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案例 (5)》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小學語文教學案例 (5)(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小學語文教學案例一: 認識生活 探究生活
—— 《菜園里》教學片段
[教學片斷]
教室的中間,學生每 6人圍坐成一個小組,教室的四周擺著許多新鮮蔬菜,有白菜、卷心菜,有白色、紅色的蘿卜,紅色、綠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淺黃、深黃的南瓜,有穿著綠衣裳的黃瓜,還有細長的豆角。如果你要認為這是在上自然課或是美術(shù)課,那你就猜錯了。這是王俊老師正在上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菜園里》。
上課了,老師親切的話語響起:“大家看,我們來到‘菜園里\,我們四周有這么多蔬菜,你們想認識它們嗎?” 學生興奮地齊聲說:“想!”
乘著學生的興趣,王老師繼續(xù)往下說:“那好,待會兒同學們就下座位到教室的四周去看
2、一看、摸一摸這些蔬菜,再讀一讀旁邊的小卡片,試著記住它們的名字,可不要把它們名字叫錯了?讀完后把小卡片拿在手里,等到把所有的蔬菜認完了,就回座位?!?
王老師的話剛說完,學生們便像一只只快樂的小鳥飛向了教室的四周,微笑著看看這種蔬菜,摸摸那種蔬菜,有的還湊上小鼻子聞一聞,然后再饒有興致地拿起旁邊的小卡片讀一讀,看看這可愛的東西叫什么名字。
王老師在教室里輕輕地走著,觀察每一位學生,分享著學生的收獲和快樂,當看到學生們因收獲而激發(fā)出學習的興趣時,她親切的話語又在同學們耳邊響起:“下面,王老師看看你們是不是真的記住了這些蔬菜的名稱?我拿出一種蔬菜,你們趕快把它的小卡片舉起來,大聲讀。比一比,看誰
3、找得快,讀得準,聲音響亮?!?
王老師首先舉起一個大南瓜。學生們迅速地在許多張卡片中找出“南瓜”的卡片,并搶著大聲地讀出來:“南瓜”、“南瓜”……
“你們找得很快,很準,但要注意‘南瓜\的‘南\是鼻音,請大家再讀一遍!”
學生們準確地齊讀:“南瓜”。
王老師又舉起了“黃瓜”、“豆角”、“白菜”、“卷心菜”,最后又拿出了紫顏色的“茄子”,學生們紛紛找出卡片舉著讀“ qizi”、“qiz”、“quzi”,王老師在眾多的讀音中分辨出有一個學生把“qizi”讀成“quzi”。王老師親切地說:“好像有人把它讀成‘quzi \,我們再讀一遍,讀準它的名字——‘qizi\,全班齊讀?!?
根據(jù)學生們在
4、課堂上反饋的信息和實際情況來看,生字確實是學生們學習的難點。
此起彼伏的讀書聲過后,學生們慢慢地安靜下來。
“你們想把剛才讀的生字讀給大家聽聽嗎?”王老師商量的語氣,體現(xiàn)了師生之間平等的關(guān)系。
學生紛紛舉手。
課堂上,學生清晰、自信地讀書,老師熱情地鼓勵,聲聲入耳。
為了讓學生更輕松地理解課文,將自己的收獲暢快地表達出來,王老師說:“你們剛才認識了那么多的蔬菜,誰愿意說說它們?說說你看到的,摸到的,感覺到的,你愿意說哪個就說哪個!”
“我剛才認識了豆角,我覺得豆角又細又長又軟,像一根鞭子。”
“我覺得更像一根繩子?!?
“我剛才摸到了黃瓜身上有刺?!?
“我知道了,南瓜是黃色的,
5、是圓形的,它的皮很硬?!?
“西紅柿,紅紅的,軟軟的,我聞了聞,還有一股清香味呢 !”
“我知道了卷心菜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包菜?!?
【評析】
生活是教學的源泉,也是學生們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此課中,老師直接將情景生活化,并將教學明顯地分成了認識生活與探究生活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景,走入相關(guān)認知的園地。此時課文所要學習的生詞已不再是一個個陌生的、生硬的方塊字的組合,而是一個個他們急于認識的朋友。當學生們在老師的幫助下,人人都通過自己的努力,知道了這些蔬菜的名字,并讀準了字音,認識了它們,歡快的氣氛就彌漫了整個教室。第二個層次則是創(chuàng)設了一個相對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們由看一看、
6、聞一聞以及摸一摸,他們自然明白了更多。原來“豆角像一根繩子”,“西紅柿紅紅的、軟軟的、香香的”,“我們吃的包萊就是卷心萊呀”……這些陌生或熟悉的蔬菜的特點,不是老師向?qū)W生講解的知識點,而是學生們獨自探究的“偉大”成果。學生們通過生活獲得了認知,又通過進一步的認知,明確了更多的生活中的事例,語言也在認識和探究中得到發(fā)展。
這是一個典型的開放課堂,我們仿佛看到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境界。在這里,教育不再是未來生活的預備,而是兒童現(xiàn)實生活的過程。教育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增長了學生們的知識,發(fā)展了他們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識和習慣,并激發(fā)他們的情感。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二
7、:
《小小的船》一課的教案及教學后記
教學目標:
1.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熱愛大自然,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2. 識字——12個;鞏固學過的字;滲透性識字;初步接觸多音字。
3. 寫字——6個;“小”作偏旁的變形。
4. 詞、語、句——學習“誰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 閱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6. 口語交際——“老師,請您評評我的字”
7. 學法和習慣——基本掌握聽讀識字的方法;開始培養(yǎng)自檢,互檢的習慣。
教學重點:
1. 通過誦讀,感受詩歌的意境,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8、2. 用聽讀法識字。
教學難點:用聽讀法識字。
教學方法手段:講授、談話、演示、創(chuàng)造性作業(yè)等。
教具準備:幻燈片,字詞卡,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1. 古時候,人們就想飛到月亮上去,我國民間就有一個神話故事叫<<嫦娥奔月>>,說的是人間有一個叫嫦娥的姑娘聽說月亮上很美,于是想盡了一切辦法,飛到了月亮上。當然這只是個神話?,F(xiàn)在我們?nèi)祟惒坏呀?jīng)登上了月球,而且還能乘宇宙飛船再回到地球上來呢!
[說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今天怎么不見我們的好朋友丁丁了 ?
[說明:卡通人物丁丁更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
二、指導
9、看圖
1.示圖: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機貼詞卡在圖的相應位置:小小的船、彎彎的月兒、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說明:在培養(yǎng)觀察能力的同時,將具體事物與詞組一一對應,具體情境更有利于一年級學生的識字。]
2. 原來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問題要問丁丁嗎?
[說明:孩子的好奇心由此被激發(fā)。]
三、讀文
1.板題,理解課題的寓意。
2.反復練習,讀熟課文:( 1)自己練讀,畫出不會讀的字。( 2)教師帶讀,學生留意自己不會讀的字。
( 3)學生再讀課文,若還有不會讀的字問一問旁邊的同學或老師。
( 4)指名讀文,眾生評議。
( 5)教師范讀,學生評議后標
10、出停頓。
( 6)齊讀課文。
[說明: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要從小培養(yǎng)。讓學生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朗讀的規(guī)律,訓練朗讀的基本技能。]
四、認字
1.示詞組卡,全班認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板疊詞卡,這幾個詞有什么特點?
表示“彎彎的月兒”,比較“彎的月兒”彎?還是“彎彎的月兒”彎?教師范讀,生練讀,同法練讀“小小的船”、“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說明: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的空間,在發(fā)現(xiàn)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
3.感情朗讀課文:
丁丁說小朋友讀的真好,把月兒讀得彎彎的,把船兒讀得小小的,把星星讀得閃閃的,把天讀得藍藍的,他還想聽小朋友讀一次課文,你們愿意嗎?一
11、邊讀一邊想象可愛的星星、月亮、天空。
[說明:充滿童趣和美感的語言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表現(xiàn)欲,以加深對詩歌意境的體驗。]
五、認單字
1.示貼有字卡的小黑板:小朋友看,誰來了?
2.“誰來當當小老師?”會讀哪些字就拿下字寶寶,領(lǐng)大家讀一次。
組詞重點:里、月 多音字:只
3. 小組合作識記一類字:
分析部件:只、尖、里 字理識字:月 數(shù)筆畫:在、見
編兒歌:只、尖 猜謎語:月
[說明:“寶寶”形狀的字卡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
12、式既滿足了學生個體的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又使教師真正地站在了組織者、引導者的位置。在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前提下合作記字。]
4.拓展識字方法:丁丁說其實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能見到字,比如說電視里、商店里、街道上的廣告牌等,你平時還在哪里見過這些字?
[說明:溝通課堂內(nèi)外,努力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5.同座互檢生字掌握情況。
[說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6.游戲:猜猜他是誰?
[說明:游戲的魅力在于激趣。]
7.自由組合進行拼句游戲:摘果子,做拼盤。
[說明:讓學生直接接觸語文材料,進行變句的訓練。]
六、音樂欣賞,感情朗讀,練習背誦
1.播放歌曲
13、《小小的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做動作。
2.配樂朗誦,練習背誦。
[說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與藝術(shù)科交叉滲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加深對詩歌意境的理解和體驗。]
3.丁丁說彎彎的月兒像小船 ,你覺得月亮還像什么?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
4.大家想象丁丁那樣到月亮上去看夜空嗎?閉眼,聽音樂,放松,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說明:教學的結(jié)束并不是學生學習的結(jié)束,學習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義。]
七、寫字
1.觀察書上田字格里的字,你認為哪個字難寫?
[說明:由學生通過觀察去發(fā)現(xiàn),教師則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突破難點。]
2.多媒體演示“里”,“在”的筆順,生書空。
3.
14、余下的字,指名說筆順,多媒體演示,一生領(lǐng)書空。
4.觀察字的筆畫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同桌說一說,指名說。
5.指名二人在燈片上寫字,眾生觀察,對比,評議。
6.學生練寫生字。
[說明:基本書寫技能的訓練讓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
7.口語交際訓練:老師,請您評評我的字。
聽課老師評點所寫的字。
[說明:充分利用具體真實的交際情境,提高學生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
八、課外作業(yè)
觀察月亮的形狀,看看月亮變成什么形狀的時候,丁丁就該結(jié)束他的旅行回來了。
[說明:教學的結(jié)束并不是學生學習的結(jié)束,學習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義。]
教學后記
本單元以“太陽和月亮”為主題,編選了兩篇詩
15、歌和一首古詩,《小小的船》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故事引入,看圖,讀文,自主識字,音樂欣賞,朗讀感悟,拼句游戲等多項語文實踐活動,從而達到了各方面的教學目標,較好地體現(xiàn)了“課標”的精神,本課例注重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是以參與者的姿態(tài)與學生一起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力求體現(xiàn)民主性、平等性,創(chuàng)設了輕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圍,教師以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對于一年級新入學的學生來說,興趣是其主動學習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對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發(fā),如由故事引入,教具設計
16、富于童趣,安排音樂欣賞及水果拼盤游戲。課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如自己練讀課文,當小老師認單字,自主識字寫字,互檢認字情況,自由組合做拼句游戲等多項生生合作完成的學習活動。同時教師彈性地處理教材,如將“語文天地”中的“讀一讀”、“照樣子說一說”等內(nèi)容有機地安排在本課的教學中。
本課例努力體現(xiàn)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識字教學主要采用聽讀識字法,在進行認的活動時,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基礎和生活的環(huán)境。如教師啟發(fā)提問:“平時你在哪里見過這些字?”由于學生生長在漢語的環(huán)境中,所以能說出日常生活中常用常見的詞,讓學生切身體會語文學習的樂趣。
本課例進行了一個“摘果
17、子,作拼盤”的拼句游戲,要求學生自由組合將“智慧樹”上的“詞語果子”:“我”、“小魚”、“鳥兒”、“爸爸”、“在家里”、“在小小的船里”、“在河里”、“在天上”、“看書”、“游”、“飛”、“坐”摘下來后,放在盤子里,做成“誰在哪里干什么”的水果拼盤。學生拼出了“我在家里看書?!薄ⅰ拔遥ò职郑┰诤永镉??!薄ⅰ鞍职衷谛⌒〉拇镒??!?、“我(小魚、爸爸)在天上飛?!?、“小魚(鳥兒)在家里看書。”等充滿了想象力的句子。
本課例注重跨學科的學習,設計了欣賞音樂,做律動等活動,與藝術(shù)課交叉滲透整合,使學生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
本課例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18、定位在熱愛大自然,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對星星、月亮、天空,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所以在教學中不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是在創(chuàng)設的自然情境中,讓學生充分地讀,在積極主動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加深對詩歌意境的理解和體驗,還學生以情,還語文教學以情。
本課例在知識與技能的教學目標方面,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運用,如拼句的練習,各種方式的閱讀,創(chuàng)設情境的體驗等,還注重訓練基本技能,如讀的具體指導,引導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及寫姿指導。在此基礎上,再注重對創(chuàng)造潛能的開發(fā),如想象月亮的形狀,問在夜空還看到了什么,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本課例對雙基落實與能力培養(yǎng)的度還未把握得體,如能充分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效果會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