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估算》案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估算》案例(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三位數(shù)加法和減法估算》教學案例
在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內(nèi),安排了加減法估算,書中例題呈現(xiàn)的是學生收集礦泉水瓶的情境。由于事先我沒讓學生收集礦泉水瓶,所以在教學時,我把收集礦泉水瓶的情境換成了我去商場購物的情境。呈現(xiàn)的信息是:
???????
?192元?????????? 219元
我提出:“老師買這兩樣東西大約要帶多少錢?同學們估一估、算一算,好嗎?”
學生熱烈討論起來。
生:192接近200,219接近200,200+200=400
游老師買這兩樣東西大約要帶400元錢。
生:我是這樣想的,192接近190,219接近220元。
190+220=410(元),游老師
2、買這兩樣東西大約要帶410元錢。
學生用四舍五入方法來進行估算,其方案與書中呈現(xiàn)的方案是相同的。我對學生的這些想法感到非常滿意。之后,我們一起計算出準確結果:219+192=411元。接下來,我又提了一個問題:“你們喜歡哪種想法?”
生:我喜歡第一種想法,因為它把192和219都想成了與它接近的整百的數(shù),用整百數(shù)來計算比較簡便。
生:我喜歡第二種想法。因為它把192和219都想成了與它接近的幾百幾十的數(shù),用這些數(shù)來算,結果更接近準確數(shù)。
我心里美滋滋的。因為就學生的精彩發(fā)言,這節(jié)課估算多樣化的目的達到了。就在我?guī)е淇斓男那闇蕚溥M入下一階段的教學時,一個學生說:“游老師,我覺得前面兩種
3、方案不好?!甭牭竭@話我愣住了。但我想探個究竟,于是就問:“為什么呢?說說你的理由?!?
該生說:“前面兩種方案估算結果一個是400元,一個是410元,而買這兩樣東西準確的價錢是411元。老師,如果照這兩個估算的結果帶錢去購物是買不齊的。我去買過一些東西,如果買的東西是4元3角錢,媽媽就會讓我?guī)?元錢,帶的錢總是比買東西的錢多一些才好。我想老師除了買這兩樣東西外,坐車也要花錢,因此錢只能多帶不能少帶。所以,估算時就要把它們看成大一些的幾百幾十的數(shù),就是把192元看成200,219看成220,200+220=420元,老師你帶420元才合理?!?
聽到這么有道理的發(fā)言,在意外的同時我由衷地說:“
4、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他不僅會估算,還會結合生活情況考慮數(shù)學問題,得出符合實際生活的結果?!?
[反思]換一個不同的情境,作為教學的開始,竟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有以下兩點能夠為教學提供啟示。
1. 尊重學生個性,鼓勵創(chuàng)新思維。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鼓勵了第三個學生發(fā)言,于是就有了一個充滿創(chuàng)意而合乎生活邏輯的結果。學生采用的是把兩個數(shù)看成比它們大一些的與它們接近的幾百幾十的數(shù)來估算的方法。學生具有這種想法說明他具有良好的個人素質(zhì),能夠不拘泥于他人的意見,結合實際,想出一種新的方法,做到既會思考又善于思考。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握的中心點是:要相信學生的潛能,不要給學生加框框,這樣教學才能得到最大的回報和樂趣。
2. 重視實際運用,把握教學原則。
案例中的題目,在理論上可以有很多結果,購物可帶大約400元,或大約410元,或大約420元,卻只能有一個結果即帶大約420元適于實際。這個實例告訴我們,雖然生活中數(shù)學的問題要用理論數(shù)學的手段去解決,但是數(shù)學學習最終的目的是應用于生活。所以,教學中既要肯定學生嚴謹?shù)臄?shù)學思維,更要認可學生源自于生活的思維方法。這是搞好教學所應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