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通用)2020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加練半小時 閱讀突破 第五章 專題一 單文精練一 蔣芾傳》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全國通用)2020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加練半小時 閱讀突破 第五章 專題一 單文精練一 蔣芾傳(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單文精練一 蔣芾傳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蔣芾,字子禮,常州宜興人,之奇曾孫。紹興二十一年,進士第二人。孝宗即位,累遷起居郎兼直學士院。時宦者梁珂事上潛邸,撓權,尹穡論珂,與祠,芾繳奏罷之。
簽書樞密院事,首奏加意邊防,又奏:“拔將才行伍間識其姓名一旦披籍可立取具又料簡歸正人仍以北人將之或令深入山東或令自荊襄深入?!?
除權參知政事、同知國用事。芾奏:“方今財最費于養(yǎng)兵,藝祖取天下,不過十五萬人。紹興初,外有大敵,內有巨寇,然兵數亦不若今日之多。近見陳敏勇汰三千人戚方汰四千人然多是有官人與以外任請券錢添借給如故是減于內而添于外何益又招兵耗蠹愈甚,臣考核在內諸軍,每月逃亡事故,
2、常不下四百人。若權停招兵一年有半,俟財用稍足,招丁壯,不惟省費,又得兵精。”上悟。
一日,因進呈邊報,上顧芾曰:“將來都督非卿不可?!避雷啵骸俺嘉磭L經歷兵間?!庇肿啵骸胺浇皴X谷不足,兵士不練,將帥與臣不相識,愿陛下更審思其人。”南郊禮畢,宰相葉颙、魏杞罷。芾采眾論,參己見,為《籌邊志》上之。
明年,拜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會母疾卒,詔起復,拜左仆射,芾力辭。有密旨欲今歲大舉,手詔廷臣議,或主和,或主恢復,使芾決之。芾奏:“天時人事未至。”拂上意。服闋,除觀文殿大學士、知紹興府、提舉洞霄宮。尋以言者論,落職,建昌軍居住。期年,有旨自便。再提舉洞霄宮,卒。
芾始以言邊事結上知,不
3、十年間致相位,終以不能任兵事受責,豈優(yōu)于論議而劣于事功歟?(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四十三》,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近見陳敏勇汰三千/人戚方汰四千人/然多是有官/人與以外任/請券錢/添借給如故/是減于內而添于外/何益/
B.近見陳敏勇/汰三千人/戚方汰四千人/然多是有官人/與以外任請券錢添借/給如故是減/于內而添于外/何益/
C.近見陳敏勇汰三千人/戚方汰四千人/然多是有官/人與以外任請券/錢添借給如故/是減于內而添于外/何益/
D.近見陳敏勇汰三千人/戚方汰四千人/然多是有官人/與以外任/請券錢/添借給如故/是減于內而添于外/何益
4、/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宦者是中國古代京城專供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又稱宦官、中官等。
B.行伍,古代軍隊編制,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當兵出身的人,后泛指軍隊。
C.丁壯,到達兵役年齡的少壯男子。如《管子·輕重戊》:“丁壯者胡丸操彈居其下。”
D.宰相是對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立法長官的通稱,始于先秦,太宰與相合稱為宰相。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蔣芾伸張正義,敢于直言?;鹿倭虹胬梅袒实壑畽C,擾亂正常的權力秩序,雖被蔣芾授予了宮祠,蔣芾終究罷免了他。
B.蔣芾熟知國情,關注軍事。蔣芾認為
5、當今軍隊過于龐大,耗費財用極多,對軍隊進行了削減,效果不好,皇帝最終醒悟。
C.蔣芾雖有才干,但更自知。當皇帝準備給他施展軍事才華的機會時,他頗有自知之明,因沒有真正率兵征戰(zhàn)的經驗,而打消了皇帝的這個念頭。
D.蔣芾臨事鎮(zhèn)定,頗有主見。面對外敵,皇帝準備有所行動,便把群臣或主和或恢復的議論交給他裁決,他卻沒順從皇帝的心意,而是自有見解。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方今錢谷不足,兵士不練,將帥與臣不相識,愿陛下更審思其人。
譯文:
(2)尋以言者論,落職,建昌軍居住。期年,有旨自便。再提舉洞霄宮,卒。
譯文:
6、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拔將才行伍/間識其姓名/一旦披籍/可立取具/又料簡/歸正人仍以北人將之/或令深入山東/或令自荊襄深入
B.拔將才行伍間/識其姓名/一旦披籍/可立取具/又料簡歸正人/仍以北人將之/或令深入山東/或令自荊襄深入
C.拔將才行伍/間識其姓名/一旦披籍/可立取具/又料簡歸正人/仍以北人將之/或令深入山東/或令自荊襄深入
D.拔將才行伍間/識其姓名/一旦披籍/可立取具/又料簡/歸正人仍以北人將之/或令深入山東/或令自荊襄深入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曾孫,第三代孫,即兒子
7、的孫子,其輩分順序為兒子、孫子、曾孫、玄孫。
B.除,本為臺階,沿著臺階一級一級往上登,故可用來表示改變舊職,授予新職。
C.都督,最初是地方政府的監(jiān)察官,后演變?yōu)樘幚淼胤秸碌牡胤阶罡咝姓L官。
D.服闋,即守喪期滿除服。古代禮制,父母去世,兒子應守喪三年,著喪服。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蔣芾熟知國情,關注軍事。他認為,當今軍隊過于龐大,耗費財用極多,有些地方對軍隊進行了削減,效果顯著,他對此極為贊賞。
B.蔣芾對邊防事務多有建言。他上奏說提拔將領要從軍隊中間選取,還要統(tǒng)計選拔歸正人。
C.蔣芾極盡孝道,推辭任命。蔣芾母親病故,而在此時
8、,皇帝下詔起用,他為了盡孝道,用行動來證明,推辭了左仆射的任命。
D.蔣芾長于論議,短于事功。他曾因進言邊防事務受到皇帝重視,不到十年就做了宰相,但后來又因為不能承擔軍事重任而受到責罰。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若權停招兵一年有半,俟財用稍足,招丁壯,不惟省費,又得兵精。
譯文:
(2)不十年間致相位,終以不能任兵事受責,豈優(yōu)于論議而劣于事功歟?
譯文:
答案精析
第一組
1.D [首先聯系上下文,了解文段大意:陳敏勇、戚方淘汰人員,朝廷的費用卻增加。其次抓住關鍵詞“三千人”“四千人”“如故”等進行斷句。最后根據語意進行斷句即可。]
2
9、.D [宰相是對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
3.A [張冠李戴,“雖被蔣芾授予了宮祠”錯誤,文意為“尹穡議論梁珂,給他宮祠”。]
4.(1)當前錢糧不足,士兵不訓練,將帥和屬下互不相識,希望陛下重新審慎思考適當人選。
(2)不久,因言官議論,削落職名,在建昌軍居住。過了一年,皇帝下詔讓蔣芾自便。第二次提舉洞霄宮,(蔣芾)去世。
解析 (1)“方今”解釋為當前,“更”解釋為重新,“審”解釋為審慎。(2)“尋”解釋為不久,“期年”解釋為過了一年,“卒”解釋為去世。
第二組
1.B [比較四個選項,差異在于“拔將才行伍間識其姓名”“又料簡歸正人仍以北人將之”。根據省略成分,“拔
10、將才(于)行伍間”,排除A、C兩項。再根據名詞“正人”及語境,排除D項。]
2.C [都督,最初是軍隊中的監(jiān)察官,與監(jiān)軍相同,后演變?yōu)榻y(tǒng)領軍隊的軍事長官。]
3.A [雖然有些地方進行了削減,但只是形式,沒有實效。從“何益”一語來看,他并沒有“對此極為贊賞”。]
4.(1)假如暫時停止招兵一年半,等到經費物資稍微充足,招募壯丁,不僅節(jié)省費用,又能得到精良的士兵。
(2)不到十年的時間做到宰相的官位,最終因不能承擔軍事受到責罰,難道不是長于議論而短于取得實際功效嗎?
解析 (1)“權”解釋為暫時,“俟”解釋為等到,“稍”解釋為稍微。(2)“致”解釋為做到,“豈”解釋為難道,“功”解釋為
11、功效。
參考譯文
蔣芾,字子禮,是常州宜興人,蔣之奇的曾孫。紹興二十一年,(蔣芾)考中進士第二名。孝宗即位,(蔣芾)多次升遷后擔任起居郎兼直學士院。當時宦官梁珂曾在潛邸服侍皇上,擾亂權力,尹穡議論梁珂,給他宮祠,蔣芾繳還奏章罷免了他。
(蔣芾任職)簽書樞密院事,首先上奏應多注意邊防,又上奏:“提拔將領要從軍隊中間(選取),記下他的姓名,一旦查閱到名冊,可以立刻開列出來。還要統(tǒng)計選拔歸正人,仍然用北方人率領他們,或是命令他們深入山東,或是命令他們從荊、襄深入?!?
授任(蔣芾)代理參知政事、同知國用事。蔣芾上奏:“當前資財最大費用在于養(yǎng)兵,藝祖奪取天下,不超過十五萬人。紹興初年,境外有大敵
12、,境內有大盜,然而士兵數目也不像今天這樣多。近來見到陳敏勇淘汰了三千人,戚方淘汰了四千人,但大部分是有官位的人,給他們做地方官,請求券錢、增添借支跟以前一樣,這是朝廷內減了而朝廷外卻增加了(費用),有什么用呢?加上招兵損耗愈加嚴重,我考核了內地各部隊,每月逃跑的事情,經常不少于四百人。假如暫時停止招兵一年半,等到經費物資稍微充足,招募壯丁,不僅節(jié)省費用,又能得到精良的士兵?!被噬闲盐蛄?。
一天,由于進呈邊防報告,皇上回頭對蔣芾說:“將來都督之職非你擔任不可?!笔Y芾上奏說:“我未曾經歷過戰(zhàn)事?!庇稚献嗾f:“當前錢糧不足,士兵不訓練,將帥和屬下互不相識,希望陛下重新審慎思考適當人選?!蹦辖技蓝Y結
13、束后,宰相葉颙、魏杞被罷免。蔣芾采納眾人議論,參入自己的見解,作《籌邊志》進獻給皇上。
第二年,(蔣芾)擔任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適逢蔣芾的母親病故,皇帝下詔書起用他,任命他為左仆射,蔣芾極力推辭。有秘密旨意打算這一年發(fā)動大規(guī)模軍事戰(zhàn)爭,皇帝手詔命朝中群臣商議,有的主張議和,有的主張收復(國土),皇帝讓蔣芾裁決。蔣芾上奏:“天時人事時機未到。”違背了皇上的意圖。(蔣芾)服喪期滿,授任觀文殿大學士、知紹興府、提舉洞霄宮。不久,因言官議論,削落職名,在建昌軍居住。過了一年,皇帝下詔讓蔣芾自便。第二次提舉洞霄宮,(蔣芾)去世。
蔣芾最初因進言邊防事宜受皇帝賞識,不到十年的時間做到宰相的官位,最終因不能承擔軍事受到責罰,難道不是長于議論而短于取得實際功效嗎?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