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蕭氏穆林公宗譜首卷 7 第一篇 第二章 第一二三節(jié)蕭氏概述 40
《湘南蕭氏穆林公宗譜首卷 7 第一篇 第二章 第一二三節(jié)蕭氏概述 40》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湘南蕭氏穆林公宗譜首卷 7 第一篇 第二章 第一二三節(jié)蕭氏概述 40(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中華蕭氏總譜湖南卷·湘南穆林公宗譜首卷 第二章 概 述 第一節(jié) 蕭氏淵源 一 創(chuàng)姓先祖 一、姓與氏的來源及其關系 姓,照字義,女生為姓。最早“姓”的含義與女性生子有關,無數個女性繁衍后代,其后子又生孫,孫又生子,為了把同一個老祖母傳下來的人加以區(qū)別,這樣便產生了姓。 “姓”,它表示有關的世系同族稱號,起源于母系社會。人類歷史上經歷過一個相當長的母系氏族社會階段。中國的母系氏族制度大約在大荔人時期開始萌芽,經過了數萬年的發(fā)展。當時人們生活在原始共產主義的氏族公社,共同占有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用極其原始的手段進行集體勞動,平均分配十分貧乏的生產資料。由于婦女在社
2、會生活中處于主導地位,也由于婚姻形態(tài)是處于知母不知父的亞血族群婚和對偶群婚,所以婦女在氏族中具有崇高的威望,氏族長一般都是由婦女擔任,子女歸母親所有,隨母所姓。因而,中國最早的許多姓,都帶有“女”字。例如:“姜”、“姬”、“嬴”等最早的姓。 后來,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男子在生產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最后取代婦女而居于主導地位,母系氏族制度轉變?yōu)楦赶凳献逯贫?,大約距今6500—4400年。此時的“姓”,也變成了從父姓。凡同生于一個始祖父的子孫都同姓,并且?guī)缀跻恢毖永m(xù)到今天。 至于“氏”的出現較晚,“由姓而族而氏,是中華上古姓氏發(fā)展的三個階段?!保ā吨腥A姓氏大辭典》第1頁)在上古時期,“氏”首先是
3、表示血統(tǒng)(姓)的分支和發(fā)展?!锻ㄨb?外紀》說:“姓者,統(tǒng)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分?!边@就是說,一個人的姓指他的血統(tǒng)來源而言的,氏則是指他子孫的血統(tǒng)來源而言的?!笆稀蓖ǔS质枪糯F族標志宗族系統(tǒng)的稱號,是私有制的標志。它出現于母系社會讓位于父系社會,“氏”為貴稱,姓退而只作婦女的稱呼,其作用在于:一是為了區(qū)別貴賤。夏、商、周時期,只有貴族才有姓氏,通常出身低賤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血統(tǒng)所自出,只知某“百官大人之族”,也就沒有“姓氏”;二是區(qū)分男女之別。當時貴族中,“男子稱氏,婦女稱姓”;三是為了更好地選取婚配。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中國婚姻從原始人群血緣群婚,演變到母系氏族族外群婚,再到父系
4、氏族一夫一妻制,此時有“同姓不婚”的慣例,如果同姓相婚,不僅有悖人倫,而且還會引起“其生不蕃”的嚴重后果。至春秋末年,由于禮崩樂壞和戰(zhàn)亂的影響,姓氏的界線慢慢變得模糊,秦統(tǒng)一天下以后,廢除以前的章法,開始姓氏合而為一。漢以后至今,姓氏就全無區(qū)分了,人們無論說姓還是談氏,或兼言姓名,都專指姓而言,氏是姓的衍生分支與發(fā)展。 華夏姓氏源遠流長,錯綜紛繁,包括蕭氏在內的姓氏主要形成于夏、商、周三代。當今姓氏的來源至少在二十類以上。有以祖先的族名為姓氏的;有以國和國名為姓氏的;有以邑名、封邑名為姓氏的;有以地名、居地名為姓氏的;有以水(水名)、山名、草名為姓氏的;有以官、官名、官職為姓氏的;有以謚號、
5、封號、號為姓氏的;有以賞賜的爵位為姓氏的;有以王父字為姓氏的;有以名、字為姓氏的;有以從事的職業(yè)技能為姓氏的;有以崇拜物(圖騰)、器物為姓氏的;有以親屬的次(排行)為姓氏的;有以天干、地支、數量詞為姓氏的;有以避諱、避仇、避難及賜姓改過來的姓氏;有從少數民族中改過來的姓氏;有從外國人中改過來的姓氏;還有以方位、數字、十二生肖、四季、朝代名等為姓氏的。 《中華古今姓氏大辭典》中作中國至今實際使用過的姓氏大約有12000個,仍在使用的姓氏約有3000多個,其中常用的有500個左右,人數較多姓氏100個。蕭氏是100個人數較多的姓氏之一,排行在第30位。 二、遠古時代創(chuàng)姓祖先 蕭氏起源歷史
6、悠久。據考古發(fā)現,距今170萬年至3萬年前,已有共同祖先“元謀人”、“藍田人”、“和縣人”、“北京人”、“金牛山人”、“大荔人”、“桐梓人“、“馬壩人”、“許家窯人”、“丁村人”、“山頂洞”、“柳江人”等,稱有巢氏、燧人氏。距今3萬年至0.4萬年前,經歷了伏羲氏系統(tǒng)、神農氏系統(tǒng)和軒轅氏系統(tǒng)等階段。相傳在軒轅氏系統(tǒng)年代末,少典之子炎帝和黃帝兄弟二人,經過多年的斗爭和交往,統(tǒng)一了華夏各民族。因此,炎帝和黃帝二人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先祖。而華夏蕭氏家族則是黃帝的嫡傳。 黃帝生少昊,少昊生嬌極,嬌極生帝嚳俊,俊生四子,長棄為周后稷、次摯即帝嚳帝位、三契為商國君、四堯即帝摯帝位。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
7、相土生昌若,昌若生曹圉,曹圉生園冥,園冥生王亥,王亥生主微,主微生報丁,報丁生報乙,報乙生報丙,報丙生主壬,主壬生主癸,主癸生天乙,天乙生太丁,太丁生太甲,太甲生太庚,太庚生太戊,太戊生河亶甲,河亶甲生祖乙,祖乙生祖辛,祖辛生祖丁,祖丁生小乙,小乙生武丁,武丁生祖甲,祖甲生康丁,康丁生武乙,武乙生文丁,文丁生帝乙,帝乙生微仲衍,衍生宋公稽,稽生丁公申,申生湣公共,共生鮒祀,鮒生釐公舉,舉生惠公覵,覵生哀公敢,敢生戴公撝,撝生武公司空,司空生公樂父,樂父生忠公宗,宗生大心,是為蘭陵蕭氏始祖。 二 蕭氏由來 蕭氏是一個古老姓氏,具有悠久的歷史。蕭姓的來源主要有三大支、五個方面。三
8、大支:即贏姓、子姓和外族的改姓;五個方面:即夏朝以國為氏、商朝以族為氏、春秋以國為氏、遼國改譯來的蕭氏、少數民族改來的蕭姓。夏朝以國為蕭氏的始祖是蕭孟虧,商朝以族為蕭氏的始祖是蕭史,春秋以國為蕭氏的始祖是蕭叔大心,遼國改譯來的蕭姓(耶律阿保機非常欽佩漢王劉邦的功臣蕭何,下令把契丹族中最強大、功勞最大的述律氏改為蕭姓,按照父系氏族共有的傳統(tǒng),耶律氏的女子全都嫁給述律氏,而述律氏的女子也全部嫁給耶律氏,于是遼國的氏族多稱蕭氏)、少數民族改來的蕭姓(北宋北部的遼國契丹族的拔里族、乙室己氏族、回鶻族的述律氏族、奚族石抹等五個氏族全部改為蕭氏)。我房蕭氏系春秋以國為氏的一大支蕭族。 周朝初期,周武王滅
9、商(約公元前1066年),以殷初未寧,封紂王的兒子武庚于殷地(今河南商丘),以治殷民。周武王死后,武庚與周“三監(jiān)”(管叔、蔡叔、霍叔)乘機謀反。周成王三年(公元前1061年),周公旦奉成王之命平定了武庚的叛亂,遷殷民于洛邑(今河南洛陽)九里之地。同年,周公旦把奄國和殷民六族封給長子伯禽,于奄地建立魯國。同時,周公旦封微子于宋。把微子封于殷地,以代殷后,爵為宋公,以后為宋國,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東南)。 微子啟是紂王庶兄,對紂朝歡暮樂,謊淫酒色,酒池肉林,殘害忠良,曾多次向紂進諫,但紂執(zhí)意不聽。微子啟原打算一死了之。太師勸其道:“王子啊,天帝降臨災禍滅亡殷朝,殷紂上不畏天,下不畏民,又不采納長
10、者老者的意見。今天,你即是自己死了,國家還得不到治理,那就不如遠走他鄉(xiāng)?!庇谑?,微子啟離開殷朝而于太師、少師隱于微地。后其叔箕子因數諫佯狂被囚,比干因直諫被剖腹視心,致使天下大亂。及武王滅商,乃肉袒而縛,向周乞降。 《史記?宋微子世家第八》載:“周公既承王命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開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國于宋。微子故能仁賢,乃代武庚,故殷之鐬,民甚戴愛之?!? 宋微子卒,立其弟衍,是為微仲。到宋閔公八年(公元前684年)時,齊、宋兩國合兵伐魯國,宋、魯在乘丘(今山東曲阜一帶)大戰(zhàn)一場,宋敗,宋大夫南宮萬被魯暗箭射中虜去。次年夏,宋閔公為報乘丘之辱又伐魯,結果在戩(
11、魯邑,今山東汶上境)因師未展而又被魯擊敗。是年秋,宋大水,魯遣使慰問,兩國關系開始緩和。是年冬,魯應宋之請,釋放了南宮萬。 宋閔公十年(公元前682年)秋的一天,宋閔公與南宮萬于蒙澤(今河南商丘北),南宮萬盛贊魯莊公,閔公不悅。因博(一種賭輸贏的游戲)而發(fā)生爭吵,閔公怒氣沖沖地說:“始吾敬若;今若,魯俘也?!蹦蠈m萬最怕人家說他當過俘虜,羞惱中抓起棋盤將閔公打死。接著,又打死大夫仇牧,殺太宰華督,立公子游為君。這時,宋國大亂。宋國諸公子見勢不妙,大多數逃到蕭國(今安徽蕭縣西北50里),公子御說逃到亳邑(今河南商丘縣北40里)。南宮萬之弟南宮牛及其親朋猛獲率領大軍圍攻亳。蕭邑大夫為子姓,是宋國公
12、族子弟,名叫大心,他和諸公子共同組成一支軍隊,又到曹國請來援軍,于是年十月伐南宮萬,殺其弟南宮牛和子游,立御說(閔公弟)為君,是為桓公。南宮萬逃到陳國。猛獲逃奔衛(wèi)國,宋人賄賂陳國權貴。陳國設以醇酒把南宮萬灌醉,用皮革把他捆裹起來,送歸宋國。宋人將南宮萬剁成肉醬,報了國仇。大心因在這次平亂中有奇功,受封在蕭地,為蕭國,作為宋國的附庸國,稱大心為蕭叔。85年后,即于公元前597年,蕭國為楚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就是蕭氏。蕭叔大心乃我房蘭陵蕭氏始祖。 蕭氏的起源應追溯到4000多年,伯翳的后裔孟虧助夏禹治水有功,封于蕭國,開始以國名為姓。清代《姓氏考略》載:“伯翳之后孟虧封土于蕭,為蕭
13、孟虧,是蕭姓最古老之源頭”。 《左傳》載:“裔有殷民六族”(徐氏、蕭氏、條氏、索氏、長勺氏、尾勺氏)可見在殷商時期蕭氏已有了一定的規(guī)模。 吾族蕭氏系于子姓,遠祖微子啟,乃帝胄“殷商三仁”之一,比干之侄,紂王庶兄。周武王滅商,封武庚(紂王之子)于殷地(今河南丘)以治殷民。武王卒后,武庚乘機謀反,周成王命周公旦平定叛亂,遷殷民于洛(今洛陽)封給長子伯禽建立魯國,爵為宋公,食采商丘,奉祀殷祖。(包括文丁、帝乙、比干、箕子之祀神) 宋湣公十年(公元前682年)大心因平定南宮長萬叛亂有功,封于蕭邑,(今安徽蕭縣)為蕭國,作為宋之附屬國,稱大心為蕭叔,后來子孫以地為姓,尊蕭叔大心為蕭氏始祖。后因春秋
14、時期各諸侯國互相兼并,混戰(zhàn)不休,社會板蕩,記載殘缺。 蕭何(公元前257年—193年)秦末沛豐人,西漢開國宰相,封酂侯。精通律令,懷伊呂之才,存召周之德,廢暴秦苛政,立興漢良規(guī)。留下了“蕭何月下追韓信”和“蕭規(guī)曹隨”等千古口碑。自漢以來,譜系完整,蕭何又是歷史上吒咤風云人物,我族遂以蕭何為一世祖,作為譜志世系之憑據。 七世蕭望之,居東海蘭陵,(今山東臨沂市蒼山縣東海鎮(zhèn))史稱北蘭陵,官御史大夫,太子太傅,輔幼壟登基,被稱為“一代儒宗”。 西晉時期,開始八王之亂,族人為逃避戰(zhàn)禍,紛紛南遷,東晉建武元年(317年)二十世蕭整舉家遷往南蘭陵(今江蘇常州武進區(qū))其后裔有齊、梁兩朝皇帝十八人,統(tǒng)治半
15、個中國108年。 蕭道成是蕭氏歷史上第一位皇帝,開創(chuàng)蕭氏立國為王的輝煌局面。 蕭衍為梁朝開國皇帝,南蘭陵人,為我族直系。勤于朝政,任賢納諫,興修水利,鼓勵耕作,修文揚武,親撰《春秋問答》等書二百余卷,國勢強盛,周邊鄰國均來朝貢。為魏晉之后文明之邦,成為我族鼎盛時期,其子蕭統(tǒng)世稱昭明太子,著有上百余書,其中《紹明文選》為我國最早的詩文總集,有“文著六朝”之美稱。 入唐以來,南蘭陵有十人任宰相,我族直系蕭巋后裔連續(xù)九世八人入相,二十九世蕭瑀為唐開國宰相,之后有嵩、華、復、俛、寘、倣、遘等八人任宰相,稱“八葉傳芳”。 蘭陵是蕭氏子孫敬仰和向往的地方,是蕭氏引以為榮的地方,故蕭氏以蘭陵為郡望。
16、稱“蘭陵衍派”。蕭氏還有“河南”、“廣陵”兩個郡望。 西晉初,蕭何二十世孫蕭整為淮陰令,渡江居于武進東城,為齊梁房始祖。蕭整之玄孫蕭道成、云孫蕭衍建立齊、梁兩個王朝,加之后梁,共有國一百余年。入唐,宰相輩出,子孫繁衍,簪纓鵲起,齊梁房蔚為蕭氏第一大流派。 東晉末二十二世蕭卓為洮陽令,女為宋武帝劉裕之繼母,子孫為皇舅房,宋、齊、梁、唐、亦多顯宦,為蕭氏第二大流派。 遼帝族耶律氏慕漢高徂儼稱劉氏,后族唯乙撥里氏比蕭相國(蕭何)遂為蕭氏,此外還有壯、侗、彝、傣、回族等少數民族以蕭為姓,為蕭氏第三大流派。 蕭氏在歷史上有18位皇帝,40位宰相,帝王將相層出不窮,騷人墨客,英才輩出。近代有最高人
17、民法院院長蕭揚,四川省省長蕭秧、煤炭工業(yè)部部長蕭寒、國民黨前副主席蕭萬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蕭勁光、上將蕭華、蕭克等杰出人物。 全國有蕭生860萬人,在百家姓排第30位。蕭姓是中國古代四大望族之一,是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星。 第二節(jié) 蕭氏郡望 郡望,是指某一姓氏居住在某一地區(qū)聲望最高的家族,令后人敬仰和向往的地方。居住在不同地方的同一姓氏的人,由于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其社會地位也就不一樣。一些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為了表示自己的血統(tǒng)高貴于其他地區(qū)的同姓人,往往在自己的姓氏前加上居住地區(qū)(郡)名,這樣就形成了郡望。郡望起源于東漢之末,盛行于魏晉南北朝
18、,唐之后逐漸消隱。 郡望顯著的作用有兩個方面:一是選官。從魏晉南北朝一直到隋唐,朝中最為顯赫的官位只能由最著名郡望的人來擔任。二是婚嫁。聯姻必須門當戶對,最重郡望門第。 (一)河南郡 這是發(fā)祥之郡。帝嚳30歲時為東夷首領,遷居亳(今河南省偃師縣西)。帝嚳之子摯的后裔伯翳,下傳孟虧,因馴服鳥獸、助禹治水有功而被夏王封土于“蕭”,開始以國名為氏,即稱“蕭孟虧”。這蕭國,即今河南滎陽市北東北流至今山東利津南入海的古濟水與今河南武涉東北流至今河北滄縣東北入海的古黃河一帶,是最早蕭氏發(fā)祥地,這里誕生了炎黃子孫第一個見于史書的蕭氏人物蕭孟虧(夏代),其后又出現蕭史(周代)、我房叔大心公(春秋時期
19、)、蕭不疑(戰(zhàn)國時期)、漢又有蕭何、蕭望之等等?!逗幽峡な捠霞易V》載:蕭史生子甲申,甲申生子昭,蕭昭仕秦有功,封河南郡王,后子孫又以河南為郡,以蕭史為河南郡始祖。春秋蕭氏主體叔大心后裔將其列為列祖列宗之首,是為我房河南郡始祖。河南郡記其發(fā)端,而后蘭陵郡、南蘭陵郡等則記其發(fā)展,二者同宗共本,一脈相承。 (二)蘭陵郡 這是望族之郡。2001年湖南省隆回縣首次發(fā)現漢相蕭何家族族譜載:蕭何父親名蕭琳,字貢玉,秦時曾任山東兗州刺史,山東蘭陵(今山東縣)人,死后葬于蘭陵郡西北。16世何公之孫18世彪公,字伯文,為漢諫議大夫,因事免官后歸東海蘭陵(今山東嶧縣)中都鄉(xiāng)中都里,德高望重,名垂鄉(xiāng)里
20、,建宗廟,門弟昌盛,代代為官。世代相襲侯爵,世稱蘭陵蕭氏,以16世何公為始祖。何漢名相,何后望之,累官大鴻臚,御史大夫,關內侯。望之八子,長子伋承襲關內侯;次子育大鴻臚,光祿大夫執(zhí)金吾;三子咸官至大司農;四子由大鴻臚,中散大夫。 蘭陵,戰(zhàn)國時期楚置蘭陵邑,治所今山東蒼山西安蘭陵鎮(zhèn)。西晉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從東??し殖鲆徊糠值囟O蘭陵郡。蘭陵郡治所在縣(今山東城縣北),轄今山東棗莊,及滕州市東部、東南部。廢郡改丞縣置,治今山東省棗莊市城鎮(zhèn),金明昌元年(公元1195年)改復蘭陵。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廢蘭陵入州。明降州為縣,民國初屬山東濟寧道。公元1960年建制改設棗莊市。市南為原州
21、治所之地現城鎮(zhèn)。位于山東省南部,史稱北蘭陵。 (三)南蘭陵郡 這是望族之郡。西晉元康元年(公元291年)開始的“八王之亂”,使黃河流域飽受戰(zhàn)禍之苦,尤以河南和河北、陜西、山東、山西與之相鄰的部分受害最烈,為逃避戰(zhàn)亂,一些北方士族和平民紛紛南遷。家住山東蘭陵的蕭整率蕭氏族人,于東晉初(公元317年)舉家南遷晉陵武進縣(今江蘇省武進縣西北)。東晉為了安置北方來人,在其管轄的長江南北地區(qū),用北方州、郡、縣名設置了33個僑州、僑郡和75個僑縣,稱之為“僑置”,蕭整上百戶蕭氏居蘭陵郡,治所在蘭陵縣(今江蘇武進縣西北綏鎮(zhèn))。至南朝宋武帝二年(公元421年),為與原山東蘭陵加以區(qū)別,在“蘭陵”前加以
22、“南”字,稱南蘭陵。南齊建元元年(公元479年),武進縣、蘭陵縣屬南東??ぁA禾毂O(jiān)元年(公元502年)南東??じ臑樘m陵郡,清至民國為武進縣,公元1983年武進縣屬江蘇省常州市。 南蘭陵是形成蕭氏皇族世家的望中之望。蕭整之孫蕭卓任晉洮陽縣(今廣西全州西北)令。蕭卓之女蕭文壽是南朝宋皇太后。蕭文壽之弟蕭源之襲父爵,累官中書黃門郎等職。蕭源之之子蕭思話,累官吏部尚書、軍將軍等職。蕭源之堂弟蕭之,官丹陽尹、虜征將軍。蕭源之有子蕭斌,歷官太守、將軍、刺史。蕭斌之弟蕭簡,官南海太守。蕭思話有六子(惠開、惠明、惠基、惠休、惠朗、惠典),個個都得官職,尤其以前四位顯赫,其后代蕭至忠還當了唐朝宰相。蕭整,字公
23、齊,晉淮陰令。其子孫蕭道成、蕭衍為南朝齊、梁開國皇帝。蕭道成有19個兒子,個個封王,南齊有6人繼皇位。蕭衍有8個兒子,個個封王,梁朝共10人當皇帝,除了皇帝外,入唐還有10位南蘭陵蕭氏宰相,即蕭瑀、蕭至忠、蕭嵩、蕭華、蕭復、蕭俛、蕭鄴、蕭寘、蕭仿、蕭遘等10位。從唐開國宰相蕭瑀開始至唐末宰相蕭遘,平均29年出一個宰相。尤其蕭后裔,先后出了8個宰相,可謂代代出宰相,宰相世家,這在中國歷史上創(chuàng)造了奇跡。《新唐書》贊:“自瑀逮遘,凡八葉宰相,名德相望,與唐盛哀,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這些使蕭氏后代子孫引以為榮。今全國不少蕭氏修譜,都喜歡在自己的族譜上標上“蘭陵”兩個大字,以示自己是蘭陵后代,南蘭
24、陵確實令后人敬仰和向往。 第三節(jié) 蕭氏遷徙 一 遷徙原因 蕭氏最早活動于山東西南兗州、河南西北商丘、安徽北部蕭縣、江蘇西北豐沛四省毗鄰地一帶。在中國的各個不同歷史時期,或因統(tǒng)治者或政府、官員以行政或軍事手段推行的強制型遷移,或因戰(zhàn)亂、自然災害、避仇避難等生存型遷移,或因做官、求官、經商、招賢、從軍、創(chuàng)業(yè)開發(fā)、求一個優(yōu)美的生活或生產環(huán)境等發(fā)展型遷移,有成批遷移,有單家獨戶遷移,也有個別出走,因種種原因,不斷發(fā)生遷移變動,以致逐步擴散分布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如周滅商后對“殷頑民”的分封遷移。即約公元前1061年,周公東征,平定了武庚及周
25、三監(jiān)之亂,繼之攻滅熊、盈族17國,遷殷民(含殷民六族之一的蕭氏族)于洛邑九里之地。這就是統(tǒng)治者為了鎮(zhèn)壓或管理戰(zhàn)敗方而采取的強制性遷移。 如南北朝時,梁有人被別國俘去,自己也大肆擄掠獠人,“蕭衍梁、益二州歲歲伐獠以自裨潤,公私頗籍以為利?!边@就是統(tǒng)治者把掠奪戰(zhàn)俘作奴或販賣作為懲罰的一種手段而實行的強制性遷移。 如南梁侯景之亂,梁大清二年(549年)侯景攻陷梁京都建康(今南京)后,對富室豪族恣意搜刮,把他們的子女、妻妾全部沒入軍營。蕭氏士族凡在建康的已經覆滅略盡,不少蕭氏高門士族,死于被迫遷移途中。當時建康城是一個擁有28萬余人的繁華都市,經過侯景之亂后,存留下來的人不到百分之一二。這就是統(tǒng)治
26、者對戰(zhàn)俘和罪犯的懲罰性強制遷移。 如晉、南北朝時期,“八王之亂”使黃河流域淪為戰(zhàn)場,使今山東、河南一帶人民飽受戰(zhàn)爭之苦。為了逃避戰(zhàn)禍,中原的漢人紛紛遷到相對安全的南方,其中江蘇揚州及長江對岸的今鎮(zhèn)江、常州一帶,成為山東及蘇北移民的集合地。齊、梁開國皇帝蕭道成、蕭衍的老祖宗蕭整就是在晉初(317年)從山東蘭陵遷到江蘇武進縣一帶的。又如五代十國時期,楚君馬殷死后,諸子爭國奪位內訌,舉國混亂,署兵部尚書蕭覺力諫不從,遂和弟嚳、學攜家眷自潭州(今湖南長沙)逃出。此時,不少潭州蕭氏士族紛紛遷出,主要落籍于江西吉安府等地。其中我房繕公于年避難遷徒江西吉安府泰和縣鵝頸塘立宅,是為當地開基始祖。這就是為了避
27、免戰(zhàn)禍而被迫的生存型遷移。 如漢副相級的重臣蕭望之,約于漢元平元年(前74年)由山東蘭陵遷往杜陵。又如宋時蕭穆林于南宋紹興十五年(1145)登進士后任衡郡太守,時解組南游三藍之境,定居藍山盤石開基成為藍山蕭氏始祖。這都是為官求官而成為移民。 如相舜、相禹二公于南宋年間由盤石遷居園山;廷旦、廷弼二公由園山遷居縣城西門外蓮花塘;華義公由蓮花塘遷居曉江洞;延欽公分居下曉江洞;增興公分居大橋桂陽村等地。這都是為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或圖一個優(yōu)美的生活、生產環(huán)境的發(fā)展型遷移。 二 遷徙方向 始祖大心公受封于蕭邑,是為宋附庸國,蕭邑地址在今安徽省蕭縣西北,大心公子孫世居蕭邑。我房14世柱公由蕭邑
28、遷居于江蘇省西北部的豐縣、沛縣一帶。秦末,16世何公隨漢王劉邦起兵,漢朝建立,在京都長安定居下來。西漢初,19世彪公辭官遷歸蘭陵丞縣(今山東棗莊市東南),從此,彪公成了蘭陵始祖。西漢中葉,23世望之公于漢元平元年(前74)從山東蘭陵遷居京兆府杜陵縣(今陜西省長安縣東南),西漢末年,25世紹公又從杜陵遷回山東蘭陵,后其子孫世居蘭陵中都里。三國時期,34世豹公在廣陵做官,為逃避戰(zhàn)亂,帶領同族百余人遷居豫章建昌縣(今江西永修縣)。東晉初,36世整公于東晉初(317年)為逃避戰(zhàn)禍從山東東海蘭陵(今山東棗莊)舉家遷徒到晉陵武進縣(今江蘇常州)東城里。43世詧公于公元555年在江陵(今湖北荊州市江陵區(qū))稱
29、帝,其子孫長居江陵。唐末避馬殷之亂,54世乾公元兄弟五人,同筮所止,得《易》之坎,乃露香祝天筮之,云“遇水則止”,由湖南徙江西泰和早禾渡(今泰和縣禾市鎮(zhèn)),年余,兄弟散徙他所。乾元始遷江西泰和瀘源開派。56世毓文公移居江西泰和縣鵝頸塘。60世穆林公于宋紹興年間任衡州府知府,時值南渡凌夷,以道途多阻,無意還鄉(xiāng),初居蕭家?guī)r,續(xù)遷荒塘湖,三遷而定居藍山盤石村開派。 三 當代分布 一、全國蕭氏分布情況 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提供的1982年全國人口萬分之五的隨機抽樣資料和臺灣1969年的統(tǒng)計資料,有的專家學者測算出“全國蕭氏(含蕭氏)人數約占0.6%”的比例,并以當今全國13億人計算,估計
30、蕭氏人數在780萬左右,蕭姓排在30位,其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15.7%)、湖南(14.6%)、江西(11%)、湖北(10.7%)、山東(10.6%)、廣東(10.1%)六省,大約占全國蕭姓總人口的73%。 二、湖南省蕭氏分布情況 根據《中華姓氏譜·蕭》和《蕭氏有關資料調查提綱》及縣市地方志《人口普查資料》統(tǒng)計結果表明,湖南省蕭氏排位情況為: 新寧縣2000年統(tǒng)計人口數100000人,占該縣總人口30%; 漣源市2001年統(tǒng)計人口數99300人,占該縣總人口25%; 洞口縣2000年統(tǒng)計人口數39000多人,占該縣總人口35%; 城步縣1989年統(tǒng)計人口數為19740人,占該縣
31、總人口8.5%; 婁底市1988年統(tǒng)計人口數為11425人,占該縣總人口3.8%; 衡陽縣1987年統(tǒng)計人口數為28000多人,占該縣總人口5%; 祁東縣1985年統(tǒng)計人口數為42726人,占該縣總人口5.2%; 宜章縣1982年統(tǒng)計人口數為16318人,占該縣總人口3.6%; 嘉禾縣1988年統(tǒng)計人口數為24000多人,占總人口5%; 韶山市1989年統(tǒng)計人口數為3320多人,占總人口3.5%; 新田縣1990年統(tǒng)計人口數為12000多人,占總人口3.2%; 桂陽縣1988年統(tǒng)計人口數為17119人,占總人口2.4%; 新邵縣1982年統(tǒng)計人口數為19000人,占總人口2.3%; 芷江縣1990年統(tǒng)計人口數為9900人,占總人口2.3%; 新化縣1988年統(tǒng)計人口數為20885人,占總人口1.8%; 湘潭縣1988年統(tǒng)計人口數為27900人,占總人口2.3%。 藍山縣1982年統(tǒng)計人口數為7900人,占總人口2.3%。 45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