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練兵)2019中考物理備考全攻略 專題06 力和機械(含解析).doc
-
資源ID:5861944
資源大?。?span id="zpl0x1b" class="font-tahoma">4.85MB
全文頁數(shù):29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yù)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考前練兵)2019中考物理備考全攻略 專題06 力和機械(含解析).doc
專題06 力和機械
?知識點1力和力的作用效果
1、力
(1)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對力的理解
①、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兩物體產(chǎn)生力的作用時,一個物體受到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力,必定也要反作用于另一個物體,一個物體即是施力物體,也是受力物體;
②、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單獨存在。發(fā)生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有力就一定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③、物體間力的作用是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失。相互作用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
④、不直接接觸的物體也能發(fā)生力的的作用。如萬有引力,磁力等可以不直接接觸產(chǎn)生力的作用;
⑤、彼此接觸的物體之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如兩個物體雖然接觸,但是沒有發(fā)生推、拉、提、擠、壓等作用也可能不會產(chǎn)生力;
2、單位和大小
(1)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為N;
(2)大?。?N相當于托起兩個力雞蛋的大小;
3、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2)力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例1(xx?恩施州)下列有關(guān)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產(chǎn)生力的兩個物體一定發(fā)生了作用
B.一個物體也能產(chǎn)生力的作用
C.力能脫離物體而存在
D.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一定產(chǎn)生力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C、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單獨存在,故C錯誤。
D、相互接觸的物體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比如并排放置,不相互擠壓的桌子,故D錯誤。
例2(xx?綿陽)遼寧號航母的艦載戰(zhàn)機殲﹣15著陸時在攔阻索作用下停下來,這個過程中()
A.攔阻索對戰(zhàn)機的作用力使攔阻索發(fā)生形變
B.攔阻索對戰(zhàn)機的作用力使戰(zhàn)機運動狀態(tài)改變
C.戰(zhàn)機對攔阻索作用力與攔阻索對戰(zhàn)機作用力的受力物體相同
D.戰(zhàn)機對攔阻索作用力與攔阻索對戰(zhàn)機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答案】B
【解析】
?知識點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的三要素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如下圖,甲對乙施力的同時,乙也對甲施加力的作用;
甲乙
施力物體:施加力的物體;
受力物體:受到力的作用的物體;
2、相互作用力特點
①、兩力性質(zhì)相同;
②、總是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失;
③、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④、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3、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例1(xx?臺州)將紙餐盤、紙杯和吸管按照如圖方式粘合在一起即成“紙杯船”。
(1)往紙杯里倒些水,水從吸管噴出時,紙杯船就會前進,說明__________。
(2)杯內(nèi)裝水越多,吸管噴水越遠,因為_____________。
【答案】(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液體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
【解析】
(2)杯內(nèi)裝水越多,吸管噴水越遠,是因為裝水越多,水的深度h越大;運用液體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噴水越遠。
例2(xx?達州)滑板車是小學生喜愛的玩具之一。用腳向后蹬地,滑板車會沿地面向前運動,這說明力的作用是的;如果不再蹬地,滑板車的速度會越來越慢,最后停下來,這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滑板車在水平地面上靜止且人的兩腳站立在滑板車上時,滑板車受到的支持力與是平衡力(選填“人的重力”、“車的重力”、“人與車的總重力”)。
【答案】相互;運動狀態(tài);人與車的總重力。
【解析】
?知識點3力的測量
1、彈簧測力計
(1)結(jié)構(gòu):由彈簧、指針、刻度盤、外殼等部件組成;
(2)原理: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長(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用途:測量力的大??;
2、彈簧測力計的注意事項
①、使用前應(yīng)先進行調(diào)零,使指針正對零刻度線,并注意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分度值;
②、測力時注意使彈簧測力計的軸線與被測力的方向一致,指針不與彈簧測力計的外殼摩擦;
③、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刻度板表面垂直;
④、拉力不要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
例1(xx?貴港)在實驗室,用彈簧測力計能直接測量的物理量是()
A.力 B.體積 C.密度 D.質(zhì)量
【答案】A
【解析】
例2(xx?株洲)一彈簧測力計如圖所示,其刻度_______(填“是”或“不是”)均勻的,量程為________N,分度值為_________N,讀數(shù)為_________N。
【答案】是;0~5;0.2;2.6。
【解析】
彈簧測力計是根據(jù)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的伸長與拉力成正比制成的,則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是均勻的;由圖知,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0~5N,一個大格表示1N,一大格又分為5個小格,則分度值為0.2N,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2.6N。
?知識點4力的表示方法
1、力的示意圖:人們常在受力物體上沿力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表示物體在這個方向上所受的力,這種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圖;
2、圖像意義:在力的示意圖中,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線段的長度表示力的大??;線段的箭頭表示力的方向;
3、畫法
①“兩定”:確定力的作用點和方向;
②“兩標”:標箭頭表示方向,標力的符號和大??;
③注意;原題中給了力的大小就要標出力的大?。环粗?,則不用標出;
例1(xx?常州)如圖所示,密閉汽車在水平路面上向右勻速直線行駛,汽車內(nèi)連桿對電視機的施力示意圖應(yīng)為()
A. B. C. D.
【答案】A
【解析】
例2(xx?天門)如圖所示,兩個勻質(zhì)長方體A,B疊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拉力F作用在物體B上,使物體A,B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勻速直線運動,請作出物體A受力的示意圖
【答案】如下圖
【解析】
?知識點5重力
1、定義: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地球附近的所有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符號與單位:通常用G表示,單位是N;
3、施力物體:地球;
4、方向:豎直向下,(即指向地心的方向);
5、大?。篏=mg,g=9.8N/kg(有時也取g=10N/kg),m表示質(zhì)量,單位kg;
g=9.8N/kg物理意義表示質(zhì)量為1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為9.8N。
6、重力和質(zhì)量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質(zhì)量
重力
定義
物體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區(qū)別
方向
沒有方向
豎直向下
大小
不隨物體所處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隨物體在地球不同位置而改變
符號
m
G
單位
千克(kg)
牛頓(N)
計算公式
m=ρv
G=mg
測量工具
天平
彈簧測力及
聯(lián)系
G=mg,g=9.8N/kg(有時也取g=10N/kg);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zhì)量成正比;
例1(xx?深圳)對下列圖像中的物理信息描述錯誤的是()
A.物體的重力與質(zhì)量成正比
B.該物質(zhì)可能是水
C.該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
D.黑龍江北部(最低溫度﹣52.3℃)可以使用水銀溫度計
【答案】D
【解析】
C、隨著時間的推移,路程不變,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故C正確;
D、黑龍江北部(最低溫度﹣52.3℃)低于水銀的凝固點,故不可以使用水銀溫度計測量氣溫,故D錯誤。
例2(xx?成都)在“探究重力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的實驗中:
(1)測量物體重力前,除了觀察彈簧測力汁的量程和分度值外,還應(yīng)將彈簧測力計在方向調(diào)零。
(2)測量物體重力時,應(yīng)將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并讓它處于狀態(tài),這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即拉力大?。┚偷扔谖矬w的重力。
(3)實驗小組的同學測量出了不同質(zhì)量鉤碼所受重力的多組數(shù)據(jù)。其中一次測量時彈簧測力計指針位置如圖所示,其讀數(shù)為N。
(4)實驗小組的小虹同學提出:“還可以測量鉤碼以外的其它物體的質(zhì)量和重力,將這些數(shù)據(jù)與鉤碼的數(shù)據(jù)放到一起來尋找規(guī)律?!倍M的小宇同學不贊同,他認為“必須全部用鉤碼的重力與質(zhì)量的數(shù)據(jù)來尋找規(guī)律”。你認為同學的觀點是正確的。
【答案】(1)豎直;(2)靜止;(3)1.8;(4)小虹
【解析】
?知識點6重力三要素
1、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
2、重心位置
(1)、對于質(zhì)量分布均勻、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
(2)、對于質(zhì)量分布不均勻、形狀不規(guī)則的物體重心可以用懸掛法找出重心;
(3)、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3、大?。河嬎愎紾=mg;
4、方向:豎直向下
利用其方向特點,可以檢查桌面是否水平、墻壁是否豎直;
例1(xx?黔南州)如圖所示,一物體靜止在斜面上,請你畫出該物體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答案】如下圖
【解析】
過物體的重心沿豎直向下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并用符號G表示。如圖所示:
例2(xx?六盤水)如圖所示,請畫出足球所受重力G的示意圖。
【答案】如下圖
【解析】
?知識點7摩擦力
1、摩擦的種類
(1)滑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產(chǎn)生的摩擦;
(2)滾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滾動時產(chǎn)生的摩擦;
(3)靜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有相對運動趨勢時產(chǎn)生的摩擦;
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力屬于動摩擦。
2、滑動摩擦力
②定義: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發(fā)生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上回產(chǎn)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①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③、產(chǎn)生條件:兩物體相互接觸、接觸面粗糙、相互間存在壓力、發(fā)生相對運動;
④、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砝碼、木板、木塊、毛巾、棉布等;
(2)實驗原理: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jù)二力平衡可知,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與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
(3)實驗步驟:
(4)實驗結(jié)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物體間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以及壓力的大小有關(guān)。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況下,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3、增大摩擦與減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方法: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變滾動為滑動;
(2)減小摩擦方法: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變滑動為滾動;使接觸面彼此分離;
例1(xx?長春)下列實例中增大摩擦的方法與其他三個不同的是()
A.舉重運動員手涂防滑粉
B.足球守門員戴防滑手套
C.長跑運動員的鞋底有花紋
D.自行車運動員捏閘剎車
【答案】D
【解析】
例2(xx?北京)下列實例中,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A.足球守門員戴有防滑手套
B.騎自行車剎車時用力捏閘
C.運動鞋的底部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紋
D.給自行車的車軸加潤滑油
【答案】D
【解析】
A、足球守門員戴有防滑手套,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A不合題意;
B、騎自行車剎車時用力捏閘,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故B不合題意;
C、運動鞋的底部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紋,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C不合題意;
D、給自行車的車軸加潤滑油,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力;故D符合題意。
例3(xx?杭州)如圖,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重30牛的物塊在AB段受F=1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到B點時撤去水平拉力,物塊仍繼續(xù)運動,到C處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AB段物塊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為10牛
B.在AB段物塊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為20牛
C.在BC段物塊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為10牛
D.在C點物塊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為30牛
【答案】C
【解析】
例4(xx?攀枝花)如圖所示,A、B兩個物體疊放在水平面上,同時有F=2N的兩個水平力分別作用于A、B兩物體上,使A、B兩個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A和B之間摩擦力為0
B.地面對B的摩擦力為0
C.地面對B的摩擦力為2N,方向水平向左
D.地面對B的摩擦力為2N,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B
【解析】
對A分析,A在水平方向上受水平向左的拉力F和B對A向右的靜摩擦力,因為A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到的這兩個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f1=F=2N,故A錯誤;
把AB看成一個整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受向左的拉力F和向右的拉力F,由于兩力拉力大小相等,所以整體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兩個拉力,地面對B沒有摩擦力,故B正確,CD錯誤。
例5(xx?樂山)在學習摩擦力時,小強猜想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a.接觸面所受的壓力;b.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他通過如圖所示實驗,并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
(1)如圖甲,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木塊,從而測出木塊與長木板的滑動摩擦力
(2)如圖乙,在木塊上加一砝碼,從而改變木塊對長木板的壓力,測出此情況下的滑動摩擦力。
(3)如圖丙,在木板上鋪上毛巾,從而改變木塊與長木板的粗糙程度,保持木塊上的砝碼不變,測出此情況下的滑動摩擦力。
實驗次數(shù)
接觸面
壓力
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
1
木板面
4N
0.6N
2
木板面
6N
0.9N
3
毛巾面
6N
3.0N
①在以上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其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jù)_______知識可知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在第1次實驗中,滑動摩擦力為N;若拉力增大到2N,木塊做加速運動時,滑動摩擦力為N
②比較第1、2次實驗得出結(jié)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比較第2、3次實驗得出結(jié)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圖丁所示,小強還利用以上實驗器材來研究木塊所受到的滑動摩擦力。他水平拉動木板向右加速運動的過程中,木塊相對地面保持靜止,木塊受到木板的摩擦力大小(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方向是____。
【答案】
①二力平衡;0.6;0.6;
②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③在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④等于;水平向右。
【解析】
?知識點8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杠桿及其五要素
(1)杠桿:物理學中,把能繞某一個固定點轉(zhuǎn)動的硬棒(直棒或曲棒),叫做杠桿;
(2)杠桿五要素
①支點:杠桿繞著轉(zhuǎn)動的點,符號O;
②動力:使杠桿轉(zhuǎn)動的力,符號F1;
③阻力:阻礙杠桿轉(zhuǎn)動的力,符號F2;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符號L1;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符號L2;
沿著力的方向所引的直線叫力的作用線;
2、杠桿的平衡條件
(1)杠桿平衡的含義:在力的作用下,如果杠桿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繞支點勻速轉(zhuǎn)動,我們就說杠桿平衡;
(2)平衡條件
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
公式為:F1xL1=F2xL2
3、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1)實驗步驟
(2)進行實驗與收集數(shù)據(jù)
(3)實驗結(jié)論:當杠桿平衡時,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即F1xL1=F2xL2;
(4)注意事項
①調(diào)節(jié)杠桿時,要使杠桿處于水平位置平衡,主要是為了便于測量動力臂和阻力臂;
②實驗過程中,不能在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
③實驗至少做三次,防止實驗結(jié)果的偶然性;
4、杠桿的分類
杠桿類型
力臂關(guān)系
力的關(guān)系
特點
應(yīng)用舉例
省力杠桿
L1〉L2
F1〈F2
省力、費距離
瓶起子、撬棒等
費力杠桿
L1〈L2
F1〉F2
費力、省距離
釣魚竿、鑷子等
等臂杠桿
L1=L2
F1=F2
不省力、不省距離
定滑輪、天平等
例1(xx?上海)如圖所示,O為杠桿的支點,A點掛一重物,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在B點施加一個力并使該力最小,該力應(yīng)沿()
A.BM方向 B.BN方向 C.BP方向 D.BQ方向
【答案】A
【解析】
例2(xx?寧夏)如圖所示的機械中,使用時不能省力,但能省距離的是()
A.動滑輪 B.訂書機
C.定滑輪 D.鑷子
【答案】D
【解析】
例3(xx?廣西)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杠桿在力F作用下水平平衡,如圖所示,現(xiàn)將彈簧測力計繞B點從a位置轉(zhuǎn)動到b位置過程中,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則拉力F與其力臂的乘積變化情況是()
A.一直變小 B.一直變大
C.一直不變 D.先變小后變大
【答案】C
【解析】
將測力計繞B點從a位置轉(zhuǎn)動到b位置過程中,鉤碼的重力不變,其力臂OA不變,即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不變;由于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所以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拉力F與其力臂的乘積也是不變的。
例4(xx?海南)如圖所示,下列工具在使用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
A.筷子 B.釣魚竿
C.鋼絲鉗 D.食品夾
【答案】C
【解析】
A、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A錯;
B、釣魚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B錯;
C、鋼絲鉗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故C正確;
D、食品夾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D錯。
例5(xx?曲靖)在如圖中,L1是動力臂,作出動力F1。
【答案】如下圖
【解析】
例6(xx?涼山州)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在杠桿上掛鉤碼前,杠桿靜止在甲圖中的位置,為使杠桿水平平衡,應(yīng)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將杠桿調(diào)節(jié)水平平衡的目的是避免對實驗的影響和便于。
(2)乙圖中杠桿恰好處于水平平衡,若在A處下方再掛一個相同鉤碼,為使杠桿保持水平平衡,則需將掛在B處的鉤碼向右移動格。
(3)若取掉乙圖中掛在B處的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鉤在C處對杠桿施拉力,為使杠桿保持水平平衡,且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最小,則彈簧測力計對杠桿的拉力方向是。
(4)此實驗多次改變掛在支點O兩邊鉤碼的質(zhì)量和懸掛位置,收集杠桿平衡時多組動力,動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數(shù)據(jù),其目的是(選填“減小誤差”或“尋找普遍規(guī)律”)
【答案】(1)右;杠桿自重;測量力臂;(2)1;(3)豎直向上;(4)尋找普遍規(guī)律。
【解析】
(1)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右端偏高,右端的平衡螺母應(yīng)向上翹的右端移動,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大小,同時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知識點9定滑輪和動滑輪
1、滑輪:周邊有槽,可以繞軸轉(zhuǎn)動的輪子就是滑輪,可以看成是連續(xù)轉(zhuǎn)動的杠桿,分為定滑輪和動滑輪;
2、定滑輪
(1)定義: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叫定滑輪;
(2)實質(zhì):等臂杠桿;
(3)特點:不能省力,也不省距離,但能改變力的方向;
3、動滑輪
(1)定義:軸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2)實質(zhì):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的杠桿;
(3)特點:使用動滑輪可以省一半的力,但要費一倍的距離,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例1(xx?河池)下列是小明同學整理教材中有關(guān)力學的知識,其中不正確的是()
A.定滑輪既能改變拉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B.使用彈簧測力計前要先進行校零
C.鋼絲鉗在使用時能省力,但須多移動距離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答案】A
【解析】
例2(xx?黃石)為探究動滑輪和定滑輪的特點,設(shè)計如下兩種方式拉升重物,下面關(guān)于探究的做法和認識正確的是()
A.用動滑輪提升重物上升h高度,測力計也上升h高度
B.若拉升同一物體上升相同高度,用動滑輪拉力更小,且做功更少
C.減小動滑輪質(zhì)量可以提高動滑輪的機械效率
D.若用定滑輪拉重物,當拉力豎直向下最省力
【答案】C
【解析】
A、用動滑輪提升重物上升h高度,測力計也上升2h高度,故A錯誤;
B、拉升同一物體上升相同高度,用動滑輪時,提起動滑輪需要做功故做功較多,故B錯誤;
C、減小動滑輪質(zhì)量,可以減小額外功,故可以提高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故C正確。
D、用定滑輪拉重物,向各個方向的拉力都等于物重,故D錯誤。
?知識點9滑輪組
1、定義:定滑輪、動滑輪組合在一起構(gòu)成滑輪組;
2、特點: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3、滑輪組省力情況分析
(1)滑輪組豎放
(2)滑輪組橫放
4、判斷滑輪組繩子承重股數(shù)-切割分離法
在動滑輪與定滑輪之間畫一條虛線,與動滑輪相聯(lián)系的繩子的段數(shù)即為承擔重物繩子的股數(shù);
n=2n=2n=3
5、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與物體上升距離關(guān)系
S繩=n*h物
6、滑輪組組裝原則:“奇動偶定”
①若繩子承重股數(shù)是奇數(shù),則繩子的起點從動滑輪開始繞線;
②若繩子承重股數(shù)是偶數(shù),則繩子的起點從定滑輪開始繞線;
例1(xx?烏魯木齊)如圖所示,每個滑輪的重力相等,不計繩重和摩擦力,G1=60N,G2=38N,甲乙兩種情況下繩子在相等拉力F作用下靜止。則每個動滑輪的重力為()
A.3N B.6N C.11N D.22N
【答案】B
【解析】
即:(60N+G輪)=(38N+G輪),
解答動滑輪的重力:G輪=6N。
例2(xx?寧波)如圖所示,F(xiàn)1=4N,F(xiàn)2=3N,此時物體A相對于地面靜止,物體B以0.1m/s的速度在物體A表面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不計彈簧測力計、滑輪和繩子的自重及滑輪和繩子之間的摩擦)。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F2的功率為0.6W
B.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為9N
C.物體A和地面之間有摩擦力
D.如果增大F2,物體A可能向左運動
【答案】D
【解析】
例3(xx?青海)如圖所示,請畫出最省力的繞線方法,并作出重物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答案】如下圖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