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2020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課時作業(yè)51 電能的輸送(含解析)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課標)2020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課時作業(yè)51 電能的輸送(含解析)新人教版(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電能的輸送
一、選擇題
1.(2018·江蘇)采用220 kV高壓向遠方的城市輸電.當輸送功率一定時,為使輸電線上損耗的功率減小為原來的,輸電電壓應變?yōu)? )
A.55 kV B.110 kV
C.440 kV D.880 kV
答案 C
解析 輸送電流I=,輸電線上損失的功率ΔP=I2R=()2R;為使輸電線上損耗的功率減小為原來的,輸電電壓應變原來的2倍,即輸電電壓增大為440 kV.故C項正確,A、B、D三項錯誤.
2.(2018·太原三模)汽油發(fā)動機內,經過壓縮達到一定溫度和壓力的汽油,需要火花塞點燃從而實現能量轉化,而火花塞需要高達10 kV的電壓
2、才能點火.某同學設計了如圖甲、乙的點火電路,已知直流電源的電壓為12 V,升壓變壓器的輸出端接到火花塞上,開關是自動控制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電路都不可能使火花塞點火,因為變壓器不能改變直流電壓
B.圖甲、乙的電路中,保持開關閉合,輸出端都會獲得持續(xù)的高壓
C.圖甲的電路中,只有在開關閉合或斷開瞬間,輸出端才會有高壓產生
D.圖乙的電路中,在開關斷開或閉合瞬間.輸出端都會有高壓產生
答案 C
解析 變壓器是改變交流電的電壓的設備,由圖可知,當甲圖中的開關接通與斷開的瞬間,左側的電流發(fā)生變化,變化的電流引起左側的線圈內磁通量的變化,進而引起右側的線圈內磁通量的變化,
3、則在右側的線圈內產生感應電動勢,該電動勢以高壓的形式對外輸出,即可使火花塞產生高壓點火.而圖乙中,右側沒有電流,所以右側的開關的接通與斷開不能引起電流的變化,所以圖乙不能使火花塞點火.故C項正確,A、B、D三項錯誤.
3.(2018·江蘇二模)如圖所示,理想變壓器的原線圈接在u=220sinπt(V)的交流電源上,副線圈接有R=55 Ω的負載電阻,原、副線圈匝數之比為2∶1,電流表、電壓表均為理想電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壓表的示數為220 V B.電流表的示數為2 A
C.原線圈的輸入功率為440 W D.副線圈輸出交流電的周期為2 s
答案 D
解析 A項,由題意
4、知,原線圈電壓有效值為220 V,原、副線圈匝數之比為2∶1,由變壓器原理可得:U2=U1=110 V,電壓表的示數為110 V,故A項錯誤;
B項,副線圈的電流為I2== A=2 A,由n1I1=n2I2可得,I1=1 A,即電流表的讀數為1 A,故B項錯誤;
C項,輸入功率和輸出功率相等可得,原線圈中的輸入功率為P入=P出=U2I2=220 W,故C項錯誤;
D項,由u=220sinπt(V)可知,ω=π,又由ω=,解得:T=2 s,理想變壓器不改變周期,故D項正確.
4.(2018·山西四模)如圖所示,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匝數分別為n1、n2,原線圈回路接有內阻不計的交流電流表A
5、,副線圈回路接有定值電阻R=2 Ω,現在a、b間和c、d間分別接上示波器,同時監(jiān)測得a、b間,c、d間電壓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T=0.02 s
B.n1∶n2=55∶1
C.電流表A的示數I≈36.4 mA
D.當原線圈電壓瞬時值最大時,副線圈兩端電壓瞬時值為0
答案 D
解析 A項,因為變壓器不改變交變電流的周期,輸入電壓的周期T=0.02 s,輸出電壓的周期T=0.02 s,故A項正確;B項,原線圈電壓的有效值U1= V=220 V,副線圈電壓的有效值U2= V=4 V.根據電壓與匝數成正比,有===,故B項正確;C項,輸出功率P2=
6、==8 W,輸入功率為8 W,電流表的示數I1= A=0.036 4 A=36.4 mA,故C項正確;D項,根據電壓與匝數成正比,知當原線圈電壓瞬時值最大時,副線圈兩端電壓的瞬時值最大,故D項錯誤.
5.(2018·揭陽一模)一含有理想自耦變壓器的電路如圖所示,變壓器副線圈匝數可調,原線圈串聯定值電阻r后接在有效值為220V的正弦式交流電源上,定值電阻R=4r.當副線圈匝數調至某位置時,R和r的功率恰好相等.則此時原副線圈匝數比為( )
A.2∶1 B.4∶1
C.1∶2 D.1∶4
答案 C
解析 由電功率P=I2R,當二者的電功率相等的,則:I12·r=I22·4r
7、所以:I2=I1
又:=
聯立得:=.故A、B、D三項錯誤,C項正確.
6.如圖所示,有一自耦變壓器接在穩(wěn)定的交流電源上,V1、V2為理想電壓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若F不動,滑片P向上滑動時,V1示數變大,V2示數變小
B.若F不動,滑片P向上滑動時,燈泡消耗的功率變小
C.若P不動,滑片F向下移動時,V1示數不變,V2示數增大
D.若P不動,滑片F向下移動時,燈泡消耗的功率變小
答案 D
解析 電壓表V1的示數由交流電源決定,與其他因素無關,A項錯誤;F不動,變壓器輸出電壓不變,滑片P上滑,副線圈電路總電阻減小,由歐姆定律可知,電流增大,燈泡L功率增大,B
8、項錯誤;若滑片P不動,F下移,副線圈匝數n2減小,由變壓規(guī)律=可知,輸出電壓U2減小,由歐姆定律可知,電路總電流減小,故燈泡消耗功率減小、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減小,C項錯誤,D項正確.
7.如下圖所示,為四種亮度可調的臺燈的電路示意圖,它們所用白熾燈泡相同,且都是“220 V,40 W”,當燈泡所消耗的功率都調于20 W時,哪種臺燈消耗的功率最小)( )
答案 C
解析 C圖為理想變壓器調節(jié),而理想變壓器不消耗能量,A、B、D三圖中均利用電阻來調節(jié)燈泡上的電壓,故一定要消耗能量.C項消耗功率最?。?
8.(2018·安徽模擬)(多選)圖1所示是調壓變壓器的原理圖,線圈AB繞在一個圓形
9、的鐵芯上,總匝數為1000匝.AB間加上如圖2所示的正弦交流電壓,移動滑動觸頭P的位置,就可以調節(jié)輸出電壓.在輸出端連接了滑動變阻器R和理想交流電流表,變阻器的滑動觸頭為Q.已知開始時滑動觸頭位于變阻器的最下端,且BP間線圈匝數剛好是500匝,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等于72歐姆.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開始時,安培表示數為0.25 A
B.開始時,流過R的交流電頻率25 Hz
C.保持P的位置不動,將Q向上移動時,R消耗的功率變大
D.保持Q的位置不動,將P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少許,R消耗的功率變大
答案 CD
解析 A項,開始時,原副線圈的匝數比為2∶1,所以副線圈上的輸出電
10、壓的有效值為U2=U1=18 V,安培表讀數為I==0.25 A.A項錯誤.
B項,變壓器不變頻,所以周期為0.02 s,頻率等于50 Hz.B項錯誤.
C項,保持P的位置不動,副線圈上的輸出電壓不變.將Q向上移動時,R上的有效阻值減小,故消耗的功率變大.C項正確.
D項,保持Q的位置不動,R上的有效阻值不變,將P沿逆時針方向移動少許時,副線圈的匝數增大,輸出電壓增大,故R消耗的功率變大.D項正確.
9.(2018·百色三模)如圖所示,矩形線圈abcd與理想變壓器原線圈組成閉合電路.線圈在有界勻強磁場中繞垂直于磁場的bc邊勻速轉動,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線圈轉動的角速度為ω,匝數為N,線
11、圈電阻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容器的電容C變小時,燈泡變亮
B.將原線圈抽頭P向下滑動時,燈泡變暗
C.若線圈轉動的角速度變?yōu)?ω,燈泡變亮
D.線圈處于圖示位置時,電壓表讀數為0
答案 C
解析 A項,電容器的電容C變小時,容抗增大,故干路電流減小,燈泡變暗,故A項錯誤;
B項,矩形線圈abcd中產生交變電流;將原線圈抽頭P向下滑動時,原線圈匝數變小,根據變壓比公式=可知,輸出電壓增大,故燈泡會變亮,故B項錯誤;
C項,若線圈轉動角速度變?yōu)?ω,根據電動勢最大值公式Em=NBSω,最大值增加為2倍;有效值E=,也變?yōu)?倍;輸出電壓增大,故燈泡會變亮,故C項正
12、確;
D項,線圈處于圖示位置時,是中性面位置,感應電動勢的瞬時值為零;但電壓表的示數為有效值,故電壓表示數不為零,故D項錯誤.
10.(2018·浙江模擬)智能手機無線充電器的原理類似于變壓器,由發(fā)射器和接收器組成,分別有一發(fā)射線圈和接收線圈,如圖甲所示.現將甲圖部分電路等效成乙圖所示的電路圖,發(fā)射、接收線圈匝數比n1∶n2=22∶1,接收線圈右側連接有4個理想二極管,若AB端輸入電壓為u=311sin200πt(V),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C端永遠是負極
B.CD端輸出電壓的有效值為10 V
C.CD端輸出電壓的頻率是100 Hz
D.當AB端輸入恒定直流電時,CD
13、端輸出的也是直流電
答案 B
解析 A、C兩項,當AB端輸入交流電時,由于二極管的作用是只允許正向的電流通過,所以C端永遠是正極,D端永遠是負極,所以CD端輸出的是直流電,故A、C兩項錯誤.
B項,當AB端輸入電壓為u=311sin10πtV時,即原線圈的電壓有效值是220 V,根據電壓與匝數成正比得副線圈的電壓是10 V,副線圈右側連接有4個理想二極管,二極管具有單向導電性,圖中四個二極管左右兩側的正負極位置相反,所以不管交變電流方向怎樣,CD端就相當于接了副線圈兩端,所以CD端輸出電壓的有效值為10 V,故B項正確.
D項,當AB端輸入恒定直流電時,變壓器不起作用,CD端無電流,故
14、D項錯誤.
11.(2018·上饒三模)(多選)如圖(a)所示,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匝數比n1∶n2=55∶4,原線圈接有交流電流表A1,副線圈電路接有交流電壓表V、交流電流表A2、滑動變阻器R等,所有電表都是理想電表,二極管D正向電阻為零,反向電阻無窮大,燈泡L的阻值恒定.原線圈接入的交變電流電壓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b)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交流電壓表V的讀數為32 V
B.燈泡L兩端電壓的有效值為32 V
C.當滑動變阻器的觸頭P向下滑動時,電流表A2示數增大,A1示數增大
D.由圖(b)可知交流發(fā)電機轉子的角速度為100 rad/s
答案 AC
解析 A項,由
15、圖(b)可知,原線圈輸入電壓有效值為440 V,根據=,可得副線圈電壓為32 V,交流電壓表V的示數為有效值,即為32 V,故A項正確;B項,設燈泡L兩端電壓的有效值為U′,燈泡的阻值為r,交變電流的周期為T,根據交變電流有效值的定義有:·=T,解得:U′=22.6 V,故B項錯誤;C項,當滑動變阻器的觸頭P向下滑動時,滑動變阻器阻值減小,則由歐姆定律可知,電流表A2示數增大,因為理想變壓器輸入功率與輸出功率相等,所以電流表A1示數也增大,故C項錯誤;D項,根據ω===100π rad/s可知,交流發(fā)電機轉子的角速度為100π rad/s,故D項錯誤.
12.(2016·課標全國Ⅰ)一含有理
16、想變壓器的電路如圖所示,圖中電阻R1、R2和R3的阻值分別為3 Ω、1 Ω和4 Ω,?為理想交流電流表,U為正弦交流電壓源,輸出電壓的有效值恒定.當開關S斷開時,電流表的示數為I;當S閉合時,電流表的示數為4I.該變壓器原、副線圈匝數比值為( )
A.2 B.3
C.4 D.5
答案 B
解析 開關斷開時,原、副線圈的電流比=,通過R2的電流I2=,副線圈的輸出電壓U2=I2(R2+R3)=,由=可得原線圈兩端的電壓U1=5I()2,則U=U1+IR1=5I()2+3I;開關閉合時,原、副線圈的電流比=,通過R2的電流I2′=,副線圈的輸出電壓U2′=I2′R2=,由=可
17、得原線圈兩端的電壓U1′=4I()2,則U=U1′+4IR1=4I()2+12I,解得=3,B項正確.
13.(2018·廣東模擬)如圖所示,某發(fā)電機輸出功率是100 kW,輸出電壓是250 V,從發(fā)電機到用戶間的輸電線總電阻為8 Ω,要使輸電線上的功率損失為5%,而用戶得到的電壓正好為220 V,求升壓變壓器和降壓變壓器原、副線圈匝數比分別是( )
A.16∶1 190∶11 B.1∶16 11∶190
C.1∶16 190∶11 D.16∶1 11∶190
答案 C
解析 輸電線損失功率P損=100×103×5% W=5×103 W,
所以,輸電線電流I2==25
18、 A,
升壓變壓器原線圈電流I1==400 A,
故升壓變壓器原、副線圈匝數比==.
升壓變壓器副線圈端電壓U2=U1=4 000 V,
輸電線損失電壓U損=I2R線=200 V,
降壓變壓器原線圈電壓U3=U2-U損=3 800 V,
故降壓變壓器原、副線圈匝數比為==.故C項正確,A、B、D三項錯誤.
14.(2018·云南一模)如圖所示,一理想變壓器由一個原線圈和兩個副線圈組成,匝數比n1∶n2∶n3=3∶2∶1,a、b端接正弦交流電,電路中電阻R1=R2=R3,其余電阻均不計.若R3消耗的功率為P,則R1消耗的功率為( )
A.9P B.P
C.P D.
19、P
答案 B
解析 設R3兩端電壓為U,電流強度為I,則R2兩端電壓U2=U=2U,原線圈兩端電壓U1=U=3U;根據歐姆定律可得R3的電流強度I=,R2的電流強度I2==2I,原線圈的電流強度I1,則:U1I1=U2I2+UI;解得I1=I;
R3消耗的功率為P,則P=I2R3,則R1消耗的功率為P1=(I)2R1=P,故B項正確,A、C、D三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
15.在遠距離輸電時,要考慮盡量減少輸電線上的功率損失.有一個小型發(fā)電站,輸送的電功率為P=500 kW,當使用U=5 kV的電壓輸電時,測得安裝在輸電線路起點和終點處的兩只電度表一晝夜示數相差4 800 kW·h.求
20、:
(1)輸電效率η和輸電線的總電阻r;
(2)若想使輸電效率提高到98%,又不改變輸電線,那么發(fā)電站應使用多高的電壓向外輸電?
答案 (1)60% 20 Ω (2)22.4 kV
解析 (1)輸送功率P=500 kW,一晝夜輸送電能E=Pt=12 000 kW·h
輸電線上損失的電能ΔE=4 800 kW·h
終點得到的電能E′=E-ΔE=7 200 kW·h,
所以輸電效率η==60%
輸電線上的電流I==100 A
輸電線損耗功率PR=I2r,
其中PR==200 kW
得r=20 Ω.
(2)輸電線上損耗功率PR=()2r∝
原來PR=200 kW,現在要求PR′=10 kW,
解得輸電電壓應調節(jié)為U′=22.4 kV.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