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讀后感:習慣成自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教育》讀后感:習慣成自然(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新教育》讀后感:習慣成自然
對于新教育,從聽說新教育,到走進新教育,進而實踐新教育,我自己感到到目前為止,我個人對新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相對比較深刻的理解。特別是學校為我們購買了朱
永新的《新教育》 一書,讓我們在思想上進一步提高了對 “新教育”改革的認識,也可以說成一種全新理念的一次升華。
但是,作為常年從事小學數學工作的我來說,雖然自認為邏輯思維和抽象能力還算不錯,但是語言表達能力嚴重欠缺,說道通俗一點就是:我心理明白,說不出來什么大道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今天,來參加這次交流會,只好簡單談一點很淺顯的個人體會。
“新教育”改革
2、運動,其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個性、尊重學
生人格、 訓練學生民主能力。 “新課程”、“新基礎教育” 、“新教育實驗”已經成為中國教育改革過程中眾人皆知的三個關
鍵詞,這三大教育實呈現為“三足鼎立”之勢,共同為當代中國教育支撐起了一片新的天空。
因為從事教育一線工作,所以對我感觸最深的是新教育
六個行動之“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 ,這也是我們學校搞新教育的一個亮點。
老師和學生們通過教育日記、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記錄、反思教師的日常教育和學習生活,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學生的自主成長。寫教育隨筆不僅是練筆,也
不
3、僅僅是 “心靈的對話” ,教育隨筆還有育德、 啟智的功能。教師和學生在寫隨筆(日記)的過程中,體驗生活,學會欣
賞自己,肯定自我,反思自我,促進師生超越自我。教師可以把隨筆寫在批閱里,可以為每個孩子寫信,寫賀卡,寫觀察日記,鼓勵教師和學生堅持記錄生活的軌跡和人生反思的成果。也是一種師生之間交流的很不錯的有效方式。
我們從剛開始的拼湊的方式寫隨筆,進而到有感而發(fā)不由自出的寫隨筆抒發(fā)感情、探討問題、交流經驗,到慢慢地形成一種習慣,我們會發(fā)現,自己的寫作水平小有提高了,居然還有可以教語文課的天賦了,甚至有些想該行的念頭了。老師的這些好習慣也影響到了孩子們,不僅僅對孩子的寫作水平的提高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機會,也促進了師生之間關系的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