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0中考語文總復習 第二部分 現(xiàn)代文閱讀 專題二 課外文言文閱讀(二)湖南常考虛詞梳理訓練(5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湖南省2020中考語文總復習 第二部分 現(xiàn)代文閱讀 專題二 課外文言文閱讀(二)湖南??继撛~梳理訓練(5個)(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二)湖南??继撛~梳理訓練(5個)
1.之(7年10考):速記口訣:之字有三用,就是代助動
用法
例句
解釋
(1)“之”為代詞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劌論戰(zhàn)》)
①第三人稱代詞,譯為“他,他們”
②執(zhí)策而臨之(《馬說》)
②它
③肉食者謀之(《曹劌論戰(zhàn)》)/暮寢而思之(《鄒忌諷齊王納諫》)
③這件事
④曾不能毀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④指示代詞,這
⑤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16長沙】/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
⑤相當于“它”
(2)“之”為助詞
①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16長沙】/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記》)/小大
2、之獄(《曹劌論戰(zhàn)》)/王之蔽甚矣(《鄒忌諷齊王納諫》)/四時之景不同(《醉翁亭記》)【13長沙】/益慕圣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11長沙】
①結構助詞,的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陋室銘》)
②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③何陋之有(《陋室銘》)/宋何罪之有(《公輸》)【16長沙】/晶晶然如鏡之新開
(《滿井游記》)【15湘潭】
③賓語前置標志,不譯
④馬之千里者(《馬說》)
④定語后置標志,不譯
⑤久之,目似暝(《狼》)/公將鼓之(《曹劌論戰(zhàn)》)【16長沙】/處處志之(《桃花源記》)
⑤語氣助詞,無實義
(3
3、)“之”為動詞
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17、16、12湘潭】/寡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動詞,去,往,到
2.其:(7年5考)速記口訣:“其”代他(它)那和其中,反問推測或祈使
用法
例句
解釋
(1)“其”為代詞
①太守即遣人隨其往(《桃花源記》)【15長沙】/懼其不已也(《愚公移山》)
①第三人稱代詞,他(他們);
②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傷仲永》)/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②指示代詞,這、那;
③公問其故(《曹劌論戰(zhàn)》)/其一犬坐于前(《狼》)/不能指其一端
(《口技》)【15長沙】
③其中,當中;
④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傷仲永
4、》)/以樂其志(《五柳先生傳》)
④第一人稱代詞,自己的
(2)“其”為副詞
①其真無馬邪(《馬說》)【12湘潭】
①表反問,難道;
②其此之謂乎(《雖有嘉肴》)
②表推測,大概、恐怕;
③其真不知馬也(《馬說》)【15長沙】
③表肯定,其實
(3)“其”為助詞
安陵君其許寡人(《唐雎不辱使命》)【15長沙】
用來加重語氣,可要
3.而:(7年5考)速記口訣:“而”字作連詞,修承并轉折
用法
例句
解釋
(1)表轉折
人不知而不慍(《〈論語〉十二章》)【12、11湘潭】/學而不思則罔(《〈論語〉十二章》)/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而兩
5、狼之并驅如故(《狼》)/而伯樂不常有(《馬說》)
表轉折,卻;
(2)表并列
婦拍而嗚之(《口技》)/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記》)
表并列,并且,又;
(3)表修飾
呼爾而與之(《魚我所欲也》)/登軾而望之(《曹劌論戰(zhàn)》)【15湘潭】
表修飾,不譯;
(4)表遞進
國險而民附(《隆中對》)/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記》)/而形貌昳麗(《鄒忌諷齊王納諫》)
表遞進,可譯為“而且”;
(5)表承接
學而時習之(《〈論語〉十二章》)/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記》)【16湘潭】結友而別(《孫權勸學》)/啟窗而觀(《核舟記》)/乃記之而
6、去(《小石潭記》)/溫故而知新(《論語十二章》)【17湘潭】
表承接,就
4.以:(7年5考)速記口訣:“以”字的用法,因憑來用把
用法
例句
解釋
“以”為
介詞
(1)動作、行為所用的工具、方式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孫權勸學》)/以衾擁覆(《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或以錢幣乞之(《傷仲永》)/咨臣以當世之事【17長沙】
①“拿,用”;
②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以是人多以書假余(《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必以分人(《曹劌論戰(zhàn)》)
②“把”
(2)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
然操遂能克
7、紹,以弱為強者(《隆中對》)【17長沙】/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15湘潭】/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憑借”“靠”
“以”為
連詞
(3)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
以中有足樂者(《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12湘潭】/扶蘇以數(shù)諫故(《陳涉世家》)/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以其境過清(《小石潭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17長沙】
因為”、“由于”
(4)表目的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17長沙】/屬予作文以記
之(《岳陽樓記》)
“而”“來”“用來”;
(5)“以”為動詞
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8、【14湘潭】/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認為
(6)“以”為副詞
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通“已”。已經(jīng)
5.于:(7年2考)速記口訣:“于”字要牢記,在從對到此
用法
例句
解釋
(1)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處所
①于廳事之東北角(《口技》)/躬耕于南陽(《出師表》)【12長沙】/于舅家見之(《傷仲永》)其一犬坐于前(《狼》)
①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可譯為“在”;
②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傷仲永》)/相與步于中庭(《記承天寺夜游》)/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醉翁亭記》)/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②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
9、到”;
③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唐雎不辱使命》)/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起于魯(《公輸》)
③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從”;
(2)介紹動作
行為涉及的對象
①每假借于藏書之家(《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欲有求于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①介紹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可譯為“向”;
②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十二章》)/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②介紹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可譯為“對,對于”;
(3)表示比較
賢于才人遠矣(《傷仲永》)【15湘潭】/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介紹比較的對象,可譯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