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曉景》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惠崇春江曉景(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惠崇春江曉景
徜徉在詩情畫意中
《惠崇〈春江曉景〉》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廣西河池市南丹縣大廠鎮(zhèn)中心小學 羅冬梅
一、教學目的:
1 .讓學生讀懂詩句,了解春天的特點,想象詩句描繪的春色盎然的美 景,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2 .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詞語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這首詩。
4 .進行古詩配畫和美文積累。
二、教學重難點:
1 .借助注釋和資料理解古詩。
2 .引導學生通過詩的文字想象畫面,讀出詩歌展示的美景和喜悅之情。
三、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輕音樂
四、教學課時: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㈠激趣導入。
1、欣賞春天。課件展示
2、:美麗的春景圖。同學們,看到這樣充滿生機 勃勃的畫面,你是怎樣的心情?
2、學生暢所欲言。
3、春天百花盛開,一片生機,正因為春天的美麗,從古到今有許多贊 美春天的詩歌,今天讓我們跟隨著大詩人蘇軾一起欣賞《惠崇〈春江曉景)》 吧!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用聲色并茂的課件,呈現(xiàn)生機勃勃的春景圖, 讓學生沉浸在春意之中。引起他們的學習欲望,激發(fā)學習興趣,愉快地融入課堂學習。
4、板書釋題。
⑴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⑵從課題中,你讀懂了什么?
⑶觀察圖畫。
①課件出示《春江曉景》圖,說說圖上畫了什么?
②學生自由說圖。
㈡初讀詩文,觸摸美景。
L課前我們已經(jīng)查閱了資料
3、,誰能結(jié)合你查閱的資料談談對蘇軾、惠 崇的了解。
⑴課件出示:簡介惠崇。北宋有名的和尚,能詩善畫,尤善畫鵝、鴨 等小動物。
⑵課件出示:簡介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號東坡居士,又名蘇 東坡。文學創(chuàng)作成就極高,文、詩、詞均為一代大家。這首詩就是他為好 友惠崇畫的《春江曉景》題寫的詩。
2 .出示自學要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句,注意把字音讀 準。
①自由讀。 ②同桌互讀互評。
3 .檢查自學情況o
⑴抽學生讀詩。(師生評價)
⑵師生評價,讀準字音:曉、鴨、蘆、欲。
⑶師范讀、生讀。
⑷結(jié)合插圖,這首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覺?
4、我們通過朗讀把這種感覺表達出來,可以嗎
4、?
5、齊聲朗讀,老師適時點撥。
【設計意圖】每一首詩都是經(jīng)過千錘百煉而成,只有細細地品味詩句,才能和古詩 情景交融,真正領悟出古詩的賞心悅目之美。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 吟”,可見誦讀是古詩文教學很好的方法。教學中采用多種讀的形式讓學生理解、感悟, 在讀中漸入佳境。
(三)品讀詩歌。
1、說一說。
⑴齊讀古詩,教師質(zhì)疑:詩歌寫了拿些景物?哪些景物畫中有,哪些 沒有?
⑵課件出示:“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簍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誰來讀這首詩?
⑶學生思考,同桌相互學習。
⑷學生匯報,隨機點撥。
①詩中描寫的景物有:竹、桃花、江水、鴨字、萎蒿、
5、蘆芽、河豚。
②作者站在江邊,看到這春意盎然的美景,心情怎樣?假如你就是詩 人,你會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滲透說話練習,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表達環(huán)境,提高口語表達的 能力。同時可以加深對詩歌意境的更深入的體會。
⑸同學們,當看到這美麗春天景象,我們的心情如何呀?帶著這種感 覺去讀詩吧!
⑹思考:春天江水溫暖,群鴨最先感覺到。詩中那句詩寫的,讀出來。 春天江水溫暖,我們看得見嗎?詩人又是怎樣感受到的呢?
⑺配樂有感情地朗讀。
⑻用學過的四個字的詞語贊美這美麗的春光。(春意盎然、春暖花 開……)
2、想一想。
⑴勾勒景象:詩中寫到哪些景物,在大腦中勾勒出這些景象。(竹林 之中,
6、伸出兩三枝桃花,鴨子在江水里嬉戲,最先感受到江水變暖了。萎 蒿長得滿地是都是,蘆芽抽出了芽。)
⑵渲染色彩:給美麗的景物染上顏色。(清翠的竹林之中,伸出兩三枝 紅艷艷的桃花,鴨子在清澈的江水里嬉戲,最先感受到江水變暖了。萎蒿 長得滿地都是,蘆芽抽出了嫩嫩的芽,到處一片綠色,好一派明媚的春光 呀!)
⑶讓畫面活起來:賦予一切事物動感活力。(漫步江邊,清翠的竹林之 中,伸出兩三枝紅艷艷的桃花,鴨子在江水里自由自在地嬉戲,它們最先 感受到江水變暖了。江邊,萎蒿長得滿地都是,蘆芽抽出了嫩嫩的芽,到 處一片綠色,好一派明媚的春光呀!)
⑷播放輕音樂,感情朗讀。
用優(yōu)美的語言把學生帶入意境。(眼前
7、這情景,鴨子陶醉了,河豚陶醉 了,詩人陶醉了,我們也醉了。下面同學們感情的朗讀,加上表情、動作 去感受春天之美D
【設計意圖】古詩具備有很強的凝聚和減縮功能,給我們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教學中引導學生借助“勾勒畫面一渲染色彩一讓畫面動起來”的三個步驟,憑借想 象讓詩歌的語言文字轉(zhuǎn)化、還原為栩栩如生的畫面,再加上音樂的渲染,不但能夠讓學 生真正感受到詩歌的形象之美,同時更深體會到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
㈣拓展練習。
1 .畫一畫。根據(jù)自己對詩歌的理解,根據(jù)你的想象,咱們也來學學惠
崇,把這一幅美麗的春景圖畫出來。
2 .把詩題在自己畫的畫上。
3 .展示畫作,大家欣賞,再次情朗讀。
㈤
8、感受寫法,總結(jié)學法
感受寫法。
【設計意圖】“畫是無聲詩,詩是有聲畫J全詩一句一景,有動有靜,宛如一幅渾 然一體的美麗畫卷。讀詩作畫,把繪畫引入古詩教學。結(jié)合學生的理解,抓住景物特征 用優(yōu)美的線條、豐富的色彩、整合的畫面將無形的詩詞形象幻化成直觀形象,在愉快地 情境中,領悟文字的內(nèi)涵,體味意境的高妙,在賞畫吟詩中,深入情境。
4 .歸納學法。
⑴我們一起來回憶剛才是怎樣學習詩歌的。
⑵學生歸納。
因布置作業(yè)。
課后延伸:找描寫春天的詩,讀一讀,品一品,感受詩人筆下春天的 無限美好。
【設計意圖】通過同類內(nèi)容的遷移,讓學生對課文主旨的理解,達到古詩沉淀的目 的,感受古典文化的底蘊
9、。
教學反思:
一、注重創(chuàng)設情景,改變學生學習的角色
開課欣賞春天美景圖談話時,我就注意把學生“拉進來”,在教學中引 導學生欣賞、感受、表達,由心去感受春天的美。激發(fā)起學習的欲望,走 拉近了學生與文章的距離,更能表達出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有利于學生準確 恰當?shù)睦斫庠姼?。課中,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置身之中,漫步江邊,讓 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二、引導學生熟讀成誦
課堂采用多種誦讀的形式,目的在提高學生誦讀興趣的方法,有效地 促進學生對誦讀對象的識記。反復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 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多了,自然成誦。使學 生在讀詩的同時,感悟詩的韻律美。同時
10、,感悟詩的和諧韻律,積累消化, 成為隨時可提取的有用材料。在反復誦讀中,學生自然會不斷有新的感受 會。學生通過讀與誦,對詩歌情景即有所了解。因此,在學生理解詩文大 意之后,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通過引導學生想象意境后品讀,伴隨著優(yōu)美 的音樂讀,感受詩中景物的生機勃勃。
三、意境想象再現(xiàn)法,感受詩歌的意境
一首詩本身就是一幅畫,根據(jù)詩的內(nèi)容去畫畫,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是 古詩教學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在教學這首詩時,我得益于魏書生先生的想 象的一些方法,引導學生借助“夠了畫面——渲染色彩一一讓畫面動起來” 的三步曲,憑借想象讓詩歌的語言文字轉(zhuǎn)化、還原為生動具體的形象的畫 面。抓住“竹”的清脆,“桃花”的
11、紅艷,萎蒿的“滿。蘆葦抽芽,讓學 生體會春意盎然?!傍喿印辨覒颉ⅰ昂与唷鄙嫌?,寫出了春天的生機。讓學 生不僅想象百花盛開,五彩繽紛的春景圖,還體生機勃勃的景象。一幅春 景圖躍然學生眼前,學生感受到作者看到如此美景該是多么愉悅。這樣做 不但能夠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詩歌的形象之美,同時更深體會到作者內(nèi)心的 情感。然后再設計“畫一畫”的畫意境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己動手把詩句變成 一幅優(yōu)美的風景畫,在學生動手繪圖以后,再引導學生體會詩句的意思, 讓詩句在學生面前立體化起來、活起來,極大地豐富了畫面,使學生能感 受到詩中有聲有色、有靜有動的畫面美,幫助學生更好地加深了對詩的理 解,從而真正感受到詩歌的美,欣賞到詩歌的美。
四、課外延伸,拓展學習
描寫春景的詩歌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學生學過的很多。所以設計了拓展活 動:讓學生課外搜集描寫春天的詩歌,讀一讀、品一品,讓學生感受春天 的美好。通過拓展閱讀、自主感悟、合作學習,進一步掌握詩的規(guī)律、特 點,實現(xiàn)“教為了不教”、“語文課本只是一個范本”的教學理念,學生通 過比較也進一步加深了對文本《惠崇V春江曉景〉》的理解、感悟,可謂 一舉兩得,實現(xiàn)了文本與超文本的有機融合。不但擴寬了學生的視野,增 長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擴大學生的課 外閱讀,增加詩文的積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