩中指黃河。
【萋萋】草木茂盛的樣子。 【鄉(xiāng)關(guān)】故鄉(xiāng)。
【問邊】慰問邊關(guān)守軍。
二、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驟二 學習《野望》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交流點撥】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光。牧人驅(qū)趕著牛群返回家園,獵人帶著獵物騎馬馳過我的身旁。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2.名句賞析。
(1)“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常為后世詩評家稱道,請說出這兩句的妙處。
【交流點撥】這兩句是詩人對眼前景觀的粗線條描繪,著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層層樹林已染上蕭瑟的金黃的秋色,起伏的山巒唯見落日的余暉,這是多么寧靜、開闊、美麗的畫面。
(2)“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為我們描繪了一個什么樣的場景?有什么作用?
【交流點撥】這兩句著力描繪山野晚歸的生動場景,為整個靜謐的畫面注進一股跳動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這種動態(tài)式的描寫愈發(fā)襯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詳與寧靜。
3.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交流點撥】這首詩寫的是山野秋景。全詩在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詩人孤獨抑郁的心情,抒發(fā)了惆悵、孤寂的情懷。
步驟三 學習《黃鶴樓》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交流點撥】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只留下了這空蕩的黃鶴樓。飛去的黃鶴再也沒有回來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載依舊。晴天從黃鶴樓遙望江對岸,漢陽的樹木看得清清楚楚,鸚鵡洲上,草長得極為茂盛。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才是我的家鄉(xiāng),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發(fā)愁!
2.名句賞析。
(1)頸聯(lián)“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寫景有什么特點?
【交流點撥】這兩句運用對偶的手法描寫眼前所見的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漢陽城,清晰可見的樹木,鸚鵡洲上長勢茂盛的芳草,描繪了一個空明、悠遠的畫面,為引發(fā)詩人的鄉(xiāng)愁設置了鋪墊。
(2)尾聯(lián)中的“煙波”一詞妙在哪里?
【交流點撥】“煙波”把水波渺茫、暮靄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現(xiàn)出來了,在極有深度的視覺形象中蘊含著醇厚的韻味,它與“日暮”一同構(gòu)成一幅灰暗的背景,烘托出詩人的懷鄉(xiāng)之情。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交流點撥】這首詩通過詩人游覽黃鶴樓的所憶所見,抒發(fā)了吊古傷今之感和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愁。
步驟四 學習《使至塞上》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交流點撥】我輕車簡從,要前往邊境慰問將士,一直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山高路遠,我覺得自己像飄飛的蓬草一樣出了漢塞,又似北歸大雁一般飛入胡天。只見那蒼茫無際的沙漠中,遠處烽火臺一縷白煙直上云霄,黃河橫貫其間,天空中掛著一輪圓圓的落日。終于碰到了騎馬的偵察兵,一問才知道前線統(tǒng)帥已在燕然。
2.名句賞析。
(1)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交流點撥】一“征”一“歸”,一“出”一“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既是寫景,也是敘事,詩人以“蓬”“雁”自喻,抒發(fā)了自己被排擠的苦悶和遠離家鄉(xiāng)異地漂泊的愁緒,情感復雜。
(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交流點撥】構(gòu)圖美:
近處烽煙,遠處夕陽,大漠無邊,長河奔流,體現(xiàn)出空間的闊大。
線條美:縱的是煙,橫的是河,圓的是落日——層次豐富。
色彩美:黃沙漫漫,夕輝橘紅,白煙一縷,河水閃閃——鮮明優(yōu)美。
這句話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被贊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交流點撥】詩歌敘述了詩人出使塞上的艱苦行程,描繪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表現(xiàn)了詩人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三、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步驟五 總結(jié)課文 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jié):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樸素清新、流暢自然,在閑逸的情調(diào)中,帶著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
《黃鶴樓》為詠黃鶴樓的名篇佳作,詩人將黃鶴樓的歷史傳說與人生的感慨寫得如此空靈、真實,不僅情景交融,而且時空切換自然,意境滌遠而又不晦澀,猶如信手拈來,讀之如行云流水,一瀉而下。
《使至塞上》描繪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孤苦無依、寂寞傷感的情緒。
2.拓展延伸:
課外搜集王績、崔顥、王維的詩歌賞讀。
3.布置作業(yè):
完成《精英新課堂》本節(ji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