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厄運打不垮的信念》WORD版教案.doc
-
資源ID:5591641
資源大小:26.50KB
全文頁數(shù):7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2020年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厄運打不垮的信念》WORD版教案.doc
2019-2020年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厄運打不垮的信念》WORD版教案
一、說教材
《國榷》這篇課文是蘇教版第9冊第20課,課文記敘了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困境中前后兩次撰寫明史的感人故事,表現(xiàn)了談遷在厄運中堅不可摧、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
文章主要內(nèi)容有三塊:出世《國榷》的不易-----丟失《國榷》的打擊----再寫《國榷》的艱辛。我覺得本課的人文性很強,讓學生談談這些東西并不難,但是也容易落入虛幻的精神感悟的空洞說教之中。因此,我在教材上力求凸顯文本語言文字的工具性,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立足語言,確保語言,通過語言文字的賞析品位,感悟談遷的堅強,期待這一課的設計能有濃濃的語文味兒。
二、說教學目標
本課有這幾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感受談遷在厄運面前所表現(xiàn)出來的堅不可摧、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
2、通過課文中兩組數(shù)據(jù)的比較,更深刻地感受談遷的意志品質(zhì)和對歷史的責任感,并為學習數(shù)據(jù)說明方法打下鋪墊。
3、從相關詞語體會再寫《國榷》的不易。
這三個教學目標第一個是總目標,后三個目標是為實現(xiàn)總目標而擬定的策略。學以致用,關鍵在這個“用”字上,這篇課文的學習就是要學生正確的對待生活,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想這應該是編者、文本、教者的同一要求。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科的教學重難點就是如何實現(xiàn)第一個教學目標,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圍繞這個展開,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也是為了對它的抽絲剝繭,最后讓學生有一個明確地認識,對談遷的精神世界有更深的感悟,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有一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
四、說教法、學法及教學理念
本課的教法有三點:
在讀中感悟,以悟促讀,抓住重點詞句朗讀和感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配樂),為學生理解課文提供良好的氛圍。對比教學,在對比中加深學生對談遷品質(zhì)的理解和感悟。
關于教學理念:關注對話,多元發(fā)展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學中,我希望既能尊重學生思想,又能張揚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多元發(fā)展。
五、說教學過程:
由談話直接切入主題,讓學生產(chǎn)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一、體會《國榷》的不易
一部《國榷》是作者用畢生心血換來的,請同學們讀后說說從哪里看出《國榷》的來之不易?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相應的句子,主要抓兩句:
①“有一次,為了抄一點史料,竟帶著干糧走了一百多里路”,引導學生去比較“一點史料”和“一百多里路”,從而讓學生感悟談遷對歷史的責任感,感受寫作過程的不易。
②經(jīng)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讓學生自讀感悟,這幾個數(shù)字在這里表現(xiàn)了什么? 20多年,一萬多個日夜,記載了談遷辛勞的付出;6次修改是為了明史的翔實可信;50多歲說明年老志堅;400多萬字從數(shù)量上說明談遷巨大的工作量。最后通過朗讀加深對談遷的認識,認識談遷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設計意圖:高年級的課文內(nèi)容較長,按序講解是不切實際的。不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是新課標的要求。重在抓住主要,牽拉全段,理解文本,所以我主抓了上兩句,這樣的學習過程能夠體現(xiàn)師生平等對話的精神,以求得教學實效。
二、丟失《國榷》的打擊
家境貧寒并沒有動搖過談遷要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的信念,就在他大功告成的時候,他的內(nèi)心不知道有多喜悅,簡直是難于言表??删驮谒两谙矏傊袝r,他遭受到了什么樣的厄運?學生自讀課文找出答案,接著追問:這樣的厄運對于談遷造成了多大的打擊?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出示相應的課件。主抓句: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到底在想什么?這里安排的說話練習,實際上是疏通上文內(nèi)容,讓學生再次理一理,順一順,進而有條理、有層次地說一說,體現(xiàn)語言的層次感。再追問:談遷在以淚洗面的日子里消沉了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自然會抓住“很快”、“回到”、“從頭撰寫”等詞語,進一步體會談遷并沒有被厄運打垮。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nèi)容重在幫助學生疏通文意,通過說話練習,想像練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以及想象力,進而激活語文課堂,生成新的思想。
三、再寫《國榷》的艱辛
“談遷并沒有被厄運打垮,他又是怎樣戰(zhàn)勝厄運,再次編寫《國榷》的?”由這樣一個問題過渡到第三塊的學習。主要讓學生抓住一些關鍵性的詞句進行理解,比如“四處尋訪”、 “終日奔波”等詞語,讓學生體會談遷的艱辛。再抓住其中的一句“面對孤燈,他不顧年老體弱,奮筆疾書,他知道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弊寣W生抓住詞語“年老體弱”和“奮筆疾書”感受談遷的精神。緊接著設置一組想象來加深學生對“信念”的理解:(1)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2)那是一個漫天飛雪的清晨,……引導學生說話,然后再追問:談遷為了矢志不渝的信念在努力,在抗爭,他要與什么抗爭呢?進而引出最后一小節(jié)。
設計意圖:詞語的理解是學習語文的基礎,這一重點段落的理解主抓四字詞語竄成“糖葫蘆”展開學習的路線,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材料,想像材料的補充是為了豐富文本,引導學生走出文本,補充文本。在先走進文本,接著走出文本的學習中進一步拓升學生的理解空間,上升一個高度理解“信念”的內(nèi)涵。
通過齊讀最后一節(jié),出示全文濃縮詩句課件:
二十余載成巨制,一夕之間化云煙。厄運不改男兒志,泣血丹心留青史。
引導誦讀,讓學生內(nèi)化體驗,受到啟迪。
布置作業(yè)(閱讀歷史名人奮斗的故事)
結束課程學習!
板書設計:
20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戰(zhàn)勝厄運
談遷
名垂青史
附送:
2019-2020年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說課稿
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國標本第9冊第20課,課文記敘了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困境中前后兩次撰寫明史《國榷》的感人故事,表現(xiàn)了談遷在厄運中堅不可摧、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
說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感受談遷在厄運面前所表現(xiàn)出來的堅不可摧、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學會正確對待生活的困難和挫折。
2、通過課文中兩組數(shù)據(jù)的比較,更深刻地感受談遷的意志品質(zhì)和對歷史的責任感,并為學習數(shù)據(jù)說明方法打下鋪墊。
3、從家境貧困、體弱多病、厄運打擊等幾個方面體會任務的精神。
4、理解課文中大量的四字詞語,特別是一些比較重要的詞語,如“翔實可信”、“奮筆疾書”等等,并初步會運用。
這三個教學目標第一個是總目標,后三個目標和可以說是為實現(xiàn)總目標而擬定的策略。三個小目標實現(xiàn)了,總目標也就達成了。在總目標中我還提到了學會正確對待生活的困難和挫折,這是重中之重。學以致用,關鍵在這個“用”字上,這篇課文的學習就是要學生正確的對待生活,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想這也是編者的之一吧。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就是如何實現(xiàn)第一個教學目標,這是理解這篇課文的中心工作,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圍繞這個重難點展開,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也是為了對這個重難點進行抽絲剝繭,最后讓學生有一個明確地認識,對談遷的精神世界有更深的感悟,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有一個正確的態(tài)度。
說教法、學法、教學理念
1、在讀中感悟,以悟促讀,抓住重點詞句知道朗讀和感悟。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為學生理解課文提供良好的氛圍,為學生的想象插上翅膀。
3、對比教學,在對比中加深學生對談遷品質(zhì)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就會有希望。
2、領會數(shù)據(jù)在描寫議論的語句中所起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體會談遷在逆境中不低頭、不屈服、堅定信念、自強不息的可貴品質(zhì)。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課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談遷是個什么樣的人?
(板書)不向困難屈服 自強不息
2、師:談遷經(jīng)過20多年的奮斗,曾經(jīng)過6次修改,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鴻篇巨制”——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這是何等的偉大啊!你們說說這需要的是什么——
那么,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講談遷不向困難屈服,自強不息?我們來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自學課文第二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二段。思考:
(1)談遷遇到了怎樣的厄運?他又是如何面對這致命的打擊的?
(2)談遷有著什么樣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堅定信念、自強不息的?
2、要求學生邊讀書,邊劃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3、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動,請你多讀幾遍。
三、全班討論、交流。
1、談遷遇到了怎樣的厄運?理解:家徒四壁。
2、“書稿被偷”,“下落不明”又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20多年的心血轉(zhuǎn)眼間“化為烏有”。)“化為烏有”什么意思?
3、為什么說這對任何人都是致命打擊?而對于談遷又是怎樣的打擊呢?
(當時的談遷已是“年近花甲”“體弱多病”的老人了,可見這種打擊是何等的慘重!)
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4、那么,談遷又是如何面對這致命的打擊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談談你的理解。
5、談遷有著什么樣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堅定信念、自強不息的?
自讀課文3自然段,讀后全班交流。
(理解:①為了完成新書稿,為了使新書稿更加完善、準確,他“四處尋訪”、“廣泛搜集”,甚至親自“考察”歷史遺跡。他不怕苦(一襲破衫),不怕累(終日奔波)不怕孤單,不怕?。昀象w弱)又經(jīng)過幾年的奮斗,新寫出一部“明史巨著”。
理解:②文中又一次運用了數(shù)字,“104卷”“500萬字”說明談遷為《國榷》傾注了多少心血啊!
6 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
7、“名垂青史”什么意思?為什么談遷能“名垂青史”?
四、學習第三段。
1、是啊,這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作者發(fā)出了怎樣的感嘆呢?
2、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說說你的理解。(人生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遠存在。)
3、這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既是課文的總結,又點明了文章的中心。)
課文學完了,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總結全文。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歸納中心思想。
(本文記敘了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艱難的困境中兩次撰寫明史巨著《國榷》的感人故事,表現(xiàn)了談遷逆境中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的堅強意志和毅力。)
作業(yè)設計:
積累本課的好詞好句,請摘抄寫在本子上。
板書設計
20、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家境貧寒 不向困難屈服
書稿被偷 堅定信念
從頭撰寫 自強不息
《國榷》 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