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 134《物質(zhì)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導學案 魯科版必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化學 134《物質(zhì)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導學案 魯科版必修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1.3.4《物質(zhì)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導學案(教師版)
【學習目標】
1.從物質(zhì)的量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
2.以具體的簡單計算為例,明確物質(zhì)的量將貫穿于整個高中化學的學習。
3.物質(zhì)的量、物質(zhì)質(zhì)量、氣體體積、物質(zhì)的量濃度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化學反應中的應用。
【學習重點、難點】:
物質(zhì)的量、物質(zhì)的量濃度、氣體摩爾體積應用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學習過程】
一、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依據(jù)
1.完成下列表格
N2+3H2 2NH3
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
____ ∶ ____ ∶ ____
物質(zhì)的分子數(shù)之比
____ ∶ ____ ∶ __
2、__
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
____ ∶ ____ ∶ ____
氣體體積之比
____ ∶ ____ ∶ ____
2.結論
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zhì)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等于組成各物質(zhì)的________之比,等于各物質(zhì)的________之比,即ν1∶ν2∶ν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于氣體參與的反應,在同溫同壓下各物質(zhì)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等于各氣體的______之比,即ν1∶ν2∶ν3=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基本要求
1.根據(jù)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時,已知的物
3、質(zhì)的其他物理量可換算成物質(zhì)的量,再根據(jù)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等于其__________之比,列比例式。
2.各物理量及單位、公式等盡量用符號表示。各物理量要注明所表示的物質(zhì)(或粒子)的符號,如參加反應的NaOH的物質(zhì)的量表示為__________。
3.設未知數(shù)可直接用各物理量符號表示,如設參加反應的HCl的物質(zhì)的量為______,并且不用帶單位。
4.把已知量代入比例式計算時,都要代入單位。
5.根據(jù)化學方程式計算時,已知物理量和被求物理量,只要滿足“上下一致,左右相當”即可進行求算,如46 g Na與水反應時,46 g Na與22.4 L H2(標況)是相當?shù)摹?
三、利用化學
4、方程式進行計算的基本步驟
知識點1 物質(zhì)的量應用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1.實驗室欲用5 mol/L的NaOH溶液吸收0.5 mol Cl2以防止污染空氣,則需要NaOH溶液的體積是( )
A.22.4 l B.0.2 L C.0.1 L D.2 L
知識點2 差量法
2.將8 g鐵片放入100 mL硫酸銅溶液中,溶液中的Cu2+全部被還原時,鐵片變?yōu)?.2 g,則原c(CuSO4)為( )
A.0.5 mol/L B.0.25 mol/L C.0.025 mol/L D.0.125 mo
5、l/L
知識點3 關系式法
3.10 g Mg、Al合金與足量100 mL NaOH溶液反應,產(chǎn)生H2的體積為6.72 L(標準狀況下),求:
(1)合金中Al的質(zhì)量分數(shù);
(2)生成物NaAlO2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假設溶液體積不變)。
答案解析
基礎落實
一、1.從左至右,從上至下:1 3 2 1 3 2 1 3 2 1 3 2 2.分子數(shù) 物質(zhì)的量 N1∶N2∶N3 n1∶n2∶n3 體積 V1∶V2∶V3
二、1.物質(zhì)的量 2.n(NaOH) 3.n
對點訓練
1.B [ Cl2+ 2NaOH===NaCl+NaClO+H2O
1
6、mol 2 mol
0.5 mol n(NaOH)
故n(NaOH)=1 mol
V(NaOH)===0.2 L,故選B。]
2.B [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利用差量法進行計算
Fe+CuSO4===FeSO4+Cu Δm
1 mol 8 g
n(CuSO4) (8.2-8) g
則n(CuSO4)==0.025 mol
c(CuSO4)==0.25 mol/L]
3.(1)54% (2)2 mol/L
解析 n(H2)===0.3 mol
2Al ~ 2NaAlO2 ~ 3H2
2 mol 2 mol 3 mol
n(Al) n(NaAlO2) 0.3 mol
(1)n(Al)==0.2 mol
m(Al)=0.2 mol27 g/mol=5.4 g
鋁的質(zhì)量分數(shù)=100%=54%
(2)n(NaAlO2)==0.2 mol
c(NaAlO2)===2 mol/L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