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管板式換熱器設計 傳熱傳質(zhì)學課程設計
專業(yè)課程設計
固定管板式換熱器設計
院(系、部):
機械工程學院
專 業(yè):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班 級:
姓 名:
學 號:
指導老師:
2010年 1 月 5 日·北京
目錄
一設計參數(shù)2
二、熱工藝設計2
1.估算傳熱面積2
2.工藝結(jié)構(gòu)尺寸3
三、結(jié)構(gòu)設計6
3.1結(jié)構(gòu)尺寸參數(shù)6
3.2采用原件材料及數(shù)據(jù)7
3.3 折流板7
3.4接管7
3.5殼體和封頭的設計8
3.5管板與換熱管8
3.6殼體與管板、管板與法蘭及換熱管的連接10
3.7其他各部件結(jié)構(gòu)11
四、強度的計算與校核13
4.1圓筒計算13
4.2壓力實驗應力校核13
4.3最大工作壓力和計算應力13
4.4封頭設計計算13
4.5管板設計計算14
4.6 接管、接管法蘭以及開孔補強17
4.7 鞍座強度校核19
參考文獻21
一 設計參數(shù)
-
殼 程
管 程
設計壓力(MPa)
2.6
1.7
操作壓力(MPa)
2.2
1.0/0.9(進口/出口)
設計溫度(℃)
250
75
操作溫度(℃)
220/175(進口/出口)
25/45(進口/出口)
流量(kg/h)
40000
選定
物料(-)
石腦油
冷卻水
程數(shù)(個)
1
2
腐蝕余度(mm)
3
-
定性溫度:對于一般氣體和水等低黏度流體,其定性溫度可取流體進出口溫度的平均值。故殼程石腦油的定性溫度為
= (220+175)/2=197.5℃
管程流體的定性溫度為
t= (45+25)/2=35℃
查《石油化工設計手冊》得設計溫度下物料的物理性質(zhì)參數(shù)如下表(其中石腦油按汽油算):
石腦油的物性參數(shù)(T=197.5℃)
水的物性參數(shù)(t=35℃)
密度:ρ1=0.71×103kg/m3
定壓比熱容:Cp1=2.13J/(kg?K)
導熱率:λ1=0.218W/(m?K)
粘度:μ1=0.64×10-3Pa?s
密度:ρ2=993.95kg/m3
定壓比熱容:Cp2=4.174J/(kg?K)
導熱率:λ2=0.625W/(m?K)
粘度:μ2=0.727×10-3Pa?s
二、熱工藝設計
1.估算傳熱面積
1.1計算兩流體的平均溫度差
先按單殼程、2或2n管程進行計算,其逆流時的平均溫度差為:
Δt===162.18k
P===0.102 ,
R===2.25
按單殼層,雙管程查溫差修正系數(shù)表得:
εΔt=0.99
故有效平均溫差
Δtm=εΔtΔtm逆=0.99×162.18=160.56K
1.2計算熱流量及冷卻水的流量
熱流量:
Φ=qm1cp1Δt1=4000×2.13×(220-175) =3.834×106kJ/h=1065kw
取熱損失系數(shù)ηC=0.97,則冷卻水吸收的熱量:
Φ2=ηCΦ=3.834×106×0.97=3.719 kJ/h=1033kw
冷卻水用量:
qm2=Φ2/ cp2Δt2=3.719×106/[4.174×(45-25)]=44549.59kg/h
1.3估算傳熱面積
初選K=680W/(m2?K),由穩(wěn)態(tài)傳熱基本方程得傳熱面積:
A估=Φ/KΔtm=1033000/(680×160.56)=9.46m2
2.工藝結(jié)構(gòu)尺寸
2.1選擇管徑和管內(nèi)流速
選用φ25×2.5mm較高級冷拔傳熱管(碳鋼),查《換熱器設計手冊》表1-2-7得:
公稱直徑DN(mm)
管程數(shù)
nt(個)
管子根數(shù)
Nt(根)
中心
排管數(shù)
管程流通
面積(m2)
換熱面積(m2)
換熱管長
度L(mm)
400
2
94
11
0.0148
21.4
3000
排列形式:正三角形
管間距: =32mm
折流板間距:
2.2計算實際換熱面積
實際換熱面積
A實際=πd(L-2δ-0.006)n
=3.14×0.025×(3-2×0.05-0.006)×94=21.35m2
2.3 計算總傳熱系數(shù)
管內(nèi)冷卻水速度:
ui=Qi/ρAi=44549.59/(3600×993.95×0.0148)=0.84m/s
換熱管內(nèi)經(jīng)di=d0-2δ=0.025-2×0.0025=0.02m
雷諾數(shù):Rei=uidiρ/μ=0.84×0.02×993.95/0.000727=22968.86
對于湍流,由Dittus –Boelter關系式,有傳熱膜系數(shù):
普朗特數(shù): =4174×0.000727/0.625=4.86
由于冷卻水要被加熱,故取n=0.4
管內(nèi)傳熱膜系數(shù)
αi=0.023×0.625/0.02×22968.860.8×4.860.4=4170.07W/(m2?K)
管外傳熱膜系數(shù)
換熱管呈正三角形排列,根據(jù)Kern法
當量直徑:=
流體流過管間最大截面積是
殼體內(nèi)徑估算為=0.37
=0.216.7
=40000/(3600×710×0.0167)=0.94m/s
雷諾數(shù):Re=uodoρ/μ=0.94×0.025×710/0.00064=26070
普朗特數(shù): =2130×0.00064/0.218=6.25
壁溫可視為流體平均溫度,即:
0.55
αo=0.36×(0.218/0.02) ×(0.02×0.64×710/0.00064)0.55×6.251/3
=1389.25W/(m2?K)
查表《GB151-1999管殼式換熱器》得:
管外有機物污垢熱阻:/W
管內(nèi)冷卻水污垢熱阻:/W
插入法得到=
式中:——管外流體傳熱膜系數(shù),W/(m2·K);
——管內(nèi)流體傳熱膜系數(shù),W/(m2·K);
,——分別為管外、管內(nèi)流體污垢熱阻,(m2·K) /W;—管壁厚度,m;
——管壁材料的導熱系數(shù),W/(m2·K) oα iαiorr,δwλ
1/K=1/1389.25+1/4170.07+1.76×10-4+0.0025/73=1.1698×10-3
K=1/1.1698×10-3=854.8
2.4 計算總換熱面積
由穩(wěn)態(tài)傳熱基本方程:
A =Φ/KΔtm=1033000/(854.8×160.56)=7.526m2
(1+25%)=9.41,符合選型要求
2.5計算管程壓力降
管程壓力降有三部分組成,可按照如下公式進行計算
—流體流過直管因摩擦阻力引起的壓力降,Pa;
--流體流經(jīng)回彎管中因摩擦阻力引起的壓力降,Pa;
—流體流經(jīng)管箱進出口的壓力降,Pa;
—結(jié)構(gòu)矯正因素,無因次,對Φ25×2.5mm,取為1.4;
管程數(shù)取2; 串聯(lián)的殼程數(shù)取1;
根據(jù)伯拉修斯式,Re=3時有:
λ=0.3164/22968.860.25=0.0257
ΔpL=0.0257×(2/0.02)×(993.95×0.842/2)=901.21Pa
Δpr=3×(ρiui2/2)=3×(993.95×0.842/2)=1051.997Pa
Δpn=1.5×(993.95×0.842/2)=526Pa
Δpi=(901.21+1051.997) ×1.4×2×1+526×1=0.005594MPa
管程壓力降在允許范圍內(nèi)
2.6計算殼程壓力降
采用埃索法計算公式:
式中:--流體橫過管束的壓力降,Pa;
--流體通過折流板缺口的壓力降,Pa;
—殼程壓力降的結(jié)垢修正系數(shù),無因此,對液體取1.15;
其中:
式中:F—管子排列方法對壓力降的修正系數(shù),對三角形F=0.5;
—殼程流體摩擦系數(shù),當Re>500時,;
--橫過管束中心線的管子數(shù),對三角形排列;
--按殼程流通截面積計算的流速,。
=5.0×26070-0.228=0.492
0.2××0.025)=0.0207m3
=40000/(3600×710×0.0207)=0.756m/s
=0.5×0.492×10.66×(14+1) ×710×0.7562/2
=0.00798Mpa
14×[3.5-(2×0.2/0.37)] ×710×0.7562/2=0.006871MPa
=(0.00798+0.006871)×1.15×1=0.01708MPa
因此,殼程壓力降在允許范圍內(nèi)。
三、 結(jié)構(gòu)設計
3.1結(jié)構(gòu)尺寸參數(shù)
a)根據(jù)換熱器公稱直徑為400mm,選用圓筒作為換熱器殼體。
殼體圓筒:公稱直徑DN=400mm,壁厚。
b)換熱管:外徑d=25mm,壁厚,換熱管長度,根數(shù)
n=94,受壓失穩(wěn)當量長度,換熱管呈正三角形排列,管間距
。
c)管板:剛度削弱系數(shù),強度削弱系數(shù)。
d)螺栓:數(shù)量n=16,規(guī)格M27,30mm有效承載面積: (《換熱器設計手冊》)
e)管箱法蘭:采用GB/T9113.2_2000,凹凸面整體鋼制管法蘭 法蘭外徑
,螺栓孔徑中心圓直徑,法蘭厚度C=32mm,管箱
圓筒厚度,法蘭寬度:
3.2采用原件材料及數(shù)據(jù)
a)換熱管材料:碳素鋼鋼管 20
設計溫度下的許用應力
設計溫度下的屈服點
設計溫度下的彈性模量(GB150-89,表15)
管壁溫度下的彈性模量
管壁溫度下的膨脹系數(shù)
b)殼程圓筒材料:碳素鋼Q235-B
250設計溫度下的許用應力
圓筒在壁溫下的彈性模量Mpa
圓筒在壁溫下的線膨脹系數(shù)mm/
c)管板材料:16Mn
250設計溫度下的許用應力
250設計溫度下的彈性模量
d)螺栓材料:40Cr(GB150-1989表2-7)
常溫下許用應力
250設計溫度下的許用應力
e)管箱法蘭材料:16Mn
由于管箱法蘭為長頸對焊法蘭,管箱圓筒材料彈性模量取管箱法蘭材料的值,根據(jù)GB150-1989
250下的彈性模量
75下的彈性模量
f)墊片材料:鐵包石棉墊片
根據(jù)GB150-1998,墊片系數(shù)m=2,比壓y=11Mpa
3.3 折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圓缺高度為殼體內(nèi)徑的25%,則切去的圓缺
高度為:
100mm
折流板數(shù)NB=14塊
3.4接管
殼程流體進出口接管:
接管內(nèi)流速uo=0.756m/s,則接管內(nèi)徑為
圓整后取170mm
管程流體進出口接管:
接管內(nèi)流速uo=0.84m/s
圓整后取140mm
3.5殼體和封頭的設計
3.3.1殼體的設計
a)圓筒公稱直徑
由計算知,圓筒的公稱直徑為400mm400mm,采用卷制圓筒。
b)圓筒厚度
圓筒的最小厚度應按GB150-1989計算,但不得小于表3-1規(guī)定。
表3-1碳素鋼或低合金鋼圓筒的最小厚度 mm
公稱直徑
400
固定管板式
6
如上表按附加量圓整取最小厚度為10mm
表2-2殼體、管箱殼體厚度 mm
DN(mm)
材料
殼程或管程公稱壓力PN,MPa
0.6
1.0
1.6
2.5
4.0
6.4
Q235-A/B/C
8
8
8
8
-
-
400
16MnR
8
8
8
8
10
12
1Cr18Ni9Ti
4
4
4
6
10
14
對應殼體、管箱殼體厚度也取10mm
3.3.2封頭設計
按工作原理,設計封頭應為受內(nèi)壓的橢圓形封頭,采用長軸與短軸比為2的標準型封頭。
橢圓形封頭是由半個橢圓球和具有高度h的圓筒(即封頭直邊)構(gòu)成,直邊的作用是避免筒體與封頭連接的還焊縫受到邊緣應力的影響。
封頭厚度(不包括壁厚附加量)應小于封頭直徑的0.3%。
由表3-3,取封頭厚度為10mm
3.5管板與換熱管
3.5.1 管板
3.5.1.1材料:16MnR
3.5.1.2厚度
根據(jù)設計要求,當采用先脹后焊連接時,管板的最小厚度(不包括腐蝕裕量)見表3-5;?。òǜg裕量)。
換熱管外徑
25
最小厚度
用于易燃易爆及有毒介質(zhì)等場合
用于無害介質(zhì)的一般場合
2.5.1.3布管
a)換熱管的排列形式,見圖2-3,本設計選擇三角形錯列形式
圖2-3布管形式
b)換熱管中心距
換熱管中心距一般不小于1.25倍的換熱管外徑。常用換熱管外徑如《換熱器設計手冊》表1-6-16,即表3-6 所示:
根據(jù)表中要求選取換熱管中心距為S=32mm
表3-6 換熱管中心距 mm
換熱管外徑d
25
換熱管中心距S
32
分程隔板槽兩相鄰管中心距
44
c)布管限定圓:布管限定圓為管束最外層換熱管中心圓直徑
表3-7布管限定圓 mm
換熱器形式
固定管板式、U型管式
浮頭式
布管限定圓
表中:b—見圖2-4,其值按表2-8選取,mm
--見圖2-4,其值按表2-9選取,mm
--見圖2-4,,mm
--固定管板式換熱器或U型管換熱器管束最外層換熱管表面至殼體內(nèi)壁的最短距離,且不小于10mm
—墊片寬度,其值按表2-9選取,mm
圖3-4 布管示意圖
除了考慮布管限定圓直徑外,換熱管與防沖板間的距離也需考慮。通常,換熱管外表面與鄰近防沖板表面間的距離,最小為6 mm。換熱管中心線與防沖板板厚中心線或上表面之間的距離,最大為換熱管中心距的倍。
表3-8不同的b值mm
b
表3-9
3
4
從表中可得:選取b=5mm,mm,=15mm,=10mm
,392-210=372mm
d)管程分程:經(jīng)壓力降設計,采用雙管程結(jié)構(gòu)。
e)殼程進出口處的布管:應考慮殼體內(nèi)壁與管束之間的流通面
積和介質(zhì)進出口管處的流通面積相當。
3.5.2管孔
換熱器的換熱管和管孔直徑允許偏差按GB151-1999規(guī)定:
換熱管,管孔
a)拉桿孔:拉桿與管板采用螺紋連接
螺孔深度:,其中為拉桿螺孔公稱直徑。
b)管板密封面:管板與法蘭連接的結(jié)構(gòu)尺寸及制造、檢驗要求等按JB1157-1163-82《壓力容器法蘭》的規(guī)定。
3.5.3換熱管
a)換熱管長度選用:3000mm
b)換熱器的規(guī)格和尺寸偏差:按GB8164-87《輸送流體用無縫鋼管》的規(guī)定,常用規(guī)格如表3-10
表3-10常用換熱管的規(guī)格和尺寸偏差(材料:碳鋼)
換熱管標準
管子規(guī)格
高精度、較寬精度
普通精度
外徑 厚度 外徑偏差 壁厚偏差 外徑偏差 壁厚偏差
GB/T8163 2.0 +15%
GB-9948 2.5 -10% -10%
選型 57 3.5 +12% -10%
選用普通精度的標準,。
3.6殼體與管板、管板與法蘭及換熱管的連接
管板與殼體連接形式分為兩類,一是不可拆的,如固定管板式,管板與殼體使用焊接連接。二是可拆式,如U型管,浮頭及填料函式管板式換熱器。
根據(jù)設計要求,換熱管與管板的連接采用焊接。
3.6.1.2 結(jié)構(gòu)尺寸:按表3-11,3-12的規(guī)定
表3-11 換熱管外伸長度 mm
換熱管外徑 d
16
伸出長度
槽 深 K
0.5
表3-12換熱管外伸長度 mm
換熱管規(guī)格
外徑25
換熱管最小伸出長度
=1.5
=2.5
槽深 K
2
3.7其他各部件結(jié)構(gòu)
3.7.1折流板和支持板常用的折流板和支持板的形式有弓形和圓盤-圓環(huán)形兩種,本設計中采用25%的單弓形折流板,如圖2-5
圖2-5 單弓形介質(zhì)流動圖
3.7.2拉桿、定距管
3.7.2.1拉桿的結(jié)構(gòu)形式:常用的拉桿形式有兩種,由于換熱管的外徑等于25mm≥19mm,故本設計選用拉桿定距結(jié)構(gòu),如圖3-7
圖3-7拉桿定距管結(jié)構(gòu)
3.7.2.2拉桿的尺寸:如圖3-8
圖3-8
表3-16拉桿的尺寸 mm
拉桿直徑d
拉桿螺紋公稱直徑
10
10
13
12
12
15
16
16
20
a)拉桿尺寸通過圖3-8,表3-16確定
b) 拉桿的長度L按換熱器管長需要設定
c) 拉桿的布置應盡量布置在管束的外邊緣
3.7.2.3 拉桿的直徑和數(shù)量:按表3-17,表3-18選用
表3-17 拉桿直徑選用表 mm
換熱管外徑d
25
拉桿直徑
16
表3-18拉桿數(shù)量選用表
拉桿直徑d\公稱直徑DN
16
4
取拉桿直徑為16mm,拉桿數(shù)量為4.
3.7.3防沖板
根據(jù)設計要求,在殼程設置防沖板,以減少氣流的不均勻分布和對換熱管管端的沖蝕。防沖板表面到圓筒內(nèi)壁的距離,一般為接管外徑的1/4~1/3,取距離為50mm;防沖板的直徑和邊長,應大于接管外徑50mm,取防沖板直徑為250mm;防沖板的最小厚度:碳鋼為4.5mm,不銹鋼為3mm,取厚度為6mm。
防沖板的固定形式:
a) 防沖板的兩端焊在定距管或拉桿上,也可同時焊在靠近管板的第一塊折流板上;
b) 防沖板焊在圓筒上;
c) 用U形螺栓將防沖板固定在換熱管上。
3.7.4沉降管設計
由,,得
根據(jù)實際情況選下沉管為Φ273×9.5,管子材料為A3鋼。
3.5換熱管下箱設計
材料:16MnR
厚度:,管箱長度:l=800mm,管箱內(nèi)徑:
3.7.6座選取
按JB4712選用BI型,120°包角,焊接,單筋,帶墊板。
四、強度的計算與校核
下面對換熱器各部件進行強度設計計算與校核:
4.1圓筒計算
圓筒由鋼板卷制而成,故查得鋼壁厚為10mm,則內(nèi)徑為380 mm。取焊縫系數(shù)φ=0.85,筒體計算厚度按下式計算:
設計厚度:
名義厚度:
根據(jù)鋼材規(guī)定名義厚度要≥6mm,所以取到
有效厚度:
其中C1為GB709鋼板負偏差,C2=3mm為題目所給設計參數(shù)。
4.2壓力實驗應力校核
液壓試驗的試驗壓力由GB150-1989式(1-5)確定:
,取兩者中的較大值。
--設計溫度下的材料許用應力,Mpa;
—實驗溫度下的材料許用應力, Mpa。
壓力實驗時,圓筒的薄膜應力按下式計算:
在進行液壓試驗時,圓筒的薄膜應力不得超過試驗溫度下材料屈服點的90%,即,符合要求。
4.3最大工作壓力和計算應力
最大許用工作壓力:
設計溫度下的圓筒筒壁計算應力按下式計算:
,滿足應力要求。
4.4封頭設計計算
受內(nèi)壓的標準橢圓形封頭厚度按下式計算(GB150-1989,式5-2)
封頭設計壁厚:
按GB6654-1996 ,鋼板負偏差:C1=0.6mm
封頭名義厚度:
根據(jù)鋼材規(guī)定名義厚度要5mm,所以取到
封頭有效厚度:
橢圓形壓力按下式確定(GB150-1989,式5-3):
4.5管板設計計算
4.5.1換熱管穩(wěn)定許用應力
換熱管的回轉(zhuǎn)半徑
查GB151-1989附錄H—管子特性表:
系數(shù):
換熱管受壓失穩(wěn)當量長度:
從而有:
所以換熱管的穩(wěn)定需用應力為:
4.5.2結(jié)構(gòu)參數(shù)的計算
a) 墊片壓緊力作用中心圓直徑DG
參照JB4705-92非金屬軟墊片標準,取墊片內(nèi)徑404mm,外徑444mm,墊片寬度N=40mm。
查表9-1中1-a得:
當b0>6.4mm時,b=
墊片壓緊力作用中心圓直徑:
b) 面積計算
隔板槽兩側(cè)換熱管之間管排中心距Sn=32mm 鄰近隔板槽一側(cè)的一排換熱管根數(shù)=12,管間距S=32 mm 對于三角形排列,布管區(qū)未能被換熱管支承的面積:
殼程圓筒內(nèi)徑面積:
殼程圓筒金屬橫截面積:
查GB151-1989附錄H,一根換熱管金屬橫截面積a=144.51mm2。
則有:na=94144.51=13583.94mm2
管板開孔后面積:
mm2
c)管板布管區(qū)域當量直徑管板區(qū)域面積:
布管區(qū)當量直徑:
管板布管區(qū)當量直徑與殼體內(nèi)徑之比:
d)系數(shù)計算
按GB150第7章,
查表7-5,殼體法蘭應力參數(shù)Y=4.75
4.5.3法蘭力矩算
基本法蘭計算力矩Mm:查GB150-89表7-2得:y=11,m=2.0 預緊狀態(tài)下需要的最小螺栓載荷按下式計算:
操作狀態(tài)下需要的最小螺栓載荷按下式計算:
預緊狀態(tài)下需要的最小螺栓面積按下式計算:
操作狀態(tài)下需要的最小螺栓面積按下式計算:
需要的螺栓面積取較大值,即
實際使用的螺栓總面積:
法蘭力矩的力臂:
基本法蘭力矩:
4.5.4管程壓力操作工況下法蘭力拒Mp
螺栓中心至作用位置處的徑向距離:
螺栓中心至作用位置處的徑向距離:
螺栓中心至作用位置處的徑向距離:
作用于法蘭內(nèi)徑截面上的流體靜壓軸向力:
流體靜壓總軸向力-作用于法蘭內(nèi)徑截面上的流體靜壓軸向力:
法蘭墊片壓緊力:
法蘭操作力矩:
4.5.5換熱管與殼體圓筒的熱膨脹應變形差Y
假定換熱器制造環(huán)境溫度為15℃
89.345
3.54Mpa
4.5.6管箱圓筒與法蘭的旋轉(zhuǎn)剛度參數(shù)
法蘭寬度:
,
, 查GB151-1999 圖26得
管箱圓筒與法蘭的旋轉(zhuǎn)剛度參數(shù):
其中法蘭材料:采用16Mn彈性模量(根據(jù)插入法)
,
4.5.7管子加強系數(shù)
a)已知管板名義厚度,管板腐蝕余量:
管板殼程側(cè)焊接結(jié)構(gòu)槽深3mm
管板有效厚度,即校核中的計算厚度
換熱管的有效長度:
b)管子加強系數(shù)K
c)管板周邊不布管區(qū)無量綱寬度
4.5.8旋轉(zhuǎn)剛度無量綱參數(shù)
a)殼體法蘭與圓筒旋轉(zhuǎn)剛度參數(shù)
已知殼體法蘭管板延長部分厚度,殼體厚度
,
查GB151-1989圖3-15,
b)旋轉(zhuǎn)剛度無量綱參數(shù)
管束模數(shù):
c)確定系數(shù)
由K=3.69,=0.032 查GB151
圖3-16,管板第一彎矩系數(shù):,圖3-18,
K=3.69,Q=0.96,查GB151
圖3-17,管板第二彎矩系數(shù):圖3-19,
法蘭力矩折減系數(shù):
令
管板邊緣力矩變化系數(shù):
法蘭力矩變化系數(shù):=0.678
4.6 接管、接管法蘭以及開孔補強
4.6.1 殼程接管、法蘭
由熱流體的參數(shù):取0.1—1
可得接管直徑:
取接管伸出長度150mm,即需要兩個
4.6.2 管箱接管、法蘭
由冷流體的參數(shù):取0.1—1
可得接管直徑:
取接管伸出長度150mm,即需要兩個的接管法蘭
4.6.3 以殼程開孔補強為例進行計算
筒體:Q235-B
接管:20R
補強圈:16MnR
開孔直徑:
用等面積法補強:
開孔所需補強面積:
(1)有效寬度B,取兩者中的大者
取大者,所以
(2)有效高度
a.外側(cè)高度:取兩者中較小者
b.內(nèi)側(cè)高度:取兩者中較小者
(3)有效補強面積
a.圓筒多余金屬面積
圓筒有效厚度:
圓筒多余金屬面積:
b.接管多余面積
接管計算厚度:
接管多余的面積:
c.補強區(qū)焊縫面積(焊腳取4.5mm)
d.有效補強面積:
需另行補強面積:
(4)補強圈設計
a.補強圈外徑應不大于有效寬度,取
b.補強圈厚度:
根據(jù)設計實踐知,我們可以直接采用被補強殼的板材,并取補強圈外徑B=2d進行補強,既可滿足要求,以省略各項補強面積的計算,也可得到偏于安全的設計結(jié)果。所以下面的補強中采用這種方法。
4.6.3 管程開孔補強
補強厚度取大值:
取,
所以管程補強圈尺寸為:,
4.7 鞍座強度校核
4.7.1 計算鞍座反力
(1)計算質(zhì)量
a.圓筒質(zhì)量:
式中:為圓筒材料密度
b.管箱殼體質(zhì)量:
c.管板質(zhì)量:282.8kg
d.封頭質(zhì)量:
e.換熱管質(zhì)量:
f.折流板質(zhì)量:
g.其它附件質(zhì)量:
h.充液質(zhì)量:
i.設備最大質(zhì)量:
(2)計算鞍座支反力:
4.7.2 計算圓筒軸向彎矩
簡體簡化梁長3000mm,鞍座中心線到橢圓形封頭距離
(1)圓筒中間處截面的彎矩:
(2)鞍座處截面上的彎矩:
4.7.3 計算圓筒軸向應力
(1)由于彎矩引起的軸向應力
a.在圓筒中間截面上最高點處:
,
最低點處:
b.在鞍座處圓筒截面上,由壓力及軸向彎矩引起的軸向應力
最高點處:由GB150表(8-1),
最低點處:由GB150表(8-1),
(2)設計壓力引起的軸向應力:
4.7.4 軸向應力組合與校核
a.軸向拉應力:
最大軸向拉應力:
b.軸向壓應力:,
最大軸向壓應力:
c.軸向應力校核:
許用軸向拉應力:,
軸向許用壓縮壓力:,
其中軸向許用壓縮應力按GB150確定
根據(jù)A值和材料,查GB150,
4.7.5 計算圓筒、封頭切向應力
因,圓筒和封頭切向力按GB150下式計算
4.7.6 計算圓筒、封頭周向應力
a.鞍座處橫截面最低點處周向應力
式中:,考慮容器焊在鞍座上;
,由GB150查得;
,鞍座寬度
b.在鞍座邊角處的周向應力
因,按GB150中下式計算:
參 考 文 獻
[1].錢頌文.換熱器設計手冊[S]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2.
[2].GB150-1998鋼制壓力容器[S].
[3].GB151-1999管殼式換熱器[S].
[4].蔡紀寧, 張秋翔. 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課程設計指導書[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00.
[5].匡國柱, 史啟才. 化工單元過程及設備課程設計[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02.
[6].國家質(zhì)量技術(shù)監(jiān)督局.JB/T9112-9124鋼制管法蘭[S],2000.
[7].王松漢.石油化工設計手冊[S].化學工業(y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