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課時作業(yè)38 傳統(tǒng)文化-人教版高三全冊地理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課標)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課時作業(yè)38 傳統(tǒng)文化-人教版高三全冊地理試題(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課時作業(yè)(三十八)
(2019·海淀模擬)二十四節(jié)氣是我國獨有的農業(yè)物候歷,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一,寒露節(jié)氣在每年公歷10月8日左右。據(jù)此回答1、2題。
1.“露氣寒冷,將凝結”是寒露時節(jié)的天氣現(xiàn)象,可引起我國這種天氣現(xiàn)象的氣壓系統(tǒng)是( )
A.蒙古高壓 B.印度低壓
C.阿留申低壓 D.夏威夷高壓
2.“上午忙麥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間描述寒露時節(jié)農事活動的諺語。在下列地區(qū)中,該諺語描述的農事活動場景最可能出現(xiàn)在( )
A.珠江三角洲 B.柴達木盆地
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題,寒露節(jié)氣出現(xiàn)在秋季,此時蒙古高壓
2、勢力逐漸增強,受其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吹較為寒冷的偏北風,導致氣溫降低,形成寒露。第2題,諺語說明該地區(qū)既種植小麥,又種植棉花。珠江三角洲為典型的季風水田農業(yè)和基塘農業(yè);柴達木盆地和藏南谷地均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較高,熱量不足,不適宜種植小麥和棉花;渭河平原為溫帶季風氣候,且為平原地形,適宜種植小麥和棉花。
(2018·徐州模擬)“地坑院”是黃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國》以空中視角立體化展示了這個“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圖1為“某地坑院村落景觀圖”,圖2為“某黃土塬地形示意圖(單位:米)”。讀圖,回答3、4題。
3.圖2中,適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3、 )
A.甲 B.乙
C.丙 D.丁
4.作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應( )
A.有選擇地作為旅游資源開發(fā)
B.對各處地坑院完整保護
C.對廢棄的地坑院大力修復
D.加速地坑院的推廣建造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題,結合圖1可知,地坑院落建在地勢較為平坦的地區(qū),根據(jù)圖2,丁地四周高,中間低,且等高線稀疏,地勢平坦,適合建造地坑院村落,D項正確。甲地東北側為溝谷,位于溝谷的頂部,水土流失容易導致地坑院落坍塌,不適合建造地坑院村落,A項錯誤;乙、丙兩地地勢起伏大,不適合建造地坑院村落,B、C兩項錯誤。第4題,有選擇地作為旅游資源開發(fā),能夠籌集資金,促進
4、對地坑院的保護,A項正確;部分地坑院還有居民居住,不適合進行完整保護,B項錯誤;地坑院數(shù)量多,廢棄的地坑院沒有修復價值,C項錯誤;地坑院占地面積廣,會占用大量耕地,并不適合推廣建造,D項錯誤。
(2019·濟南模擬)造紙術作為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之一,至今已有2 000多年的歷史。澤雅素有溫州“西雁蕩”之美譽,該地山多地少,山上多竹林,川間多溪流瀑布,目前仍有十幾個村落沿用古法造紙術生產澤雅屏紙。20世紀90年代初期,澤雅屏紙生產日漸衰落。2011年,國務院將屏紙作坊的典型代表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被譽為“中國造紙術活化石”的古老造紙術又煥發(fā)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據(jù)此完成5~6題。
5.
5、澤雅古法造紙術成為“中國造紙術活化石”的基礎條件是( )
A.廣闊的市場需求 B.便利的交通運輸
C.獨特的自然條件 D.廉價的勞動力
6.20世紀90年代初期,澤雅屏紙生產日漸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造紙收入較低 B.市場需求減少
C.生產成本提高 D.交通運輸不便
答案 5.C 6.A
解析 第5題,由材料可知,溫州澤雅山多地少,山上多竹林,川間多溪流瀑布,目前仍有十幾個村落沿用古法造紙術生產澤雅屏紙。說明澤雅古法造紙術成為“中國造紙術活化石”的基礎條件是獨特的自然條件導致當?shù)赜歇毺氐闹谱鞴に?,C項正確。第6題,20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
6、深入,以及造紙技術的進步,導致古法造紙收入較低,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從事屏紙生產的工人日漸減少,導致生產衰落,A項正確。
(2019·衡水模擬)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氣候、風俗、信仰各異,民居樣式千差萬別?!吨袊窬印粪]票是了解我國民風民俗的一個重要窗口。下圖是一枚《中國民居》郵票票樣。據(jù)此完成7~9題。
7.圖中郵票票樣反映的傳統(tǒng)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國的( )
A.甘與陜 B.魯與豫
C.青與新 D.晉與川
8.該民居形成的主要自然條件是( )
A.林木稀少 B.冬季寒冷
C.千溝萬壑 D.黃土深厚
9.該民居主要分布區(qū)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劇種是( )
7、A.黃梅戲 B.粵劇
C.秦腔 D.豫劇
答案 7.A 8.D 9.C
解析 第7題,圖中郵票票樣反映的傳統(tǒng)民居是窯洞,主要分布在我國黃土高原地區(qū)。黃土高原地跨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河南等省區(qū)。第8題,黃土深厚,直立性強,是窯洞建設的主要物質基礎。第9題,秦腔流行于中國西北的陜西、甘肅等地。粵劇流行于嶺南地區(qū)等粵人聚居地;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起來的,是河南省的代表性劇種。
(2019·綿陽模擬)“廊橋”顧名思義,就是有屋檐的橋,可遮陽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會、看風景等,有的還建有供人暫居的房間。廊橋多為木質
8、或石材加木材結構,我國古代廊橋現(xiàn)存不多。下圖為我國保存至今的一座古代園林的廊橋圖片。據(jù)此完成10、11題。
10.明清時期,下列地區(qū)多建有“廊橋”的是( )
A.齊魯大地 B.橫斷山區(qū)
C.閩粵之地 D.東北平原
11.圖中“廊橋”的主要功能是( )
A.供人暫居 B.遮陽避雨
C.風景與通行 D.宗教和民俗活動
答案 10.C 11.C
解析 第10題,考查中國地理區(qū)域特征差異,依據(jù)答案所提供的四個區(qū)域,齊魯大地、東北平原屬于北方地區(qū),閩粵之地是南方濕熱多雨、河湖縱橫的低山丘陵區(qū),橫斷山區(qū)屬于南北方過渡地帶,山高谷深,結合廊橋的功能可以看出最適宜分布地
9、為南方地區(qū)。第11題,抓住題干關鍵信息“圖中”,本題有一定的靈活性,圖示可以看出廊橋連接了河流兩岸,因此推測其主要功能是通行。
12.(2019·山西模擬)閱讀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食醋在中國有2 000年的歷史,食醋產品在發(fā)展過程中也有很多文化典故。四川保寧醋始于唐長興元年(公元936年),系全國四大名醋之一。它以小麥為主要原料,以六十多道名貴中藥材制曲,取優(yōu)質泉水精釀而成,不僅是調味佳品,而且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和有益于健康的微量元素,具有開胃健脾、抗病抑癌之功能。保寧醋主要銷往川、渝、云、貴等省區(qū),并出口到世界一些國家。我國食醋區(qū)域化口味差異較大、品種較為單一,地方特色食
10、醋產品較多。品牌主要有:江蘇恒順、山西水塔、北京龍門、四川保寧、天津天立、河北珍極、上海寶鼎、山東玉兔等,這些食醋品牌企業(yè)的產量約占全國總量的30%。與國際食醋行業(yè)比較,我國食醋行業(yè)具有廣闊的市場增長空間,我國年人均食醋消費量2.3千克,日本7.9千克,美國6.5千克。
(1)簡析保寧醋能占據(jù)西南地區(qū)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保寧醋企業(yè)發(fā)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市場和文化兩個方面說明保寧醋未來要壯大并提升自身的舉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釀造用水水質好,并糅合多道名
12、貴中藥,具有調味和保健功效;生產歷史悠久,品牌效應強;離市場近,且飲食文化差異小。
(2)國內品牌林立,行業(yè)內競爭激烈;主要生產調味品和藥醋,產品種類少;年產量小,國內市場占有率低;國際化程度低,產品的品質待提升。
(3)通過市場調研和技術改進,滿足個性化需求,帶來食醋品種增加和人均食醋量增加,提高產量和市場占有份額;通過產品升級,增加“含金量”,帶來自身品牌價值提升;通過開展工業(yè)旅游、建醋文化館等,宣傳并開發(fā)自身品牌文化;或通過項目申遺以及建造相應的醋博物館等,保護并提升自身文化品牌。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區(qū)域工業(yè)發(fā)展。(1)可以把題干理解為“產品競爭力強”的原因??梢詮漠a品的時空差異和
13、市場的供需關系進行分析。(2)本題反向考查了“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原因。從材料中提到的“區(qū)域化口味差異較大、品種較為單一,地方特色食醋產品較多”,可以看出醋消費具有區(qū)域性特征。此外,食醋是農產品加工工業(yè),農產品生產受城市化和工業(yè)化影響,規(guī)??s小,影響食醋原料的供給。同時,環(huán)境污染的加劇,水質等變差也會影響其生產。(3)措施類試題,屬于開放性試題,但是題干限制了市場和文化角度。市場可抓住材料中“區(qū)域化口味差異較大、品種較為單一”增加食醋品種有利于適應市場需求。而文化方面,一方面可以增強食醋品牌,另一方面也可以延長產業(yè)鏈,發(fā)展加工體驗和文化旅游等第三產業(yè)。
13.(2019·重慶模擬)閱讀圖文材料
14、,完成下列要求。
中國古典園林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對自然和美好生活環(huán)境的向往與熱愛。下圖為我國某類古典園林的主要分布區(qū)域,明清時期該區(qū)域經濟繁榮,園林建設蔚然成風。
(1)說明明清時期該區(qū)域園林迅速發(fā)展的有利社會經濟條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池、溪、泉等豐富多樣的水景是該區(qū)域園林的突出特點之一。分析該區(qū)域自然條件對營造園林水景的有利影
15、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木結構為主的亭、臺、樓、閣等建筑是我國古典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jù)圖中所示區(qū)域自然條件對該地古典園林建筑可能產生的危害提出兩條防護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經濟發(fā)達(資金充足),文化繁榮,市場需求大;水陸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能工巧匠多。
(2)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沛,能滿足營造園林水景的水量需求;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勢低平,利于園林水景水源的匯集;河網稠密(水系發(fā)育),水體類型多樣,為營造豐富多樣的園林水景提供資源條件;沉積物松散,地下水豐富且埋藏淺,有利于減少營造水景的工程量和成本。
(3)防火;防潮;防蟻蟲;防雷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