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師版導學案.doc

《念奴嬌?赤壁懷古》導學案(教師版)【教學目標】1、了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2、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恢宏開闊的意境3、學習品析,感受詞人壯志難酬的心懷4、理解詞人復雜的心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教學重點:教學目標2、3教學難點:情與景的自然結合教學方法:誦讀法 討論法【知識鏈接】1、宋詞的風格流派豪放派和婉約派是宋代詞壇上的兩大流派,其作品分別代表了不同的風格豪放派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詞中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蘇軾、辛棄疾婉約派作品語言清麗含蓄,詞中抒寫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或輕松活潑,或婉約細膩,體裁較狹窄,多是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間有寫山水,融情于景的婉約派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等2、關于蘇軾生平: (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畫家,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與其父蘇詢、其弟蘇轍并稱“三蘇” 政治上蘇軾是失意的,但就個人創(chuàng)作成就而言,許多人認為蘇軾堪稱“中國古代第一全才詞發(fā)展至北宋中期,在人們心目中仍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
蘇軾一出,扭轉百余年的詞壇頹風,開拓了詞的意境和表現手法思想:蘇軾思想較復雜,雖以儒家思想為主,但老莊哲學和釋道思想也很濃厚蘇軾為人耿直,才意邁峻,重節(jié)操導學過程】一、一輪誦讀,知人論世寫作背景:北宋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游赤鼻磯,作詞抒懷本首詞就是蘇軾貶官黃州后的作品43歲時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后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閑職,他在舊城營地辟畦耕種,游歷訪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于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云人物的激發(fā)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作 二、二輪誦讀,因聲求氣1、把握節(jié)奏范讀《念奴嬌?赤壁懷古》學生劃出節(jié)拍,按教師范背的提示標出韻腳,然后誦讀 韻腳: 2、再讀.讀出作品的豪放、悲慷之感: 誦讀指導:首先注意詞作的豪放悲慷的基調,還要保持樂句的完整性 3、疏通文字詞意一、自主學習【滴水石穿】一、 基礎鞏固(A級)1、給下列劃線字注音:公瑾( ) 綸( )巾 強虜( ) 華( )發(fā) 酹( )2、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 ①浪淘盡(沖洗、沖刷。
) ②千古風流人物( 有文采,有功績;杰出的 ) ③人道是( 說 ) ④亂石穿空( 陡峭不平的樣子 ⑤雄姿英發(fā)( 卓越不凡 ) ⑥一尊還酹江月( 同“樽”,酒具 ) 3、指出下列句子各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①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借喻、對偶 ) ②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借代、夸張) 4.判斷下面正誤,對的畫√,錯的畫A.詞有詞牌,詞牌是指詞的題目一般來說,一首詞為一闕,“闕”在文字上,指詞的分段 )B.詞牌是指詞的曲調名稱詞的題目指填詞用的題目,詞的分段為上片、下片,或稱上闕、下闕,因為一曲便是一闕√ )C.詞牌指填詞用的曲牌名,“念奴嬌”、“永遇樂”之類便是;它們又是詞的題目,而“赤壁懷古”、“京口北固亭懷古”之類只不過是副標題一曲為一闕,闕在文字上指詞的曲調√)D.詞,是歌詞,是一種按照樂譜的曲調和節(jié)拍來填寫,歌唱的文學作品,它和音樂有密切的關系所以,詞的種種特點,大都是由它的性質所規(guī)定的√ )二、深層理解(B級)3.從下列說法中選出正確的幾項:(AC )A.“大江東去”中的“大江”指長江;“長河落日圓”中的“長河”指黃河。
B.“故國神游”一句中,“故國”指舊國,舊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區(qū)C.“卷起千堆雪”和“檣櫓灰飛煙滅”兩句都運用了比喻修辭格D.“羽扇”“綸巾”都是古代武將的裝束4.“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對這詩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D) A.“羽扇綸巾”,指諸葛亮詩句表現出諸葛亮衣著儒雅,儀態(tài)從容,大破曹軍 B.“羽扇綸巾”,指諸葛亮詩句表現出諸葛亮衣著儒雅,儀態(tài)從容,協助周瑜大破曹軍 C.“羽扇綸巾”,指周瑜詩句表現出周瑜衣著儒雅,儀態(tài)從容,在諸葛亮協助下大破曹軍 D.“羽扇綸巾”,指周瑜詩句表現出周瑜衣著儒雅,儀態(tài)從容,大破曹軍 5.“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對詩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 A.周瑜神游當年破曹舊地,應該笑我(蘇軾)傾慕他的破曹偉業(yè),而早已長出白頭發(fā)了 B.我(蘇軾)神游當年周瑜破曹的戰(zhàn)場,周瑜應該笑我傾慕他的破曹偉業(yè),而早已長出白頭發(fā)了C.我(蘇軾)神游當年周瑜破曹的戰(zhàn)場,人們應該笑我傾慕周瑜的破曹偉業(yè),而早已長出白頭發(fā)了 D.我(蘇軾)神游當年周瑜破曹的戰(zhàn)場,應該笑自己傾慕周瑜的破曹偉業(yè),而早已長出白頭發(fā)了三、解釋下列三句詞的意思1)“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明確: (2)“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明確: (3)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明確: 二、合作探究【審問慎思】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一句在全詞中起什么作用? 奠定了全詞怎樣的感情基調?明確: (1)“大江東去”是赤壁之戰(zhàn)的襯景,“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懷古”的點題。
這一句泛寫作者憑高遠眺,所見所感,是全詞起興之筆詞一開頭就濃縮了浩瀚的時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風流人物融成一片,創(chuàng)造了一個曠遠、深沉的意境,為“周郎”的出場造勢2)詞的開篇“大江東去”,即將一條浩浩蕩蕩、不舍晝夜、奔騰不息、向東疾逝的長江推到了我們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們胸中的豪邁之情,奠定了全詞雄渾大氣、壯闊磅礴的感情基調2、“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三句中有幾個字用得非常妙,請找出賞析;并探討作者為什么極力描繪這些景象明確: 參考答案:(1)穿:寫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氣勢;拍:寫出江水與堤岸搏擊的力度;卷:寫出了洶涌的波濤力量之大。
2)這三句化靜為動,有聲有色,寥寥數筆便勾畫了赤壁的雄奇壯麗,令人想到當年赤壁鏖戰(zhàn)的壯闊場面,為下片追懷赤壁大戰(zhàn)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3、“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 起什么作用?明確: 參考答案:過渡江山如畫”承上,“一時多少豪杰”啟下,由狀景過渡到狀人,十分自然這一聲慨嘆將懷古之情和江山之勝融為一體一時多少豪杰”是虛寫,既照應了開頭“千古風流人物”,又為下片寫周瑜作了鋪墊4、題為“赤壁懷古”,赤壁之戰(zhàn),里面的人物 千千萬萬,英雄輩出,為什么蘇東坡單單懷念周瑜?請先填寫第一個表格,分析周瑜形象;然后聯系第二個表格回答。
第一表格:描寫周瑜語句周瑜形象小喬初嫁了年輕有為 風流倜儻雄姿英發(fā)威武英俊 氣宇不凡羽扇綸巾風度翩翩 儒雅瀟灑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指揮若定,戰(zhàn)功卓著第二表格: 人物項目 周 瑜蘇 軾建功年齡二十多歲四十多歲職 務東吳都督團練副使(虛職)際 遇功成名就功業(yè)未成外 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fā)婚 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參考答案:蘇軾對周瑜“贊揚”的同時慨嘆自己詩人贊頌周瑜非凡的膽略,意在抒發(fā)自己年將半百而功業(yè)無成的感慨4、這首詞塑造了詞人自身什么樣的形象?創(chuàng)造了什么樣的意境,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感情?明確: 這首詞塑造了詞人立足萬里長江岸上,面對古代戰(zhàn)場,傾慕周瑜偉業(yè),慨嘆自己無成的形象,創(chuàng)造出開闊深沉、壯麗奇險的意境,抒發(fā)了渴望建功立業(yè)而不可得的抑郁感情。
5、《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公認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現在哪些方面?【材料:據南宋俞文豹《吹劍續(xù)錄》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我不知道赤壁‘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孩兒執(zhí)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zhí)鐵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這則故事,表明兩種不同詞風的對比南宋人已明確地把蘇軾、辛棄疾作為豪放派的代表,自此遂相沿用豪放派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表現出充分的激情,厚實的想象力和變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語言風格,作詞豪放、大氣①描繪壯麗之景不僅寫出了長江的非凡氣勢,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業(yè)績,將江山形勝與懷古之情融為一體,引發(fā)讀者的歷史聯想②刻畫豪邁之人上片將“周郎”與“赤壁”并稱,一定周瑜在赤壁之戰(zhàn)中的關鍵作用,下片著力寫他的才華和功勛,塑造一個指揮若定而從容閑雅的儒將形象,借稱頌周瑜來抒發(fā)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豪情③抒發(fā)壯志豪情全詞借稱頌周瑜來抒發(fā)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豪情有人說,詞的最后一層含有消極因素,與豪放情調不合,你怎么認為?“多情”在古詩詞中有多種含義,這里主要指詞人建功立業(yè)的愿望人生如夢”只是一種自慰,作者并未想到及時行樂一尊還酹江月”不過是要向“江月”傾訴壯志難酬的苦悶。
上述幾句雖略顯蒼涼,但縱觀全詞,這種蒼涼只是對豪放的補充,二者并不矛盾6、課堂小結這首詞塑造了詞人立足萬里長江岸上,面對古代戰(zhàn)場,傾慕周瑜偉業(yè),慨嘆自己無成的形象,創(chuàng)造出開闊深沉、壯麗奇險的意境,抒發(fā)了渴望建功立業(yè)而不可得的抑郁感情7、作業(yè)布置三、練習 拓展一、課外閱讀(D級)蝶戀花 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卻被無情惱1、“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的版本寫作“曉”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為什么?請簡要賞析4分)明確: (1)“繞”字好,因為它切實具體地描繪出了綠水環(huán)抱人家的場景,生動形象,具有動態(tài)美。
2)“曉”字好,因為它既點明了時間,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圍,能夠使讀者有更自由、更廣闊的想像空間2、俞陛云在《宋詞選釋》中對這首詞的上闋作過這樣的整體評價:“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獨作曠達語你同意他的看法嗎?為什么?請結合詞的內容簡要賞析4分)明確: 答案可以有兩種,答其中一種即可 ①同意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雖寫了花之凋零,卻又寫了青杏新生,顯示出生機與活力;二、三句則又移向更廣闊的空間,燕子輕飛,給畫面帶來了盎然生氣,而綠水繞人家也饒有情趣,這樣一來,人的心情也自然隨之敞闊;末句雖言萋萋芳草,卻以“天涯”起筆,意境開闊。
總之,詞的上片雖寫“絮飛花落”的暮春之景,卻處處可見曠達之語②不同意起句寫花之凋零,青杏酸澀,為整首詞投下了悲涼的陰影;二、三句寫燕子翻飛、綠水繞人家,雖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卻是以樂景襯哀情;四句說柳絮飄飛,這一“又”字,則又表明詞人之看絮飛花落,非止一次,傷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詩詞中常用來寫愁情,此處亦然,“天涯何處無芳草”即言愁情無限因此,這首詞中對“絮飛花落”等景物的描寫,依然浸透著傷春之情,并非曠達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