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限時規(guī)范訓練6 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限時規(guī)范訓練6 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22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限時規(guī)范訓練6 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4分)
(2018·河北省衡水中學高三周測)樹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劑(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將樹干部分涂成白色,是綠化植物養(yǎng)護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主要目的是確保綠化植物安全越冬。近日,綠化部門對城區(qū)主要道路、景區(qū)、游園等地的樹木進行了統(tǒng)一涂白,行道樹樹干刷白高度統(tǒng)一控制在離地面1.5米處,視覺上達到整齊劃一、美觀大方的效果(如圖所示)。據此完成下面兩題。
1.綠化部門對城區(qū)行道樹涂白的目的是( )
①殺菌、防止病菌感染
②殺蟲、防蟲,減少下一年病蟲害的發(fā)生
③起到一定美化作用
④防
2、凍害、避免早春霜害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行道樹涂白劑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起到殺菌、殺蟲作用和防凍害的作用;從材料中可看出涂白可起到美化作用,C項正確。
答案:C
2.關于樹木涂白的作用原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有效減少地面長波輻射,防止地面熱量大量流失
B.使得樹干白天和夜間的溫差不大,減少樹皮開裂
C.使得樹木萌芽和開花提前,以躲過早春低溫凍害
D.增加樹木對陽光的吸收率,減少凍害發(fā)生的概率
解析:樹木涂白不會影響地面輻射,也不會影響氣溫,因此也不會影響樹木萌芽和開花時間;樹木涂白可以反射陽光,減弱樹干吸收太陽輻
3、射,使得樹干白天和夜間的溫差不大,減少樹皮開裂,B項正確。
答案:B
(2018·山東省平陰縣月考)一般對流層的氣溫是近地面較高,且隨高度增加而遞減。而氣溫狀況在一天中的不同時段也會有差異,有時甚至出現高層氣溫反而高于低層氣溫的現象,這種現象稱為逆溫。下圖為同一地點在某日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間四個不同時段的近地面大氣垂直氣溫分布曲線圖。讀圖,完成下面兩題。
3.圖中丁曲線越接近地面氣溫越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越接近地面風速越小,大氣熱量不易散失
B.越接近地面空氣塵埃越多,塵埃能吸收太陽輻射
C.越接近地面空氣密度越大,大氣吸收的太陽輻射越多
D.越接近地面,大氣吸收的
4、地面輻射越多
解析:根據材料,甲、乙、丙、丁依次是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間的氣溫分布曲線。圖中丁曲線越接近地面氣溫越高,主要原因是地面輻射是對流層的主要直接熱源,越接近地面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越多,與地面風速無關,而大氣吸收的太陽輻射很少,D項正確。
答案:D
4.如果該日形成大霧,則表示水平能見度最低時段的曲線是( )
A.甲曲線 B.乙曲線
C.丙曲線 D.丁曲線
解析:大霧出現在逆溫的條件下,如果該日形成大霧,則使四條曲線表示的時段水平能見度最低的,應是逆溫最強的曲線。讀圖,甲曲線逆溫最強,A項正確。
答案:A
(2016·太原模擬)湖陸風包括湖風(出湖風)和陸風(
5、進湖風),是較大湖泊與陸地之間形成的以24小時為周期的地方性風。下圖示意位于洞庭湖東北部的岳陽市某日6~14時的氣溫與濕度變化。讀圖,完成下面兩題。
5.該日,湖陸風的轉變及對應的時刻是( )
A.陸風轉湖風 8:30~9:30
B.陸風轉湖風 10:00~11:00
C.湖風轉陸風 12:00~13:00
D.湖風轉陸風 13:00~14:00
解析:可以借助海陸風知識分析,若陸地氣溫高、湖泊氣溫低,則陸地為低壓區(qū)、湖泊為高壓區(qū),風由湖泊吹向陸地,即湖風,此時湖泊上空濕潤水汽吹向陸地,則岳陽市空氣濕度變大;相反則為陸風,岳陽市空氣濕度逐漸減小。圖中10~11時是濕度明顯變化
6、的時間段,依上述分析可判斷答案。
答案:B
6.與夏季相比,冬季( )
A.陸風轉湖風提前 B.湖陸風轉變均提前
C.湖風轉陸風提前 D.湖陸風轉變均推遲
解析:陸地氣溫低于湖泊時吹陸風,湖泊氣溫低于陸地時吹湖風;湖風轉陸風時刻應該在湖泊氣溫逐漸升高、陸地氣溫逐漸降低,且陸地氣溫低于湖泊時;由于洞庭湖冬季水域面積小、夏季面積大,所以洞庭湖冬季白天升溫快于夏季白天,則湖風轉陸風會有所提前。
答案:C
下圖示意某一等壓面。P1,P2為等壓線,P1,P2之間的氣壓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慮水平受力,不計空間垂直運動時,O點空氣運動的可能方向。完成下面兩題。
7.若圖為北半
7、球,P1>P2,則O點的風向為( )
A.④或⑤ B.③或④ C.⑥或⑦ D.⑤或⑥
解析:氣壓由地面向高空減小,P1、P2在同一等壓面上,在同一高度上,O點北側氣壓低,南側氣壓高,在北半球地轉偏向力向右偏。若O點位于近地面,風向符合④;若O占位于高空,風向符合③。
答案:B
8.若圖為高空等高面,P1
8、地風速風向隨海拔高度變化而變化狀況示意圖,完成下面三題。
9.隨高度增加( )
A.風速增大加快,風向偏轉幅度加大
B.風速增大加快,風向偏轉幅度減小
C.風速增大變慢,風向偏轉幅度減小
D.風速增大變慢,風向偏轉幅度加大
解析:圖中箭頭的指向代表風向,箭頭的長短代表風力的大小。由圖可知近地面風箭頭的長短變化大,隨高度增加,箭頭的長短變化減小,所以隨高度增加風速增大變慢;根據風向與等壓線的關系:近地面風的風向與等壓線斜交,高空中的風向與等壓線平行,所以隨高度增加,風向偏轉幅度加大,故D項正確。
答案:D
10.此圖所示地點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
9、赤道地區(qū) D.無法判斷
解析:讀圖可知,近地面風向為西南風,高空偏轉成西風,說明該地地轉偏向力是向右偏,故該地位于北半球。
答案:B
11.引起風速、風向隨高度變化而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地轉偏向力隨高度增加變大
B.地面摩擦力隨高度增加變小
C.水平氣壓梯度力隨高度增加變大
D.大氣溫度隨高度增加變低
解析:近地面風主要受三個力的影響: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地面摩擦力逐漸變小,而空氣之間的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因而風向、風速發(fā)生改變,故B項正確。
答案:B
二、綜合題(46分)
12.(2018·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學高三期中
10、)讀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氣壓分布圖,回答問題。(26分)
(1)就氣壓狀況而言,圖中A與B中低壓中心是________,B與C中高壓中心是________。(6分)
(2)若該地氣壓只受溫度影響,則A、B、C中地面溫度最高的是________。(3分)
(3)下圖為沿AB作的剖面圖,完成AB間的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10分)
氣壓值PA、PB、PA′、PB′的大小順序是________,氣溫值TA、TB、TA′、TB′的大小順序是________。
(4)下列圖中能正確表示AB高空等壓面狀況的示意圖是(3分)( )
(5)在圖中甲處畫出風向及其所受的力。(4分)
解析:第(
11、1)題,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比四周低的為低壓中心,如B;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比四周高的為高壓中心,如A、C。第(2)題,近地面氣壓低,溫度高,所以B地溫度最高。第(3)題,近地面A處氣壓高于B處,所以在水平方向上,氣流由A流向B;高空相反,由B′流向A′;A處垂直方向上氣流下沉形成高壓,B處氣流上升形成低壓,所以該環(huán)流呈逆時針。氣壓值由高到低:PA>PB>PB′>PA′;近地面形成高壓該地冷卻,形成低壓該地受熱,氣溫值由高到低:TB>TA>TB′>TA′。第(4)題,A處高空為低壓,等壓面下凹,B處高空為高壓,等壓面上凸。第(5)題,甲處的近地面風,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共同
12、作用,為西北風。
答案:(1)B C (2)B
(3)畫圖略(逆時針方向畫箭頭) PA>PB>PB′>PA′(或PA′TA>TB′>TA′(或TA′
13、小區(qū),平均吸收率為0.64。
材料三:圖乙中小區(qū)3為風速較大的小區(qū),風速為3 m/s;小區(qū)4為風速較小的小區(qū),風速為2.5 m/s。
(1)根據材料一、二,分析下墊面的吸收率對小區(qū)溫升的影響及原因。(6分)
(2)根據材料三分析風速與熱島強度的關系與原因。(8分)
(3)分析該實驗小組研究成果對小區(qū)建筑規(guī)劃和設計有何啟發(fā)。(6分)
解析:第(1)題,根據材料一中數據和材料二中曲線分析,下墊面吸收率與小區(qū)溫升呈正相關關系,這主要是因為下墊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第(2)題,根據材料三分析,風速與熱島強度呈負相關關系。風速越大,溫升越小,城市熱島效應越弱,反之越強。第(3)題,通過該
14、實驗小組研究成果可以指導城市小區(qū)建筑規(guī)劃和設計,主要從下墊面鋪設、通風等方面進行分析回答。
答案:(1)下墊面吸收率小的小區(qū)的溫升幅度(作用)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區(qū)。原因:大氣增溫的熱源主要來源于地面輻射,不同下墊面,熱容量不同。吸收率小的下墊面吸收的太陽輻射熱量較少,因此它通過地面輻射和對流釋放到空氣中的熱量較少,引起的溫升幅度小。
(2)風速與熱島強度(溫升幅度)呈負相關,風速越大,溫升幅度越小。原因:風速越大,空氣流動性越強,由風帶走的熱量也越多??梢?,風速大有助于減弱建筑群的“熱島效應”;風速小則相反。
(3)①盡量使用對太陽輻射吸收率較小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對太陽輻射吸收率較大的瀝青、混凝土來鋪設全部地面;②增加綠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墊面熱容量(減少地面輻射量);③通過合理布置小區(qū)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適當),加強小區(qū)的自然通風,有利于城區(qū)的熱量散失,從而有效改善小區(qū)的“熱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