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二年級數學上冊 第五單元 認識線段教案 蘇教版.doc
-
資源ID:5647191
資源大小:27.50KB
全文頁數:4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年(秋)二年級數學上冊 第五單元 認識線段教案 蘇教版.doc
2019年(秋)二年級數學上冊 第五單元 認識線段教案 蘇教版
教材簡析:
本課時內容(課本第59--60頁)——認識線段,是教學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的基礎。線段是比較抽象的概念,由于二年級學生年齡小,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水平比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觸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觀描述的方式來說明線段的特征,而不是下定義。教材通過認識線段的兩個特征,生活中找線段,折出線段,畫出線段等內容,層次清晰,豐富學生對線段的體驗,多方面增強對線段的理解。
學情分析:
線段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講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很多時候他們還不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事物的本質特征,而且他們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們對線段的概念提升到一個概念的,抽象的認識,有一定的難度。但同時他們喜歡動手,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些又是學習的有利因素。所以我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學好這節(jié)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和理解線段,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能畫出線段,正確數出并連出線段條數。
2、使學生在觀察和操作中逐步培養(yǎng)思考、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并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線段的特征,借助工具學會畫線段。
難點:線段表象的建立,會分辨線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人一根任意長的毛線或繩子,直尺,長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師:孩子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請注意聽,我把它介紹給大家:彎彎一根線,拉直成線段,線段什么樣?大家仔細看:線段是直的,還帶兩個小端點!
孩子們,既然線段這么有趣,我們趕快來了解它,進入今天的開心學習時間吧!
二、動手操作,認識線段
1、認識線段及其特征
(1) 師:請小朋友們每人拿出課前準備的毛線,隨意的放在桌子上,觀察后再拿起來同桌之間比比誰的毛線長,誰的短。
學生觀察后動手操作,教師巡視,交流結果。
(2)師:孩子們介紹一下你們觀察的結果,然后是怎樣比的?
生1:我看到毛線放在桌子上是彎曲的,拿起來比的時候拉直了。
生2:我們是把毛線的一端對齊,然后把線拉直,再看另一端,就比較出來了。
師:(邊說邊操作)大家說的都非常棒,像老師這樣,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板書課題:認識線段)
大家兩手捏住的毛線的兩頭,在數學上的名字叫線段的端點。
線段可以用圖形“”來表示,兩頭的短豎線表示線段的端點。
(3)師:你認為線段有哪些特點?同桌互相說說線段的特征。
(4)師改變手中毛線的位置,讓學生判斷是不是線段并說明理由。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生共同總結: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線段有長有短,線段和它的位置沒有關系。
2、 動手折線段
在日常生活中,直尺、課本、黑板、課桌的每條邊都可以看成線段,把長方形的紙對折,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條線段。大家把你手中的長方形紙對折,看一下。
師:你能折出比這條線段長的折痕嗎?比這條線段短的呢?
學生動手操作并比較,交流把自己的折法,師適時給予評價。
師總結:對角折時折痕最長,線段不僅是有長短的,后面我們還會學習到測量它的長度。
3、 動手畫線段
師(師示范,生模仿)沿著直尺的邊畫線段:你能根據線段的特點,用自己的方法,借助工具把它畫在紙上嗎?
學生說說自己是用什么工具畫的,是怎樣畫的。
師小結:在眾多的工具中,我們一般用直尺畫線段比較漂亮,當然除了用直尺,還可以選用其他合適的工具,像三角板,文具盒,課本的邊緣等。在畫的時候先把工具放平,按緊,鉛筆尖緊挨工具的一邊,記得標出線段的兩個端點哦!
3、 方法應用,鞏固練習
課本60頁想想做做第1——3題
第1題:說說下面哪些是線段。(圖形略)
小結:只要符合(1)直,(2)有兩個端點,就是線段,和它的位置擺放沒有關系。
第2題:每個圖形各由幾條線段圍成?填在( )里。(圖形略)
小結: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四邊形是由四條線段圍成的,五邊形是由五條線段圍成的。
第3題:用直尺把下面的兩點連成一條線段。
. .
小結:連接兩點可以畫一條線段,兩點是端點。
4、 梳理知識,總結升華
孩子們,回憶一下,你今天學到了什么?
5、 布置作業(yè)
課本60頁第4、5兩題
第4題:下面有三個點,在每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能畫幾條線段?
第5題:下面有四個點,連接每兩點可以畫幾條線段?
板書:
認識線段
直的
端點 端點
有長有短
附送:
2019年(秋)二年級數學上冊 第八單元 過年 總復習教案 青島版
一、教學內容:
教材運用綜合的活動場景——過年, 對本學期所學的知識回顧整理,加深知識間的聯(lián)系,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全冊學習內容的總復習,對學生回顧整理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形成初步歸納整理的能力、養(yǎng)成回顧與反思的學習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單元的復習內容是乘法的初步認識、表內乘法、角的初步認識、除法的初步認識、方向與位置、表內除法。。
教材用一個涵蓋了整冊知識的十分綜合的活動場景——過年提供線索,通過解決“主題情境”、“回顧整理”和“綜合練習”中一系列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對全冊知識進行整理與反思。通過反思對自己的所知、所能、所會有清楚地了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總復習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具有明顯時令特點的,學生喜聞樂見的綜合情境圖。在這一情境圖中,涵蓋了本冊教材“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實踐活動”四大領域各個單元的所有內容。第二部分是根據綜合情境圖中的信息,按知識板塊由中心向四周輻射回顧與整理的內容。采取引導、提示、點撥、指導的方式,啟發(fā)學生自己回顧與思考,目的是將更大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借助提供的線索,對各單元中所學過的內容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復習。第三部分是配合回顧與整理的思路,精心設計的覆蓋各個單元知識內容的綜合練習題,目的是使前面理性的復習與整理在這里得到具體落實,以此完成對所學內容的鞏固與提高。
三、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鞏固本學期所學的知識,加深知識間的聯(lián)系,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經歷整理復習的過程中,體驗整理知識的方法,初步形成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逐步養(yǎng)成回顧和反思的好習慣。
3、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四、教學建議
1、充分利用綜合情境圖,引導學生按知識板塊進行回顧整理。
教材設計了“過年”這樣一幅綜合情境圖。教學時,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通過觀察,發(fā)現并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然后按照“回顧與整理”中所劃分的知識板塊分別進行回顧整理,解決問題。
2、提倡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整理復習時,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獨立地思考,回顧整理自己所學的知識,然后通過合作交流互相補充,逐步完善。在整理的過程中,不可能每個學生都能全面條理地整理出全部知識,只要能整理出一點,教師就要為他們高興,給予表揚鼓勵,從而使每一位同學都有收獲,增強學習的成功感,提高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3、教師要對學生回顧整理知識的方法給予適當的指導。
這是學生第一次對全冊教材進行回顧整理,學生受觀察能力、認知水平、綜合分析等能力的局限,開始可能不會全面、系統(tǒng)的整理知識或顧此失彼。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回顧整理知識的方法做具體針對性強地指導。
五、本單元建議課時數:5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