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 專項對點練14 古代文化常識題(含解析)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0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 專項對點練14 古代文化常識題(含解析)新人教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古代文化常識題
1.(2018·天津卷,改編)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3分)( )
A.記,是我國古代常用文章體裁,以敘事為主,兼及議論、抒情和描寫。
B.步,古人稱跨出一腳為“跬”,再跨一腳為“步”,后即以“步”作為長度單位。
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職,如《陳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D.蓬瀛,指蓬萊和瀛洲,是傳說中的海上仙山,為仙人所居之處,后常指仙境。
A [A項,“以敘事為主,兼及議論、抒情和描寫”錯,應(yīng)該是“以敘事、描寫為主,兼及議論和抒情”。]
2.(2017·全國卷Ⅰ)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
2、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會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文中語境:弘微本名密,犯所繼內(nèi)諱,故以字行。)
B.姻親,指由于婚姻關(guān)系結(jié)成的親戚,它與血親有同有異,只是血親中的一部分。(文中語境:中外姻親,道俗義舊,入門莫不嘆息。)
C.母憂是指母親的喪事,古代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時,按照規(guī)定需要離職居家守喪。
D.私祿中的“祿”指俸祿,即古代官員的薪水,這里強(qiáng)調(diào)未用東鄉(xiāng)君家錢財營葬。(文中語境:九年,東鄉(xiāng)君薨,資財鉅萬,園宅十余所,奴僮猶有數(shù)百人。弘微一無所取,自以私祿營葬。)
B [B項,姻親,是指由于婚姻關(guān)系結(jié)成的親戚。血親,是指有血緣關(guān)
3、系的親屬,是以具有共同祖先為特征的親屬關(guān)系。從原文“中外姻親”一句看,這里的姻親應(yīng)包含血親,血親只是姻親的一部分。所以,“它與血親有同有異,只是血親中的一部分”,說法錯誤。]
3.(2017·全國卷Ⅱ)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下車,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職,后來又常用“下車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將嫌犯拘捕關(guān)進(jìn)監(jiān)獄,然后再作考察,進(jìn)行犯罪事實的取證工作。(文中語境:大姓李子春先為瑯邪相,豪猾并兼,為人所患。憙下車,聞其二孫殺人事未發(fā)覺,即窮詰其奸,收考子春,二孫自殺。)
C.車駕,原指帝王所乘的車,有時因不能直接稱呼帝王
4、,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稱。(文中語境:時趙王良疾病將終,車駕親臨王,問所欲言。王曰:“素與李子春厚,今犯罪,懷令趙憙欲殺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蓖鯚o復(fù)言……建初五年,憙疾病,帝親幸視。及薨,車駕往臨吊。時年八十四。謚曰正侯。)
D.京師,古代指國家的都城,《三國演義》中就經(jīng)常提到“京師”,現(xiàn)代泛指首都。
B [速覽4個選項所考查的古代文化常識,其中“下車”可聯(lián)系教材《張衡傳》中的“衡下車,治威嚴(yán),整法度”,“京師”可聯(lián)系歷史以及教材《張衡傳》中的“游于三輔,因入京師”,直接判斷解釋正確。這樣就可排除A、D兩項。“收考”通過語境還是不好確定,但是“車駕”在文
5、中出現(xiàn)了兩次,第一次就是加點處“車駕親臨王,問所欲言”,第二處是文末“憙疾病,帝親幸視。及薨,車駕往臨吊”,很明顯“車駕”用作了帝王的稱呼,所以使用正確,由此可判定“收考”理解錯誤。B項,“然后再作考察,進(jìn)行犯罪事實的取證工作”錯,這是對“考”字的誤解。這里的“收考”指拘捕拷問。“考”通“拷”,是“拷問”之意。]
4.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會試”是我國封建社會科舉考試的一種。由皇帝主持在京城舉行,因為在春天舉行,又稱春試或春闈。
B.“致仕”就是舊時官員交還官職,即今所謂退休。依照古制,官員在一般情況下七十歲致仕,有疾患的則可以請求提前。
C.“
6、服闋”是指舊時官員三年守喪期滿除服。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離職回籍守喪,滿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職務(wù)。
D.“尚書”是中國古代官名。始置于戰(zhàn)國時代,到了隋唐時確定為尚書省下設(shè)的六個部的最高行政長官。
A [A項,會試“由皇帝主持”錯誤,會試由禮部派官員主持。]
5.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表,中國古代臣子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特殊文體,是封建社會臣下對皇帝有所陳述、請求、建議時用的一種文體。
B.擢,在原官職上提拔;出,離開京城外調(diào)(與“入”相對,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為榮)。
C.刺史制度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地方監(jiān)察制度。始于秦,完善于漢,東漢以后刺
7、史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D.有司,古代設(shè)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八尽奔础爸鞴堋薄肮芾怼?。
C [刺史,又稱刺使,官職。西漢初年,文帝以御史多失職,命丞相另派人員出刺各地,不常置。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檢核問事”之意。全國分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稱“刺史”??梢姶淌分贫仁加谖鳚h武帝時期。]
6.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除,指任命官職,如“授”“拜”也是指任命官職。
B.弱冠,指男子20歲,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
8、較年少,故稱“弱”。
C.丁內(nèi)艱,是古代喪制名,凡子遭母喪或?qū)O遭祖母喪稱“丁內(nèi)艱”。
D.至順,是元文宗的年號,帝王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jì)年的一種名號,如“元貞”“延祐”“仁宗”“至正”。
D [“仁宗”是廟號,而非年號。]
7.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在《鴻門宴》中有“沛公奉卮酒為壽”一句,這句話中的“壽”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壽”含義有所不同,應(yīng)該是指“敬酒獻(xiàn)物,祝人長壽”的意思。
B.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中的“豆蔻”常用來指孩子,“豆蔻年華”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歲。
C.“三從四德”是封建社會奴役婦女的精神枷鎖,
9、“三從”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D.一個季度中的三個月可以分別用“孟、仲、季”來表示,如《古詩十九首》中“孟冬寒氣至,北風(fēng)何慘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個月。
B [“常用來指孩子,‘豆蔻年華’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歲”錯,應(yīng)該是“常用來指少女,‘豆蔻年華’指女子十三四歲”。]
8.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國風(fēng)”是《詩經(jīng)》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民歌,自《周南》至《豳風(fēng)》,共十五國風(fēng),一百六十篇。
B.“齊宣王”,春秋時齊國國君,與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合稱“春秋五霸”。
C.“齋戒”,指古人在
10、祭祀或進(jìn)行重大活動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葷,潔凈身心,以示虔誠。
D.“社稷”,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的土神為“社”,谷神叫“稷”。后來就以“社稷”代稱國家。
B [“齊宣王”應(yīng)改為“齊桓公”。]
1.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稱“三元”,其中“上元”指農(nóng)歷的正月十五,舊俗在上元夜張燈游樂,所以又叫“燈節(jié)”。
B.“鼎”,形制多為圓腹三足兩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燒火。后來常用“鐘鳴鼎食”形容貴族生活奢侈豪華。
C.在“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中,“親戚”指的是外親,也就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人。
D.《陽春
11、》《白雪》都是古代楚國的歌曲名,當(dāng)時被認(rèn)為是高雅的樂曲。后多用“陽春白雪”比喻高深典雅、不通俗的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
C [“親戚”是一個古今異義詞,在此處指的是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內(nèi)的內(nèi)外親屬,而不是“外親”。]
2.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百越”,又作“百粵”“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閩、粵各地,統(tǒng)稱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區(qū)。
B.“察舉”,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舉薦,經(jīng)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
C.“鄉(xiāng)試”,指明清兩代每三年由朝廷選派考官在各鄉(xiāng)舉行一次的選拔人才的考試。
D.“祭酒”,古代主管國子監(jiān)或太學(xué)的教育行政長官。
12、戰(zhàn)國時荀子曾三任稷下學(xué)宮的祭酒,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大學(xué)校長。
C [“在各鄉(xiāng)舉行”錯,應(yīng)該是“在各省省城舉行”。]
3.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四書”,即《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的合稱,是公認(rèn)的儒學(xué)經(jīng)典,也是中華文化的寶典。
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稱對方親屬。如令堂,是對對方的父親的尊稱;令尊,是對對方的母親的尊稱。
C.春秋時,秦晉兩國國君幾代都互相通婚,后稱兩姓聯(lián)姻為“秦晉之好”。
D.《鴻門宴》中“豎子不足與謀”一句中的“豎子”是罵人的話,相當(dāng)于今天的“小子”。
B [“令堂”是對對方母親的尊稱;“令尊”是對對方父親的尊
13、稱。]
4.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布衣”是對百姓的稱呼,與之類似的還有:黎民、庶民、蒼生等。
B.“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如《師說》中有“士大夫之族”。
C.《昌黎先生文集》是韓愈的作品集,這是以籍貫命名其文集。
D.“江表”指長江以南的地區(qū)。如《赤壁之戰(zhàn)》中“江表英豪,咸歸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C [“以籍貫命名”錯,昌黎韓氏于唐是一時望族,韓愈自稱“郡望昌黎”,故世稱“昌黎先生”。]
5.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五谷”是古代所指的五種谷物,泛指糧食。古代對其有多種
14、說法。
B.“黃金臺”,相傳戰(zhàn)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東南筑臺,上面放著千金用來招攬人才。
C.“刎頸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廉頗與藺相如終成刎頸之交。
D.“國子監(jiān)”指國家的最高學(xué)府,入監(jiān)讀書的人稱監(jiān)生,掌管人員為祭酒、司業(yè)等;教學(xué)人員為博士、直講、助教等。
D [“指國家的最高學(xué)府”說法不嚴(yán)密,“國子監(jiān)”指的是中國封建時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機(jī)構(gòu),有的朝代兼為最高學(xué)府。]
6.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優(yōu)”的本義指表演樂舞、雜戲的藝人。如《柳敬亭傳》中提到的“優(yōu)孟”,是指名叫“孟”的藝人。
B.“乞巧”,舊時風(fēng)俗,農(nóng)歷七月七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
C.“頓首”,古時的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行禮時,頭碰地即起。也常用于書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豕三牲全備;“少牢”指祭祀用的羊,沒有豕、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
D [“少牢”指古代祭祀用的羊和豕,沒有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