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 11《短文二篇記承天寺夜游》 同步練習(xí)【含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 11《短文二篇記承天寺夜游》 同步練習(xí)【含答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11 短文二篇 記承天寺夜游
1.下列加點字注音錯誤的一項是 ( )
A.將歇(xiē) 與其奇者(yǔ)
B.欲頹(tuí) 沉鱗(lín)
C.藻荇(xìnɡ) 欣然(xīn)
D.竹柏(bǎi) 未寢(qǐn)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欣然起行( )
(2)念無與為樂者( )
(3)懷民亦未寢( )
(4)相與步于中庭( )
3.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
A.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B.相與步/于中庭
C.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
D.蓋/竹柏影也
4.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念無與為樂者(游樂)
B.相與步于中庭(院子里)
C.月色入戶(窗戶)
D.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
5.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自康樂以來 然后能自反也
B.肅遂拜蒙母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C.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飛來山上千尋塔
D.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念無與為樂者
6.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庭下如積水空明。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一)閱讀下面甲、乙兩文,完成題目。
[甲] 元豐六
3、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乙] 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彬?qū)使復(fù)入。軾詣武衛(wèi)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弊溟L曰:“太守猶不避涂潦①,吾儕小人,當(dāng)效命?!甭势渫匠舟五殺谝猿?筑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于城。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
4、有刪改)
[注] 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鍤(běnchā):箕畚鐵鍬。
7.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庭下/如積水空明
B.水中/藻、荇/交橫
C.雖禁軍且為我/盡力
D.軾/廬于其上
8.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1)欲( )
(2)但( )
(3)詣( )
(4)卒( )
9.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1)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2)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10.甲文除了表現(xiàn)蘇軾安閑自適的心境,還流露出他怎樣的情緒?乙文記述了蘇軾率領(lǐng)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
5、的事跡,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精神品質(zhì)?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游白水書付過①
[宋] 蘇 軾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②。浴于湯池③,熱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④百仞。山八九折⑤,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暮歸倒行⑦,觀山燒⑧,火甚。俯仰度⑨數(shù)谷。至江,山月出,擊汰⑩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復(fù)與過飲酒,食余甘煮菜。顧影頹然,不復(fù)甚寐。書以付過。東坡翁。
[注] ①此文是作者遠謫惠州時所作。白水,山名。過,蘇軾第三子,名過。題目的意思是作者與兒子蘇過同游白
6、水山后寫成此文交給蘇過。②佛跡院:寺廟名。③湯池:溫泉。④懸水:瀑布。⑤折:彎轉(zhuǎn)。⑥縋(zhuì)石:用繩子系著石頭向下放。⑦倒行:順來路回去。⑧山燒:一說夕照景象,一說山火。⑨度:越過。⑩擊汰:擊水。汰,水波。掬:用雙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二鼓:二更。
11.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
B.循山/而東
C.折處/輒為潭
D.復(fù)與過/飲酒
12.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1)循( )
(2)輒( )
(3)寐( )
(4)付( )
13.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1)浴于湯池
7、,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2)至江,山月出,擊汰中流,掬弄珠璧。
14.文中,作者為什么會“不復(fù)甚寐”?
閱讀下面古詩,完成題目。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①
[唐] 柳宗元
覺聞繁露②墜,開戶臨西園。
寒月上東嶺,泠泠③疏竹根。
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④。
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
[注] ①本詩作于詩人被貶永州之時。西園位于詩人永州愚溪住宅以西。②繁露:濃重的露水。③泠泠:形容聲音清越。④時一喧:不時叫一聲。
15.下列對詩的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從詩歌內(nèi)容來看,詩人寂寞的原因只是被貶的孤獨愁苦。
B.頷聯(lián)以動襯靜
8、,主要突出詩人遭貶謫后心境的寂寞。
C.詩中是通過繁露、寒月、東嶺、竹根、石泉、山鳥這六種意象來表現(xiàn)詩人感情的。
D.尾聯(lián)寫詩人面對空曠寂寞的景象,斜倚著柱子,觀看、聆聽,一直到天明。
16.下列對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露水下降,本來是不易察覺到的,這里用“聞”,是有意把細膩的感覺顯示出來。
B.露、月、泉、鳥這四種意象相互融合,寫出了當(dāng)時雖為中夜,但自然界依然富有生機的景象。
C.這首詩構(gòu)思新巧,詩人抓住在靜夜中聽到的各種細微的聲響來進行描寫,以有聲寫無聲。
D.本詩是一首五言律詩,對仗工整,全詩著力寫聲音,反襯詩人內(nèi)心的黯然、凄涼、孤寂。
答案
1.
9、A “與”應(yīng)讀“yù”。
2.(1)高興的樣子
(2)考慮,想到
(3)睡覺
(4)共同,一起
3. D A項,應(yīng)為: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B項,應(yīng)為:相與/步于中庭。C項,應(yīng)為: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4. C 戶:門。
5. B A項,自從;自我。B項,兩個“遂”都是“于是,就”的意思。C項,尋找;古代長度單位,八尺(一說七尺)為一尋。D項,參與,這里有“欣賞”“領(lǐng)悟”的意思;和。
6.(1)庭院中的月光如積水般清明澄澈。
(2)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7. C 正確的朗讀節(jié)奏劃分應(yīng)為:雖禁軍/且為我盡力。
8.(1)想要,打算
(2)只是
(3)往,到
10、
(4)最終
9.(1)想到?jīng)]有人與我共同游樂,于是來到承天寺找張懷民。
(2)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終保全了這座城。
10.甲文還流露出蘇軾宦途失意的苦悶。乙文表現(xiàn)了蘇軾勤于政事、愛護百姓的精神品質(zhì)。
[參考譯文]
[乙] (蘇軾)調(diào)任徐州知州。(不久)黃河在曹村決口,在梁山泊泛濫,從南清河溢出,匯聚在徐州城下,城將要被淹,富人爭著出城躲避水災(zāi)。蘇軾說:“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動不安,我和誰守城呢?我在這里,洪水決不會淹城?!?把富人)重新
趕進城去。蘇軾到武衛(wèi)營,喊來卒長,說:“河水將要淹城,事情緊急,(你們)雖是禁軍,姑且替我出力?!弊溟L說:“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們這些小人
11、物,應(yīng)當(dāng)效命?!?就)率領(lǐng)兵卒拿著箕畚鐵鍬出去,筑起東南長堤,從戲馬臺開始,一直連接到城墻。蘇軾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過家門也不進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終保全了這座城。
11. A 正確的朗讀節(jié)奏劃分應(yīng)為: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
12.(1)沿著
(2)就
(3)睡覺
(4)交給
13.(1)(我們)在溫泉中沐浴,(水)很熱,源頭的水估計能把東西煮熟。
(2)到了江邊,月亮從山后面出來,(我們)在江心劃船,用雙手撥弄水中碧玉明珠似的星月倒影。
14.作者對白天所見的景色印象深刻,為那優(yōu)美的景色陶醉,欣賞美景的愉悅和被貶謫的悲涼心情交織在一起,因而不能入睡。
[
12、參考譯文]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與小兒子蘇過游白水佛跡院。(我們)在溫泉中沐浴,(水)很熱,源頭的水估計能把東西煮熟。沿著山向東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百仞高的瀑布。山路有八九個彎轉(zhuǎn),每個彎轉(zhuǎn)處就是一個潭,(潭水)深的地方,用繩子系著石頭向下放五丈,還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飛濺,聲音如雷鳴般轟響,令人既喜又驚。(水邊的)山崖上有幾十個巨人的腳印,大概就是所說的佛的痕跡吧。傍晚時(我們)順來路返回,欣賞夕照(山火)景象,十分壯觀?;驈澭蛱ь^越過幾個山谷。到了江邊,月亮從山后面出來,(我們)在江心劃船,用雙手撥弄水中碧玉明珠似的星月倒影?;氐郊乙咽嵌鼤r分,(我)與蘇過再次飲酒,吃著橄欖菜?;仡^看自己的影子,有種蕭索感,就再也睡不著了。寫下這些文字交給過兒。東坡(記)。
15. A 詩人寂寞的原因還有謫居之地的凄清環(huán)境和自己的情懷無人理解。
16. B 不是寫自然界依然富有生機,而是以動襯靜,凸顯了詩人被貶后所處環(huán)境的空曠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