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新領(lǐng)航教育咨詢有限公司2015屆中考數(shù)學(xué) 函數(shù)重點難點突破解題技巧傳播五》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江蘇省無錫新領(lǐng)航教育咨詢有限公司2015屆中考數(shù)學(xué) 函數(shù)重點難點突破解題技巧傳播五(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函數(shù)重點難點突破解題技巧傳播五
課前集訓(xùn)
1已知:且無意義,求的值.
【答案】33
【解析】
試題分析:先根據(jù)且無意義可得,然后對代數(shù)式去括號整理,最后整體代入求值即可.
解:由題意得
.
代入上式,得
考點:代數(shù)式求值
點評:計算題是中考必考題,一般難度不大,學(xué)生要特別慎重,盡量不在計算上失分.
2如圖,若點M是x軸正半軸上任意一點,過點M作PQ∥y軸,分別交函數(shù)和的圖象于點P和Q,連接OP和OQ.則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POQ不可能等于90°
B.
C.這兩個函數(shù)的圖象一定關(guān)于x軸對稱
D.△POQ的面積是
【答案】D.
【解析】
2、試題分析: A.∵P點坐標不知道,當(dāng)PM=MQ時,并且PM=OM,∠POQ等于90°,故此選項錯誤;
B.根據(jù)圖形可得:k1>0,k2<0,而PM,QM為線段一定為正值,故,故此選項錯誤;
C.根據(jù)k1,k2的值不確定,得出這兩個函數(shù)的圖象不一定關(guān)于x軸對稱,故此選項錯誤;
D.∵|k1|=PM?MO,|k2|=MQ?MO,△POQ的面積=MO?PQ=MO(PM+MQ)=MO?PM+MO?MQ,
∴△POQ的面積是,故此選項正確.
故選:D.
考點:反比例函數(shù)綜合題.
31.已知:,則的值為( )
A. B.1 C.-1
3、 D.-5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根據(jù)題意可得:+1=3a,兩邊同除以a得:a+=3,則a+-2=3-2=1.
考點:代數(shù)式求值的技巧.
4 2.設(shè),,,…,,,則S4= ,S= (用含的代數(shù)式表示,其中為正整數(shù)).
【答案】
【解析】
試題分析:觀察可知;通過計算得到
所以S=1+1-+1+-+…+1+-=
考點:二次根式,有理數(shù)的運算.
5計算:.
【答案】-3.
【解析】
試題分析:sin60°=;任何非零的數(shù)的零次冪為1,;=-2.
試題解析:原式=-2+--1=-3.
考點:實數(shù)的計算.
6計算
4、:.
【答案】-3.
【解析】
試題分析:sin60°=;任何非零的數(shù)的零次冪為1,;=-2.
試題解析:原式=-2+--1=-3.
考點:實數(shù)的計算.
7閱讀下面材料,并解答問題.
材料:將分式拆分成一個整式與一個分式(分子為整數(shù))的和的形式.
解:由分母為,可設(shè)
則
∵對應(yīng)任意x,上述等式均成立,∴,∴a=2,b=1。
∴。
這樣,分式被拆分成了一個整式與一個分式的和.
解答:
(1)將分式拆分成一個整式與一個分式(分子為整數(shù))的和的形式.
(2)試說明的最小值為8.
【答案】解:(1)由分母為,可設(shè),
則。
∵對應(yīng)任意x,上述等式均成立,
∴,解得。
5、
∴。
這樣,分式被拆分成了一個整式與一個分式的和。
(2)由知,
對于,當(dāng)x=0時,這兩個式子的和有最小值,最小值為8,即的最小值為8
【解析】
試題分析:(1)由分母為,可設(shè),按照題意,求出a和b的值,即可把分式拆分成一個整式與一個分式(分子為整數(shù))的和的形式。
(2)對于,當(dāng)x=0時,這兩個式子的和有最小值,最小值為8,于是求出的最小值。
題型二 函數(shù)綜合題型大串講
1如圖,在以點O為原點的直角坐標系中,一次函數(shù)的圖象與x軸交于A、與y軸交于點B,點C在直線AB上,且OC=AB,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象經(jīng)過點C,則所有可能的k值為
▲ .
2如圖,拋物
6、線與直線交于點A 、B,與y軸交于點C.
(1)求點A、B的坐標;
(2)若點P是直線x=1上一點,是否存在△PAB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條件的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符合條件的點P共有4個,分別為:P1(1,-8),P1′(1,8),P2(1,-4),P2′(1,12).
【解析】
試題分析:(1)將兩個函數(shù)解析式聯(lián)立,組成一個方程組求得x、y的值即可得到兩點的坐標;
(2)存在符合條件的點P共有3個.因而分三類情形探求.
①以AB為腰且頂角為∠A:△P1AB;②以AB為腰且頂角為∠B:△P2AB;③以AB為底,頂角為∠P的△PAB有1個,即
7、△P3AB.綜上得出符合條件的點.
試題解析:
解:(1)由題意得:解得:或
∴A(-3,0)B(5,4)
(2)存在符合條件的點P共有4個.以下分三類情形探求.
由A(-3,0),B(5,4),C(0,4),可得BC∥x軸,BC=AC,
設(shè)直線x=1與x軸交于N,與CB交于M,
過點B作BQ⊥x軸于Q,易得BQ=4,AQ=8,AN=4,BM=4,
①以AB為腰且頂角為∠A:△P1AB.
∴AB2=AQ2+BQ2=82+42=80,
在Rt△ANP1中,,
∴,
②以AB為腰且頂角為∠B:△P2AB.
在Rt△BMP2中, ,
∴P2(1,-4)或P2′(1,1
8、2),
③以AB為底,頂角為∠P的△PAB有1個,即△P3AB.
畫AB的垂直平分線交拋物線對稱軸于P3,此時平分線必過等腰△ABC的頂點C.
過點P3作P3K垂直y軸,垂足為K,顯然Rt△P3CK∽Rt△BAQ.
∴.
∵P3K=1,
∴CK=2,于是OK=2,
∴P3(1,2),
而P3(1,2)在線段AB上,構(gòu)不成三角形,舍去.
綜上,符合條件的點P共有4個,分別為:
考點:二次函數(shù)綜合題.
3如圖,直線y=x+3與坐標軸分別交于A,B兩點,拋物線y=ax2+bx﹣3a經(jīng)過點A,B,頂點為C,連接CB并延長交x軸于點E,點D與點B關(guān)于拋物線的對稱軸MN對稱.
9、(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及頂點C的坐標;
(2)求證:四邊形ABCD是直角梯形.
【答案】(1) y=﹣x2﹣2x+3, (﹣1,4); (2)證明如下.
【解析】
試題分析:(1)先根據(jù)直線y=x+3求得點A與點B的坐標,然后代入二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求得其解析式,然后求得其頂點坐標即可;
(2)根據(jù)B、D關(guān)于MN對稱,C(-1,4),B(0,3)求得點D的坐標,然后得到AD與BC不平行,∴四邊形ABCD是梯形,再根據(jù)∠ABC=90°得到四邊形ABCD是直角梯形.
試題解析:(1)∵y=x+3與坐標軸分別交與A、B兩點,
∴A點坐標(﹣3,0)、B點坐標(0,3).
∵拋物線y=ax
10、2+bx﹣3a經(jīng)過A、B兩點,
∴,解得.
∴拋物線解析式為:y=﹣x2﹣2x+3.
∵y=﹣x2﹣2x+3=﹣(x+1)2+4,
∴頂點C的坐標為(﹣1,4).
(2)∵B、D關(guān)于MN對稱,C(﹣1,4),B(0,3),∴D(﹣2,3).
∵B(3,0),A(﹣3,0),
∴OA=OB.
又∠AOB=90°,
∴∠ABO=∠BAO=45°.
∵B、D關(guān)于MN對稱,
∴BD⊥MN.
又∵MN⊥X軸,∴BD∥X軸.
∴∠DBA=∠BAO=45°.
∴∠DBO=∠DBA+∠ABO=45°+45°=90°.
∴∠ABC=180°﹣∠DBO=90°.
∴∠CBD=∠AB
11、C﹣∠ABD=45°.
∵CM⊥BD,∴∠MCB=45°.
∵B,D關(guān)于MN對稱,
∴∠CDM=∠CBD=45°,CD∥AB.
又∵AD與BC不平行,
∴四邊形ABCD是梯形.
∵∠ABC=90°,
∴四邊形ABCD是直角梯形
考點:(1)二次函數(shù);(2)直角梯形.
4如圖1,已知拋物線y=-x2+bx+c經(jīng)過點A(1,0),B(-3,0)兩點,且與y軸交于點C.
(1) 求b,c的值。
(2)在第二象限的拋物線上,是否存在一點P,使得△PBC的面積最大?求出點P的坐標及△PBC的面積最大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 如圖2,點E為線段BC上一個動點(不與B
12、,C重合),經(jīng)過B、E、O三點的圓與過點B且垂直于BC的直線交于點F,當(dāng)△OEF面積取得最小值時,求點E坐標.
【答案】(1) ;(2)點P坐標為(,),最大=;(3) (,) .
【解析】
試題分析:(1)將A、B兩點坐標代入即可求出;
(2)假設(shè)存在一點P(x,),則△PBC的面積可表示為.從而可求出△PBC的面積最大值及點P的坐標;
(3)根據(jù)題意易證,所以,當(dāng)OE最小時,△OEF面積取得最小值,點E在線段BC上, 所以當(dāng)OE⊥BC時,OE最小此時點E是BC中點,因此 E(,) .
試題解析:(1) b=-2,c= 3
(2)存在。理由如下:
設(shè)P點
13、
∵
當(dāng)時, ∴最大=
當(dāng)時,
∴點P坐標為(,)
(3)∵∴,而, ,
∴, ∴
∴
∴當(dāng)最小時,面積取得最小值.
∵點在線段上, ∴當(dāng)時,最小.
此時點E是BC中點
∴ (,).
5已知拋物線y=ax2+bx+3(a≠0)經(jīng)過A(3,0),B(4,1)兩點,且與y軸交于點C.
(1)求拋物線y=ax2+bx+3(a≠0)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式及點C的坐標;
(2)如圖(1),連接AB,在題(1)中的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點P,使△PAB是以AB為直角邊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如圖(2),連接AC,E為線段AC上任意一點(不
14、與A、C重合)經(jīng)過A、E、O三點的圓交直線AB于點F,當(dāng)△OEF的面積取得最小值時,求點E的坐標.
【答案】(1),C(0,3);(2)點P的坐標為:(-1,6),(0,3);(3)
【解析】
試題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數(shù)的綜合應(yīng)用以及待定系數(shù)法求函數(shù)解析式,二次函數(shù)的綜合應(yīng)用是初中階段的重點題型特別注意利用數(shù)形結(jié)合是這部分考查的重點也是難點應(yīng)重點掌握.
(1)根據(jù)A(3,0),B(4,1)兩點利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
(2)從當(dāng)△PAB是以A為直角頂點的直角三角形,且∠PAB=90°與當(dāng)△PAB是以B為直角頂點的直角三角形,且∠PBA=90°,分別求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15、
(3)根據(jù)當(dāng)OE∥AB時,△FEO面積最小,得出OM=ME,求出即可.
試題解析:(1)∵拋物線y=ax2+bx+3(a≠0)經(jīng)過A(3,0),B(4,1)兩點,
解得:,
∴
∴點C的坐標為:(0,3);
(2)假設(shè)存在,分兩種情況:
①當(dāng)△PAB是以A為直角頂點的直角三角形,且∠PAB=90°,
如圖1,過點B作BM⊥x軸于點M,設(shè)D為y軸上的點,
∵A(3,0),B(4,1),
∴AM=BM=1,
∴∠BAM=45°,
∴∠DAO=45°,
∴AO=DO,
∵A點坐標為(3,0),
∴D點的坐標為:(0,3),
∴直線AD解析式為:y=kx+b,將
16、A,D分別代入得:
∴0=3k+b,b=3,
∴k=-1,
∴y=-x+3,
∴,
∴x2-3x=0,
解得:x=0或3,
∴y=3,y=0(不合題意舍去),
∴P點坐標為(0,3),
∴點P、C、D重合,
②當(dāng)△PAB是以B為直角頂點的直角三角形,且∠PBA=90°,
如圖2,過點B作BF⊥y軸于點F,
由(1)得,F(xiàn)B=4,∠FBA=45°,
∴∠DBF=45°,
∴DF=4,
∴D點坐標為:(0,5),B點坐標為:(4,1),
∴直線BD解析式為:y=kx+b,將B,D分別代入得:
∴1=4k+b,b=5,
∴k=-1,
∴y=-x+5,
∴
17、,
∴x2-3x-4=0,
解得:x1=-1,x2=4(舍),
∴y=6,
∴P點坐標為(-1,6),
∴點P的坐標為:(-1,6),(0,3);
(3)如圖3:作EM⊥AO于M,
∵直線AB的解析式為:y=x-3,
∴tan∠OAC=1,
∴∠OAC=45°,
∴∠OAC=∠OAF=45°,
∴AC⊥AF,
∵,
OE最小時S△FEO最小,
∵OE⊥AC時OE最小,
∵AC⊥AF
∴OE∥AF
∴∠EOM=45°,
∴MO=EM,
∵E在直線CA上,
∴E點坐標為(x,-x+3),
∴x=-x+3,
解得:x=,
∴E點坐標為(,).
考
18、點:1. 待定系數(shù)法;2.二次函數(shù)綜合題;3. 數(shù)形結(jié)合.
6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與x軸交于A、B兩點,B點的坐標為(3,0),與y軸交于點C(0,-3),點P是直線BC下方拋物線上的一個動點.
(1)求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
(2)連接PO,PC,并將△POC沿y軸對折,得到四邊形.是否存在點P,使四邊形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時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當(dāng)點P運動到什么位置時,四邊形ABPC的面積最大?求出此時P點的坐標和四邊形ABPC的最大面積.
【答案】解:(1)將B、C兩點的坐標代入,得
, 解得。
∴二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為。
(2)存在。
19、如圖1,假設(shè)拋物線上存在點P,使四邊形為菱形,連接交CO于點E。
∵四邊形為菱形, K∴PC=PO,且PE⊥CO。
∴OE=EC=,即P點的縱坐標為。
由解得:
(不合題意,舍去)。
∴存在這樣的點,此時P點的坐標為(,)。
(3)如圖2,連接PO,作PM⊥x于M,PN⊥y于N。設(shè)P點坐標為(x,),
由=0,得點A坐標為(-1,0)。
∴AO=1,OC=3, OB=3,PM=,PN=x。
∴S四邊形ABPC=++
=AO·OC+OB·PM+OC·PN
=×1×3+×3×()+×3×x
==。
∴當(dāng)x=時,四邊形ABPC的面積最大.此時P點坐標為(,),四邊形ABPC的最大面積為。
【解析】
試題分析:(1)直接把B(3,0)、C(0,-3)代入可得到關(guān)于b、c的方程組,解方程組求得b,c,則從而求得二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
(2)假設(shè)拋物線上存在點P,使四邊形為菱形,連接交CO于點E,則PO=PC,根據(jù)翻折的性質(zhì)得OP′=OP,CP′=CP,易得四邊形POP′C為菱形,又E點坐標為(0, ),則點P的縱坐標為,把y=
代入可求出對應(yīng)x的值,然后確定滿足條件的P點坐標。
(3)由S四邊形ABPC=++求出S四邊形ABPC關(guān)于P點橫坐標的函數(shù)表達式,應(yīng)用二次函數(shù)的最值原理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