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寬容_學習選擇和使用論據(jù)》定稿》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學會寬容_學習選擇和使用論據(jù)》定稿(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學會</B>寬 學習選擇和使用論據(jù) 諸葛亮以其滔滔
雄辯的口才,駁倒江東 諸多發(fā)難的儒生之后,有一個名叫嚴峻的儒 生提了一個帶有刁難性質的問題,嚴峻:孔 明之論,都是強詞奪理, 皆非正論, 不必再言。 且請問孔明治何經(jīng)典? 孔明此
時若如實以 對,一來掉格,似小學 生回答老師的提問一樣, 二來 極易授人以口實。 聰明的諸葛亮是這樣回答的: “尋
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經(jīng)邦立 事?且古耕伊尹,釣渭子牙,張 良陳平之 流,鄧禹耿兗之輩,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 審其生平治何 經(jīng)典?一一豈效書生,區(qū)區(qū)于 筆墨之間,數(shù)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 乎?” 孔明的這一段話,當時便使得嚴峻“低 頭喪氣,
無
2、言以對”。是什么讓孔明的話如 此有力呢?是引經(jīng)據(jù)典, 使得他的 “無須治 何經(jīng)典”力有千鈞。這就是論據(jù)的魅力! 生為楚國人, 死為楚國鬼
屈原是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他擔任楚 國的左徒, 面 對強秦的威脅, 屈原主張聯(lián)合其他六 國抵抗秦國。 但楚王聽信讒言, 將他罷職流放。朋友勸他說: “你有才能,楚王不用你,為什 么不 到別國去?”屈原拒絕說:“ 我生為楚國人,死為楚國鬼。 ” 表現(xiàn)了 他對祖國的一片忠心。 他在流放中,一直憂國憂民, 寫《離騷》以 言志。楚亡后, 62 歲的屈原心悲憤交織,抱 石投入汨羅江,以死 殉國。
些?
關于“寬容”或“度量”的
論據(jù),大家還知道哪 紅軍
3、三軍團總指揮彭德懷等 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 傳令兵手執(zhí)紅 旗
邊跑邊喊讓路。只有一個戰(zhàn)士坐著不動。 彭德懷見人擋路便喊了幾句。 戰(zhàn)士站起來朝彭總 就是兩拳。彭總讓過他匆匆趕路。事后,傳令兵 捆來那個戰(zhàn)士見彭總。 彭總立即讓他回去戰(zhàn) 士自知闖禍, 心里害怕, 見彭總毫不在意,深受感動,后來逢人就說: “總指揮真是度量寬宏 呀 !” 范 文 賞 析 包 容 一朵紫羅蘭被踐踏,它卻將芬芳留在那雙腳上,這就是包容。 每個生命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 每種生活都免不了苦難, 但有 人仍能夠含葩斂翅晏然而處,這就是包容。 包容苦難,包 容你所遭遇的傷害、折磨、痛苦,你就會感到生命道路的兩旁,苦難 固
4、然有,而更多的是鳥語花香;荊棘固然在,而更多的是滄海明月。 在不斷的磨礪中成長, 在風吹雨打的荷塘里守望自己的盛夏, 這就是 對包容的最好詮釋。 讓我們回到那段令人驚悸的中國 知識分子精神傷害史中去, 去看一看那些海洋一般天空一樣廣闊的心 胸。沈從文請黃永玉“到這邊來看荷花” ;楊絳在斗室中精心布置, 等待與錢鐘書的重逢;汪曾祺在自然中品茶飲酒、尋找樂趣……這些 看似優(yōu)雅從容的舞步, 有誰知道是旋轉在難以愈合的心靈傷口上的? 他們承受了瘋癲的歷史對每一個清醒者在人格與人性上的踐踏, 他們 包容了苦難的生命質地,包容了絕望的生存境遇。惟有如此,才等到 了后來的天海澄清,千秋光明。 能夠包容的生命
5、,即使倒
下也會面對著太陽;能夠包容的個體,即便死傷都會迸濺出鋼花。 伏爾泰蹲過巴士底監(jiān)獄,被流放過英倫三島,挨過政敵的毒打,所有
的一切,都未能摧毀這顆“歐洲的良心” ,他依然以《哲學通言》召 喚同道,以《百科全書》啟迪民眾。此時他包容的,已經(jīng)不僅僅是個 人的苦難,他呼喚所有的人正視生命,從沉淪中崛起,在黑暗中尋找 光明。伏爾泰,將其不老松式的包容心態(tài)鐫刻在了歷史的里程碑上。 生活之中常有苦難, 由于奮斗, 由于不懈,也由于不斷的仰望、 攀緣, 生命才不至全然黯淡,不僅自己能如滄海巫山,熟視歲月如流,甚至 還能喚醒他人麻木的心智,背負起全人類的精神引導責任 這一 切,皆緣自包容。 賞析
6、文章緊緊圍繞“包容”這一話題,
剖析了包容的好處。文章選取了知識分子的“包容”精神,例舉了沈 從文請黃永玉“到這邊來看荷花” ;楊絳在斗室中精心布置,等待與 錢鐘書的重逢;汪曾祺在自然中品茶飲酒等事例,論證了“正是因為 有 了 包 容 精 神 , 才 不 曾 放棄 生命的
尊嚴,才等到了后來的天海澄清,千秋光明” 。 接著更進一層,舉了 伏爾泰的例子來論證包容的生命 “即使倒下也會面對著太陽” 。 由此 可見,本文的論據(jù)典型、新穎而有說服
7、力,緊緊圍繞著“包容”的所 指含義來進行論證,是符合要求的。 本文主要是使用事例
論據(jù)進行論證的,引述的事例論據(jù)有略有詳,所有的論據(jù)含蓋中外, 在行文中將“例”與“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夾敘夾議地進行分析 和闡發(fā)。真可謂如數(shù)家珍, 信手拈來,顯然本文的論據(jù)使用肯定是達 到了標準的。 例文欣賞 論據(jù)的使用 1. 論據(jù)的敘述要簡明扼要、詳 略得當 一般而言,議論文敘例 應是針對構成論點的要素作
概括的敘述,不使用描寫, 刪去與論點關系不大的內(nèi)容, 不宜面面
俱到,全盤照抄。 更不能篡改材料。 “有了勤,才有了孔子韋 編三絕的佳話,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的美譽;有了勤,才有 了祖逖聞雞起舞
8、的美談, 才有了雄才大展, 北伐報國的偉業(yè);有了勤, 才有了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壯舉,才有了世界文學史上 的不朽名著《紅樓夢》?!?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 ――雨果 生 活過,而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但是誰能說 是不需要寬容的呢? ――屠格 涅 夫 正 義 之 神 , 寬 容 是 我 們 最 完 美 的 所 作 所 為。 ――華茲華斯 只有勇敢的人 才懂得如何寬容;懦夫決不會寬容,這不是他的本性。一一斯特恩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用箭射中衣帶鉤, 自是對其痛恨無 比。然而,當他認識管仲的才識時,放下心里的厭惡,重用管仲,終 成一代霸主。 劉邦不喜韓信的出言無忌,卻委其以重
9、任,讓韓
信統(tǒng)兵作戰(zhàn), 征討四方, 終于滅了西楚霸王, 成了天之驕子。 房 玄齡曾為李建成出謀暗害李世民, 李世民又豈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 計 前 嫌 , 重 用 房 玄 齡 為 相 , 遂 有 “ 貞 觀 之 治 ” 之 盛 世。
——山東考生《勿以好惡論斷之》
一) 論據(jù)選擇注意事項 明確 1:論據(jù)能證明論點。論據(jù)是論證論點 的根據(jù),是為論點服務的, 因此它必須與論點保持一致,這就是通常 所說的“觀點與材料的統(tǒng)一” ,這是議論文最基本的要求。這就對論
據(jù)提出了最起碼的要求,無論是事實論據(jù),還是道理論據(jù),必須與論 點有本質的必然的聯(lián)系, 必須能切實有效地支撐論點, 能夠充分證明 論點
10、。 第二組:下面是同學們作文中使用的一些論據(jù),你能看出 有何不妥嗎? 李煜在唱:載不動,許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倘若不是蒙哥馬利將軍從失敗中作出反省繼續(xù)努力, 又怎能在滑鐵盧 戰(zhàn)役中大敗拿破侖呢? 岳飛選擇精忠報國, 死而后已, 他一生征
戰(zhàn)無數(shù),以至于匈奴兵對他聞風喪膽。 而被流放的屈原,時時不
忘報國,終因報國無門,而自刎烏江。 明確:張冠李戴,失去真
實性。 這是論據(jù)選擇時容易出現(xiàn)的第二個問題,論據(jù)不真實。 2、論據(jù)要真實。如果所選論據(jù)不真實,不但不能使論點得到證明, 反而會動搖論點。一般來說,道聽途說的沒有充分調(diào)查的事例、主觀 臆造的“想當然”的事例、由不合理推測得來的事例
11、……都不能用作 事實的論據(jù)。特別是涉及人格、國籍、年代、出處等等,都要力求準 痛,不能有硬傷。 第三組:以“挫折鑄造成功”為論點,下面的論 據(jù)說服力強嗎? 挫折鑄造成功。我們學校的一個女孩在學校踢 足球,因表現(xiàn)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師的訓斥。 大家都說她并不適合這項 運動,但她并沒有被挫折嚇倒, 更加發(fā)奮努力, 終于考進了專業(yè)球隊。 明確:不合適。首先“我們學校的一個女孩”這種說法似乎不具備代 表性,說服力不強,還有體育是需要天資的,而女孩在被認為是“不 適合這項運動”時,仍考進了足球隊,只能說明要么老師說的不對, 要么她開始只是沒有發(fā)揮好,她實際是適合這項運動的。 這是
論據(jù)選擇時容易出現(xiàn)的第三
12、個問題, 論據(jù)選擇不典型。 3 、
論據(jù)要典型。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義,論據(jù)典型,能收到以 少勝多的效果。在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為論 據(jù),從古到今,由中而外,從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到俗語,皆可作 為有力的論據(jù),使文章豐滿起來。如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地選 擇論據(jù),避熟就生,避舊就新,典型性和信息量就會增加,那么會起 到以一當十的效果,有利于闡述道理,會使論證全面,更有說服力。 常用的選例角度有不同的領域(政治、經(jīng)濟、軍事、思想、文化等) 不同性質(正面、反面),不同國別(中國、外國),不同的時間(古 代、近代、現(xiàn)當代)等等。 第四組:下面是論證“失敗是成功之
母”的兩段論據(jù),能吸引你嗎?為什么? 滿清末年,政府腐敗,
西方列強入侵中國,中華民族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多少仁人志士尋求 救國救民的道路,如洪秀全領導農(nóng)民起義,建立太平天國政權,孫中 山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但都沒有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 上的三座大山。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斗爭, 在斗爭中不斷 總結失敗的教訓,終于取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