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分布》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海陸分布》教學設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世界的海陸分布
授課教師
王強
學科
地理
學段:初中
年級
七年級
相關
領域
地球與地圖
教材
書名: 八年級上冊地理 出版社:中國地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6
教學設計參與人員
姓名
單位
聯(lián)系方式
設計者
實施者
指導者
課件制作者
其他參與者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初中地理新課標對本節(jié)課的要求為:運用地圖和數(shù)據,說出地球表面海陸所占比例,描述海陸
2、分布特點;運用世界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相對較抽象,根據學生的特點,充分利用教材中歐提供的教材,引導學生多讀,多說,多寫,多畫,讓學生充分參與,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看圖、讀圖能力和形成地理空間概念。
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世界的海陸分布》是八年級上冊第十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主要介紹世界的海洋與陸地的概況。讓學生初步認識世界海陸的分布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是以后世界地理等有關章節(jié),解釋諸種地理現(xiàn)象分布的關鍵知識的準備階段,是世界地理知識系統(tǒng)的重要板塊和初中地理的重點內容。它既是學好世界地理的基礎,又是學習世界地理所必需具備的知識。對本節(jié)內容
3、掌握程度、理解程度、應用程度,將直接影響世界人口、氣候、國家等有關內容的學習和運用。所以這一節(jié)的內容顯得十分重要。
關于海陸分布及特點:教材用統(tǒng)計圖展示了海陸分布比例特征——“七分海洋,三分陸地”的大勢。并在學生活動中通過讀圖比較南北半球海陸分布性狀。關于七大洲:教材首先從大陸、島嶼、大洲等基本概念入手引出六塊大陸,七個大洲及各大洲的位置、面積、洲界等。從教材內容上看,新教材沒有繁多的文字敘述,但教材中設計出讀圖、讀統(tǒng)計圖表、讀照片等學生喜歡的活動引導學生探究新的知識。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潛能。
二、學情分析
對地球的形狀、大小等問題學生在初一第一章第一節(jié)“認識地球”已有
4、初步認識,對七大洲四大洋有所耳聞,但地球上海陸分布的特點,各大洲在地球上的位置等都是一知半解,作為初中生的第一節(jié)世界地理課內容,關鍵在于通過讀圖直觀感受,并理解其邏輯關系。在此基礎上加強讀圖訓練,強調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關系。
教學目標(內容框架)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運用世界海陸分布圖、海陸面積比較圖、半球圖等相關地圖說出全球海陸分布特點,說出海
陸面積比例;運用地圖識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海峽等及其位置;能夠在世界地圖上說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輪廓特點。
(二) 過程與方法: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通過分析、比較、討論等方法,
5、得出世界海陸分布特點及七大洲四大
洋的分布狀況
(三)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人類認識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歷史資料的搜集,使學生認識到今天正確反映在地圖上
的海陸面貌,是無數(shù)人科學研究的結果,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興趣和科學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及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全球海陸面積比較,海洋和陸地分布的特點。
2.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分布
(二)教學難點:
運用地圖描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相對分布的位置關系
板書設計:
第十章 第一節(jié) 世界的海陸分布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及意圖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圖片導入,引入話題
6、
課件展示地球照片
講:這顆美麗的、蔚藍色的星球就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地球。可是有人偏偏想要叫它水球,你能從圖中找到這種叫法的依據嗎?
追問:你怎么知道的海洋面積大?
那么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大多少呢?海洋和陸地又是如何分布的?今天咱們就一起走進第十章第一節(jié)來學習一下。
學生回答
學生讀圖找依據:
預設:因為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所以叫水球。
回答:根據顏色,藍色的表示海洋;綠色黃色表示陸地。
二、世界海陸分布特點
出示圖 “世界海陸面積比較圖
讀圖指導:
1)這幅圖反映了什么內容?
2)黃色、藍色各有含義?
7、
3)圖中小格的含義是什么?
地球上的海陸比例是多少呢?
講解:概括地說就是“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這三分陸地、七分海洋均勻地分布于地球表面嗎?
課件出示:東西半球海陸分布圖;
問:從東西半球看,地球上的海陸比例有什么特點?
課件出示南北半球海陸分布圖
問:從南北半球看,地球上的海陸比例有什么特點?
講解:無論從東西半球還是南北半球來看,海洋的面積都大于陸地面積。其實,只要沿著任何一條穿過地心的大圓總能把地球平均的分為兩個半球。在這眾多的分法當中有一種分法是能夠將海洋盡可能多的集中在一個半球,將陸地集中分布在另外一個半球。我們把這兩個半球叫做陸半球和水半球
8、。
課件出示:陸半球和水半球圖。
問: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出,水半球上海洋面積明顯大于陸地面積。那么陸半球是否意味著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呢?
總結:陸半球上的陸地面積比例為47%,還是小于海洋面積。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無論劃分地球的兩個半球,在任何一個半球上海洋面積總大于陸地面積。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體會海陸面積的分布情況。
學生讀圖回答
讀圖回答海陸面積:71%為海洋,29%為陸地
回答預設:不是
讀圖回答,預設:1)東半球的陸地多于西半球2)兩個半球的海洋面積都多于陸地面積
讀圖回答,預設:1)北半球的陸地多于南半球2)
9、兩個半球的海洋面積都多于陸地面積
觀看圖片
學生讀圖回答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名稱與位置
在地球表面,陸地被海洋包圍,海洋又被陸地所分割,從而形成了我們經常聽到大洋、大陸、半島、島嶼、海、海灣、海峽等眾多的稱謂。
你會區(qū)分這些概念嗎?
活動小結:面積較大的陸地叫大陸,面積較小并且周圍被水包圍的陸地叫做島嶼;一面與大陸相連,其它三面被水包圍的陸地叫做半島;面積廣大的水體叫洋;洋的邊緣靠近陸地的部分叫海;兩塊陸地之間連接兩個海或洋的較狹窄的水道叫海峽。
預設講解:從地理的意義來說,大陸是指面積大于格陵蘭島的陸地,面積小于格陵蘭島的陸
10、地算是島嶼。
講解學案:A代表的大陸為亞歐大陸,我們叫它亞歐大陸,B代表的半島為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C代表的島嶼為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D代表的大洋是太平洋,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洋.
除了太平洋外,地球上還有幾個大洋呢
出示《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圖》
我們把大陸與它周圍的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地球上總共有幾大洲呢?
出示《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圖》
問: ①亞洲東臨哪個大洋?
②北冰洋沿岸有哪幾個大洲?
③赤道橫穿哪幾個大洲的陸地?
④世界上緯度最高的大洲?
⑤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是?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相對位置大家都掌握了嗎
11、?接下來檢驗一下大家的記憶結果。
有些大洲是相連的,就必須得設定分界線。比如亞洲和歐洲、亞洲和非洲等等。
出示課件,問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
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
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是?
南北美洲的分界線是?
完成小活動:我來連連看(把名稱拖動到圖中的相應位置)
完成學案:連線
預設:學生會對格陵蘭島以及澳大利亞大陸的歸屬問題產生分歧。
在地圖上找到四大洋;
指圖說出四大洋的名稱
在學案上相應位置標出四大洋的名稱
在地圖上找
12、到七大洲并說出名稱
在學案上相應位置寫出七大洲的名稱
根據學案回答
1) 太平洋
2) 亞洲、歐洲、北美洲
3) 亞洲、非洲、南美洲
4)南極洲
5)北冰洋
完成七大洲四大洋的拼圖
讀圖回答:
讀圖回答
讀圖回答
讀圖回答
四、七大洲的輪廓圖
任意出示三個大洲的輪廓圖,問:你能認出它們分別是哪一個大洲嗎?
你能想一個方法讓我們又快又準的識記七大洲的輪廓嗎?
講解:我們可以把這些大洲想象成幾種事物。比如:我們可以把歐洲想象成機關槍(解釋哪里是支架,哪里是準星,哪里是槍筒);把南極洲想象成一個蝌蚪,把澳大利亞想象成一個羊頭(突出解釋兩個羊角)
其實,
13、我們還可以把各個大洲想象成簡單的幾何圖像。
出示一筆畫世界圖
你能在筆記本上嘗試著畫一下嗎
從圖上我們能清晰的看到大洲大洋間的相對位置,但是在地理上描述地理位置,僅僅知道相對位置還是不夠的,你能想辦法改進一下嗎?
學生回答,預設:可能打不出其中的幾個
思考回答
在圖中說出大洲大洋的名稱
學生在筆記本上嘗試用一筆畫世界,并在筆記本的相應位置標注七大洲四大洋名稱
學生想辦法,提出改進措施。
預設:添加經緯線
五、總結
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地球表面的海陸面積比例和海陸分布情況,并對它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但是這個結論的得出卻是經過無數(shù)先人經過無數(shù)次探索經過好幾個世紀才能得出的。課下請同學們查閱“鄭和下西洋”“絲綢之路”“哥倫布的航行”“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等資料,并在地圖上描繪出它們的路線。
專心---專注---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