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學大串講 專題07 元素及其化合物教案.doc
-
資源ID:6266578
資源大小:432KB
全文頁數(shù):18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yù)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年高考化學大串講 專題07 元素及其化合物教案.doc
專題07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鈉
1. 氧化鈉和過氧化鈉
物 質(zhì)
氧化鈉
過氧化鈉
色、態(tài)
白色固體
淡黃色固體
化學式
Na2O
Na2O2
類 別
堿性氧化物
過氧化物
氧元素的化合價
-2
-1
穩(wěn)定性
較穩(wěn)定
穩(wěn)定
與H2O反應(yīng)的方程式
Na2O + H2O = 2NaOH
2Na2O2+2H2O = 4NaOH + O2↑
與CO2反應(yīng)的方程式
Na2O + CO2 =Na2CO3
2Na2O2 + 2CO2 =2Na2CO3 + O2
氧化性、漂白性
無
有
用 途
制NaOH
呼吸面具、漂白劑
2. 重要的鈉鹽
名 稱
碳酸鈉
碳酸氫鈉
化學式
Na2CO3
NaHCO3
俗 名
純堿、蘇打
小蘇打
主
要
性
質(zhì)
色 態(tài)
白色固體粉末
細小白色晶體
水溶性
易溶
易溶,但比碳酸鈉小
熱穩(wěn)定性
穩(wěn)定
不穩(wěn)定
與H+反應(yīng)
CO32- + H + = CO2↑ + H2O
慢
H+ + HCO3- = CO2 ↑+ H2O
快
與堿反應(yīng)
Ca(OH)2
Ca2+ + CO32- = CaCO3 ↓
Ca(OH)2過量
Ca2+ + OH- + HCO3- = CaCO3 ↓+ H2O
Ca(OH)2少量
Ca2+ +2 OH-+2HCO3-=CaCO3↓+2H2O+ CO32-
鹽
氯化鈣
Ca2+ + CO32- = CaCO3 ↓
不反應(yīng)
硫酸鋁
2Al3+ + 3CO32-=3CO2 ↑+Al(OH)3
Al3+ +3HCO3-=Al(OH)3↓+ 3CO2↑
主要用途
制玻璃,制皂,造紙,紡織
發(fā)酵粉,制藥,滅火劑
相互轉(zhuǎn)化
例1如圖是模擬“侯氏制堿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裝置。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 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堿石灰
B. b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堿石灰
C. 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脫脂棉
D. 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脫脂棉
【答案】C
二.鋁
1. 鎂和鋁
金屬
項目
鎂(Mg)
鋁(Al)
原子結(jié)構(gòu)
原子最外層2個電子
原子最外層3個電子
原子半徑
1.6010-10m
1.4310-10m
化合價
+2
+3
單
質(zhì)
性
質(zhì)
物 理
性 質(zhì)
鎂和鋁都是密度較小、熔點較低、硬度較小的銀白色金屬,但鎂和鋁相比較,鋁的硬度比鎂的稍大,熔點和沸點都是鋁比鎂的高
活潑性
較活潑:
較活潑:
抗 腐
蝕 性
在空氣中都能跟氧氣反應(yīng),表面覆蓋一層致密而堅硬的氧化物薄膜,都具有搞腐蝕性能
與O2反應(yīng)
2Mg+ O2 = 2MgO
4Al + 3O2 =2Al2O3
與鹵素單質(zhì)、硫等反應(yīng)
Mg+ Cl2MgCl2
Mg+ S MgS
2Al+ 3Cl22AlCl3
2Al+ 3S Al2S3
與 酸
反 應(yīng)
Mg + 2 H+ = Mg2+ + H2↑
2Al + 6 H+ = 2Al3+ + 3H2 ↑
與水反應(yīng)
Mg +2H2O Mg(OH)2+H2↑
不反應(yīng)
與堿反應(yīng)
不反應(yīng)
2Al+2NaOH +2H2O=2NaAlO2 + 3H2 ↑
與氧化物反應(yīng)
2Mg + CO2 2MgO +C
2Al + Fe2O3 2Fe + Al2O3
結(jié) 論
鎂、鋁均為較活潑的金屬,但鎂的金屬性強于鋁
解 釋
核電荷數(shù)鎂小于鋁,而原子半徑鎂大于鋁,故核對最外層的電子引力鎂小于鋁,即Al比Mg難失電子,金屬性弱于Mg
主要用途
鎂合金汽車、飛機制造、
照明彈等
鋁合金汽車、船舶、飛機制造、防銹
油漆、導(dǎo)線、電纜等
2. MgO與Al2O3的比較
MgO
Al2O3
物 理
性 質(zhì)
均為白色粉末,不溶于水,
熔點高(MgO>Al2O3),是優(yōu)良的耐火材料
化
學
性
質(zhì)
與熱水反應(yīng)
MgO +H2OMg(OH)2
與水不反應(yīng)
堿性氧化物
MgO +H+ = Mg2+ + H2O
兩性氧化物
Al2O3 + 6H+= 2Al3+ +3H2O
Al2O3 + 2OH- = 2AlO2- + H2O
3. Mg(OH)2與Al(OH)3的比較
Mg(OH)2
Al(OH)3
物理性質(zhì)
均為白色固體,不溶于水
化
學
性
質(zhì)
不穩(wěn)定性
不穩(wěn)定性
堿性
兩性
制
備
Mg2++2OH-= Mg(OH)2↓
Mg2++2NH3H2O =Mg(OH)2↓+2NH4+
Al3++3NH3H2O=Al(OH)3↓+3NH4+
不用強堿
AlO2-+CO2+2H2O= Al(OH)3↓+HCO3-
不用強酸
例2某同學在實驗室利用氫氧化鈉、鹽酸分離鐵粉和鋁粉混合物,轉(zhuǎn)化關(guān)系如下如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x為NaOH溶液,y為鹽酸
B. a→b發(fā)生的反應(yīng)為:AlO2-+H++H2O=Al(OH)3↓
C. 按照本流程,x和y調(diào)換后也能達到實驗?zāi)康?
D. b、c既能與強酸又能與強堿反應(yīng)
【答案】C
三.鐵
1. 鐵原子結(jié)構(gòu)和性質(zhì):
鐵是過渡元素,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 ,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主要化合價:+2、+3。
物理性質(zhì):銀白色光澤、密度大,熔沸點高,延展性、導(dǎo)電、導(dǎo)熱性較好、能被磁鐵吸引。
化學性質(zhì)
性 質(zhì)
鐵
與非金屬反應(yīng)
2Fe+3Cl22FeCl3 Fe+ SFeS
3Fe+2O2Fe3O4 Fe+I2= FeI2
與鹽酸反應(yīng)
Fe+2HCl====FeCl2+H2↑
遇冷濃硝酸、濃硫酸鈍化;與氧化性酸反應(yīng)不產(chǎn)生H2,且氧化性酸過量時生成Fe3+
與鹽溶液反應(yīng)
Fe+CuSO4=CuSO4+Fe
Fe + 2Fe3+ = 3Fe2+
與水反應(yīng)
3Fe + 4H2O(g) Fe3O4 + 4H2
2. 鐵的氧化物
物 質(zhì)
FeO
Fe2O3(鐵紅)
Fe3O4(磁性氧化鐵)
化合價
+2
+2
+2、+3
色、態(tài)
黑色粉未
紅棕色粉未
黑色晶體
水溶性
均不溶于水
和H+反應(yīng)
FeO + 2H+ = Fe2+ + H2O
Fe2O3 + 6H+ = 2Fe3+ + 3H2O
Fe3O4 + 8H+ = 2Fe3+ + Fe2+ + 4H2O
與CO
的反應(yīng)
FexOy+yCO x Fe + yCO2
穩(wěn)定性
在空氣中氧化為Fe3O4
空氣中穩(wěn)定
在空氣中穩(wěn)定
制 備
高溫熔融,過量的鐵與O2反應(yīng):2Fe+O2 2FeO
氫氧化鐵加熱分解
2Fe(OH)3 Fe2O3+3H2O
鐵在氧氣中燃燒
3Fe + 2O2 Fe3O4
Fe3O4中有1/3的Fe是+2價,有2/3的Fe是+3價,可寫成FeOFe2O3,但不能認為Fe3O4是FeO和Fe2O3的混合物,實際上是純凈物。
3. 鐵的氫氧化物
物 質(zhì)
氫氧化亞鐵(Fe(OH)2)
氫氧化鐵 Fe(OH)3
色 態(tài)
白色固體
紅褐色固體
水溶性
難溶于水
與酸反應(yīng)
Fe(OH)2 + 2H+ = Fe2+ + 2H2O
Fe(OH)3 + 3H+ = Fe3+ + 3H2O
與強氧
化酸反應(yīng)
3Fe(OH)2 + 10HNO3 = 3Fe(NO3)3 + NO↑+8H2O
Fe(OH)3 + 3H+ = Fe3+ + 3H2O
穩(wěn)定性
不穩(wěn)定,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顏色變化:白色→灰綠色→紅褐色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較穩(wěn)定空氣中久置會部分失水成鐵銹受熱易分解
實
驗
室
制
備
①煮沸蒸餾水,趕走溶解的氧氣②煮沸NaOH溶液,趕走溶解的氧氣③配制FeSO4溶液,加少量的還原鐵粉④用長滴管將NaOH溶液送入FeSO4溶液液面以下
Fe2+ + 2OH- = Fe(OH)2↓
鐵鹽與可溶性堿反應(yīng)
Fe3+ + 3OH- = Fe(OH)3↓
4. Fe2+、Fe3+離子的檢驗方法
方 法
Fe2+
Fe3+
觀察溶液顏色
淺綠色
黃色
加堿溶液
先產(chǎn)生白色沉淀,迅速變?yōu)榛揖G色,最后變?yōu)榧t褐色
產(chǎn)生紅褐色沉淀
加SCN—溶液
無現(xiàn)象
變紅
加苯酚溶液
無現(xiàn)象
變?yōu)樽仙?
Fe2+、Fe3+離子的應(yīng)用:
⑴ 共存問題
① Fe2+在酸性條件下不能與強氧化性離子共存,如:NO3-、MnO4-、ClO- 等。不能
發(fā)生復(fù)分解和雙水解反應(yīng)的離子共存,如:OH-、CO32-、HCO3-、S2-、SO32-等。
② Fe3+:不能與還原性離子共存,如:I-、S2-、SO32- 等。不能與發(fā)生復(fù)分解和雙水解反應(yīng)的離子共存,如:OH-、CO32-、HCO3-、AlO2-等;不能與SCN-共存;不能與苯酚共存。
⑵ 分離與提純
① FeCl2(雜質(zhì)FeCl3),加入鐵釘或鐵粉后過濾。
② FeCl3(雜質(zhì)FeCl2),通入Cl2或滴加氯水或加入“綠色”氧化劑H2O2:離子方程式: 2Fe2++H2O2+2H+2 Fe3++2H2O
例3FeCl3易潮解、易升華,實驗室制備FeCl3的裝置如圖所示(加熱和夾持裝置略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導(dǎo)管g的作用是增強裝置的氣密性
B. 試劑X和試劑Y分別為濃硫酸、飽和食鹽水
C. 直接用E接收產(chǎn)物比用導(dǎo)管連接的優(yōu)點是可防止堵塞
D. 出于簡化裝置的目的,F(xiàn)裝置可拆除
【答案】C
四.碳和硅
1. 硅
硅的存在和物理性質(zhì)
⑴存在:只以化合態(tài)存在,主要以SiO2和硅酸鹽的形式存在于地殼巖層里,在地殼中含量居第二位。
⑵物理性質(zhì):晶體硅是一種灰黑色固體,具有金屬光澤,硬而脆的固體,熔沸點較高,能導(dǎo)電,是良好 的半導(dǎo)體材料 。
硅的化學性質(zhì)
⑴ 與單質(zhì)(O2、F2)反應(yīng) Si + O2 SiO2 Si+2F2==SiF4
⑵ 與酸(HF)反應(yīng) Si+4HF = SiF4↑+2H2↑
⑶ 與強堿(如NaOH)溶液反應(yīng)Si+2NaOH +H2O == Na2SiO3+2H2↑
用途:制造半導(dǎo)體、計算機芯片、太陽能電池。
2. CO2和SiO2的比較
物 質(zhì)
二氧化硅
二氧化碳
晶體類型
原子晶體
分子晶體
物理性質(zhì)
硬度大、熔沸點高、常溫下為固體、不溶于水
熔沸點低,常溫下為氣體,微溶于水
化
學
性
質(zhì)
①與水反應(yīng)
不反應(yīng)
CO2 + H2O H2CO3
②與酸反應(yīng)
SiO2 + 4HF = SiF4↑+ 2H2O
不反應(yīng)
③與堿反應(yīng)
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高溫
盛堿液的試劑瓶用橡皮塞
CO2 + 2NaOH = Na2CO3 + H2O或
CO2 + NaOH = 2NaHCO3
④與鹽反應(yīng)
高溫
SiO2 + Na2CO3 =Na2SiO3 + CO2↑
SiO2 + CaCO3 = CaSiO3 + CO2↑
Ca(ClO)2 + CO2 + H2O = CaCO3↓ + 2HClO
CO2 + Na2CO3 + H2O = 2NaHCO3
⑤與堿性氧化物反應(yīng)
SiO2 + CaO = CaSiO3
CO2 + Na2O = Na2CO3
⑥與碳反應(yīng)
SiO2+2C 2CO↑+Si
CO2+C 2CO
主要用途
制光學儀器、石英玻璃。水晶可制作飾品,常用來制造通訊材料光導(dǎo)纖維。
化工原料、滅火劑。干冰用作制冷劑,人工降雨。
3. 硅酸及硅酸鹽
硅酸
⑴ 物理性質(zhì):與一般的無機含氧酸不同,硅酸難溶于水。
⑵ 化學性質(zhì):
①. 弱酸性:是二元弱酸,酸性比碳酸弱,與NaOH溶液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H2SiO3+2NaOH== Na2SiO3+2H2O。
②. 不穩(wěn)定性:受熱易分解,化學方程式為:H2SiO3 H2O+ SiO2。
⑶ 制備:通過可溶性硅酸鹽與其他酸反應(yīng)制得,如Na2SiO3溶液與鹽酸反應(yīng):
Na2SiO3+2HCl== H2SiO3↓+2NaCl
⑷ 用途:硅膠可用作干燥劑、催化劑的載體等。
硅酸鹽
定義:硅酸鹽是由硅、氧、金屬所組成的化合物的總稱。
⑴硅酸鹽結(jié)構(gòu)復(fù)雜,一般不溶于水,性質(zhì)很穩(wěn)定。通常用氧化物的形式來表示其組成。
例如:硅酸鈉Na2SiO3(Na2OSiO2),高嶺石Al2Si2O5(OH)4(Al2O32SiO22H2O)。
書寫順序為:活潑金屬氧化物→較活潑金屬氧化物→二氧化硅→水。
注意事項: ① 氧化物之間以“ ”隔開;②計量數(shù)配置出現(xiàn)分數(shù)應(yīng)化為整數(shù)。
例如:鉀長石KAlSi3O8不能寫成K2OAl2O33SiO2,應(yīng)寫成K2OAl2O36SiO2。
⑵硅酸鈉:Na2SiO3,其水溶液俗名水玻璃,是一種無色粘稠液體,是一種礦物膠,用作黏合劑。
4. 常見無極非金屬材料及其主要用途
1.傳統(tǒng)的無極非金屬材料
硅酸鹽產(chǎn)品
水 泥
玻 璃
陶瓷
原 料
石灰石、黏土
純堿、石灰石、石英
黏土
反應(yīng)原理
發(fā)生復(fù)雜的物理化學變化
SiO2 + Na2CO3Na2SiO3 + CO2↑
SiO2 + CaCO3 CaSiO3 + CO2↑
發(fā)生復(fù)雜物理化學變化
主要設(shè)備
水泥回轉(zhuǎn)窯
玻璃窯
陶瓷窯
主要成分
3CaOSiO2、2CaOSiO2、3CaOAl2O3
Na2SiO3、CaSiO3、SiO2
反應(yīng)條件
高溫
高溫
高溫
例4下列關(guān)于硅及二氧化硅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高純度的硅可用于制造計算機芯片 B. SiO2的物理性質(zhì)與CO2類似
C. 熔融燒堿樣品使用的器皿是石英坩堝 D. 光導(dǎo)纖維的主要成分是Si
【答案】A
五.硫
1. 硫在自然界的存在:
(1)游離態(tài):硫單質(zhì)俗稱硫磺,主要存在于火山噴口附近或地殼的巖層里。
(2)化合態(tài):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鹽的形式存在。有關(guān)的化學式為:硫鐵礦FeS2、黃銅礦 CuFeS2、生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 。
2. 物理性質(zhì):
淡黃色固體,不于水,可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用于洗滌沾有硫的容器) ,熔沸點都很低。
3. 硫的化學性質(zhì)
① 氧化性:
與絕大多數(shù)金屬反應(yīng):
與鐵反應(yīng)Fe + S FeS 、與銅反應(yīng) 2Cu + S Cu2S
與非金屬反應(yīng):H2+SH2S
② 還原性:
與氧氣發(fā)生反應(yīng) S+O2 SO2
與強氧化劑反應(yīng)濃HNO3反應(yīng)
③ 自身氧化還原反應(yīng) 3S+6NaOH===2Na2S+Na2SO3 +3H2O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 二氧化硫
(1)物理性質(zhì)
顏 色
氣 味
毒 性
密 度
溶解性
無色
刺激性
有
比空氣大
易溶(1:40)
(2)化學性質(zhì)
⑴ 酸性氧化物---亞硫酐
① 二氧化硫與水反應(yīng) :SO2 + H2O H2SO3 (亞硫酸)
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② 二氧化硫與堿的反應(yīng)
SO2少量:SO2 + 2 NaOH == Na2SO3 + H2O ;SO2過量:SO2 + NaOH == NaHSO3
[SO2 + 2 NaOH == Na2SO3 + H2O;Na2SO3 + H2O + SO2 == 2NaHSO3 ]
③ 與堿性氧化物反應(yīng)
SO2+CaO==CaSO3
⑵ 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SO2+2H2S === 3S↓ + 2H2O
⑶ 二氧化硫的還原性
① SO2+O22SO3
② 與鹵素單質(zhì)反應(yīng):
SO2 + Br2 + 2 H2 O = H2 SO4 + 2HBr SO2 + Cl2 + 2 H2 O = H2 SO4 + 2HCl
③ 與某些強氧化劑的反應(yīng):
2KMnO4 + 2H2O+ 5SO2 === K2SO4 +2MnSO4 + 2H2SO4
⑷ 漂白性 品紅溶液中通入SO2, 再回熱變?yōu)榧t色
⑸用途:制H2SO4 ;作漂白劑;殺菌,消毒
2. 三氧化硫
(1)物理性質(zhì):又名硫酸酐,是一種無色易揮發(fā)的晶體,溶點16.80C,沸點44.80C,標況下為固體。
(2)化學性質(zhì):具有酸的氧化物的通性,與水反應(yīng)放出大量的熱,具有較強的氧化性。
硫的氧化物對大氣的污染;
酸雨的pH小于5.6。
硫酸
1. 物理性質(zhì):難揮發(fā);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溶解時可放出大量熱。
稀釋濃硫酸的方法是: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邊加加攪拌。
2. 濃硫酸的特性:
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劑,但不能干燥NH3、H2S、HBr、HI。
脫水性:將有機物中的氫氧原子以2:1比例脫去,如使蔗糖碳化。
強氧化性;鐵、鋁遇濃硫酸鈍化。
與銅反應(yīng):Cu +2H2SO4 CuSO4 + SO2 ↑+2H2O
與碳反應(yīng);:C + 2H2SO4 CO2 ↑+ 2SO2 ↑+2H2O
3. SO42-的檢驗(干擾離子可能有:CO32-、SO32-、SiO32-、Ag+、PO43-等):
待測液 ,加過量鹽酸酸化,變?yōu)槌吻逡?,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待測液中含有SO42-離子。
(1)H2O2的不穩(wěn)定性、氧化性和還原性雙氧水(H2O2的水溶液)因具有強氧化性而能漂白,雙氧水的氧化產(chǎn)物是O2,還原產(chǎn)物是H2O(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具有弱酸性。
(2)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漂白性和還原性
①SO2能使品紅溶液褪色,但不能漂白酸堿指示劑,品紅溶液可以用來檢驗SO2,但不能用來吸收SO2。
②SO2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表現(xiàn)SO2的還原性,不是漂白性。
(3)濃H2SO4具有吸水性、脫水性和強氧化性
不活潑金屬(如Cu)和濃H2SO4反應(yīng)必須加熱,常溫下反應(yīng)太慢,且隨著反應(yīng)的進行,硫酸變稀,反應(yīng)逐漸停止。Al、Fe等金屬遇冷的濃硫酸會鈍化。
例5以SO2為原料,通過下列工藝可制備化工原料H2SO4和清潔能源H2。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該生產(chǎn)工藝中Br2被循環(huán)利用
B. 在電解過程中,電解槽陰極附近溶液的pH變大
C. 原電池中負極發(fā)生的反應(yīng)為SO2+2H2O-2e-=SO42-+4H+
D. 該工藝總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表示為SO2+Br2+2H20=2HBr+H2SO4
【答案】D
六.氯氣Cl2
1.物理性質(zhì):
常溫、常壓下,氯氣是是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有毒,密度比空氣大;常溫、常壓下的溶解度為1:2,易液化。
2.化學性質(zhì):
(1)與金屬單質(zhì)反應(yīng):
a.與Na反應(yīng):2Na+Cl22NaCl , 現(xiàn)象:產(chǎn)生白煙。
b.與Cu反應(yīng):Cu+Cl2CuCl2 ,現(xiàn)象:產(chǎn)生棕黃色的煙。
c.與Fe反應(yīng):2Fe+3Cl22FeCl3 , 現(xiàn)象:產(chǎn)生棕色的煙。
注:常溫下干燥的氯氣或液氯不與鐵反應(yīng),所以液氯通常儲存在鋼瓶中
(2)與非金屬單質(zhì)反應(yīng):
a .與氫氣反應(yīng)::H2+Cl22HCl,現(xiàn)象:發(fā)出蒼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霧生成。
注:H2+Cl22HCl(會發(fā)生爆炸)——不可用于工業(yè)制鹽酸
(3)與水反應(yīng)
溶于水的氯氣部分與水反應(yīng)Cl2+H2O HCl+HClO
(Cl2+H2O H++ Cl- +HClO)
(4)與堿反應(yīng):
a. 與氫氧化鈉反應(yīng):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b. 與氫氧化鈣反應(yīng):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l2+2OH–=Cl–+ClO–+H2O)
漂白粉的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
漂白原理:Ca(ClO)2+CO2+H2O=CaCO3↓+2HClO;
漂白粉失效:2HClO=2HCl+O2↑ ,(見光易分解)。
(5)氯氣與還原性物質(zhì)反應(yīng):
① 與NaBr:Cl2 + 2NaBr = 2NaCl + Br2
② 與FeBr2:(少量):3Cl2 + 2FeBr2 = 2FeCl3 + 2Br2
③ 與SO2混合通入水中:Cl2+SO2+2H2O = H2SO4+2HCl
(Cl2+SO2+2H2O=4H++SO42–+2Cl–)
與Na2SO3反應(yīng):Cl2+SO32-+H2O=SO42--+2Cl-+2H+
氯水成分的復(fù)雜性和多樣性
1.反應(yīng)原理及成分(三分四離:三種分子和四種離子)
Cl2+H2OHCl+HClO
HCl=H++Cl—
2HClO 2HCl+O2↑
光照
HClO H++ClO—
H2O H++OH—
新制氯水中,主要存在的分子有三種:Cl2、H2O、HClO;離子有四種:H+、Cl—、
ClO—、OH—。
2.氯水的性質(zhì)
氯水在與不同物質(zhì)發(fā)生反應(yīng)時,表現(xiàn)出成分的復(fù)雜性和氯水性質(zhì)的多樣性。
成分
表現(xiàn)的性質(zhì)
反應(yīng)實例
Cl—
沉淀反應(yīng)
Ag++ Cl—=AgCl↓
H+
強酸性
CaCO3+2H+=Ca2+CO2↑+H2O
滴入紫色石蕊試液先變紅,后褪色
HClO
①弱酸性
②強氧化性
HClO+ OH—= ClO—+ H2O
漂白、殺菌、消毒
Cl2
①強氧化性
②呈黃綠色
③加成反應(yīng)
Cl2+2KI=2KCl+I2
Cl2+SO2+2 H2O =2HCl+H2SO4
Cl2+CH2=CH2 → CH2Cl—CH2Cl
H2O
無水CuSO4粉末變藍
CuSO4+5H2O= CuSO45H2O
提示:(1)氯水通常密封保存于棕色試劑瓶中(見光或受熱易分解的物質(zhì)均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
(2)Cl2使?jié)駶櫟乃{色石蕊試紙先變紅,后褪為白色。
3.影響Cl2+H2OHCl+HClO平衡移動的因素
(1)當加入可溶性氯化物時,c(Cl—)增大,平衡左移,因此可用排飽和食鹽水法——降低Cl2的溶解度來收集Cl2,也可用飽和食鹽水除去Cl2中的雜質(zhì)HCl。
(2)當加濃鹽酸時,c(H+)和c(Cl—)都增大,平衡左移,因此可用次氯酸鹽和濃鹽酸作用來制取Cl2或測漂白粉中的“有效氯”;當加入CaCO3和Na2CO3時,c(H+)減少,平衡右移,可使氯水中c(HClO)增大,增強漂白的作用。
(3)當加入堿時,c(H+)和c(HClO)都減少,平衡右移,實驗室經(jīng)常用濃強堿吸收未反應(yīng)完的Cl2,用于工業(yè)制漂白粉和漂白液。
(4)氯水光照后,因HClO分解,平衡右移,故氯水須避光貯存,最好現(xiàn)用現(xiàn)制,否則久置的氯水就會成為鹽酸。
4.漂白劑漂白原理比較:
物 質(zhì)
漂白原理
漂白特點
能漂白的物質(zhì)
活性炭
吸附漂白
物理漂白,不可逆
一般用于溶液漂白
次氯酸
次氯酸鹽
過氧化鈉
過氧化氫
強氧化性進行漂白
氧化還原漂白,不可逆
可以漂白所有有機色質(zhì)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與有色物質(zhì)化合生成不穩(wěn)定的無色物質(zhì)
化合性漂白,可逆
具有選擇性,如品紅、棉、麻、草等
3.氯氣的制備
⑴ 實實驗室制法:
① 原理:MnO2 + 4HCl(濃) MnCl2+Cl2↑+2H2O
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② 主要裝置:固+液 氣
③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或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
④ 除雜方法:用飽和食鹽水除去HCl。
⑤ 干燥:濃 H2SO4。
⑥ 驗滿: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放到集氣瓶口,變藍。
⑦ 檢驗:使?jié)駶櫟牡矸鄣饣浽嚰堊兯{。
⑧ 尾氣處理:用NaOH溶液吸收尾氣。
⑵ 工業(yè)制法:
原理:2NaCl + 2H2O 2NaOH + H2 ↑+ Cl2↑
例6 Cl2O黃棕色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一種強氧化劑,易溶于水且會與水反應(yīng)生成次氯酸,與有機物、還原劑接觸或加熱時會發(fā)生燃燒并爆炸。種制取Cl2O 的裝置如圖所示。
已知:C12O的熔點為-116℃,沸點為3.8℃,Cl2 的沸點為-34.6℃;HgO+2Cl2=HgCl2 +Cl2O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裝置②、③中盛裝的試劑依次是飽和食鹽水和濃硫酸
B. 通入干燥空氣的目的是將生成的Cl2O稀釋減少爆炸危險
C. 從裝置⑤中逸出氣體的主要成分是Cl2O
D. 裝置④與⑤之間不用橡皮管連接,是為了防止橡皮管燃燒和爆炸
【答案】C
七.氮
(1)N的非金屬性很強,但由于N≡N的鍵能大,因此N2很穩(wěn)定。要理解氮的固定和雷雨發(fā)莊稼的原理。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臭氧層空洞和光化學煙霧的主要原因;NO2和Br2一樣,均為紅棕色氣體,可用水、AgNO3溶液鑒別NO2和Br2。
(2)硝酸不論濃稀,均有強氧化性。濃硝酸遇藍色石蕊試紙先變紅后變白,濃硫酸遇藍色石蕊試紙先變紅后變黑。Al和Fe遇冷的濃H2SO4和濃HNO3會鈍化,加熱可破壞鈍化膜。硝酸、硝酸銀溶液均保存在棕色細口瓶中,工業(yè)濃硝酸通常呈黃色。
(3)在高溫下NH3具有強還原性,和H2、CO一樣均可還原CuO,NH3催化氧化的產(chǎn)物是NO,而不是NO2。NH3遇揮發(fā)性酸均產(chǎn)生白煙,NH3、HCl均可用水進行噴泉實驗,水溶性小的氣體可用其他溶劑進行噴泉實驗。
(4)制NH3可用氯化銨與熟石灰共熱,也可用濃氨水與氧化鈣、氫氧化鈉固體、堿石灰反應(yīng)或加熱濃氨水。氨氣不能用濃硫酸、無水氯化鈣、五氧化二磷干燥。
例7中學化學常見物質(zhì)A、B、C、D、E、X,存在下圖轉(zhuǎn)化關(guān)系(部分生成物和反應(yīng)條件已略去)。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A. 若D為NaCl,且A可與C反應(yīng)生成B,則E可能是CO2
B. 若D是一種白色沉淀,在空氣中最終變?yōu)榧t褐色,則A可能是鐵
C. 若D是一種強堿,則A.B.C均可與X反應(yīng)生成D
D. 若D是一種強酸,則A 既可是單質(zhì)也可是化合物,且D 可與銅反應(yīng)生成B或C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