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 無言之美教案與教學反思》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語文下冊 無言之美教案與教學反思(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15 無言之美
杭信一中?何逸冬
1.了解概念詞的關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
2.把握文章內容,梳理論述思路。
3.認識藝術中的無言之美,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素養(yǎng)。
一、導入新課
A: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B:大荒漠中一縷炊煙升起,因為沒有風,所以它顯得特別直;遠方橫著一
條大河,落日好像自河面上升起,看起來格外的圓。
比較?A?與?B?兩個句子,你覺得哪個句子更美,更能打動你?
學生明確:A?句,雖然?B?句描寫得十分詳細,還包括了?A?句中的景物,但是,
2、
它卻沒法像?A?句一樣呈現出雄渾的意境。
教師再問:明明?B?句描寫得更加詳細,為何還達不到?A?句的效果呢?難道是
因為說得太多反而不夠好?也許,今天的課文內容,能解答這個疑問。
【教學提示】
教師亦可以選擇其他意境深遠的詩句作為教學導入,引導學生關注中國古典
詩歌中的意在言外之句,引導學生關注文學作品中的“無言”現象,以便于深入
把握課文。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認識作者
朱光潛(1897—1986),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實。安徽桐城人。
朱光潛是我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個在中國廣泛介紹西方
3、
美學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溝通了西方美學和中國傳統(tǒng)美學,溝通了舊的唯
心主義美學和馬克思主義美學,溝通了“五四”以來中國現代美學和當代美學。
他是中國美學史上一座橫跨古今、溝通中外的“橋梁”,是我國現當代最負盛名
并贏得崇高國際聲譽的美學大師。
目標導學二: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行文思路
1.作者是如何引出“無言”這一話題的?作者認為“無言”的意蘊,應該
從哪方面著手研究?
明確:作者首先從孔子與子貢的對話引出“無言”的話題;作者認為要探究
“無言”的意蘊,應該從美術的觀點去研究。
2.請閱讀表現言關系的語段,用一句話概括言和
4、意之間的關系。
“言所以達意,然而意決不是完全可以言達的。因為言是固定的,有跡象的;
意是瞬息萬變,是縹緲無蹤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無
限的。以言達意,好像用斷續(xù)的虛線畫實物,只能得其近似?!?
明確:用一句話概括言與意的關系,即“言不盡意”。
3.作者對文學的定義是怎樣的?
明確:所謂文學,就是以言達意的一種美術。
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個盡善盡美的條件,作為以言達意的文學,能否滿
足這個條件?不能達到這個條件,文學是否還能達到美呢?
“
明確:?文字語固然不能完全傳達情緒意旨”,因此難以滿足“盡善盡美”的
條
5、件。但文學依然有“美”的境界,因為作者認為對于表達全部意旨,不僅是文
學,“一切美術作品也都是這樣,盡量表現,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意思是意志
不能也無必要全部清楚地用言語表現出來,就算言語不能表現所有意志也能達到
美。
5.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證明“無言”也能產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運用了
什么論證方法?
明確:作者一共從四種藝術入手,運用了舉論證,論證了“無言”也能產生
美。(1)將“言盡一切”的相片與“言及部分”的圖畫相比,以圖畫之美證明了
無言之美;(2?以文學作品的含蓄之美凸顯無言之美;(3)從音樂中的“無聲勝有
聲”論證無言之美;(
6、4)從雕刻藝術的含蓄不流露來論述無言之美。
【教學提示】
本文讀來有一定深度,基礎較差的學生難以理清論證思路,教師宜將上述問
題先行展示,讓學生在閱讀預習的過程中尋找答案,從而把握文本作思路。
6.你能簡說說文本的論證思路嗎?說說作者是如何論述“無言”之美的。
明確:作者首先從孔子與學生的對話中引出無言的話題,并點明要從藝術的
角度關注無言之美。接著論證“言”?意”關系,并用“以言達意”的文學為例,
說明文學乃至一切藝術都是盡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無須全然用
言表意,即說明有無言之美。為了論述自己的觀點,作者分別以繪畫的選擇之
7、美、
文學的意蘊之美、音的無聲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來論證。
目標導學三:深入理解,體會“無言之美”
1.請你結合作者的任意一則論據,說說你對“無言之美”的感受。
明確:正如作者探討文學作品時的數個例子,詩歌本是極其簡短的幾句話,
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卻是極其寬廣的。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言語只有
短短的十個字,但是讀來卻似看見大漠的寬闊宏偉之景,悲涼之意,給人以悲涼
雄壯的美感。然而,作者要描寫出這寬闊宏偉之景,悲涼之意,恐怕書萬言都難
以說盡,這不是意味著作者將它們寓于無言之中了嗎?這就是古典文學中深蘊的
無言之美。
2.拓
8、展延伸:品味下面一段話,說說你品味到“無言之美”的例子。
“拿美術來表現思想和情感,與其盡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與其吐肚子把
一切都說出來,不如留一大部分讓欣賞者自己去領會。因為在欣賞者的頭腦里所
產生的印象和美感,含蓄的比盡量流露的要更加深刻?!?
明確:以課文《孤獨之旅》為例,文章以鴨子下蛋結尾,這就給讀者留下了
足夠大的想象空間,鴨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許要抒發(fā)自己長
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促使著我們在腦中構造圖景,這就是一種“無言之
美”。
三、板書設計
無言的意蘊宜從美術的觀點去研究
繪畫的選擇之美
9、
文學的意蘊之美
音樂的無聲之美
話劇的靜態(tài)之美
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
ü?
y無言之美
t
?
1.以詩歌為導入,又以詩歌為探究中心,深刻挖掘
中國古典文學的無言之美。
可取之處 2.在引導學生探究文本觀點內蘊的過程中,注重培
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3.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
性。
由于“無言之美”的概念不僅針對文學,還針
對其他藝術,而學生對其他藝術的了解不深,因此,
不足之處 在把握論據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難度,宜增加相應
的輔讀資料,促進學生對其他藝術“無言之美”的
理解,從而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
【素材積累】
1、冬天,一層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輕軟的羊毛毯子,覆蓋摘摘這廣漠的荒
原上,閃著寒冷的銀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萬物清新,青翠欲滴,綠意徑直
流淌摘心里,空氣中夾雜著潮濕之氣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氣味,撲面而來,清新而
濕熱的氣流迅疾鉆入人的身體里。腳下,雨水沖刷過的痕跡躍然眼前,泥土地上,
濕濕的,軟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