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五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 1《我的寫作夢》教案 鄂教版.doc
-
資源ID:5653071
資源大小:25.50KB
全文頁數(shù):7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年五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 1《我的寫作夢》教案 鄂教版.doc
2019年五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 1《我的寫作夢》教案 鄂教版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會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敘事詩的寫法,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4、結合課文內容,體會“我”的心情,感悟“我”追求理想的樂趣和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的生活態(tài)度,學習“我”執(zhí)著堅毅的精神品質。
教學重難點:
掌握課文主要內容,感悟詩中表達的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以及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的生活態(tài)度。
課時劃分: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小時候的夢想就更多、更精彩了。你們都有哪些夢想呢?
指名回答后教師小結。
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課文中那位小朋友的夢想,和他一起去追尋夢想吧!
出示課題:1、我的寫作夢
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悟,掃清障礙。
1、自由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型。
2、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師強調:“踮”讀作三聲(踮起中讀作二聲),“儲”是翹舌音?!拜d”是多音字,本文中讀作三聲,它還有一個讀音是“zi”
齊讀生字。
3、指名朗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錯誤的讀音。
4、自由讀課文。
思考:課文圍繞寫作夢寫了哪些事?
(1)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教師巡視,進行單獨地輔導。對學生中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予以肯定,并在全班推廣。
(2)全班交流,幫助學生理清文章順序。
三、細讀品位,體會意境。
1、指名讀第1節(jié)。
說一說:這一節(jié)寫的什么內容?(“我”寄信)
2、默讀第一節(jié)。
思考感悟:寄信時“我”的心情如何,你是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的?你從這節(jié)詩中還知道了些什么?
(1)教師巡視,單獨輔導。
(2)全班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小結并板書。
教師應抓住“沉甸甸”、“踮起”、“很高、很遠”等詞語深入體會。
板書:渴望 熱切
(3)請學生演繹“我”寄信的動作。
指名讀詩配合學生表演。
師生進一步交流體會。
3、教師小結。
這封沉甸甸的信寄托著“我”對理想地追求,對“夢想”“我”是如此的渴望、熱切,“我”是多么渴望自己的夢想能夠成真?。 拔摇钡膲粝肽軌虺烧鎲??它能夠飛得很高、很遠嗎?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謎底。
四、課堂練習。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
通過上節(jié)課地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有一個寫作夢,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發(fā)表,他的這個夢想實現(xiàn)了嗎?讓我們一起再次進入詩中,去探詢結果吧!
教師范讀課文。
二、精讀細品,深入體會。
1、“我”把作品寄出去后,想了些什么?
(1)自由讀2——5節(jié)。
將自己找到的答案勾畫下來。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2、從詩中我們可以深入地了解作者。從“我”想到的這些內容,你是否對作者有了更多的了解呢?你認為“我”有哪些特點?是個怎樣的人?
(1)小組討論
教師巡視并參與討論。
(2)指名交流
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悟。
抓住“一天天”體會“我”的執(zhí)著
抓住“忘得干干凈凈”、“悄悄地”“又和伙伴們一起飛奔”體會“我”的樂觀
抓住“讓所有的人都大吃一驚”體會“我”的積極向上和自信。
(3)在交流過程中指導學生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讀出來。
3、教學最后一節(jié)。
(1)指名朗讀
(2)為什么作者將綠色的郵筒比作一只大大的儲蓄罐?
(3)自讀課文,小組交流討論。
(4)全班交流。
三、回顧全文,升華感悟。
1、全班齊讀全文。
思考:“我”追求夢想的過程順利嗎?在追夢的過程中“我”學會了什么呢?
2、全班討論交流。
3、教師小結:作者的追夢之路十分坎坷,但正是在這一次次挫折中,他學會了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的面對生活,學會了執(zhí)著堅毅的面對困難,可以肯定作者離成功已經不遠,成功的大門已經向他敞開,只要肯付出努力,收獲成功只是時間問題。希望,你們也能向作者這樣,樂觀自信的生活,勇敢的在成功路上披荊斬棘,早日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4、齊讀課文。
四、拓展練習。
1、用“夢”字組詞,再選擇其中一兩個詞語寫句子。
2、你怎樣看待作者的這個夢?
3、向大家介紹你的夢想。并說說你為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付出過怎樣的努力?
五、課堂練習。
試一試,將你的追夢過程寫成一首小詩。
板書設計;
1、我的寫作夢
樂觀自信 執(zhí)著堅毅
“我” 寫作夢
積極向上 追 夢
附送:
2019年五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 2 香港有棵老榕樹教案 湘教版
【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灣、港、榕、筑、商、挪、簽、噸、扭、贏”10個生字。
2.有感情地蘭度課文,積累語言。
3.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了解這顆榕樹的可貴之處。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和內涵,明白最后一個自然段的含義。
【教具學具】
PPT課件,與香港有關的資料。
【授課類型】新授課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引導學生初讀課文,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播放PPT課件,教師配以動情地解說,介紹香港的這棵老榕樹。提問學生:喜歡這棵大榕樹嗎?想對它了解得更多的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著名作家舒乙先生寫的《香港游客老榕樹》。
2.板書課題。
3.讀題質疑,師生共同走進文本。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
?。?)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邊讀邊想讀懂了哪些詞語,不懂的地方進行標記,借助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與同學討論。
?。?)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教師檢查朗讀情況,相機檢測反饋。
(1)字音。
?。?)字形。
?。?)理解詞語。
?。?)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本文香港人為保護鬧市一棵百年老榕樹而采取了最昂貴的保護措施,使之成為香港乃至全世界最貴的一棵樹,盛贊香港人對老榕樹的愛和尊敬以及對環(huán)境保護的呼吁。
3.再讀課文,鞏固生字讀音,理解生詞,感知主要內容。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什么不明白的?請同學們說一說。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2.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和內涵。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聽寫詞語。
2.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品讀課文,質疑解難
1 如何用一個詞來概括老榕樹的特別.(昂貴)
2 提出學習要求,小組合作學習.
(1)自由讀課文第2-9自然段.說說香港人為什么要花費巨資保護老榕樹?又是如何做的?畫出表示榕樹昂貴的句子.
(2)用自己的話說說第2-6自然段的意思.
3 圍繞畫記的關鍵句段,討論交流.
4 (出示大榕樹與大廈圖片)在極具現(xiàn)代化的大廈頂上居然會有這么一棵老榕樹,你有何感受?(用感嘆.驚訝...語氣讀第8自然段)不惜重金保護一棵大樹,這確實是一種明智的遠見.難道我們感嘆,驚訝的只是大榕樹生長在大廈之上么?從大榕樹身 上我們還看到了什么?
教師點撥,香港人對植物的珍愛,對環(huán)境的重視!這是一種社會的進步.
5 以讀代講學習第9自然段.
(1)用肯定的語氣讀第9自然段.
(2)用“必須...必須...必須...”練習說話.
6 默讀課文第10-11段,討論交流.
(1)過去的香港為什么讓老作家特別別扭?它缺乏的是什么?
引導學生讀文歸納.缺少人與動,植物的和諧相處的場景.
(2)香港社會的進步是如何通過老榕樹體現(xiàn)的呢?讓我們一起老看看過去與今日的香港.
引導學生鉆研文本,理解,歸納.
7 由此,作者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呢,齊讀課文12-13自然段.
(1)同桌交流,討論,理解“國門第一樹”與最后一自然段的含義.
引導學生從理順“珍愛植物.領悟人生價值,創(chuàng)造奇跡”之間的關系去理解文本.
(2)師生合讀第11自然段.
了解省略號的作用.拓展學生思維.將自己對大榕樹的愿望大膽表達出來.
(3)有感情的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語言訓練
1.依據(jù)課文內容,聯(lián)系自己的感受,填空:這是一棵________的榕樹,我愿它_____________________。(課件出示)
2.老榕樹得到如此關照,會有什么想法呢?以“老榕樹的話”為題寫一段話。
四、課堂小結
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我們領會了文章的主旨,更陶冶了我們的情操。將自己的收獲總結一下吧!
【板書設計】
2 香港有棵老榕樹
超級待遇
香港人 老榕樹
明智遠見
【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前,布置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了解了有關香港的知識,然后讓學生讀題質疑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對教學課件的恰當使用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