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級語文上冊 上冊 不用文字的書和信 3教案 北師大版.doc
-
資源ID:5511316
資源大小:23KB
全文頁數:6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2020年三年級語文上冊 上冊 不用文字的書和信 3教案 北師大版.doc
2019-2020年三年級語文上冊 上冊 不用文字的書和信 3教案 北師大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掌握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古代人們用來幫助記憶和通信的一些方法。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課文收集信息、討論、體會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了解古代書信的不足之處和現代書信的便利之處,體會通信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
教學重點: 了解古代人們記事和通信的一些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收集古代人民記憶和通信的一些方法。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在沒有文字以前人們的記憶和通信方法。
教學難點:
了解沒有文字以前人們的記憶和通信的一些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剛看到課題,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嗎?
2.那預習了課文以后,你以知道了些什么呢?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注意做到正確、流利。隨機板書讀錯和需要提醒的讀音。(譬p如)
2.練習讀學生沒有讀好或停頓不當的地方。
3.出示生字新詞,學生讀準字音,記憶字形,練習書寫。
4.有不理解的詞語嗎?結合課文內容理解不懂的詞語意思。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再讀課文說說人類在沒有文字之前曾經使用一些什么方法幫助記憶和通信的?
2.匯報:人類在沒有文字之前曾經使用一些什么方法幫助記憶少通信的?依據學生回答板書古人類的記憶和通信的方法。
板書:記憶結繩穿貝殼
通信:用實物傳遞信息。
3.學生自由誦讀自己感興趣的記憶或通信方式把這種方法用自己的話介紹給好朋友聽。
4.指名介紹書中介紹的記憶或通信方法,評出最佳講解員。
四、交流資料,擴展文本。
全班交流自己課前收集到的古人記憶或通信的方法,教師予以補充介紹。
如:在墻上畫象形圖案、點狼煙、擊鼓等
板書:
不用文字的書和信
記憶:結繩、穿貝殼
通信:用實物傳遞信息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體會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
2.通過討論,知道古代記憶和通信方法存在的不足;聯系實際,交流現代人記憶和通信和方法,體會到科學的飛速發(fā)展。
教學難點:
了解古代人和現代人記憶和通信方式和區(qū)別,體會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分辨、譬如、老鼠、淘氣
2.說說古代人記憶和通信的方式。
二、思考課后習題1,了解古代記憶和通信方式的不足。
1.小結提部:我們已經了解了古代記憶和通信的一些方法,那么,你認為這些方法好嗎?又存在哪些不足呢?
2.學生交流,教師相機引導。(記憶容易混淆、容易遺忘、不便捷等,通信費時、費力、費錢,表達意思不太明確)
三、思考課后習題2,了解現代記憶和通信方式的便捷。
1.小結提問:是啊,正因為有了不足,人們才會想辦法改進,這樣,通信事業(yè)便一步步地發(fā)展起來。到了今天,人們的通信方式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莫測,那現代又有了哪些記事和通信方式呢?
2.學生交流,互相訂正補充。
(用文字記事、在電腦上保存資料等;通過手機、可視電話、傳真,互聯網傳遞信息等)。
四、比較體會。
1.從通信方式的飛速發(fā)展,你想到了些什么?
2.人設想過將來的記憶和通信方式嗎?又會是怎樣的呢?
小結:是啊,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科學的探索也是無止境的。只要大家熱愛學習,勇于創(chuàng)造,就能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五、布置作業(yè)
板書:
不用文字的書和信
信息時代
↓
(科學無止境)
附送:
2019-2020年三年級語文上冊 上冊 不用文字的書和信 4教案 北師大版
教學目標
1.認會10個生字,寫會12個生字。積累部分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能按內容不同把課文分成兩部分。
3.了解創(chuàng)造文字之前人們記事和通信的方法,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4.了解一些不用文字的書和信,知道一些傳遞信息的方式。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能按內容不同把課文分成兩部分。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體會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教學建議
關于課文:
1.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可先讓學生弄明白本段是先概括后具體的寫法。然后讓學生通過自讀,說一說“結繩記事”的方法,從而領悟課文內容。
2.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結合“結繩記事”的方法,說一說用“貝殼”代替繩子怎么記事。發(fā)散思維,讓學生想象“大貝殼”表示什么,“小貝殼”表示什么。不同色彩的貝殼,表示的不同意義,從而體會“一條穿著好些貝殼的帶子,就是一本書”的含義。
3.可發(fā)動學生收集資料。關于早期文字的、早期通訊的,體會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人類的文化在不斷的發(fā)展,科學技術也在不斷發(fā)展。激發(fā)探求進步的愿望。
關于生字:
注意多音字:差、踏;注意形近同音字區(qū)分:辨—辯、惟—唯、淘—陶;注意易錯字:“憶”右邊“乙”是一畫寫成。
拓展習題
1.比一比,組成詞語。
億( ) 歷( ) 辨( ) 槍( )
憶( ) 厲( ) 辯( ) 搶( )
2.按要求寫詞語。
寫反義詞:誤會——( ) 嚴厲——( )
寫近義詞:奇妙——( ) 分辨——( )
相關資料
奇妙——希奇巧妙(多用來形容令人感興趣的新奇事物)。
記憶——保持在腦子里的過去的事物的形象。
譬如——比如。
嚴厲——嚴肅而厲害。
分辨——辨別。
精品教案
不用文字的書和信。
教學準備:
課前師生分別收集有關人類早期文字的通訊資料,以及有關現代的通訊資料,體會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人類文化在不斷發(fā)展,科學技術也在不斷發(fā)展。為理解課文做基礎。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1.課前請同學們收集了一些有關通訊的資料,哪些同學收集的是人類早期的通訊資料?請展示出來,讓我們一起來共睹一下。
2.指名學生展示資料,可讀,可談,可演示,可介紹……
3.大家一定都知道這樣一個常識,人類創(chuàng)造了文字,那么人類一定先于文字出現。那么在文字被創(chuàng)造之前,人類是怎樣記事和傳遞信息的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
4.板書課題,齊讀。
二、讀文識字,初步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閱讀課文,認會生字,讀通課文。
2.檢查認生字,讀課文。
3.再讀課文,思考:課文5個自然段,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請劃分一下。
三、細讀課文,領悟文意
(一)學習“記事”部分。
1.請自由默讀第一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人類在沒有文字的情況下,是用什么方法記事的?這些方法如何使用?比較一下,哪種方法更完善?
提醒學生一些讀書方法:邊讀邊想、邊讀邊動筆等。
2.交流閱讀收獲,重點了解“貝殼記事”的方法,注意發(fā)散學生思維,想象不同的貝殼可能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可以先在學習小組內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3.理解“一條穿著好些貝殼的帶子,在他們看來就是一本書?!边@句話的意思。
(二)學習“通信”部分。
1.請自由閱讀第三—五自然段,邊讀邊想:在創(chuàng)造文字之前,不同的民族是怎樣互通信息的?除了文中介紹的,你還知道哪些通信方法?
2.匯報交流。
3.發(fā)散思維:除了通過課文及課外資料了解到的不用文字的通信方法外,想象一下,有的民族還有可能怎樣互通書信?比如:送一塊豬肉給對方,可能是什么意思?送一塊手帕呢?一壇酒呢?
(允許學生發(fā)表自己的奇思異想。)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學習了課文,我們了解了很多知識,在創(chuàng)造文字之前,人類就已經創(chuàng)造了許多許多記事和通信的方法。那么面對早期人類的種種創(chuàng)造,你想說什么?
2.在創(chuàng)造文字之后,你知道歷史上人類使用哪些傳遞信息的方法?(如:驛站、烽火臺、鴻雁傳書等。)
3.現代社會,人們多采用哪些傳遞信息的方式?你所知道的最新最先進的通訊方式是什么?
4.對比以上三種截然不同的通訊方式,你體會到了什么?
5.閱讀“語文天地”中的“‘開卷有益’——《在互聯網上》”,說一說“互聯網”能幫助人們做哪些事?
五、學習生字,積累詞語
1.學習生字: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識記。
2.積累詞語:不僅僅局限于生字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