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認知理論的對比及對個人成長的意義.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幾種認知理論的對比及對個人成長的意義.doc(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幾種認知理論的對比及對個人成長的意義摘要:本文從認知的角度闡述了幾種常用的心理咨詢技術及理論:認知療法,合理情緒療法,交互分析理論。對比了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以及這些理論對個人成長的意義,通過對比能更清楚的理解并指導個人成長。關鍵詞:認知理論,對比,個人成長個人成長的方式有很多種,而心理咨詢是最科學的一種,然而心理咨詢技術卻多如牛毛,并且任何一種技術并非完美。個人如何通過對理論的掌握來改變自己的不足呢?我認為認知理論是比較容易接受且比較成熟的一種技術,以下的幾種方法及其對比可能會對個人成長起到一定的作用。1、 認知療法及其局限所謂認知,即“思維過程”,“知識”和“知覺”,簡言之就是我們對事物的看法
2、。認知治療的核心信念是:我們對一件事或經驗的知覺,能強有力的影響我們的情緒、行為和軀體反應。舉個例子來說,一個老太太有倆個女兒,大女兒是賣傘的,二女兒開洗衣店的。天氣晴朗的時候,老太太就發(fā)愁:我大女兒家的傘賣不出去了??!下雨的時候老太太也發(fā)愁:我二女兒家的生意不好了??!為此吃不下飯,睡不好覺,鄰居聽說了這件事就告訴老太太:你應該感到高興才對啊,你想想,下雨的時候你大女兒家生意好,晴天的時候你二女兒家生意好,天天都有好生意?。±咸幌脒€真是,從此以后再也不發(fā)愁了,天天樂呵呵的。這其實就是可以看作是在運用認知療法在解決生活中的心理問題。老太太有兩個做生意的女兒(情境),因為天氣原因很擔心,憂愁(
3、情緒),不管什么天氣覺得總有一個女兒生意不好(消極觀念)吃不下飯,睡不好覺(行為及軀體反應),經過鄰居的開導,認為不管什么天氣總有一個女兒生意好(改變后的積極觀念),所以變快樂了(改變后的情緒),能吃飯能睡覺了(行為及軀體反應正常)。我們發(fā)現事情本身并沒有改變,只是老太太的觀念發(fā)生了改變,但是老太太從憂愁變得快樂,這就是觀念的作用。但從專業(yè)角度看,認知療法還包括很多方面,一般來說,總共有七個方面:1、 情境。何人、何時、何地、發(fā)生何事?比如同學說:我明天在學校有場英語考試。2、 情緒。你那時的感受如何?評估情緒(0100打分)。我感覺很焦慮,緊張,焦慮占80分,緊張70分。3、 不自主思維。在
4、你有這種感受之前,你心里想些什么?或者腦海呈現怎樣一種畫面?你的棘手思維是什么?(注:棘手思維即與情緒有關的大多數不自主思維)。考試對我很重要,如果考不好,我這輩子就完了;如果考不好,說明我很笨;我考不好,會被別人嘲笑;棘手思維是:如果我考不好,我這輩子就完了。4、 支持棘手思維的證據:如果考不好就拿不到證書,拿不到證書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我這輩子不就完了嗎?我有個同學就是因為沒有拿到證書所以到很多單位別人都不要她。5、 不支持棘手思維的證據:但是我也見過很多同學能力很強,雖然沒有證書,但是后來也混的很好;以前小考我也失敗過,原因是我沒有復習好;我一直在努力地學習,從來沒有同學嘲笑過我
5、。6、 替代/平衡的思維。(替代思維:支持以上證據的替代看法;平衡思維:對支持與抵觸原來思維證據的平衡思維)寫下你的替代和平衡思維,并對每個思維的相信程度進行打分(0100分)。即使沒有拿到證書,我還可以再考,考不過不代表我這輩子就完了(30分);沒有考過可能是我復習不好,并不能說明我笨(20分);努力的學生是不會被人嘲笑的(40分)。7、 重新評估情緒。重新評估第二條中的或任何新的情緒。焦慮占70分,緊張占60分。 從上來看,我們發(fā)現這是一個不斷尋找證據并進行自我辯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情緒發(fā)生了改變,思維得到了拓展,不再僅僅局限于消極的想法。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尋找到那些支持不自主思維的
6、證據外,還要去驗證,比如在路上碰到了一位朋友,我跟他打招呼,但是他不理我,我很生氣,覺得他是故意的太高傲。認為他高傲就是我的不自主思維,但是對不對呢?除了尋找不支持不自主思維的證據外(比如他平時很熱情,對朋友有求必應,所以不會不理我),還需要去驗證,所以下一次一起聊天的時候問起他這件事,他說那天忘記戴眼鏡了,所以沒有看見,并道歉,這樣一來,是不是就沒有那么生氣了呢?而正是在這個尋找不支持棘手思維的證據和驗證不自主思維的過程中,情緒得到了緩解,心情得到了改變。但是認知療法也有其局限性:僅僅改變觀念就可以讓一個人變得開心了嗎?這似乎是一種阿Q精神。如果一個人生活在一個被虐待的家庭當中,一味的改變觀
7、念并不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需要的是離開虐待的環(huán)境。但這又牽扯到當事人愿不愿意離開,以及是否有勇氣離開,或者如何主動地改變環(huán)境或者改變自己等等。還有問題就是如果當事人并不相信自己的替代信念,這就會使成長產生阻礙。而與認知療法相近的一種療法是合理情緒療法,嚴格意義上來說,合理情緒療法是認知療法的一種,但它們也有一些差別。二、合理情緒療法及其局限合理情緒療法,顧名思義,這種方法旨在通過純理性分析和邏輯思辨的途徑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以幫助他們解決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其理論認為: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不是外界發(fā)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事件的態(tài)度、看法、評價等認知內容,因此要改變情緒困擾不是致力于改變外界事件
8、,而是應該改變認知,通過改變認知,從而改變情緒,外界事件為A,認知為B,情緒和行為為C,因此其理論又稱ABC理論。合理情緒療法強調和不合理信念的辯駁,不合理信念的主要特征有三點: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絕對化要求是指個體以自己的意愿為出發(fā)點,認為某一事物必定發(fā)生或不會發(fā)生的信念。過分概括化是一種以偏概全的思維方式,其特征是以某一件或幾件事來評價自身或他人的整體價值。糟糕至極是一種把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論到非??膳隆⒎浅T愀?、甚至是災難結果的非理性信念。比如還是上面考試的例子,學生認為自己考不好這輩子就完了,這是糟糕至極的信念;認為考不好就是自己笨,這是過分概括化的信念;認為考試我一
9、定要考過,這是絕對化要求。創(chuàng)立者埃利斯總結過11類不合理信念及相應的分析。1、 每個人都要喜歡我。這是一個假象,人不可能做到讓每個人都喜愛,堅持這種信念只會是他不斷的運用各種方法去取悅別人來喜歡自己。2、 人必須是完美的全能的,否則就沒有價值。人本身就是不完美的,有成功也有失敗,而一個人有優(yōu)勢也有劣勢。如果堅持這種信念就會因無法達到自己的目標而悲傷。3、 應該對世界上邪惡的人給予最嚴厲的懲罰。人不完美,都會犯錯,犯錯就是壞人,不可原諒,并對其進行排斥和歧視是錯誤的。4、 事情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愿望發(fā)展。萬事不可能一帆風順,也有很多不如意,挫折是自然的事情,不能忍受挫折只會導致情緒困擾,事情惡化。
10、5、 人無法改變不愉快的環(huán)境及自身的痛苦。外在環(huán)境對人有一定影響,但人也可以通過改變自己對事物的認知評價等來控制和改變外在力量。6、 我無法面對問題,只能逃避。逃避只能緩和矛盾而不能解決矛盾,一味的逃避只能讓問題變得更糟糕。7、 人應該隨時警惕身邊的危險并關心它發(fā)生的可能性。過分的警惕只能夸大危險發(fā)生的可能性,讓自己緊張憂慮。8、 人只有依賴比自己強的人才能生活的更好。過分依賴只會讓自己失去獨立性,讓對方反感。9、 一個人以往的經歷決定了他的現在,并且無法改變。過去發(fā)生的事情無法改變,但并不能決定將來,人可以改變自己看法,從而改變自己的生活。10、 一個人應該關心他人,為他人的問題而擔心、難過
11、。富于同情是愛心的表現,過分關注他人忽視自己只能讓自己情緒失衡。11、 人生中的問題都應有一個唯一正確的答案。很多事情沒有完美的解決辦法也沒有絕對的答案。人人都存在著不合理信念,而自我成長的方式就是不斷的和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做辯駁,因此,合理情緒療法也有自己的合理自我分析報告。一般有五步。舉例來說:事件:在一場重要的考試中失敗了。情結:很傷心,郁悶信念:我本應該能考過的,但是卻失敗了,我太笨了,以后怎么辦啊?駁斥:沒有考過一定是有原因的,是我對自己過高估計了 沒有考過并不能說明我笨啊。一次考試并不能決定人的一生。新觀念:考試都會有失利對自己過高估計只會讓自己更容易失敗我只有擺正心態(tài),更加努力才能
12、達到目標我還有很多其他的能力能讓自己過的很好。和認知療法相比,合理情緒療法傾向于和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相辯駁,在辯駁中讓自己的思維更加靈活和變通;而認知療法傾向于尋找支持信念和不支持信念的證據,通過證據讓來訪者認識到自己還有很多成功證據,但有時候會因為這些證據不具有說服力收效甚微。當然,合理情緒療法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比如人都傾向于用一種不合理信念進行思維,所以與不合理信念的辯駁是需要畢生努力地;另外這種方法對文化水平較高,領悟力較強者有較好效果。有的時候我們僅僅知道自己的信念是不合理的,但是并不能接受合理信念,如果我們能夠了解自己不合理信念的來源,則會對我們自身成長很有作用。3、 交互分析理論及其
13、局限交互分析理論,也即TA理論,最早由艾瑞克伯恩提出的。這種理論的假設是:成年人所做的決定是基于過去的基礎能滿足人們生存需要的前提在后來可能不再正確了。因此,人們可以通過交互分析來了解自己所接受并內化的規(guī)則如何影響現在的自己,并且可以通過改變這些規(guī)則來把握自己的生活過程。在這里,我們僅從認知的角度對它進行探討.生活腳本:即早期經驗。我們形成的生活腳本是由父母的教導和兒童時期的決定組成的,成年后我們往往按照生活腳本來生活。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家庭氛圍對一個人的生活腳本有很大的影響。充滿愛的家庭常常對兒童進行鼓勵:你是最棒的!你可以做好!你真行!這樣的兒童能夠發(fā)展出較好的自我概念,長大后也常常能夠建立
14、良好的人際關系。而生活在缺少愛的家庭中的兒童,常常受到父母的批評:你真笨!不聽話就挨打!媽媽不愛你了!這樣的兒童常常有較低的自尊,長大后容易產生自卑、殘忍、冷漠的人格特征。而生活腳本對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價值觀上,那些正確的價值觀會促進我們的成長,而那些錯誤的價值觀則會阻礙我們成長。我們把那些阻礙成長的價值觀叫做禁令。禁令:有些禁令是真實存在的,有些則是我們自己想象出來的。常見的禁令有:我如果學習不好,媽媽就不愛我了;我很難做成功事情;如果我犯錯會顯得我很笨;我不能開放我自己否則會受到傷害;人心險惡;男人都是花心的;我不能獨立做事情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那些讓人壓抑的,沖突的,兒童時期以及現在
15、接受的禁令會毀掉一個人的幸福感。因此我們需要做的是學會克服這些禁令。 克服禁令:克服禁令的過程也即和自己的禁令辯駁的過程,也就類似于ABC療法,除了辯駁,我們還要不斷檢驗那些禁令對現在的自己是否正確。比如說一個學生考試失敗了,他覺得自己很笨,這就是他的生活腳本,那么失敗就等于是自己笨這個腳本來自于哪里呢?也許是在童年時期有過類似失敗的經驗被父母或老師批評過,而這個腳本的禁令就是:我不能失敗??朔钚枰妥约旱牟粩噢q駁:現在的我已經不是過去的我了,過去的經驗不能再阻礙現在的我,人人都會失敗,失敗并不代表笨,可能是方法不對,可能是自己努力不夠,但絕對不是因為我笨。按照認知療法會再尋找一些支持自己
16、不笨的證據來辯駁。與認知療法和合理情緒療法不同,交互分析理論則從童年經驗中找到不合理信念的來源,通過不斷地辯駁和檢驗來實現自我成長。但三者之間也有共性,即都是通過改變信念來促進一個人的成長,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但是,了解了自己的童年經驗,找到了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學會了辯駁和檢驗,經過這些過程,就能夠讓一個真的成長嗎?答案是否定的。沒有完美的、以不變應萬變的技術,即使有,沒有個人的努力,成長也無從談起。那么,個人需要從哪些方面不斷努力去解決自己人生中的問題,從而獲得心靈上的成長呢?四、個人的努力優(yōu)秀的心理學家M斯科特派克在其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一針見血的指出: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問題的傾向是人類心理疾
17、病的根源。而自律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所謂自律即是以積極主動地態(tài)度去解決人生痛苦。而自律的核心是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承認自我價值。自律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推遲滿足感即“先吃苦后享受”的意識,當問題來臨時,沒有學會推遲滿足的人常常逃避問題,常見的現象就是拖延。這樣只能讓生活一團糟。究其原因則是家庭教育的過錯,如果父母自身沒有學會推遲滿足又何以教會孩子,人不能給別人自己沒有的東西。但是對于長大的成人來說,不能因此而抱怨父母,因為成年人應該學會自己承擔責任了。承擔責任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過分承擔責任容易患神經官能癥,而過分推卸責任則是人格失調癥的癥狀,正確評估責
18、任歸屬才能避免自己痛苦,別人也痛苦。尊重事實需要自己不斷地更新自己對世界的認識,人是經驗的動物,我們不是活在客觀世界里,而是活在自己經驗里,如果不及時修真自己的經驗來符合客觀事實,則只能讓自己過的痛苦。所謂克服禁令的過程也是不斷調整認知尊重事實的過程。保持平衡即學會放棄,比如不合理信念的絕對化就是一種失衡狀態(tài),只有放棄那些不符合實際的,絕對化的錯誤觀點,分清責任歸屬才能保持身心平衡。正如埃比克泰德所說:用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用度量接受不能改變的,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同。參考文獻:1. Dennis Greenberger博士、Christine A.Padesky博士著,張憶家博士譯:理智勝過情感,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02. 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會、中國就業(yè)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民族出版社,2012修訂版。3. Gerald Corey,Marianne Schneider Corey著,胡佩誠等譯,心理學與個人成長,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74. M斯科特派克著,于海生譯,少有人走的路,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