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第4課 歸去來兮辭 并序課時優(yōu)案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第4課 歸去來兮辭 并序課時優(yōu)案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4課 歸去來兮辭 并序
1.某貼吧出現(xiàn)了以下幾個帖子,看完這幾個帖子,你有什么感想?結合你對陶淵明的了解,請你也跟一個帖子,表達你的觀點。
樓主:不吃嗟來之食,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是為高潔品質。
至于陶淵明的所謂“不為五斗米折腰”,比上面說的,差距實在過于巨大,甚至于,這個所謂的“不為五斗米折腰”,不能稱之為美德,而應該說是一種不負責任的生活態(tài)度。
張載說讀書人應該“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中國古代的讀書人,是以一種天地主宰的心態(tài)面對世界的。就為了督郵“應束帶見之”的小小刁難(確實就不是啥大刁難),就坡下驢,棄官逍遙。此種行為實屬嘩眾取寵、胸無大
2、志、氣量狹小、好逸惡勞,竊以為陶淵明實不應該為后世推崇。
風中君子:樓主看法獨到,敢于質疑權威,很有道理,鬧了半天,我們被騙了一千多年啊。
治國平天下:樓主曲解圣賢了。陶淵明是不愿意與那個黑暗的社會同流合污,“眾人皆濁我獨清”,歸隱是保持高潔的最好途徑。
真隱士:小隱隱于野,中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閑逸瀟灑的生活不一定要到林泉野徑去才能體會得到,更高層次的隱逸生活是在都市繁華之中,在心靈凈土獨善其身,找到一份寧靜。
震古爍今:陶淵明的傲岸,當下幾人能夠做到?多少人在名利面前失去了尊嚴?
回復:
答案 古人云“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是智慧的選擇。
2.下面是朱光潛
3、《詩論》中的一段文字。請用一句話來概括朱光潛對陶淵明的評價,不超過15字。
自鐘嶸推陶淵明為“隱逸詩人之宗”,一般人都看重淵明的隱逸一方面;自顏真卿做詩表白淵明眷戀晉室的心跡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淵明的忠貞一方面。淵明是隱士,卻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賞、不食人間煙火氣,像《紅樓夢》里妙玉性格的那種隱士;淵明是忠臣,卻也不是他自己所景仰的荊軻、張良那種忠臣,淵明還有極實際極平常的一方面,他處處都最近人情,保持著一個平常人的家常便飯的風格。
答:
答案 陶淵明是最近人情的隱士和忠臣。
解析 本題考查概括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此題要求概括朱光潛對陶淵明的評價,先確定主要信息的位置,明白從第二句開始
4、才是朱光潛對陶淵明的評價,然后找出“隱士”“忠臣”“最近人情”等關鍵詞,加以組合即可。注意字數(shù)要求。
1.[高考源點: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作者歸家途中的迫切體現(xiàn)在哪里?抵家時的欣喜又體現(xiàn)在哪些語句中?到家后心情的閑適又從何處可以看出?
答:
答案 (1)“舟遙遙”“問征夫”“恨晨光”,尤其一個“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2)“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兒皆樂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看似不出來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誰都盛情,好一幅天倫之樂圖!
(3)“引壺觴以自酌……撫孤松而盤桓”,既有室中之樂,也有園中之樂。
2.[高
5、考源點: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在魏晉時期焦慮人生苦短的文人中,作者是最為焦灼的一個,在第三段結尾處兩句——“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已見端倪,在第四段又有何表現(xiàn)呢?
答:
答案 “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作者感到活在人世的時間沒有多久了,既然如此,為何不隨心所欲地生活,為何不伸張心志,為何不自由自在?何必考慮那么多,為生死而惴惴不安呢?
3.[高考源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陶淵明既然知道人生苦短,是否還快然自足于隱士生活?依據(jù)是什么?
答:
答案 是?!案毁F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從正反兩方面,通過想象,表明自己怡然于
6、隱居生活的情懷。高官厚祿不是“我”所求的,尋訪仙境也不是可以如愿的。作者所向往的是“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即良辰美景中獨自出游,親身參加農(nóng)事勞動,在高岡上高聲放歌,在清流旁縱情賦詩。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陶淵明,字元亮,或云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偃臥瘠餒有日矣。道濟謂曰:“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7、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道濟饋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為鎮(zhèn)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zhí)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不以家累自隨,送一力給其子,書曰:“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種秫,曰:“吾嘗得醉于酒足矣?!逼拮庸陶埛N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睖Y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淵明嘗往廬山,弘命淵明故人龐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之間邀之。淵明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舁籃
8、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俄頃弘至,亦無迕也。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后軍功曹,在當陽與淵明情款,后為始安郡,經(jīng)過潯陽,日造淵明飲焉。每往必酣飲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彌日不得。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淵明,淵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淵明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逼湔媛嗜绱?。郡將嘗候之,值其釀熟,取頭上葛巾漉酒,漉畢,還復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業(yè)漸隆,不復肯仕。元嘉四年,將復征命,會卒,時年六
9、十三。世號“靖節(jié)先生”。
(選自蕭統(tǒng)《陶淵明傳》,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B.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C.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D.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答案 C
解析 “無道則隱”“有道則至”并列,中間斷開,“至”后也斷開,故排除A、D兩項。“無道”是說“天下”,故“天下”后不應斷開,排除B項,故選C項。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
10、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祭酒,既是官職名稱,又可用以泛稱年長或位尊者。在文中是指對年長者的尊稱。
B.解綬,解下系在印綬上的帶子,指辭去官職。綬,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的絲帶,綬帶的顏色常用以標志不同的身份與等級。
C.籃輿,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力抬著行走,類似后世的轎子。
D.菊作為傲霜之花,一直為文人所偏愛,古人尤愛以菊明志,以此比擬自己堅貞不屈的高潔情操。
答案 A
解析 “對年長者的尊稱”錯,“祭酒”在文中指官職名稱。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陶淵明在生病、挨餓的情況下,拒絕了檀道濟讓他出來做官的建
11、議,還把檀道濟送給他的糧食和肉扔掉了。
B.陶淵明擔任彭澤令后,送給他兒子一個傭人,并寫信告誡他,對待傭人要像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
C.陶淵明把顏延之臨走時給他的兩萬錢都送到酒家,以便一來就能喝酒。來拜訪的人不論貴賤,只要有酒就招待他們。
D.陶淵明聰穎灑脫,卓爾不群,天真直率;他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清苦,和陶淵明志趣相投。
答案 B
解析 “對待傭人要像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理解不正確,原文是說“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陶淵明告誡兒子“傭人也是別人的兒子,你要善待他”。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
譯文:
12、
(2)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
譯文:
答案 (1)陶淵明少年時就有高雅的志趣,廣泛地學習,擅長寫文章,聰穎灑脫,卓爾不群,任性率真,自覺得意。
(2)陶淵明不懂音律,卻保存了一張無弦琴,每次酒后感到快意,就彈撥一番寄托心意。
解析 關鍵詞句:(1)高趣,高雅的志趣。博學,廣泛地學習。屬文,連綴字句成文。即撰寫文章。穎脫,聰穎灑脫。(2)解,懂得,明白。蓄,保存。酒適,酒后感到快意。輒,就。
參考譯文
陶淵明,字元亮,有人說他叫陶潛,字淵明,是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境內(nèi))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晉朝的大司馬。陶淵明少年時就有高雅的志趣,廣泛地學
13、習,擅長寫文章,聰穎灑脫,卓爾不群,任性率真,自覺得意。曾經(jīng)著《五柳先生傳》來自比,當時的人稱這篇文章是對他生活的實錄。(他)為人孝敬,家里很窮,被起用任命為州祭酒,(可他)忍受不了官場瑣事,不久自己就棄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擔任主簿他沒有接受,親自耕種自給自足,于是得了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濟前去探望他,(陶淵明)臥床挨餓好幾天了。檀道濟對他說:“賢人處世,朝廷無道就隱居,政治開明就出來做官。如今你生在開明盛世,為什么如此糟踐自己呢?”(陶淵明)回答說:“我怎敢充當賢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們。”檀道濟送給他糧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
后來擔任鎮(zhèn)軍、建威參軍,陶淵明對親戚朋友說:“我打算彈琴唱歌,過隱居
14、的生活,可以嗎?”當政者聽說后,任他為彭澤令。他不帶家眷獨自上任,只是安排了一個奴仆供他的兒子差使,寫信說:“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給自足有困難。(我)現(xiàn)在派給你一個傭人,幫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別人的兒子,你要善待他?!惫┵旱摰奶锒甲尣钜鄯N高粱,并說:“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夠了?!逼拮?、兒子堅持要求種粳稻,于是下令兩頃五十畝的田地種高粱,五十畝種粳稻。年終,恰逢州郡派督郵到彭澤縣,下屬請示陶淵明說:“您應該裝束整齊穿官服面見他。”陶淵明嘆氣說:“我怎么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彎腰!”當天就解下官印辭去官職,寫了一篇《歸去來兮辭》。朝廷征召他為著作郎,他沒有接受。
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結交,卻請不來他。陶
15、淵明曾經(jīng)去廬山,王弘讓陶淵明的老朋友龐通之準備酒席,在半路田地間邀請他。陶淵明腳上有病,讓一個門生和兩個兒子交替抬轎,到了以后,欣然和龐通之一同飲酒。不一會兒王弘到了,陶淵明也不抵觸。起初顏延之擔任劉柳后軍功曹,在當陽時和陶淵明有交情,后來到始安郡做官,經(jīng)過潯陽,每天都到陶淵明的住所飲酒。每次去,都要暢飲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請顏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顏延之臨走的時候,留下兩萬錢給陶淵明,陶淵明全部送到酒家,以便一來就能喝酒。(陶淵明)曾經(jīng)于九月九日在房子邊的菊花叢中閑坐,時間長了,采了一把菊花,忽然趕上王弘送酒來了,隨即就喝,喝醉了才回去。陶淵明不懂音律,卻保存了一張無弦琴,每次酒后感到快意,就彈撥一番寄托心意。來拜訪的人不論貴賤,只要有酒就招待他們。陶淵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訴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覺,你可以走了?!彼奶煺嬷甭蔬_到了這種地步??⒃?jīng)來拜訪他,正趕上他的酒釀好了,陶淵明就用頭上的葛巾篩酒,篩完,又把頭巾扎在頭上。
陶淵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勞清苦,和陶淵明志趣相投。自認為曾祖父是晉朝的宰相,自己作為后代恥居人下,自從宋高祖的基業(yè)漸漸興盛,再不愿意做官。元嘉四年,陶淵明將要再接受朝廷征召,恰好去世了,時年六十三歲。當時的人都稱他為“靖節(jié)先生”。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