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9年中考語文總復習 第三部分 現代文閱讀 專題訓練10 議論文閱讀.doc
《江西省2019年中考語文總復習 第三部分 現代文閱讀 專題訓練10 議論文閱讀.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西省2019年中考語文總復習 第三部分 現代文閱讀 專題訓練10 議論文閱讀.doc(2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專題訓練(十) 議論文閱讀 一、[xx哈爾濱] 閱讀下面議論文,回答文后問題。(13分) 人當有所畏懼 ?、僭趯Υ拔窇帧钡膯栴}上,一直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無所畏懼”,一種是“有所畏懼”。年輕的時候,聽到的多是對無所畏懼的推崇,加之年輕氣盛,便總有一種大無畏的勁頭。待過了知天命之年,身上的銳氣消減,有些事就不免畏首畏尾、怕這怕那。經歷了這兩種說法的打架,心里常常會困惑:是無所畏懼對,還是有所畏懼對?琢磨的結果是:人當有所畏懼。 ②為什么人當有所畏懼呢?因為人生在世不能沒有理想、信念,為了追求和堅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人就必須有所畏懼。孔子就曾說過:“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一)這里孔子指出的君子的畏懼對象,其實也是他們崇信的對象。人們常說的“敬畏”,其實就是由“敬”而“畏”。如果沒有信仰,沒有崇敬,則很難生“畏”。 ③人有所畏懼才能有操守和原則,才能嚴于律己、堂堂做人,才能安身立命。東漢楊震升任東萊太守,上任途中經過昌邑。昌邑縣令王密是楊震薦舉的官員。聞知恩公到來,王密帶十斤黃金于夜晚前往館驛拜訪楊震。楊震不受。王密以為他故作客氣,說:“暮夜無知者?!睏钫饋須饬?反駁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從此,“四知”便傳為佳話,流傳至今。 ④無所畏懼者往往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因有恃無恐而栽跟頭,而且會栽得很慘。這其中,《三國演義》中幾個人物的命運就很典型。比如何進。東漢末年,漢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貴為國舅,又是輔政大臣,可謂權傾天下。這時,有人提醒他十常侍要謀反??珊芜M并不以為然,說:“吾掌天下之權,十常侍敢待如何?”結果怎么樣?時間不長,何進就身首異處了。殺他的人正是十常侍。這是恃權而無恐。 ⑤呂布自恃勇武過人,一般人都不放在眼里。他動不動就會說:“吾有畫戟、赤兔馬,有何懼哉!”可是,在白門樓,他的赤兔馬和方天畫戟相繼被不滿于他的部下偷走,他本人也因為失去了坐騎和武器而成了曹操的階下囚,最后被縊死。(二)這是恃器而無恐。 ⑥還有那個死讀兵書的馬謖,把兵書上的“憑高視下,勢如破竹”奉為教條,盲目以為只要將兵馬“置之死地”,就自然可以“而后生”了。結果,他雖將兵馬置之絕地,卻沒能“后生”,而是落得個幾乎全軍覆沒。這是恃書而無恐。 ⑦經驗證明,與無所畏懼、有恃無恐相伴的,往往是失敗;相反,倒是有所畏懼、自知自律常常與成功為伍。這是因為,無所敬畏的人不懂得人并不能主宰一切,需要敬重圣賢、敬重自然、敬重百姓的道理。既然違背了客觀規(guī)律,所謂的“無所畏懼”也就只能是盲目的“無畏”,頂多也就是蠻勇罷了。這跟真正意義上的“大無畏精神”實在是相去甚遠,不能同日而語。 (選文有改動)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4分) 2.④~⑥段列舉了哪三種“有恃無恐”?(3分) 3.依次指出文中畫線句所運用的論證方法。(一個括號只能填寫一種論證方法)(4分) (一)( ) (二)( ) 4.你認為“四知”的故事被“傳為佳話,流傳至今”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分) 二、[xx徐州] 閱讀下面議論文,回答文后問題。(13分) 當“聽書”成為一種時尚 張 音 “讀書”這件事,隨著數字化閱讀的延伸,正變得更為多元,比如“聽書”。 不久前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有聲閱讀——即“聽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使用手機APP、微信語音等收聽圖書相關內容成為閱讀新的增長點。xx年,中國成年國民的聽書率為22.8%,較xx年的17.0%提高了5.8個百分點。在未成年人群體中,聽書頻率也相當高,其中14~17周歲青少年的聽書率達到28.4%。 用耳朵代替眼睛,去占據生活中碎片化的時間。聽書的流行,是否證明科技與創(chuàng)意正不斷拓展讀書的外延,為人們提供了閱讀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著數字化閱讀打開了新的市場空間,使閱讀與生活在數字時代更深融合?種種已知或未知的嘗試,都值得探討。 不難確認的是,聽書的流行建立在數字化閱讀的潮流之上。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所做的這項國民閱讀調查顯示,xx年我國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73.0%,較xx年的68.2%上升了4.8個百分點。同時,有超過半數成年國民傾向于數字化閱讀方式。 如果說聽書還只是一種“前沿”或者說時尚的閱讀方式,數字化閱讀則幾乎已經可以算作這個時代的一種主流閱讀方式。君不見,早班地鐵里,人手一部手機的“低頭族”比比皆是,很多人手拿一張報紙的場景已一去不返。當然,看手機是否就等同于“閱讀”,還需要打個問號。某種意義上,包含在這種場景中的數字化閱讀,正在不知不覺間影響著人們的閱讀習慣。如果說這種閱讀方式起初只是為了填充人們的“碎片時間”,如今則需進一步發(fā)問,閱讀是否正在被這種方式“撕成碎片”? 仔細想想,無論何種閱讀方式,你現在是否還能沉下心來讀完一本書?是否隔幾分鐘就要拿起手機刷刷微博、流連于朋友圈?當以秒計算的短視頻日漸流行,無數轉瞬即逝的興趣點如走馬燈般輪轉,腦海中的印象就像海浪一遍遍沖刷著沙灘,最終卻難留痕跡?!八槠喿x”帶來的“閱讀碎片化”,使淺閱讀、快閱讀大行其道,而深閱讀似乎已成為生活中的一種奢侈。數字化閱讀帶來的“雙刃劍”效應,需要更多維度、更深層面的觀察。 科技演進到今天,閱讀方式的變遷早已超越人們以往的想象邊界,但是閱讀的真正內涵與價值,其實并沒有發(fā)生多少改變。讀書使人進步,科技改變世界,而歸根結底,如何讓科技的進步服務于人的發(fā)展,“讀書”這件事本身,已經提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選自《人民日報》xx年5月17日,略有改動) 1.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的問題是什么?(4分) 2.作者在文中對“聽書”進行了怎樣的思考?(2分) 3.“數字化閱讀帶來的‘雙刃劍’效應”中的“雙刃劍”在文中具體指什么?(4分) 4.根據文章內容并結合提供的圖表資料,下列說法不恰當的一項是 ( )(3分) 類型年度 成人紙質 圖書閱讀 量(本) 成人電子 圖書閱讀 量(本) 城鎮(zhèn)居民 紙質圖書 閱讀量(本) 農村居民 紙質圖書 閱讀量(本) xx 4.65 3.21 5.60 3.61 xx 4.66 3.12 5.83 3.35 (《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xx年4月18日) A.從選文列舉的數據來看,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保持增長勢頭,數字化閱讀幾乎已經可以成為這個時代的一種主流生活方式,影響著人們的閱讀習慣。 B.從圖表看,農村居民的閱讀量和城鎮(zhèn)居民的閱讀量相比落后不少,城鄉(xiāng)閱讀差距明顯,而且將會越來越大。 C.目前農村的閱讀現狀令人擔憂。各地可以通過設立“農民閱讀節(jié)”,建設“農民書屋”等來改變這種現狀,進而提升農民文化素養(yǎng)。 D.成人紙質圖書人均閱讀量增長緩慢昭示我們,培養(yǎng)閱讀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更長期的努力,久久為功才會有更明顯的成效。 三、[xx攀枝花] 閱讀下面議論文,回答文后問題。(13分) 靈感并不那么值錢 萬維鋼 ①人們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認識有三個迷信:創(chuàng)新的關鍵是某個絕妙的靈感,靈感非常難得,想法越離奇越有價值。其實,這些迷信是不符合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 ②據說阿基米德洗澡時福至心靈,想出了測量皇冠體積的方法,大喊“Eureka”(意思是“我發(fā)現了”),從此,有人把凡是通過神秘靈感獲得重大發(fā)現的時刻叫作“尤里卡時刻”。人們熟知:牛頓看到蘋果落地發(fā)現萬有引力;門捷列夫夢見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另一個說法是夢見一張張撲克牌被放進一個大表中),醒來制成元素周期表…… ③人們由此形成了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傳統認識: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一種神秘思維,其中,辛苦工作不重要,靈感才是關鍵。然而事實是,偉大的發(fā)現都是慢慢地得出來的。 ④阿基米德的故事已不可考,而牛頓的蘋果故事完全是傳奇。在他之前就有多人有過萬有引力的設想,我們有充分理由推測牛頓的引力思想是“學”來的——借鑒了前人的想法,使用了前人的數據,然后做了無數計算驗證。在門捷列夫制成元素周期表之前,給元素分類已是顯學,英國化學家紐蘭茲已經發(fā)現按原子量大小進行排序具有明顯的周期性,把這種周期性稱為“八音律”,這已經非常接近門捷列夫的周期表了。 ⑤史蒂芬約翰遜在《好想法從哪來》一書中提出“慢直覺”的概念。他說,偉大的發(fā)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系列小想法慢慢連接起來的結果。研究一個問題,開始有個模糊的直覺,選擇一個方向往下走,隨著研究深入,新想法連接起來,得到新事實支持,慢慢長大。由此看來,“尤里卡時刻”其實是慢直覺積累到一定程度導致突破的時刻。生物學家克里格婁在他的《怎樣成為成功的科學家:科學發(fā)現的戰(zhàn)略思維》這本書中指出:不要指望靈感,要指望汗水。 ⑥發(fā)明大王愛迪生的大部分工作是試錯和積累經驗,他的秘訣在于使用簡單、步驟少、并行、可以反復修改的方案,然后在實驗室泡著,有龐大的助手團隊幫著干。發(fā)現電磁感應的物理學家法拉第每周做好幾十個實驗,大部分想法被證明是錯的,這沒關系,架不住他做得多!他不管做什么研究,都會產生各種想法,也許一百個想法里面只有一個最后被證明是有用的。只要愿意把想法一個個拿來嘗試,失敗就是常態(tài),成功則是失敗的副產品。 ⑦從“想法——驗證”這個策略來看,創(chuàng)造性思維雖然不怕離奇,但不應追求離奇,因為越是離奇,失敗的可能性越大。但是離奇的靈感有更大的戲劇性,所以往往被人們記住,接著人們誤以為一個想法如果不離奇就不配稱為靈感,誤以為要想創(chuàng)新,就必須刻意追求離奇的想法。真正的職業(yè)人員所做的大部分日常的創(chuàng)新,都是在當前基礎上的改進。 ⑧靈感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值錢。創(chuàng)造性思維必須“生之有根,長之靠譜”。所以,鼓勵創(chuàng)造性思維應當鼓勵嘗試,鼓勵失敗,而不是鼓勵妄想。 (選自《青年文摘》總第608期,有刪改) 1.第②段畫線句中“據說”一詞能否刪去?為什么? (4分) 2.作者認為對“尤里卡時刻”的正確理解是什么?請用原文回答。(2分) 3.作者用四個事例論述了“偉大的發(fā)現都是慢慢地得出來的”這一觀點,請用簡明的語言指出這四個事例。(4分) 4.下列對原文內容和寫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辛苦工作不重要,靈感才是關鍵,這是人們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傳統認識。 B.作者有理有據地反駁了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錯誤認識,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C.作者認為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中,要想創(chuàng)新就必須刻意追求離奇的想法。 D.作者認為鼓勵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應該鼓勵妄想,而應該鼓勵嘗試,鼓勵失敗。 四、[xx玉林] 閱讀下面議論文,回答文后問題。(14分) 孟子:我們的文化寶藏 鹿義霞 帶著一顆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經典聆聽孟子。書香撲面的時候,心被虔誠塞得滿滿。沿著歲月的河道溯源,不覺間仿佛已走過千年。作為一代儒家宗師的孟子并沒有走遠,他是一座解讀不盡的文化寶藏,依然穿越時空給后人啟迪,給后人震撼! 這是一個不懼憂患、心懷天下的孟子——生于亂世,勇于濟世;游于列國,長途跋涉;曉之以理,苦口婆心:他奔走在游說的路上,執(zhí)著而堅定,焦灼而真誠。倡導仁政,反對戰(zhàn)爭,主張以德服人,抨擊暴力治國,縱然屢屢碰壁卻依然不失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皹芬蕴煜?憂以天下”“人皆可以為堯舜”“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行仁政而王天下”……20多年的游說生涯,他輾轉奔走,他不辭勞苦,留下了悠長的足跡,留下了經典的語句,也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激情的孟子形象。那份知識分子的良知,給后人留下經久的感動。 這是一個滿懷智慧、為民呼號的孟子——民生的艱辛與百姓的困苦觸動著他的心靈。他重視民心的向背,深諳人民與天下的“載舟”“覆舟”關系;他向往理想社會圖景,規(guī)勸統治者安定人民,善待民生。聽,“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的話精辟而深情。鍥而不舍宣揚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做百姓代言人,他那份深刻,他那份執(zhí)著,他那份大愛,讓千年后的我們讀到歲月的回聲。“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薄慨斪x到孟子這段話,心里就會猛然升騰起大片溫暖,大片美好。 這是一個氣節(jié)超然、卓然出眾的孟子——呼喚高尚人格,是孟子不變的主題;追求氣節(jié)超然,是孟子永恒的追求;注重人格修養(yǎng),是孟子真摯的宣言?!梆B(yǎng)心莫善于寡欲”“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樣的語言烙在心靈深處,指導著我們做人,影響著我們做事?!案毁F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坐標,對于中華民族的精神性格塑造,尤其對中國歷代優(yōu)秀知識分子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想到孟子,常常想到這樣四個字:浩然正氣。 這是一個才學淵博、文采飛揚的孟子——《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并長于論辯。孟子的言辭形象生動、寓意深刻并耐人尋味。那些精彩的比喻,那些巧妙的構思,那些練達的語句,構成了孟子作品特別的氣象?!安灰砸?guī)矩,不成方圓”“以五十步笑百步”“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孟子的作品乃中國文壇之瑰寶。 這是一個提倡社會和諧的孟子,他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一個睿智理性的孟子,他說“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這是一個自信的孟子,他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這是一個笑對困苦的孟子,他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是中國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被尊為“亞圣”,儒家文化亦被稱為“孔孟之道”。孟子在修身養(yǎng)性、治國安民、教育學習、交友處世、孝親敬老等方面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警世名言,警醒后人反芻,引發(fā)后人思考。作為思想家的孟子,作為教育家的孟子,作為政治家的孟子,作為文學家的孟子,是一座解讀不盡的文化寶藏。忽然想起有本書上這樣說過:閱讀孟子,讓經典進入民間,讓傳統回歸現實,讓歷史告訴未來。 1.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含標點限60個字內)(4分) 2.孟子作為我們的文化寶藏是一個豐富的多面體。你最喜歡文中所介紹的哪一個孟子?為什么? (4分) 3.文中說:“想到孟子,常常想到這樣四個字:浩然正氣?!闭埬阋迷谡n本中學習過的孟子的《魚我所欲也》中的相關語句作為這句話的論據并做簡要的分析論證。(含標點限120個字內)(6分) 五、[xx淮安] 閱讀下面議論文,回答文后問題。(13分) 古典詩詞與文化自信 阮 直 ①上海復旦大學附中的16歲高中生武亦姝經過三輪比拼擊敗四期擂主《詩刊》編輯彭敏,最終獲得央視《中國詩詞大會》年度總冠軍?!邦佒蹬c才華齊飛”,武亦姝成了眾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高達11.6億的觀看人次,也讓節(jié)目的策劃者始料未及。 ②為什么本是小眾化的中國古典詩詞能夠以如此大眾化的方式脫穎而出?人們都以為當下的民眾不再讀書,更別說誦讀古典詩詞了。央視記者在采訪一位觀眾時,他的回答精彩、準確:“詩詞是小眾的,但在某些家庭、某個人的心靈島嶼里,詩詞卻是千山萬水,是他們的‘主旋律’。” ③每個人成長的歷程,都有詩心相伴,都有遠方與夢想,這就是所謂的“詩性心靈”。中國古典詩詞中的人性溫暖、個體真情、細微感悟、形象表達是能穿越千年的,并與當下任何個體的人生、命運發(fā)生勾連,并在個體面對生活的焦躁、困惑時給予他們平靜與慰藉。[A] ④生活清貧不會讓我們低頭,可面對經典我們只能俯首稱臣。對文化的敬畏是因為我們內心永遠矗立著一個個文化巨匠與大師,他們的生命與智慧,他們的精神與風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B] ⑤詩心的靈感是個體的,而詩意的審美卻是共同的,詩歌意境是古今一脈的文化印記,但是當代詩人的許多作品卻不能賦予我們這樣的精神給養(yǎng)。從50后、60后到00后,他們的心中都儲存著若干首古典詩詞,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成為他們共同的文化記憶,使他們形成了一致的審美方式。所以,《中國詩詞大會》才能讓億萬觀眾共同回味那些年背過的唐詩宋詞,重溫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韻致。 ⑥詩言志,歌詠言。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價值是詩歌大于散文,散文大于小說。古典詩詞不僅使中華文明在語言文字上登峰造極,其蘊含的“中國意境”更是中國美學對世界美學的獨特貢獻。 ⑦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純真質樸,到“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從“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豪情,到“心遠地自偏”的淡然超脫;從“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大唐豪邁,到“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婉約自憐……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從這些雋永、深情的詩詞中得到心靈的滋養(yǎng)。 ⑧重溫古典詩詞,不是因為經典在凋敝,也不是為了借古抒懷,而是因為這些經典記載著我們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懷與精神世界,是我們民族審美方式的獨特表達,是華夏子孫心靈永不荒蕪的執(zhí)著追求,是我們走向復興的精神支撐。 ⑨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在評價古典詩詞時講道:我們更加堅定了一個信念和事實,那就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間,這就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來源。 ⑩詩歌書寫內心,改變需要行動,我們的生活,不僅取決于我們的心態(tài),更有賴于我們的作為。 (選自《xx中國雜文年選》,有刪改) 1.閱讀全文,概括古典詩詞對于個人成長的意義。(每點不得超過10個字)(4分) 2.第②段加點字“大眾化的方式”指什么?(2分) 3.下面材料,你覺得放在文中[A][B]兩處中的哪一處更恰當?請簡要說明理由。(4分) 65歲,只上過四年學的農民王海軍,一邊擺攤修車,一邊和眾人“推敲”詩詞語句。只要別人改得好,他就請對方喝一瓶啤酒。詩詞大會上,他即興賦詩;節(jié)目動情處,他潸然淚下。 4.第⑨段引述康震教授的話有何作用?(3分) 六、[xx邵陽] 閱讀下面議論文,回答文后問題。(13分) 母語是教育的起點 ①尼采曾經指出:母語是“真正的教育由之開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對象”,良好的訓練是“一切后續(xù)教育工作”的“自然的、豐產的土壤”;教師應當使學生從少年時代起就嚴肅地對待母語,“對語言感到敬畏”,最好還“對語言產生高貴的熱情”。我完全贊同他的見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長的過程,而母語環(huán)境是心智成長重要的環(huán)境之一。母語就好比文化母乳,我們在母語的滋養(yǎng)下學會了思考、表達和交流。雖然后續(xù)教育有不同領域和學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確地讀、想和寫,而實現這種正確性正是通過良好的母語訓練打下基礎的。認真對待語言,力求準確地使用每一個詞,這不僅是為了避免他人的誤解,更是對待心智生活的嚴肅態(tài)度。不能想象,一個對寫給別人看的文字極其馬虎的人,自己思考時會非常認真。相反,凡是嘔心瀝血于精神勞動的人,因為珍惜勞動成果,在傳達時對文字往往都近乎懷有一種潔癖。 ③如果說文化是一種教養(yǎng),那么,母語就是教養(yǎng)的基本功,教養(yǎng)上的缺陷必定會在語言上體現出來。一個語言粗鄙的人,我們會立刻斷定他沒文化。一個語言華而不實的人,我們也可以立刻斷定他偽文化。舉止上的高貴風度來自平時一絲不茍的訓練和自我訓練,語言上的良好作風也是如此。不用說寫公開發(fā)表的文章,哪怕是只寫給某一個人看的信、只給自己看的日記,都講究用詞和語法的正確、文風的端正,不肯留下一個不修邊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習慣就化作本能了,而這便是文字上的教養(yǎng),因為教養(yǎng)無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習慣罷了。 ?、芤话俣嗄昵?尼采埋怨德國青少年不是從德語經典作家身上而是從媒體那里學習母語,使得他們“尚未成型的心靈被印上了新聞審美趣味的野蠻標記”。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這個網絡時代,真不知他會做何感想。我本人認為,網絡語文的繁榮極大地拓寬了寫作普及的范圍和自由的發(fā)表空間,這誠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應該警惕尼采所說的“新聞審美趣味”的蔓延。網絡語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導致兩個后果,一是內容上的淺薄,缺乏醞釀和積累,成為即興發(fā)泄和時尚狂歡的娛樂場;二是語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馬虎對待母語的習氣,成為錯別字和語病的重災區(qū)。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擁有優(yōu)秀母語寫作的傳統,這個傳統存在于本民族的經典作品之中,它們理應成為母語學習的范本,而不該是網絡語文。 1.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2.第②段中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4分) 3.下列對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文章第②③段從母語環(huán)境的重要性及母語是教養(yǎng)的基本功兩個方面,正面論述了中心論點。 B.作者堅決否定了網絡語文學習母語的做法,并指出了網絡語文的缺點及危害。 C.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蘊。 D.作者號召我們要繼承優(yōu)秀母語寫作的傳統,母語學習的范本應該是民族的經典作品。 4.書寫是母語教育的基礎,鍵盤打字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結合文本,聯系自身實際,談談你對漢字書寫及鍵盤打字的看法。(4分) 七、[xx江西樣卷] 閱讀下面議論文,回答文后問題。(13分) 說經典 梁 衡 什么是經典?常念為經,常說為典。經典就是經得起重復,常被人想起,不會被忘記。常言道“話說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話多說幾遍人就要煩。但經典的話人們一遍遍地說,一代代地說;經典的書,人們一遍遍地讀,一代代地讀。不但文字的經典是這樣,就是音樂、繪畫等一切藝術品都是這樣。一首好歌,人們會不厭其煩地唱;一首好曲子會不厭其煩地聽;一幅好字畫掛在墻上,天天看不夠。甚至像唐太宗那樣,喜歡王羲之的字,一生看不夠,臨死又陪葬到棺材里。 許多人都在夢想自己的作品、事業(yè)成為經典,好讓自己被歷史記住,實現永恒。但這永恒之夢,總是讓可怕的重復之手輕輕一拍就碎,它太輕太薄,不耐用,甚至經不起念叨第二遍。倒是許多不經意之說、之作,無心插柳柳成蔭,不經意間成了經典。莎士比亞有許多話,簡直就是大白話,比如“是生還是死,這是一個問題”。還有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開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边@些話被人千百次模仿。就是《蘭亭集序》也是在一次普通的文人聚會上,王羲之一揮而就。當然,經典也有嘔心瀝血、積久而成的。像米開朗琪羅的壁畫《末日的審判》,一畫就是八年。不管是妙手偶成還是苦修所得,總之,它達到了那個水平,后人承認它,就常想起它,提起它,借用它。它如銅鏡愈磨愈亮,要是一只紙糊燈籠呢?用三五次就破了。 經典之所以經得起重復,原因有三:一是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二是有絕后的效果;三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長遠的指導意義。 經典不怕后人重復,但重復前人卻做不出經典。文化的發(fā)展總是一步一步,積累而成。在這個積累過程中要有個性,能占一席之地必得有新的創(chuàng)造。比如教師一遍一遍講數理化常識,如果他只教書而不從事科研,一生也不會造就數學或物理科學方面的經典。因為只有像牛頓發(fā)現了萬有引力,像伽利略發(fā)現了重力加速度,像愛因斯坦發(fā)現了相對論等,才算是科學發(fā)展史上的經典。唐詩、宋詞、元曲,書法上的歐、顏、柳、趙、王羲之的行書、宋徽宗的瘦金書,都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的經典。因為在這之前沒有出現過,實現了“空前”,有里程碑的效果。我們回望歷史,就會看到這些高峰,它們是一個永遠的參照點。 經典又是絕后的,你可以重復它、超越它,但不能復制它。后人時時地想起、品味、研究經典的目的是為了吸收借鑒它,以便去創(chuàng)造自己新的經典。就像愛因斯坦超越牛頓,愛翁和牛頓都不失為經典。齊白石談到別人學他的畫說:“學我者生,像我者死。”因為每一個經典都有它那個時代、環(huán)境及創(chuàng)造者的個性烙印。 比如我們現在寫古詩詞,無論如何也不會有李白、李商隱、李清照的神韻,豈止唐宋,就是郭小川、賀敬之也無法克隆。時勢異也,條件不再。你只能創(chuàng)造你自己的高峰,唯其這種“絕后”性,才能使它高標青史,成為永遠的經典。 我們對經典的重復不只是表面的閱讀,更是一次新挖掘。經典所以總能讓人重復、不忘,總要提起,是因為它對后人有啟示和指導價值。“繡出鴛鴦憑君看,莫把金針度與人”,經典不只是一雙錦繡鴛鴦,還是一根閃閃的金針。凡經典都超出了當時實踐的范圍而有了理性的意義,有觀點、立場、方法、思想、哲理的內涵,唯理性才可以指導以后的實踐。理性之樹常綠,只有理性的東西才經得起一遍一遍地挖掘、印證,而它又總能在新的條件下釋放出新能量,如天然放射性鈾礦一樣,有釋放不完的能量。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彼抉R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都是永遠的經典,早超出了當時的具體所指而有了哲理的永恒。諸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朱自清《背影》中父親飽經風霜的背影,小提琴曲《梁祝》中愛的旋律,還有畢加索油畫中的哲理,張旭狂草中的張力,也都遠遠超出自身的藝術價值而有了生命的啟示。 總之,經典所以經得起重復是因為它豐富的內涵,人們每重復它一次都能從中開發(fā)出有用的東西,像一塊糖,因為有甜味人才會去嚼。同樣,一篇文章、一幅畫或一個理論,能經得起人反復咀嚼而味終不淡,這就是經典與平凡的區(qū)別。一塊黃土,風一吹雨一打就碎;一顆鉆石,歲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見光亮。 (選自《我的閱讀與寫作》,略有改動) 1.文章以“說經典”為論題從三個方面論述經典,請概括文章內容,填寫下面表格。(6分) 什么是經典 (1) 經典形成的主要形式 (2) 成為經典的條件 (3) 2.文章在論述成為經典需要一定條件時,列舉了大量的事例進行論證,請任選一例分析其作用。(3分) 3.綜觀全文,對于經典的論述,作者主要是圍繞“重復”進行討論,請結合文中相關語句,說說你對“經典就是經得起重復”中“重復”的理解。(4分) 八、[xx撫州二模] 閱讀下面議論文,回答文后問題。(13分) 讓認真成為一種習慣 1930年中原大戰(zhàn)中,馮玉祥部下的一名參謀未經核實,誤將電令會師之地沁陽寫成泌陽,導致貽誤戰(zhàn)機而落敗。此戰(zhàn)被后人戲稱為“敗在一撇上”。 多寫“一撇”,是戰(zhàn)敗的表象;缺失“認真”,方為失利的實質。何謂認真?它是一種專注、一種投入、一種堅韌,乃為可貴的精神品質,彰顯對職守的忠誠、做事的嚴謹、追求的執(zhí)著。播種認真,收獲品格;播種品格,收獲信念;播種信念,收獲輝煌。正如一諺語所示:“認真是成功的秘訣,粗心是失敗的伴侶。” 認真之要,在對“毫厘”的極致嚴格上。事物的質變,往往緣于毫厘的差別和缺失,一絲一毫牽動全盤,認真與否關乎成敗。非凡,每每孕育于絲毫的較真之中,無論做好一項工作,還是成就一番大業(yè),皆要有精細、精準、精深的全程投入。上個世紀60年代,鄧稼先在領軍對我國首顆原子彈設計進行理論計算時,發(fā)現一關鍵資料與蘇聯專家提供的技術指標有細微之別。于是,這些科研精英們,操作著那時的手搖計算器,耗費了數百公斤資料紙,最終以確無“毫厘”之差的嚴謹結論,證明了完全可以忽略蘇方提及的沖擊波波峰值,萬無一失地完成了我國原子彈的理論設計。正是這種極其認真的精神品格,成就了昔日的“兩彈一星”,當今的“蛟龍”“天河”等科技明星。 認真之貴,在對事業(yè)的“至拙”專注上?!疤煜轮磷?能勝天下之至巧?!闭J真,彰顯的是笨功夫、長功夫、真功夫,乃為至拙的內在修煉。有了這種修煉,滴水可穿石,鐵棒可磨針,鐵樹可開花。馬克思潛心研究40年,終成科學巨著《資本論》;李時珍耗費心血二十七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終成醫(yī)藥經典《本草綱目》;錢穆傾盡一生心力,砥礪“雖居鄉(xiāng)僻,未嘗敢一日廢學”的拙功,終成1700萬言的國學著述。古今中外、千行百業(yè)的事實可鑒:做事、治學、成大器的真諦在于“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 認真之難,在對成功的默默守望上。成功過程是堅守認真的寂寞遠征,不是一事功,而是事事功;不是一陣子,而是一輩子。其間不會躁動,不曾走神,也永遠不忘初心,不言放棄。1977年至今,多少科研奇跡層出不窮,多少名流人物閃爍更迭,但那顆名為“旅行者一號”的空間探測器,依然飛馳在太陽系外的軌道上。漫漫40年,這個航天科研團隊的成員,從青春到暮年,一直在關注著那么遙遠的距離,那么浩渺的太空,那么難測的結果。沉潛事業(yè)的認真,多么需要遠離紅塵熙攘,擯棄功利躁動,抵御炫眼誘惑。否則,何以到達“詩與遠方”? 然而,一舉成名、一鳴驚人的“速成”心態(tài),使一些人變得急功近利、心浮氣躁。殊不知,一旦履職分心、做事粗心,厄運便不遠了。君不見,一塊脫落的塑料泡沫未引起監(jiān)控發(fā)射者的關注,導致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的悲慘失事;一個粗心的農林工未滅煙蒂,引起一場森林大火……因失于一物之細,而失去天下之大;因疏于一事之微,而導致一場悲劇,這是警世教訓。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备墒聞?chuàng)業(yè)得認真之“道”,必能事舉功成。 (選自《人民日報》xx年8月22日)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從哪幾方面論證這中心論點的?(4分) 2.下面兩個事例可以分別放在哪個自然段作為事實論據?(2分) ①齊白石老人一次作畫忘記蕉葉新拔是左卷還是右卷,在北京遍尋芭蕉無果后遺憾放棄。 ②海明威的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修改了39次才最終出版,修改時間幾乎與初稿時間持平。 3.請簡要分析第五自然段的論證思路。(4分) 4.文中列舉了哪些反面事例?列舉這些事例有什么作用?(3分) 九、[全品原創(chuàng)] 閱讀下面議論文,回答文后問題。(13分) 用一生寫好一個“恒”字 王藝僑 ①在我國書法史上,流傳著“二王”的一段佳話。王羲之“臨池學書”,為節(jié)省時間順手用池水涮筆,結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獻之磨墨練字,用完了整整18缸水。這些故事,都在說明一個道理:人生欲有所成,關鍵是砥礪一顆恒心。 ②古往今來,有恒者事竟成。一個人未必具備出眾的天賦,但如果擁有異于常人的執(zhí)著,“千磨萬擊還堅勁”“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寫進自己的品格,守得云開見月明,成就不凡事業(yè)。 ③然而現實中,也有一些人貪圖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讓事情無疾而終。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亂了陣腳,逃避矛盾,蟄伏起來;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懇懇,其實心里根本就沒有恒定的目標;還有的人習慣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錘接著一錘敲,累積不出成績。古人說得好:“貴有恒,何須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币龀梢患虑?重要的是專注于目標,毫不動搖、勇往直前。心態(tài)一旦浮躁,注定難以走出淺嘗輒止、兜兜轉轉的人生迷宮。 ④樹立恒心,離不開對人生意義的深刻省思?!霸~學宗師”夏承燾專注于詞學研究和教學,以畢生之力旁搜遠紹、取精用宏,終成現代詞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案锩鼞?zhàn)士”吳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難也不忘教書育人,堅持革命,堅持辦教育,堅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各類人才?!秴问洗呵铩酚醒?“不能教者:志氣不和,取舍數變,固無恒心,若晏陰喜怒無處。”事實上,無論何種行業(yè)或領域,不管是做學問還是做事情,倘若沒有水滴石穿的韌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難有經得起時間檢驗的成績。 ⑤“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唯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焙阈氖浅晒Φ拇呋瘎?而養(yǎng)恒心最離不開意志和勇氣。葆有堅強的意志,才能在惡劣環(huán)境中堅如磐石,在亂云飛渡時不忘初心;具備非凡的勇氣,才能面對恐懼不退縮,遭受打擊不怯懦,義無反顧地堅持下去。對個體來說,追求善始善終、善作善成,就必須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棄徘徊猶豫之意,自覺培養(yǎng)敢于正視困難的勇氣和不甘落后的志氣,用一生寫好一個“恒”字。 ⑥魯迅曾如此點評運動會選手:“優(yōu)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梁?!毙凶咴谌松飞?又何嘗不是如此? (選自《人民日報》xx年5月17日) 1.文章第①段引用王羲之和王獻之的事例,有什么作用?(3分) 2.試對第④段的論證思路進行分析。(4分) 3.文章結尾引用魯迅的話,在內容和結構上分別有什么作用?(2分) 4.請結合文章內容,聯系實際,談談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恒心”。(4分) 十、[全品原創(chuàng)] 閱讀下面議論文,回答文后問題。(13分) 我們需要“制造快樂的能力” 韓 碩 ①“今年當你聽到自己的名字,先別著急,等一分鐘再上來!”在第90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開場主持人以去年誤頒最佳影片的烏龍事件①為引子,既活躍了氣氛,也巧妙地對會務工作做了提醒,引得現場觀眾掌聲連連。 ②誰都不會拒絕一個有趣的人,“學會了幽默,全世界都會歡迎你”。一位白人記者曾向南非總統曼德拉發(fā)問:“南非局勢那么亂,黑人參政到底有沒有希望?”他回答:“小伙子,我的年齡比你大得多,但我比你樂觀得多,你為何如此悲觀呢?”有朋友的孩子看見愛因斯坦就號啕大哭,愛因斯坦卻摸著孩子的頭說:“你是第一個肯當面說出對我的印象的人?!笨梢哉f,幽默是“人類心靈舒展的花朵”,不僅讓你變得思維敏銳、胸襟開闊,也給他人帶來歡樂,為人際交往增光添彩。 ③法國作家埃斯卡皮,曾在著作《論幽默》中,將幽默比作是真理大家族的一員,是機智和快樂的孩子,這道出了幽默的本質。表面上看,幽默是一種引人發(fā)笑的手段,似乎人人都能輕松掌握。但讓人快樂并非如想象得那么簡單,是否具備洞察生活的能力、溫和寬容的心態(tài)等等,都是決定幽默能否戳中笑點的重要因素。從國外的《今夜秀》《艾倫秀》等脫口秀,到國內的《歡樂喜劇人》等喜劇類節(jié)目,這些文化產品能夠受到不同年齡段觀眾的廣泛歡迎,主要就在于對受眾需要快樂、希望發(fā)笑這一需求的精準把握。如一位觀察者所言:讓人笑,是一件值得尊重的事。 ④作為智慧的標志,幽默不分國界,但會因民族、文化的差異呈現出不同的特質。比如,大不列顛的幽默有不少反諷、奚落、荒誕和雙關,中國等東亞國家的幽默則較為含蓄,需要讀出字面意思背后的內涵。如果對當地文化不夠了解,理解其幽默自然也會“差點意思”。換句話說,幽默中包含了一個民族的鮮明個性,抓住笑點,讀懂幽默,其實是在體味不同國家的文化精髓。 ⑤泰國人常說:“遇見苦難,我們用幽默活下來?!庇纱讼氲揭獯罄娪啊睹利惾松分械囊粋€片段。在恐怖的納粹集中營里,在殘酷的戰(zhàn)爭和死亡面前,樂觀、睿智的父親基度,將一場不可避免的災難,“改編”為一出“有趣的游戲”,只為保護年幼的孩子免遭傷害。幽默,是他作為父親送給兒子最珍貴的禮物,也體現了最深沉、偉大的父愛。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將幽默當作“對付痛苦的最好武器”,即便有了傷痕,也會因此而沐浴到生活的陽光。 ?、抻哪恰白詈玫牧妓帯?無論何時,人類都需要制造快樂的能力。而在節(jié)奏緊張的現代生活中,不管是緩解壓力,還是融洽氣氛,幽默顯然具有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一項國外調查顯示,無論擇偶還是身處職場,幽默感都是被很多人所看重的一項個人素質?!昂每吹钠つ仪宦?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為生活多添加點意趣,人生才能更立體、更豐潤。 (選自《人民日報》xx年4月24日) [注釋] ①烏龍事件: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于xx年2月26日舉行,在頒發(fā)最后一個大獎最佳影片時,頒獎人因為拿錯最佳女主角獎的信封,將獎頒給了《愛樂之城》,《愛樂之城》劇組所有成員都上臺說了一遍獲獎感言,結果卻得知是個大烏龍,場面一度非常尷尬,而后改正過來,真正的最佳影片得主為《月光男孩》。 1.從全文看,我們?yōu)槭裁葱枰爸圃炜鞓返哪芰Α? (2分) 2.第⑤段畫線句運用什么論證方法?作用是什么? (3分) 3.請為第②段補寫一則事實論據,使論證更加充分。 (4分) 4.請聯系實際談談現實生活中你如何提高“制造快樂的能力”。(4分) 十一、[全品原創(chuàng)] 閱讀下面議論文,回答文后問題。(13分) 略說“知人” 王 寧 ①中國有句俗話,叫“知人知面不知心”,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了解人難,難的是了解人內在的品德。偽劣商品難辨,因為它有迷惑人的包裝;偽善小人難識,因為他有欺騙人的謊言。而知人之難,并不只在于識別偽善小人,還在于人性之復雜——說假話有時是為了怕傷人,回避真相有時是為了保全真情,豈能一概否定?所以,中國古代把“知人”當成最高的智慧,《尚書》說“知人則哲”,《老子》說“知人者智”。 ②知人涉及擇友,知人方能交友?!段闹凶印氛f:“君子先擇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擇?!薄稇?zhàn)國策》說:“以財交者,財盡則交絕;以色交者,華落而愛渝?!睋裼?當擇其德,唐代孟郊《審交》詩:“種樹須擇地,惡土變木根。結交若失人,中道生謗言。君子芳桂性,春榮寒更繁。小人槿花心,朝在夕不存。莫躡冬冰堅,中有潛浪翻。唯當金石交,可以賢達論?!? ③知人涉及育人,知人方能發(fā)現人才、培養(yǎng)人才。孔子是最了解自己學生的。子夏三年喪畢,去見孔子,孔子給他琴,讓他奏樂。子夏拂弦,侃侃而樂作,然后說:“先王制禮樂,我不敢情緒低落,彈奏得過于壓抑?!笨鬃诱f:“子夏夠得上是君子。”閔子騫三年喪畢,也去見孔子,孔子也給他琴,讓他奏樂,閔子騫拂弦,切切而悲作,然后說:“先王制禮樂,我不敢忘記悲傷,彈奏得過于歡樂?!笨鬃右卜Q贊他是君子。子貢很是奇怪,問孔子:“他們兩人情況完全不同,您怎么都夸他們是君子呢?”孔子說:“閔子騫哀未盡,彈奏時自然流露哀傷,但他能用禮來論斷這哀傷。子夏哀已盡,彈奏時自然顯得平靜,但也仍能用禮來闡發(fā)這平靜,所以我說他們都是懂禮樂的君子,難道不可以嗎?”這個故事自然首先說的是感情、音樂與禮儀的辯證關系,可是更深刻的意義,在于孔子了解自己的學生。 ④知人涉及選賢,知人方能善任。劉邦稱帝后,在洛陽南宮置酒,宴席之上,他問群臣:“我所以能得天下,是因為什么?項羽所以失天下,又是因為什么?”臣子們的答復,他都不滿意。最后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边@個故事首先說的是用人,嫉賢妒能,唯愚是舉,當然是勝利之大忌;可是,用人首先在知人,劉邦若不能把張良、蕭何、韓信的德才了解得那么透徹,把他們從蕓蕓眾生中挑出來,焉能任用他們建功立業(yè)? ⑤知人確實很難。人們常說多數人“心里有桿秤”,又說“日久見人心”。陸游有兩句名言:“萬事不如公論久,諸賢莫與眾心違?!比欢嫦?公論尚需長久;欲曉一心,還要先見眾心,這都是不容易的。有時候,急于結交和用人,等不得那么久,一旦交友不慎或任人不淑,吃虧、誤事、受氣、遭罪,哭都來不及。 ⑥知人是一種智慧,又是一種境界、一種素養(yǎng)。 ⑦“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實,馬各有其用,何須都日行千里?僅僅識得千里馬,也還不夠;懂得各馬各用,更顯“伯樂”本色。 (選自《人民日報》xx年1月15日)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4分) 3.試分析第④段的論證思路。(4分) 4.②③④段的順序是否可以調換?為什么?(3分) 十二、[全品原創(chuàng)] 閱讀下面議論文,回答文后問題。(13分) 讀書與用書 陶行知 ①中國有三種人:書呆子是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工人、農人、苦力、伙計是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少爺、小姐、太太、老爺是享死福,死享福,享福死。 ②書呆子要動動手,把那呆頭呆腦的樣子改過來,你們要吃一貼“手化腦”才會好。我勸你們少讀一點書,否則在腦里要長“痞塊”咧。工人、農人、苦力、伙計要多讀一點書,吃一貼“腦化手”,否則是一輩子要“勞而不獲”。少爺、小姐、太太、老爺,你們是快樂死了。好,愿意死就快快地死掉吧。我代你們挖墳墓。倘使不愿意死,就得把手套解掉,把高跟鞋脫掉,把那享現成福的念頭打斷,把手、頭腦拿出來服侍大眾并為大眾打算。藥在你們自己的身上,我開不出別的藥方來。 ③與讀書聯成一氣的有“讀書人”一個名詞,假使書是應該讀的,便應使人人有書讀;決不能單使一部分的人有書讀叫作讀書人,一部分的人無書讀叫作不讀書人。 ④有些人叫作蛀書蟲。他們把書當作糖吃,甚至于當作大煙吃。我們不能否認,中國是吃書的人多,用書的人少?,F在要換一換方針才行。 ⑤書只是一種工具,和鋸子、鋤頭一樣,都是給人用的。我們與其說“讀書”,不如說“用書”。書里有真知識和假知識。用它一下,書的本來面目就顯了出來,真的便用得出去,假的便用不出去。 ⑥農人要用書,工人要用書,商人要用書,兵士要用書,醫(yī)生要用書,畫家要用書,教師要用書,唱歌的要用書,做戲的要用書,三百六十行,行行要用書。 ⑦用書如用刀,不快就要磨。呆磨不切菜,怎能見婆婆。 ⑧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連字典有時也不可以太相信。第五十一期的《論語》的《半月要聞》內有這樣一條: ⑨據二卷十二期的《圖書評論》記載:《王云五大辭典》將湯玉麟之承德歸入察哈爾,張家口“收回”入河北,瀛臺移入“故宮太液池”,雨花臺移入南京“城內”,大明湖移出“歷城縣西北”。 ⑩我叫小孩子們查一查《王云五大辭典》,小孩子們的報告是,《王云五大辭典》真的弄錯了??傊?書不可盡信,連字典也不可盡信。 書既不可以全信,那么,應當懷疑的地方就得問。學非問不明。戴東原先生在這一點上是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引導。東原先生十歲才能開口講話?!洞髮W》有經一章,傳十章。有一條注解說這一章經是孔子的話,由曾子寫的;那十章傳是曾子之意,由他的門徒記下來的。東原先生問塾師怎樣知道是如此。塾師答不出,贊嘆了一聲說:“這真是個非常的小孩子呀!” 王冕十歲時,母親叫他到面前說:“因你父親死后,我一個寡婦人家,年歲不好,柴火又貴。只靠著我做些針線生活尋來的錢,如何供得你讀書?如今沒奈何,把你雇到隔壁人家放牛,每月可得幾錢銀子,你又有現成飯吃?!蓖趺嵴f:“假如我要讀書,依舊可以帶幾本去讀?!蓖趺嶙源酥辉谇丶曳排?。偷空走到村學堂里,見那闖學堂的書客,就買幾本舊書,逐日把牛拴了,坐在柳蔭樹下看。 現在的學校教育是對窮孩子封鎖,有錢、有閑、有面子才有書念。我們窮人就不要求學嗎?不,社會就是我們的大學。關在門外的窮孩子,我們踏著王冕的足跡來攀上知識的高塔吧。 (選自《陶行知文集》,有改動) 1.針對“中國有三種人”,作者“開”的藥方是什么? (2分) 2.第⑧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3.本文的語言生動活潑,請你舉一例加以分析。 (4分) 4.你從王冕讀書的事例上學到了什么?你又該怎樣對待自己的讀書生活?(4分) 參考答案 一、 1.人當有所畏懼。 [解析] 本題考查概括中心論點的能力。中心論點是作者在文中的中心觀點,一般可從題目、開頭、結尾找到,偶爾在文章中間出現。也有一些文章沒有直接點明中心論點,則需要概括。選文從正反兩方面展開論述,重點從“為什么”的層面回答了“有所敬畏”的人生價值。題目直接點明了作者的態(tài)度,因此是中心論點。 2.恃權而無恐;恃器而無恐;恃書而無恐。 [解析] 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選文第④⑤⑥三個自然段中,第④段的開頭句“無所畏懼者往往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因有恃無恐而栽跟頭,而且會栽得很慘”統領這三段,每一段的結尾句是對該段內容的總結,也就是三種“有恃無恐”的具體表現的總結。 3.道理論證 舉例論證 [解析] 本題考查概括論證方法的能力。第②段畫線句子引用孔子“君子有三畏”的名言,論證“人就必須有所畏懼”的觀點,是道理論據。從論據的角度看,是道理論證。第⑤段畫線的部分,列舉了呂布武功過人,自恃勇武,最終器具(方天畫戟、赤兔馬)被偷,落得個被曹操縊死的結局。這是典型的舉例論證。 4.示例一:楊震在深夜無人知的情況下,能拒絕重金的誘惑,能夠說出“四知”的話,體現了他難能可貴的優(yōu)秀品質,值得人們敬仰和學習。 示例二:從這件事中能看出,楊震有所畏懼,有操守和原則,能嚴于律己、堂堂做人,這值得人們欽佩和學習。 [解析] 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主題的能力。楊震拒金的故事在選文第③段,該段開頭的總領句,指出了有所畏懼的人生意義,可以看作是這個故事流傳至今的原因。 二、 1.如何讓科技的進步服務于人類的讀書(閱讀)需要。 [解析] 本題考查對論題的把握。對于議論文來說,探討的主要問題與中心論點略有區(qū)別,但密不可分。前者稱為論題。論題是文中主要探討的話題,而中心論點則是明確精準的觀點。因此對于本題,不需要有鮮明的觀點,只需通讀全文,把文中探討的主要問題概括出來即可。 2.是否證明科技與創(chuàng)意正不斷拓展讀書的外延,為人們提供了閱讀的更多可能性? 是否意味著數字化閱讀打開了新的市場空間,使閱讀與生活在數字時代更深融合? [解析] 本題考查信息的篩選與提取。主要聚焦在“聽書”的段落,尤其是第三段,結合問號的提示,可以得出答案。 3.一方面,填充人們的“碎片時間”,成為閱讀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碎片化閱讀”帶來的“閱讀碎片化”,使淺閱讀、快閱讀大行其道,而深閱讀似乎已成為生活中的一種奢侈。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關鍵詞語,歸納內容要點。首先找到關鍵詞語“雙刃劍”所在的段落,然后從上下文中篩選主要信息,歸納出“雙刃劍”的兩方面即可。 4.B [解析] 本題考查對文本與圖表信息的綜合解讀。B項,圖表并不能表現城鄉(xiāng)閱讀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三、 1.不能,因為作者認為“阿基米德的故事已不可考”,去掉“據說”一詞,語言就不準確、不嚴密。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議論文語言的特點?!皳f”的意思是根據別人說,表示此信息的來源并非發(fā)言人,信息的真實性不確定。作者并不肯定阿基米德故事的真實性,所以,“據說”體現了議論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 2.“尤里卡時刻”其實是慢直覺積累到一定程度導致突破的時刻。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信息的篩選。原句在第⑤段,直接使用原句作答。 3.①牛頓發(fā)現萬有引力的真實情況(或“牛頓借鑒前人成果,發(fā)現萬有引力”);②門捷列夫制成元素周期表的真實情況(或“門捷列夫借鑒前人成果,制成元素周期表”);③愛迪生在大量的試錯后才成為發(fā)明大王(或“發(fā)明大王愛迪生的大部分工作是試錯和積累經驗”);④法拉第通過大量試驗才有所發(fā)現。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事實論據的概括。圍繞第③段“偉大的發(fā)現都是慢慢地得出來的”這一觀點,作者在第④段和第⑥段分別列舉了牛頓、門捷列夫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獲得偉大發(fā)現和愛迪生、法拉第經歷許多次失敗才獲得成功的事例。 4.C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及寫作手法的理解。依據第⑦段可知,“要想創(chuàng)新就必須刻意追求離奇的想法”是一般人的錯誤認識,不是作者觀點。 四、 1.作者希望人們都閱讀孟子的作品,感悟其中包含的智慧和哲理,獲得啟迪和警醒,對現實生活和歷史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 [解析] 本題考查作者寫作文章的目的。因為這是一篇議論文,所以表明作者寫作目的的句子,一般要在文章的首尾去找。文章的第一段中“依然穿越時空給后人啟迪,給后人震撼”,這句話寫出了讀孟子的文章能獲得啟迪。在第七段“警醒后人反芻,引發(fā)后人思考”“閱讀孟子,讓經典進入民間,讓傳統回歸現實,讓歷史告訴未來”。這些句子明確表達了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就是因為閱讀孟子可以產生這些積極的作用,對個人和社會都產生有益的影響。 2.示例:我最喜歡“滿懷智慧、為民呼號的孟子”,因為孟子關心民生的艱辛與百姓的困苦,他鍥而不舍地宣揚民本思想,他對百姓的大愛,讓我們感到溫暖和美好。今天,孟子的這份大愛已經被繼承和堅守,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到2020-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江西省2019年中考語文總復習 第三部分 現代文閱讀 專題訓練10 議論文閱讀 江西省 2019 年中 語文 復習 第三 部分 現代文 閱讀 專題 訓練 10 議論文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oszen.com/p-6032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