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shè)計:認識年月日》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教學設(shè)計:認識年月日(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認識年月日》教學設(shè)計
張 丹
庫都爾小學
《認識年月日》教學設(shè)計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46-48頁的例1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識,記住各月的天數(shù)。
2、使學生會判斷大、小月。
3、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時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滲透科學思想方法。
4、滲透珍惜時間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探究發(fā)現(xiàn)年、月、日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學難點:
發(fā)現(xiàn)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斷方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年歷卡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2、
課 型:
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舊知,引入新課。
1、小黑板出示填空題。
1時=(60)分 2時=(120)分 82分=(1)時22分
1分=(60)秒 240分=(4)時 1分25秒=(85)秒
2、提問:
(1)時、分、秒我們上學期學過,它們都是什么單位?(時間單位)
(2)關(guān)于時間單位你還知道哪些?(年、月、日)
(3)那么關(guān)于年、月、日的知識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主提問)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guān)年、月、日的知識。
〖板書課題:認識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年、月、日。
①提問:
以前我們研究時、分、秒的時候用什么
3、?(鐘表)那么年、月、日我們用什么來研究呢?(年歷卡)
②提問:
拿出我們準備的年歷卡,看看是哪一年的年歷?(2012年)
③提問:
分別在年歷卡上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幾。
提問:10月1日是什么節(jié)日?你們知道在哪一年的10月1日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嗎?(1949年)打開書看64頁的圖片,看看你都知道這些有意義的日子嗎?
④提問:
那么,申奧成功又在哪一年呢?(2001年) 植樹節(jié)又在哪一天呢?我們小朋友的節(jié)日又在哪一天呢?誰能說一說?下面填寫在書上在讓我們讀一讀共同記住這些有意義的日子。
⑤想一想:
你還知道哪些有意義的日子?
八一建軍年
4、 五一勞動節(jié) 三八婦女節(jié)
七一黨的生日 九月十日教師節(jié) 一月一日元旦
⑥提問:
剛才那些日子都是具有教育意義和值得歡慶的,那么在我們的小家中也有的日子是值得歡慶的?什么時候呢?(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結(jié)婚紀念日等)那么你知道爸爸、媽媽和自己的生日嗎?你想在年歷上圈出來嗎?下面請看教材47頁2003年年歷。
⑦合作探究。
在圈之前,我們觀察上面的年歷,你能回答下面的幾個問題嗎?一年有幾個月?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⑧討論交流。
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內(nèi)容,板書:
年
月
日
一年
12個月
365天
5、
1、3、5、7、8、10、12
31天
4、6、9、11
30天
2
29天或28天
⑨質(zhì)疑:
你們手中的年歷是哪一年的?(2012年)看看你們的年歷上31天的是不是這幾個月?30天的是不是這幾個月?
⑩認識大月、小月。
講述:通過同學們認真仔細地觀察,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這7個月都是31天,4、6、9、11這4個月都是30天,他們是不會發(fā)生變化的,我們把每月的天數(shù)是31天的這幾個月叫大月,把每天的天數(shù)是30天的這幾個月叫小月。板書:大月、小月
那么2月呢?看看2003年的2月有幾天?(28天)那么2012年的2月又有幾天?(2
6、9天)所以二月是個特殊的月。 板書:2 29天或28天
2、鞏固。
下面讓我們完成48頁的“做一做”。
用彩筆在上頁的年歷里圈出生日,并想一想是大月、小月還是特殊的月?
3、記住大月、小月。
剛才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一年有12個月,7個大月4個小月和一個特殊的月。那怎樣記住一年中的大、小月呢?(讓我們用左拳記憶法幫助記憶,并讀兒歌記住大月。)
三、全課總結(jié)。
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誰能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十二1-2題。
板書設(shè)計:
認識年、月、日
年
月
日
一年
12個月
365天
1、3、5、7、8、10、12
31天
大月
4、6、9、11
30天
小月
2
29天
或
28天
特殊月
教學反思:
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幾乎天天接觸年、月、日的有關(guān)知識,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但需要關(guān)注的是不同學生在這方面的積累是有差異的。教師應(yīng)多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和空間,從而讓學生體會思考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