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4第二章《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單元測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選修4第二章《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單元測試題(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
選修4第二章《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單元測試題
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8頁,滿分150分,考試用時90分鐘。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90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0小題,每小題4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在2A+B 3C+4D反應中,表示該反應速率最快的是
A.υ(A)= 0.5 mol/(L·s) B.υ(B)= 0.3 mol/(L·s)
C.υ(C)= 0.8 mol/(L·s) D.υ(D)= 1 mol/(L·s)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增大反應物
2、濃度,可增大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的百分數,從而使有效碰撞次數增大
B.有氣體參加的化學反應,若增大壓強(即縮小反應容器的體積),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數,從而使反應速率增大
C.升高溫度能使化學反應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應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數
D.催化劑不影響反應活化能但能增大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百分數,從而增大反應速率
3.過程的自發(fā)性的作用是
A.判斷過程的方向 B.確定過程是否一定會發(fā)生
C.判斷過程發(fā)生的速率 D.判斷過程的熱效應
4.在2升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以下反應:2A(g)+ B(
3、g) 2C(g)+D(g) 。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秒鐘A的平均反應速度為0.12 mol/(L·s),則10秒鐘時,容器中B的物質的量是
A. 1.6 mol B. 2.8 mol C. 2.4 mol D. 1.2 mol
5.一定條件下反應2AB(g) A2(g)+B2(g)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是
A.單位時間內生成nmolA2,同時消耗2n molAB
B.容器內,3種氣體AB、A2、B2共存
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容器中各組分的體積分數不隨時間變化
6.在一定溫度不同壓強(
4、P1<P2)下,可逆反應2X(g) 2Y(g) + Z(g)中,生成物Z在反應混合物中的體積分數(ψ)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有以下圖示,正確的是
7.α1和α2分別為A、B在兩個恒容容器中平衡體系A(g)2B(g)和2A(g)B(g)的轉化率,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均增加A的物質的量,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α1、α2均減小 B.α1、α2均增大C.α1減小,α2增大 D.α1增大,α2減小
8.對可逆反應4NH3(g)+ 5O2(g)4NO(g)+ 6H2O(g),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達到化學平衡時,4υ正(O2)= 5υ逆(NO )
B.若單位時間內生成x m
5、ol NO的同時,消耗x mol NH3 ,則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C.達到化學平衡時,若增加容器體積,則正反應速率減少,逆反應速率增大
D.化學反應速率關系是:2υ正(NH3)= 3υ正(H2O)
9.已知反應A2(g)+2B2(g)2AB2(g)△H <0,下列說法正確的
A.升高溫度,正向反應速率增加,逆向反應速率減小
B.升高溫度有利于反應速率增加,從而縮短達到平衡的時間
C.達到平衡后,升高溫度或增大壓強都有利于該反應平衡正向移動
D.達到平衡后,降低溫度或減小壓強都有利于該反應平衡正向移動
乙
甲
10.常溫常壓下,在帶有相同質量活塞的容積相等的甲、乙兩容器里,分別
6、充有二氧化氮和空氣,現分別進行下列兩上實驗:
(N2O42NO2 △H > 0)
(a)將兩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熱
(b)在活塞上都加2 kg的砝碼
在以上兩情況下,甲和乙容器的體積大小的比較,正確的是
A.(a)甲>乙,(b)甲>乙 B.(a)甲>乙,(b)甲=乙
C.(a)甲<乙,(b)甲>乙 D.(a)甲>乙,(b)甲<乙
二、選擇題(本題包括10小題,每小題5分,共50分,每小題有一個或兩個選項符合題意。若正確答案只包括一個選項,多選時,該題為0分;若正確答案包括兩個選項,只選一個且正確的得2分,選兩個且都正確的得
7、5分,但只要選錯一個,該小題就為0分)
11.在可逆反應中,改變下列條件一定能加快反應速率的是
A.增大反應物的量 B.升高溫度
C.增大壓強 D.使用催化劑
o
a
b
X的轉化率
時間
12.右圖曲線a表示放熱反應
X(g) + Y(g) Z(g) + M(g) + N(s)進行過程中X的轉化率隨時間變化的關系。若要改變起始條件,使反應過程按b曲線進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溫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劑
8、 D.增大體積
13.下列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A.Fe(SCN)3溶液中加入固體KSCN后顏色變深
B.棕紅色NO2加壓后顏色先變深后變淺
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應,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劑
D.H2、I2、HI平衡混和氣加壓后顏色變深
14.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反應: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濃度分別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條件下,當反應達到平衡時,各物質的濃度有可能是
A. Z為0.3mol/L B. Y2為0.4mol/L C. X2為0.2mol/L D. Z為
9、0.4mol/L
y
x
p1
p2
15.反應:L(s)+aG(g)bR(g) 達到平衡時,
溫度和壓強對該反應的影響如圖所示:圖中壓強p1>p2,
x軸表示溫度,y軸表示平衡混合氣中G的體積分數。
據此可判斷
A.上述反應是放熱反應 B.上述反應是吸熱反應
C.a>b D.a<b
16.在恒溫時,一固定容積的容器內發(fā)生如下反應:2NO2(g) N2O4(g) 達到平衡時,再向容器內通入一定量的NO2(g),重新達到平衡后,與第一次平衡時相比,NO2的體積分數
A.不變 B.增大 C.減
10、小 D.無法判斷
17.反應4A(g)+5B(g)4C(g)+6D(g) △H =-Q,在一定溫度下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時,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A. 單位時間里生成n mol C,同時生成1.5n mol D
B. 若升高溫度最終能生成更多的C和D
C. 單位時間里有4n mol A消耗,同時有5n mol B生成
D. 容器里A、B、C、D的濃度比是4:5:4:6
18.在密閉容中發(fā)生下列反應aA(g)cC(g)+dD(g),反應達到平衡后,將氣體體積壓縮到原來的一半,當再次達到平衡時,D的濃度為原平衡的1.8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11、
A.A的轉化率變小 B.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C.D的體積分數變大 D.a < c+d
19.反應PCl5(g) PCl 3(g)+Cl2(g) ①
2HI(g) H2(g)+I2(g) ②
2NO2(g) N2O4(g) ③
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化學平衡時,反應物的轉化率均是a%。若保持各自的溫度不變、體積不變,分別再加入一定量的各自的反應物,則轉化率
A.均不變 B.均增大
C.
12、①增大,②不變,③減少 D.①減少,②不變,③增大
20. 某溫度下,在固定容積的容器中,可逆反應A(g)+3B(g) 2C(g)達到平衡,此時測得n(A)∶n(B)∶n(C)=2∶2∶1。若保持溫度不變,以n(A)∶n(B)∶n(C)=2∶2∶1的比例向該容器中再充入A、B和C,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剛充入時反應速率υ正減少,υ逆增大
B. 平衡不發(fā)生移動
C. 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D. 物質C的質量分數增大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60分)
三、(本題包括3小題,共30分)
21.(8分)在一次學生實驗中,學生用鋁片分別和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發(fā)現
13、:鋁片與稀鹽酸反應現象非常明顯,而和稀硫酸幾乎不反應。這和教材中“鋁能跟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說法不一致。為排除因試劑變質等因素造成的影響,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重新進行下列實驗,驗證是否存在上述現象。
實驗用品:儀器(略,凡是實驗需要的都有)
藥品:3.0mol/L鹽酸、1.5mol/L硫酸、3.0mol/L硫酸,相同大小的鋁片(純度>99.5%)
實驗過程:往三根相同的試管中分別加入相同的鋁片各一片,再往試管中分別加入等體積的3.0mol/L鹽酸、1.5mol/L硫酸、3.0mol/L硫酸,觀察反應進行到1、2、5、15、20分鐘時的鋁與酸反應的情況。結果如下:
反應進程(分
14、鐘)
1
2
5
15
20
3.0mol/L鹽酸
少量氣泡
較多氣泡
大量氣泡
反應劇烈
鋁片耗盡
1.5mol/L硫酸
均無明顯現象(無氣泡產生)
3.0mol/L硫酸
均無明顯現象(無氣泡產生)
通過上述實驗可知,無論是用1.5mol/L硫酸還是3.0mol/L硫酸,均無明顯的現象,而3.0mol/L鹽酸與鋁片反應的現象卻十分明顯。
(1)寫出鋁與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應1~15min內,鋁與鹽酸的反應速率逐漸加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以上探究“鋁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差異的原因”,你能對問題原因作出哪
些假設或猜想(列出兩種即可)?
假設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設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
22.(16分)
(1)(6分)對于下列反應:2SO2 + O2 2SO3 , 如果2min內SO2的濃度由6 mol/L下降為2 mol/L,那么,用SO2濃度變化來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為____________,用O2濃度變化來表示的反應速率為_____________。如果開始時SO2濃度為4mol/L,2min后反應達平衡,若這段時間內v(O2)為0.5mol/(L·min),那么2min時SO2的濃度為_______ ______。
v
t
0 a b c d
V正
V正
V正
V逆
17、
V逆
V逆
(2)(6分)下圖左表示在密閉容器中反應:2SO2+O22SO3+Q達到平衡時,由于條件改變而引起反應速度和化學平衡的變化情況,a b過程中改變的條件可能是 ;b c過程中改變的條件可能是 ; 若增大壓強時,反應速度變化情況畫在c~d處.
速度
溫度
A
(3)(4分)酶是蛋白質,具有蛋白質的特性,酶能催化很多化學反應,下圖表示酶參加的反應中,溫度與反應速率的關系。
解釋曲線變化原因
18、
。
23.(6分)⑴反應m A+n Bp C在某溫度下達到平衡。
①若A、B、C都是氣體,減壓后正反應速率小于逆反應速率,則m、n、p的關系是
______ _________。
②若C為氣體,且m + n = p,在加壓時化學平衡發(fā)生移動,則平衡必定向______方向移動。
③如果在體系中增加或減少B的量,平衡均不發(fā)生移動,則B肯定不能為_____態(tài)。
四、(本題包括3小題,共30分)
24.(12分)將
19、1 mol I2(g) 和2 mol H2置于2L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溫度下發(fā)生反應:
I2(g) + H2(g) 2HI(g);△H<0,并達平衡。HI的體積分數w(HI)隨時間變化如圖曲線(Ⅱ)所示:
(1)達平衡時,I2(g)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
(2)若改變反應條件,在甲條件下w(HI)的變化如曲線(Ⅰ) 所示,在乙條件下w(HI)的變化如曲線(Ⅲ) 所示。則甲條件可能是 ,則乙條件可能是 。
(填入下列條件的序號)
①恒容條件下,升高溫度;
②恒容條
20、件下,降低溫度;
③恒溫條件下,縮小反應容器體積;
④恒溫條件下,擴大反應容器體積;
⑤恒溫恒容條件下,加入適當催化劑。
(3)若保持溫度不變,在另一個相同的2L密閉容器中加入a mol I2(g)、b mol H2(g)和c mol HI(a、b、c均大于0),發(fā)生反應,達平衡時,HI的體積分數仍為0.6,則a、b、c的關系是 。
25.(9分)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化學反應:
CO2(g)+H2(g) CO(g)+H2O(g),
其化學平衡常數K和溫度t的關系如下表:
t℃
70
21、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問題:
(1)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為K = 。
(2)該反應為 反應(選填吸熱、放熱)。
(3)能判斷該反應是否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依據是 (多選扣分)。
a.容器中壓強不變 b.混合氣體中 c(CO)不變
c.υ正(H2)=υ逆(H2O) d.c(CO2)=c(CO)
(4)某溫度下,平衡濃度符合下式
22、:c(CO2)·c(H2)=c(CO)·c(H2O),試判斷此時的溫度為 ℃。
26.(9分)某溫度下SO2的轉化反應的平衡常數K =532.4.
2SO2+O2 2SO3
下面三個混合體系中各物質的濃度如下表:
體系
c(SO2) mol/L
c(O2) mol/L
c(SO3) mol/L
反應方向
(1)
0.0600
0.400
2.000
(2)
0.0960
0.300
0.500
(3)
0.0862
0.263
1.020
試判斷各體系中反應進行的方向:
體系(1)
23、
體系(2)
體系(3) 。
選修4第二章《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單元測試題答案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9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B
D
B
C
A
B
D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24、B
C
AB
A
BD
C
AC
AD
D
D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60分)
三、(本題包括3小題,共30分)
21.(8分)
(1)2Al + 6H+ = 2Al3+ + 3H2↑ (2分)
(2)反應放出熱量,溫度升高,使化學反應速率加快(3分)
(3)(說明:可能存在多種假設,但只要假設合理均可)Cl-能夠促進金屬鋁與H+反應;SO42- 對H+與金屬鋁的反應起阻礙作用。(3分)
【解析】氫離子濃度和鋁片均相同,造成的差異應該與反應(即2Al + 6H+ = 2Al3+ + 3H2↑)所處環(huán)境的不同(Cl- 和SO42-)有關。
22.(16分
25、)
(1)(6分)2mol/(L·min); 1mol/(L·min); 2mol/L
(2)(6分)升溫;減小 SO3 濃度;
v
t
0 a b c d
V正
V逆
(3)(4分)酶具有催化作用,故溫度低時,隨溫度的升高,速率加快.但在較高溫度時,酶蛋白因受熱變性而失去催化作用,故速率反而降低。
23.(6分)
m+n > P; 逆; 氣。
四、(本題包括3小題,共30分)
24.(12分)(1)0.05 mol/L (3分)(2)③⑤(3分); ④ (3分)
(3)4a+c=2b (3分)
25.(9分)(1);(3分)(2)吸熱;(2分)(3)b、c;(2分)(4)830 (2分)
26.(9分,各3分)(1)逆方向進行 (2)正方向進行 (3)反應已達平衡狀態(tài)
專心---專注---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