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上冊 將相和5教案 語文S版.doc
-
資源ID:5531775
資源大?。?span id="z0mxizu" class="font-tahoma">25.50KB
全文頁數(shù):6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yù)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上冊 將相和5教案 語文S版.doc
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上冊 將相和5教案 語文S版
認知目標:
學會生字及相關(guān)詞語。
能力目標:
會借助資料理解故事內(nèi)容,領(lǐng)悟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情感目標:
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zhì)。 其中,讀懂故事是重點,難點是體會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準備:
1.課前學生找找有關(guān)《將相和》的圖書或戲曲片看一看。
2.將文中插圖掃描進電腦,上課時更清楚,更直觀地顯示給學生。
教法,學法。
在“以人為本”學生觀的指導下,我把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作為學法和教法設(shè)計的出發(fā)點,特制定以下教法和學法。
1.教法:
情境教學法:運用角色轉(zhuǎn)換媒體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創(chuàng)設(shè)情景,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情趣。
以讀助講法:在讀中感悟語言。
嘗試教學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立學習。
2.學法:
邊讀邊想,在情境中體驗、感悟,自主學習,在過程中形成能力,形成語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指導朗讀重點語句。
1.師生交流課外收集的關(guān)于《將相和》的故事。
2.生思考:“將”“相”各指誰?“和”是什么意思?
3.師質(zhì)疑談話:既有“和”,也有“不和”。請同學們打開書,找一找,他倆鬧不和的原因,并勾畫相關(guān)語句。
4.生找出第16節(jié)廉頗不服氣的語,師相機指導朗讀,讀出不服氣的語氣。
5.生互相交流:你是否同意廉頗的話?你的看法是什么?
二、學習課文,初步滲透多角度思考問題意識。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是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立體作用,因?qū)W生的學習習慣不同,因此,可給予學生選擇學法的余地:
生在自學的基礎(chǔ)上,可以談理解,講看法,互相補充,也可用讀的方式再現(xiàn)自己的理解,只要有感情,聽得出文字表達的內(nèi)涵即可。具體操作如下:
1.生默讀課文,自學后討論,或相互朗讀標劃的句子;從哪些地方看出藺相如機智勇敢生在文中容易找出直接描寫藺相如的句子。
2.在此基礎(chǔ)上滲透多角度思考意識:請學生找一找能否從別人的言行中看出藺相如的機智勇敢(課文中對大臣,趙王,秦王言行的描寫也可以看出來,不論學生找哪一句,都要請學生說說從哪個詞可以看出,再進行朗讀。這樣既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滲透了多角度思考的意識,又沒有脫離語言文字的訓練。)
三、觀察辯論,強化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
1.在充分學習的基礎(chǔ)上,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澠池之會上的秦、趙兩車外交之戰(zhàn)是誰勝了?我估計學生會持兩種觀點,趙國勝和秦趙打平。
2.將學生分成兩部分,分別從文中找出理由。
學生充分找了理由之后,師總結(jié):從秦、趙兩國實力,藺相如與秦王的地位,瑟與缶兩種樂器演秦的技巧,以及澠池是秦國的地方,秦國都沒占到便宜這四個方面幫助學生分析,得出趙國勝的結(jié)論。
四、1.在學生充分明白藺相如與廉頗,一個顧全大局,一個知錯就改,都具有愛國精神后,出示文中“負荊請罪”這幅插圖,利用教材中略去不寫的部分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讓學生思考:廉頗背著荊條來請罪,他和藺相如會說些什么呢?
2.學生自由結(jié)合成組,演一演,并從多角度思考他們會說什么?教師則引導學生從怎樣認錯追悔、自愧、原諒、共謀大計等方面描述,請將有關(guān)內(nèi)容表演出來。
五、回顧全文,分清前因后果。
學習了全文之后,請學生說說三個故事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全文第一句話與三個故 事有什么聯(lián)系,完成教學目標1、解決重難點。
六、巧設(shè)結(jié)尾,延伸立體活動。
教師利用課文最后一句:“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時協(xié)辦保衛(wèi)趙國。”設(shè)疑:此后趙國真的強大了嗎?歷史是怎樣的?啟發(fā)學生讀課外資料,多角度想想歷史為什么會是這樣?
將(廉頗) 相(藺相如)
完璧歸趙 和 不和
以上板書凸現(xiàn)了課文的脈絡(luò)和重點,形象、直觀地演繹了三個故事之間的關(guān)系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上冊 將相和6教案 西師大版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nèi)容,給每個故事加上小標題。
2. 培養(yǎng)快速閱讀課文的能力,能在較短時間內(nèi)把“將相和”的故事講出來。
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掛圖兩張;歷史資料一份。
學生:搜集有關(guān)廉頗、藺相如的其他故事。
教材簡析
本課是根據(jù)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的記述,寫出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再到和好的經(jīng)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他們的這些精神和品質(zhì),緣于他們都有著強烈的愛國思想。
課文中的“將”和“相”這兩個人物形象,都是血肉豐滿、熠熠生輝的?!巴觇禋w趙”“澠池會”這兩個故事,通過對藺相如一系列行動和語言的描寫,表現(xiàn)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扒擅畹匾睾褪翔怠薄罢f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派人連夜把璧送回趙國”主要表現(xiàn)了他的機智;說要和璧一塊兒撞碎在柱子上和以同歸于盡的氣概逼迫秦王為趙王擊缶主要表現(xiàn)了他的勇敢和不畏強暴。當然,他的機智和勇敢有時又是交織在一起的,如他要回璧后 “立即往后退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也表現(xiàn)了他的機智?!柏撉G請罪”這個故事在贊頌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政治遠見的同時,著力刻畫了廉頗勇于認錯、知錯就改的高大形象。
本課重點是了解故事內(nèi)容,體會人物的美好品質(zhì),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建議本課教學1課時。
解讀與提示
* 第1、2段交代時間、故事的起因。
* 第4段:“自告奮勇”既表現(xiàn)了藺相如的勇敢,又看出藺相如很有自信心,更看出了他的愛國精神(在國家危難之際主動爭取)。
* 第6、7段可以讓學生說說從“完璧歸趙”這個故事中你看出藺相如的什么品質(zhì),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并結(jié)合插圖體會,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 第9~12段可以讓學生說說從“澠池會”這個故事中你看出藺相如的什么品質(zhì),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大將軍廉頗帶著軍隊送他們到邊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準備”這句話說明“澠池會”的取勝依靠的不僅是藺相如的勇敢和機智,而且還有廉頗的軍隊對秦王的威懾作用,是廉頗和藺相如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才使?jié)瞥貢〉脛倮?
* 第14段:讓學生從此段知道將相不和的原因。表面上是藺相如的官位一升再升,居于廉頗之上,實際上是廉頗對藺相如的認識不全面。藺相如雖不能持槍作戰(zhàn),但他的唇槍舌劍,同樣為趙國保住了尊嚴,更何況,在“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中,他都是用性命來逼秦王,置個人生死于不顧的??梢哉f,藺相如也是一員猛將,只不過他出入的是沒有刀光劍影的戰(zhàn)場,但戰(zhàn)斗同樣是驚心動魄的。
* 第15段:藺相如不與廉頗計較個人私怨,原因是什么?說明了什么?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
* 第16段:本段指廉頗光著上身,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用來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廉頗負荊請罪說明了什么?讓學生觀察圖畫想象;廉頗到藺相如家請罪,他們分別會怎么說,怎么做呢?
你知道將相和的原因嗎?將相和好的原因表面看起來是藺相如的寬宏大度和廉頗的勇于認錯、知錯就改,實際上是因為他們共同的愛國思想和共同的認識:將相和,趙國安;將相不和,趙國危。
* 本課屬閱讀課文,必須注重學生的讀,如:對全文的熟讀,質(zhì)疑時的默讀思考,理解后的感情朗讀,同時對重點句段的反復(fù)練讀能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感悟。客棧:設(shè)備簡陋的旅館,有的兼供客商堆貨并代辦轉(zhuǎn)運。瑟:古代弦樂器,像琴。現(xiàn)在用的瑟有兩種,一種有25根弦,另一種有16根弦。
教學設(shè)計參考
一、揭示課題,激情引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的這一課的課題,雖然只有三個字,卻包含了兩個人物,一個故事。你能看出是哪兩個人物,是什么故事嗎?那個“將”是誰?“相”又是誰?“和”在故事中是什么意思?
二、自讀自悟,了解故事內(nèi)容
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 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 就課文中內(nèi)容給每個故事各加一個小標題,說說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三、質(zhì)疑問難,理解課文內(nèi)容
1. 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遇到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做好記號,準備跟同學討論。
2. 學生提問,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1)有關(guān)知識的問題和一些新詞的理解,引導學生查工具書來解決。
(2) 有關(guān)文章內(nèi)容理解方面的問題,指點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反復(fù)思考,反復(fù)討論交流。
教師可抓住以下類似的問題展開討論,結(jié)合理解課文內(nèi)容:
① 秦王為什么沒有得到和氏璧?抓住“慷慨激昂”“理直氣壯”等詞語體會藺相如的勇敢、機智。
② 澠池之會上,秦王為什么會為趙王擊缶?抓住“不動聲色”及藺相如的話體會藺相如的機智和勇敢,抓住文中寫廉頗將軍駐守邊境的句子體會其對秦王的威懾力,從而明白趙王獲勝的原因是因為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
③ 將相為什么會不“和”?又為什么“和”了?
在討論交流的同時,隨機選擇有關(guān)句段朗讀,以加深理解、體會。
四、評價人物,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
1. 文中講到了趙王、秦王、藺相如、廉頗等幾個人物,下面我們來開個“人物評價會”。你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從課文中舉出事例來說一說,評價時要抓住課文中的敘述、描寫,同時加入自己的看法。
2. 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圈畫標記,做好準備。
五、拓展練習
出示掛圖“負荊請罪”,觀察想象:廉頗到藺相如府負荊請罪,會怎么說,怎么做?藺相如又會如何做和說呢?
1. 自己練習說一說。
2. 把負荊請罪的結(jié)尾補充豐滿,寫幾個片段。
六、總結(jié)
鼓勵學生多讀歷史故事。
參考資料
1.戰(zhàn)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當時,比較強的國家有七個,即秦、楚、齊、燕、魏、趙、韓,成為“戰(zhàn)國七雄”。秦國是最強的一個。秦國地處函關(guān)谷以西,其余六國在函谷關(guān)以東。趙國的東邊是富強的齊國,而西是最強大的秦國,趙國處在兩大強國之間,因此,在軍事上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有關(guān)系到國家興亡的重大意義。完璧歸趙的故事發(fā)生在秦國全力進攻楚國的時候,秦國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對付趙國,主要是用威脅的手段占趙國的便宜。
2.大夫,我國古代一種官職,分為上、中、下三等,“上大夫”是最高的一級大夫。
3.卿,一種官職,分為上卿、中卿、下卿。上卿是諸侯下面最高的官職。廉頗在趙惠文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38年)的時候,因伐齊有功,已經(jīng)被提升為上卿;藺相如也做上卿,但由于是文官,上朝集會時,位置在廉頗的右邊,秦漢以前以右為尊,所以課文中說藺相如的職位比廉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