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 第八章 歐姆定律復習教案 魯教版五四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物理 第八章 歐姆定律復習教案 魯教版五四制(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九年級物理 第八章 歐姆定律復習教案 魯教版五四制
第 周 星期 第 節(jié) 年 月 日
課題
第一節(jié) 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
執(zhí)教
教學
目標
1知道研究電流跟電壓關系的實驗方法和實驗電路圖。
2知道研究電流跟電阻關系的實驗方法和實驗電路圖。
3在R一定,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4在U一定,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重點
通過實驗得出I與U的關系和I與R的關系。
難點
理解I、U、R的比例關系。
教具
演示
電池
2、,小燈泡(2.5V 和3.8V),導線
學生
電流表,電壓表各一個,電池組,定值電阻5歐、10歐、15歐各一個,開關等
主 要 教 學 過 程
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提問
二.演示實驗,引入新課。
(1)用同一個小燈泡分別用二節(jié)干電池和一節(jié)供電,為什么用二節(jié)時較亮?當電阻一定,電流跟電壓之間有怎樣的定量關系呢?
(2)用同一節(jié)電池分別對2.5V和3.8V小燈泡供電,為什么2.5V小燈泡較亮,當電壓一定,電流跟電阻之間有怎樣的定量關系呢?
用實驗來研究U、I、R的關系。
A
V
R=10Ω
三.新課講授。
1.電路設計:(如右圖)
2.實驗
3、研究(學生實驗)
(1)R一定(R=10Ω)I跟U的關系。記錄,分析數據。
電壓(V)
1
2
3
電流(A)
0.1
0.2
0.3
結論: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2)U一定(U=2V),I跟R的關系。記錄,分析數據。
電阻(Ω)
5
10
15
電流(A)
0.4
0.2
0.13
結論: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3.小結。
4.練習
(1)一個電阻兩端的電壓為3V時通過的電流為0.3A,當電壓增大到6V,那么它的電流為 ;如果要使電流為0.1A,那么電壓為
4、 。
(2)當電源電壓不變的情況下,接上5Ω的電阻時通過的電流為0.6A,那么把電阻改為15Ω,則通過的電流為 。
5.布置作業(yè)
觀察演示
學生實驗
分析數據
得出結論
完成練習
第 周 星期 第 節(jié) 年 月 日
課題
第二節(jié) 歐姆定律
執(zhí)教
教學
目標
1.掌握歐姆定律,能熟練地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電壓、電流和電阻的簡單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解答電學問題的良好習
5、慣。
重點
理解掌握歐姆定律的內容和表達式。
難點
運用歐姆定律計算進行的簡單計算。
教具
演示
書寫有問題和例題的投影幻燈片
學生
主 要 教 學 過 程
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提問
表1: 表2:
R(Ω)
U(V)
I(A)
U(V)
R(Ω)
I(A)
5
1.5
0.3
1.5
5
0.3
0.6
10
4.5
0.1
二.引入新課:
由實驗我們已知道了在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電壓不變
6、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把以上實驗結果綜合起來得出結論,即歐姆定律。
三.新課講授。
1.歐姆定律
(1)內容: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公式: I = U/R。 公式中I、U、R的單位分別是安、伏和歐。
(3)公式的物理意義:當導體的電阻R一定時,導體兩端的電壓增加幾倍,通過這段導體的電流就增加幾倍。這反映導體的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例關系(I∝U)。當電壓一定時,導體的電阻增加到原來的幾倍,則導體中的電流就減小為原來的幾分之一。反映了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例的關系(I∝U/R)。公
7、式I=U/R完整地表達了歐姆定律的內容。
說明: 歐姆定律中的電流、電壓和電阻這三個量是對同一段導體而言的。
2.應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電流、電壓和電阻的簡單問題。
課本中例題1、例題2、例題3 (使用投影片)
要求:畫好電路圖(如課本中的圖8-2)。說明某導體兩端所加電壓的圖示法。在圖上標明已知量的符號、數值和未知量的符號。
組織全體學生討論、分析正誤。教師小結。
①電路圖及解題過程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
②答題敘述要完整。本題答:要使小燈泡正常發(fā)光,在它兩端應加2.8伏的電壓。
③解釋R=U/I的意義:導體的電阻在數值上等于導體兩端的電壓跟通過導體電流的比值。不能認
8、為"電阻跟電壓成正比,跟電流成反比。“因為電阻的大小只與電阻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有關,與電壓和電流無關”。
④介紹伏安法測電阻
3.布置作業(yè):想想議議P106:2、3
完成表格
第 周 星期 第 節(jié) 年 月 日
課題
第三節(jié) 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
執(zhí)教
教學
目標
1. 會用伏安法測電阻,理解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
2. 培養(yǎng)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做好實驗的
9、科學態(tài)度。
重點
理解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
難點
按電路圖連接實驗電路。
教具
演示
學生
干電池2節(jié),滑動變阻器、電流表、電壓表各1只,定值電阻1個
主 要 教 學 過 程
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設計
一. 復習提問:
1. 歐姆定律的內容及表達式?
2. 已知電壓和電流怎樣求電阻呢?
二. 引入新課:給你一個電阻,你怎樣才能知道它的電阻有多大呢?----答:實驗測量。
A
V
Rx
1. 實驗目的:學習用伏安法測電阻
2. 實驗原理:據歐姆定律公式I=U/R得R=U/I來測量。
3. 實驗電路(讓學生自己設計,如右圖)
4. 實驗
10、器材:干電池2節(jié),滑動變阻器、電流表、電壓表各1只,定值電阻1個。
5. 實驗步驟:
啟發(fā):伏安法測電阻需測出哪些物理量?這些物理量用什么儀器測量?連接電路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歸納:(1)測Rx兩端電壓U和通過電流I,
(2)I用電流表測,U用電壓表測
(3)連接時開關是斷開的,滑動變阻器滑片要移到阻值最大處,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接線柱要連接正確,電壓表用0~3V,電流表用0~0.6A量程。
(4)閉合開關,觀察電壓表,電流表讀數,填入表中
(5)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改變加在Rx兩端的電壓,再記下兩組對應的電流值和電壓值。
(6)利用公式:R=U/I求出RX的電阻,再取三
11、次平均值
注意:改變加在電阻兩端電壓時,要考慮電表的量程是否恰當。
6. 問題討論:給你這個實驗的器材中,如果沒有電壓表,但有一個已知阻值的電阻,你有辦法測出這個未阻值電阻是多大嗎?如果沒有電流表又怎辦?
7. 小結
回答問題
思考
設計電路
第 周 星期 第 節(jié) 年 月 日
課題
第四節(jié) 電阻的串聯(lián)
執(zhí)教
教學
目標
1.通過實驗和推導使學生理解串聯(lián)電路的等效電阻和計算公式。
2.復習鞏固串聯(lián)電路電流和
12、電壓的特點。
3.會利用串聯(lián)電路特點的知識,解答和計算簡單的電路問題。
重點
理解串聯(lián)電路的等效電阻和計算公式。
難點
利用串聯(lián)電路特點的知識,解答和計算簡單的電路問題。
教具
每組配備干電池三節(jié),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和開關各一只,定值電阻(2歐、4歐、5歐各一只)三個,導線若干
主 要 教 學 過 程
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設計
1 進行新課
(1)實驗:測R1和R2(R3)串聯(lián)的總電阻。
問:實驗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答:用伏安法測電阻。只要用電壓表測出R1和R2串聯(lián)電阻兩端的總電壓放用電流表測出通過串聯(lián)電阻的電流,就可以根據歐姆定律逄出R1
13、和R2串聯(lián)后的總電阻。
要求學生設計一個測兩個定值電阻(R1 = 2歐、R2 = 4歐)串聯(lián)總電阻的實驗電路。如課本圖8-5所示。
進行實驗:
①按伏安法測電阻的要求進行實驗。
②測出R1 (2歐)和R2(4歐)串聯(lián)后的總電阻R。
③將R1和R3串聯(lián),測出串聯(lián)后的總電阻R′。將實驗結果填在課文中的結論處。
討論實驗數據,得出:R = R1 + R2, R′= R1 + R3。實驗表明:串聯(lián)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串聯(lián)電阻之和。
(2)理論推導串聯(lián)電路總電阻計算公式。
上述實驗結論也可以利用歐姆定律和串聯(lián)電路的特點,從理論上推導得出。
結合R1、R2的串聯(lián)電路圖(
14、課本圖8-6)講解。
請學生敘述R = R1 + R2的物理意義。
解答本節(jié)課文前問號中提出的問題。
指出:把幾個導體串聯(lián)起來,相當于增加了導體的長度,所以總電阻比任何一個導體的電阻都大,總電阻也叫串聯(lián)電路的等效電阻。
板書:〈3.串聯(lián)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串聯(lián)電阻之和。R = R1 + R2?!?
例題1:
出示課本中的例題1投影幻燈片(或小黑板)。學生讀題并根據題意畫出電路圖(如課本圖8-7)。標出已知量的符號和數值以及未知量的符號。請一名學生板演,教師講評。
討論解題思路,鼓勵學生積極回答。
小結:注意審題,弄清已知和所求。明確電路特點,利用歐姆定律和串聯(lián)電路的
15、特點求解。本題R1、R2串聯(lián),所以I = I1 = I2。因U1、U2不知,故不能求出I1或I2。但串聯(lián)電路的總電壓知道,總電阻R可由R1+R2求出,根據歐姆定律I = U/R可求出電流I。
例題2:
觀察實驗
分析數據
得出結論
主 要 教 學 過 程
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設計
出示課本中例題2的投影片,學生讀題,畫電路圖(要求同例題1)。
討論解題思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①問:此題中要使小燈泡正常發(fā)光,串聯(lián)一個適當電阻的意義是什么?
答:小燈泡正常發(fā)光的電壓是2.5伏,如果將其直接連到6伏的電源上,小燈泡中
16、電流過大,燈絲將被燒毀。給小燈泡串聯(lián)一個適當電阻R2,由于串聯(lián)電路的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電壓之和,即U = U1 + U2。串聯(lián)的電阻R2可分去一部分電壓。R2阻值只要選取合適,就可使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為2.5伏,正常發(fā)光。
②串聯(lián)的電阻R2,其阻值如何計算?
教師引導,學生敘述,分步板書(參見課本例題2的解)。
本題另解:
板書:〈R1和R2串聯(lián),由于:I1 = I2,
所以根據歐姆定律得:U1/ R1 = U2/ R2,
整理為U1/ U2 = R1/ R2。〉
3.小結
串聯(lián)電路中電流、電壓和電阻的特點。
4.布置作業(yè)
本節(jié)后的練習:1、2、3。
17、
第 周 星期 第 節(jié) 年 月 日
課題
第五節(jié) 電阻的并聯(lián)
執(zhí)教
教學
目標
1.使學生知道幾個電阻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的阻值都小。
2.復習鞏固并聯(lián)電路電流、電壓的特點。
3.會利用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解答和計算簡單的電路問題
4.理解并聯(lián)電路總電阻公式的推導過程
重點
用實驗和推理得出1/R=1/R1+1/R2
難點
會利用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解答和計算簡單的電路問題
教具
每組配備干電池二節(jié),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
18、器和開關各一只,定值電阻2只(5歐和10歐各一只),導線若干條。
主 要 教 學 過 程
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設計
1復習
2 進行新課
(1)實驗:
明確如何測R1=5歐和R2=10歐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然后用伏安法測出R1、R2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R,并將這個阻值與R1、R2進行比較。
學生實驗,教師指導。實驗完畢,整理好儀器。
報告實驗結果,討論實驗結論:實驗表明,幾個電阻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都小。
板書:〈3.幾個電阻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都小。〉
問:10歐和1歐的兩個電阻并聯(lián)的電阻小于多少歐?(答:小于1歐。)
(2)推導
19、并聯(lián)電路總電阻跟各并聯(lián)電阻的定量關系。(以下內容教師邊講邊板書)
板書:〈設:支路電阻分別是R1、R2;R1、R2并聯(lián)的總電阻是R。
根據歐姆定律:I1 = U1/ R1, I2 = U2/ R2, I = U/ R,
由于:I = I1 + I2,
因此:U/R = U1/ R1+ U2 / R2。
又因為并聯(lián)電路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即:U = U1 = U2,
可得:1/R = 1/ R1 + 1 / R2。
表明:并聯(lián)電路的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并聯(lián)電阻的倒數之和。〉
練習:計算本節(jié)實驗中的兩個電阻(R1 = 5歐,R2 =10歐)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
學生
20、演練,一名學生板演,教師講評,指出理論計算與實驗結果一致。
幾個電阻并聯(lián)起來,總電阻比任何一個電阻都小,這是因為把導體并聯(lián)起來,相當于增加了導體橫截面積。
例題1:請學生回答本節(jié)課文前問號中提出的問題。(回答略)
簡介:當n個相同阻值的電阻并聯(lián)時總電阻的計算式:R = R'/n。例題1中:R′=10千歐,n = 2,所以:R = 10千歐/2 = 5千歐。
例題2.在圖8-1所示電路中,電源的電壓是36伏,燈泡L1的電阻是20歐,L2的電阻是60歐,求兩個燈泡同時工作時,電路的總電阻和干路里的電流。(出示投影幻燈片或小黑板)
學生讀題,討論此題解法,教師板書:
21、
主 要 教 學 過 程
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設計
認請此題中燈泡L1和L2是并聯(lián)的。(解答電路問題,首先要認清電路的連接情況)。在電路圖中標明已知量的符號和數值以及未知量的符號。解題要寫出已知、求、解和答。
問:串聯(lián)電路有分壓作用,且U1/ U2 = R1 / R2。在并聯(lián)電路中,干路中電流在分流點分成兩部分,電流的分配跟電阻的關系是什么?此題中,L1、L2中電流之比是多少?
板書:〈在并聯(lián)電路中,電流的分配跟電阻成反比,即:I1/ I2 =R2 / R1?!?
4.小結
并聯(lián)電跟中電流、電壓、電阻的特點。
幾個電阻并聯(lián)起來,總電阻比任何一個電阻都小。
5.布置作業(yè)
課本本節(jié)末練習1、2;本章末習題9、10。
參看課本本章的"學到了什么?,根據知識結構圖寫出方框內的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