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十則》習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人間詞話十則》習題(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人間詞話》習題
王國維(1877—1927),初名德楨,后改為國維,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后更為觀堂,又號永觀。浙江海寧人。近代中國著名學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學家,
詩人,文藝理論家,哲學家,國學大師。生平著述62種,批校的古籍逾200種。收入其《遺
書》的有42種,以《觀堂集林》最為著名。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shù)的結(jié)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shù)的開創(chuàng)者”。梁啟超贊其“不獨為中國所有而為全世界之所有之學人”。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關(guān)于文學批評的著述中最為人所重視的一部作品,是接受了西洋
美學思想的洗禮后,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但他又脫棄西方理論的局限,力
2、求運用自己的思想見解,嘗試將某些西方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融入中國固有的傳統(tǒng)批評中,所以,從表面上看,《人間詞話》與中國相襲已久的詩話、詞話一類作品的體例、格式并無顯著的差別,實際上,它已初具理論體系,在舊日詩詞論著中,稱得上一部屈指可數(shù)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詞論界里,許多人把它奉為圭臬,把它的論點作為詞學、美學的根據(jù),影響很是深遠。因此,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被人們認為是晚清以來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
一、注音
澹澹憔悴
驀然
—闌珊
胸襟
―矯揉
、解釋詞義
,有境界則自成高格
物格而后知至
無一樣創(chuàng)制體格文字而非文者
1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勁弩長戟,射疏及
3、遠,則匈奴之弓弗能格也
無我之境,以物觀物廣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觀H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
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
1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致知在格物
致令口爽,此亦復爾
致
1煩諸君久佇,何以致之
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猶東施之效捧心也
斯用兵之效也
阮籍猖狂,豈效究途之哭
效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吾家讀書久不效
'故夫知效一官
三、古今異義
然二者頗難分別
古義今義
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
古義今義
入乎其內(nèi),故有生氣
古義今義
四、指出加點詞的活用類型并釋義
4、亦必鄰于理想故也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
五、分析句式類型
故一優(yōu)美,一宏壯也
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六、積累名句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此第一境也。
?!贝说诙骋?。“?!贝说谌骋病?
詩人對宇宙人生,,。入乎其內(nèi),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
答案:
、dan qi a o m6 sh a n
j in r o u
二、格:名詞,格調(diào) 動詞,推究 名詞,規(guī)格 名詞,標準
動詞,抵擋
觀:動詞,觀看
觀看
動詞,觀察
觀察
動詞,看
名
5、詞,景觀 名詞,建筑物的一種
建筑物的一種
致:名詞,情趣
情趣
動詞,到達
到達
動詞,達到
達到
動詞,表達謝意
動詞,遭到 名詞,情
效:動詞,仿效
仿效
名詞,功效
功效
動詞,模仿
模仿
動詞,效力 動詞,有成就 動詞,授
三、古義:
區(qū)別
今義:離別;辨別
離別;
辨別
古義:有才華的詩人 今義:才能出眾的人
古義:生機 今義:不愉快;生命力
名詞活用為動詞,衡量
衡量
五、判斷句 判斷句,省略句 被動句
六、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故不知何者為我
何者為物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
6、人憔悴
眾里尋
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須入乎其內(nèi)又須出乎其外
一、基礎(chǔ)鞏固
1 .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由分:區(qū)別
B.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樹立:建樹
C.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闌珊:輝煌
D.無矯揉妝束之態(tài)妝束:妝扮
2.下列語句中加點的“之”
A.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B.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
C.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
D.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無大誤也
3.下面的詩句屬于“有我之境”的一項是()
A.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B.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C.明月松間照
7、,清泉石上流
D.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4.對下列詩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見”字用得極妙,“見”是無意中的偶見,南山的美
景正好與采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合成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
B.“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用通感的手法,把視覺感受變成聽覺感受,逼真
地刻畫出紅杏怒放的蓬勃生機,又滿含著詩人喜迎春色的歡愉之情,是“有我之境”。
C.“云破月來花弄影”中的“弄”字,細致描繪出微風中、月色下,花兒婆娑搖曳的情
狀,表達對美好春夜的喜愛留戀,及對春色闌珊的惋惜,是“無我之境”。
D.“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是形容詞用作動詞,
8、和煦春風吹拂,千里江岸,一片新
綠,詩人就把看不見的春風轉(zhuǎn)化成鮮明的視覺形象,寫出了春風的精神,是“無我之境”。
二、文本研探
閱讀文本選段,完成5?9題。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
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薄翱煽肮吗^閉春寒,杜
鵑聲里斜陽暮?!庇形抑骋病!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睙o
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
9、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
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
樹立耳。
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yōu)美,一宏壯也。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5.下列對“詞話”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
A.詩詞有境界才是上乘之作。有境界,作品自然格調(diào)高邁、必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
之所以獨到絕妙,就是因為有境界。
B.從創(chuàng)作手法上看,“境”有“造境”和“寫境”之分,二者界限分明。西方的“理想派”和“寫實派”就是這樣區(qū)分的。
C.“
10、有我之境”宏壯,“無我之境”優(yōu)美。寫“有我之境”者多,寫“無我之境”者少。
豪邁杰出者寫的都是“無我之境”。
D.詩詞創(chuàng)作與作者本人的胸襟、氣度等息息相關(guān)。如果沒有蘇軾和辛棄疾的曠達豪放,
卻要學他們的風格,就像東施效顰。
E.大家之作,言情沁人心脾,寫景悅?cè)硕?,語言自然,極少矯揉造作。因為他們看到
了事物的本質(zhì),了解的道理很透徹。
6.下列加點詞的意義,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鄰:接近
B.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闌珊:明亮,輝煌
C.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豁:使……通達,開闊
D.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無大誤也衡:衡量
7.下列詩句按“
11、有我之境無我之境”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②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③片云天共起,永夜月同孤
④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⑤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
⑥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④⑤⑥②③
C.②③④⑥①⑤D.①③⑤⑥②④
8.結(jié)合第7題提供的詩句,簡要說明怎樣區(qū)分“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
9.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
(2) 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
三、深化擴展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10?14小題。
宋汝為,字師禹,豐縣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師,闔門遇害,汝為思報國家及父兄之
仇。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謁部使者陳邊事,遣對行在①。高宗嘉納,特補修武郎,奉國書
副京東運判杜時亮使金。
時劉豫節(jié)制東平,丞相呂頤浩因致書豫。汝為行次壽春,遇完顏宗弼②軍,不克與時亮會,獨馳入其壁,將上國書。宗弼盛怒,劫而縛之,欲加修辱③。汝為一無懼色,宗弼顧汝為不屈,遂解縛延之曰:“此山東忠義之士也?!泵娫?,汝為曰:“愿伏劍為南朝鬼,豈忍背主不忠于所事?!绷懿恍校酥辆?,瀕死者數(shù)四。
豫僭號④,汝為持頤浩書與之,開陳禍福,勉以忠義,使歸朝廷。豫悚而立曰:“使人!
使人!使豫自新
13、南歸,人誰直我,獨不見張邦昌之事乎?業(yè)已至此,夫復何言。”即拘留汝為。
然以汝為儒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誘之,固辭。
紹興十三年,汝為亡歸,作《恢復方略》獻于朝,且曰:“今和好雖定,計必背盟,不可
遽馳?!睍r秦檜當國,置不復問。高宗憶其忠,特轉(zhuǎn)通直郎。
久之,有告汝為于金人以蠟書言其機事者,大索不獲,尋知南歸。檜將械送金人,汝為
變姓名為趙復,徒步入蜀。汝為身長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楊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
士也??盍糁?,見其議論英發(fā),洞貫古今,靖康間離亂事歷歷言之,企道益驚,遂定交,假
僧舍居之。
檜死,汝為曰:“朝廷除此巨蠹,中原恢復有日矣?!逼蟮绖衿淅砬笆拢隇榭?/p>
14、太息曰:
“吾結(jié)發(fā)讀書,奮身一出,志在為國復仇,收還土宇,頗為諸公所知,命繆數(shù)奇,軋于權(quán)臣,
今老矣,新進貴人,無知我者?!比隇樯袣夤?jié),博物洽聞,飲酒至斗余,未嘗見其醉,或歌或
哭,涕淚俱下。
(選自《宋史?宋汝為傳》,有刪節(jié))
注:①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完顏宗弼:金兀術(shù)。③修辱:修lu,羞辱。④僭號:
冒用帝王稱號。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謁部使者陳邊事陳:陳述
B.獨馳入其壁壁:營地
C.檜將械送金人械:刑具
D.假僧舍居之假:借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①汝為思報國家及父兄之仇
②
15、此山東忠義之士也
B.①宗弼盛怒,劫而縛之
②豫悚而立曰
C.①然以汝為儒士
②同知曹州以誘之
D.①志在為國復仇
②頗為諸公所知
12.下列文句中,給畫波浪線的語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汝為身長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楊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B.汝為身長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楊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C.汝為身長/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楊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D.汝為身/長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楊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汝為
16、在壽春單獨將國書交給宗弼,宗弼盛怒,宋汝為臨危不懼;見到劉豫后多次面
臨死亡危險,后來到了京師。
B.宋汝為先向高宗皇帝面陳邊事,得到贊許;宋汝為逃回南宋后向朝廷獻《恢復方略》
當時秦檜掌管國事,《恢復方略》被擱置不問。
C.秦檜下令捉拿宋汝為,宋汝為得到消息后改名換姓,徒步入蜀,與楊企道結(jié)為至交;
秦檜死后,楊企道勸他回朝廷被他婉拒。
D.家仇國恨集于一身,宋汝為立志復仇報國,只是命運多舛,均無法實現(xiàn),常常借酒澆
愁,以淚洗面。
14.根據(jù)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
(1) 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①開陳禍福,勉以忠義,使歸朝廷。
②業(yè)已至此,夫復何言。
(2)
17、從文章中找出能體現(xiàn)宋汝為“尚氣節(jié)”的兩個事例。(可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答案:
1 .解析:C項,闌珊:稀疏。
答案:C
2 .解析:B項,“之”為動詞,意思是“到”。其余的“之”都是助詞“的”。
答案:B
3 .解析:D項,“共遠”“同孤”有“我之色彩”,即體現(xiàn)出詩人的情感傾向。
答案:D
4 .解析:D項,景物中包含作者的感情,應(yīng)屬于“有我之境”。
答案:D
5 .解析:B項“二者界限分明”有誤,文中說的是“二者頗難分別”。C項豪邁杰出者寫
的都是“無我之境”,不合文意,說法過于絕對。E項“極少矯揉造作”改為“毫不矯揉造作”
答案:AD
6.解析:闌珊:朦朧、暗淡
18、。
答案:B
7 .解析:①⑤是無我之境“我”被隱去,與景物化合。
答案:C
8 .①從感情上區(qū)分,“有我之境”感情外露,例如“感時”“恨別”“孤”“不堪回首”等
詞語表達了作者的強烈感情?!盁o我之境”感情內(nèi)斂,一般不出現(xiàn)表達感情的詞語。
②從景物上區(qū)分,“有我之境”的景物涂抹著作者的感情色彩,例如“花濺淚”“鳥驚心”
“月同孤”“行人更在春山外”等都是作者的感情投射到外物上所營造的境界;“無我之境”
中的景物則是詩人冷靜客觀的描繪,例如“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
月來花弄影”等,詩人的心境完全融化在客觀靜穆的景物之中。
9.解析:第(1)句翻譯的重點是
19、“鄰”“故”等詞。第(2)句翻譯的重點是“由動之靜”
四個字。
答案:(1)因為大詩人所創(chuàng)造想象出的境界,一定會合于自然,所摹寫的境界,也一定與
理想的境界相近的緣故。(2)無我的境界,人只能從靜觀中得到。有我的境界,從由動到靜時
可以得到。
10.解析:C項,械:拘役;拘捕。
答案:C
11 .解析:A項,助詞,的;B項,表示承接/表修飾;C項,表原因/來,表目的;D項,替/表被動。
答案:A
12 .B
13 .解析:A項“見到劉豫后多次面臨死亡危險”有誤。根據(jù)原文可知,宗弼讓宋汝為去
見劉豫,宋汝為寧愿被處死也不愿見他。
答案:A
14 .(1)①向他陳述投降金
20、人的禍害,用忠義的道理勉勵他,想讓(他)回歸朝廷。
②(事情)已經(jīng)到了這個地步,那還用說什么呢?
(2)①宗弼盛怒,劫而縛之,欲加修辱。汝為一無懼色,宗弼顧汝為不屈,遂解縛延之日:
“此山東忠義之士也。”②汝為曰:“愿伏劍為南朝鬼,豈忍背主不忠于所事?!绷懿恍校虎?
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誘之,固辭。④汝為變姓名為趙復,徒步入蜀。
參考譯文:
宋汝為,字師禹,豐縣人,靖康元年,金人侵犯京師,(宋汝為)全家被害。(宋)汝為想
報國家與父兄的仇恨,建炎三年,金人再次侵犯京師,宋汝為拜見部使者陳述邊境之事,部
使者送他到皇帝的行營去陳述,高宗皇帝贊許并采納他的意見,特增補他為修武郎,作
21、為京
東運判杜時亮的副手,奉送國書出使金國。
當時劉豫做東平節(jié)度使,丞相呂頤浩想通過宋汝為送信給劉豫。宋汝為行程中暫時停留
壽春的時候,遇到完顏宗弼(金兀術(shù))的軍隊,不(能夠)與杜時亮相見,宋汝為獨自驅(qū)馬進入
完顏宗弼軍營,將要呈上國書。宗弼十分生氣,劫持并捆綁了宋汝為,想加以凌辱。汝為全
無懼色,宗弼考慮宋汝為不屈服,于是解開繩子接納他,并說:“這是山東忠義之士呀。”并
讓他前往去見劉豫,宋汝為說:“只愿意被處死做南宋的鬼,怎能夠忍心背叛朝廷,對所擔任
”宋汝為堅決抗爭不前行,最終才回到京師,瀕臨死亡的情境有四次。
劉豫稱帝后,宋汝為拿著丞相呂頤浩的信給他,向他陳述投降金人的
22、禍害(“禍?!笨梢?
為偏義復詞,偏向“禍”),用忠義的道理勉勵他,想讓(他)回歸朝廷。劉豫驚惶失措地站起
說:“你這個使者!你這個使者!讓我自新南歸朝廷,誰能以我為忠臣呢,難道不見張邦昌的
事情嗎?事情已經(jīng)到了這個地步,那還用說什么呢?”就拘留了汝為。但因為汝是一名讀書
人,于是用授官職為通直郎、同曹州知府來利誘他,宋汝為堅決推辭。
紹興十三年,汝為逃亡回歸南宋,作《恢復方略》獻給朝廷,并且說:“現(xiàn)在和好盟約雖
然已經(jīng)簽訂,考慮金人一定會違背盟約,不可立刻實行盟約。”當時秦檜掌管國事,把汝為的
《恢復方略》置之不理。高宗記得他的忠義,特讓宋汝為轉(zhuǎn)任通直郎。
過了很久,有人向金人
23、告發(fā)宋汝為用蠟書秘密地給南宋朝廷送機密情報的事,于是金人
到處搜查卻沒有找到,不久(金人)得知宋汝為逃回南宋。秦檜將要捉拿宋汝為要把宋汝為送
給金國,宋汝為改名為趙復,徒步逃到蜀地。宋汝為身高七尺,寬眉秀目,遠遠看去如同神
仙一般。楊企道在溪上遇上他,說“這必定是一位奇人?!笨畲樟袅怂?,見宋汝為談吐不凡,
洞悉古今,靖康間離亂事一一說來,企道更加驚訝,于是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借寺廟中讓
他住了下來。
秦檜病死后,汝為說:“朝廷沒有了這個大害蟲,恢復中原將指日可待了?!睏钇蟮绖袼ㄟM
朝廷重新)從事過去的政事,汝為慨然嘆息說:“我從小讀書,挺身而出,立志替國復仇,收
復故土,(這份理想)頗被大家戶熟知,(可是我的)命運不好,被權(quán)臣(秦檜)迫害,現(xiàn)在我已
經(jīng)老了,新任的掌權(quán)人,沒人知道我?!彼稳隇槌缟袣夤?jié),博聞多識,飲酒能喝到一斗也不見
他醉,有時唱歌有時痛哭,涕淚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