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xué)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創(chuàng)造形象 詩文有別 第19課 阿房宮賦學(xué)案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2020學(xué)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創(chuàng)造形象 詩文有別 第19課 阿房宮賦學(xué)案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19課 阿房宮賦
導(dǎo)學(xué)目標(biāo) 1.了解體會作者對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寫作目的。2.了解唐代文賦的特點(diǎn),體會本文駢散結(jié)合的寫作特點(diǎn)。
課內(nèi)自主學(xué)習(xí)
一 文化常識
1.文章背景
《阿房宮賦》寫于唐敬宗(李湛)寶歷元年(825),當(dāng)時杜牧二十三歲。這時的唐王朝已是大廈將傾,搖搖欲墜。唐敬宗十六歲即位,好游獵,務(wù)聲色,昏聵失德,荒淫無度,大興土木,不理朝政,鬧得朝野疑懼,無不懷有危機(jī)感。對于這一切,杜牧既憤慨又痛心,于是寫下《阿房宮賦》。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庇纱丝梢娖鋵懽髂康模窃诮枨厥蓟适〉慕逃?xùn),以警告最高統(tǒng)治者。
2.古文
2、知識積累(考點(diǎn))
山川地理(二)
(1)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認(rèn)為是尊位,反之為卑位,因此“北面”有稱臣的意思。
(2)古代以中原為中心,人們將處于東、西、南、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分別稱為東夷、西戎(西羌)、南蠻(南閩)、北狄,有鄙視之意。
(3)古代的“山東”一般是崤山以東地區(qū),和今天的山東省不是一個概念;古代的“中國”有“中原之國”的意思,和今天的“中國”也不是同一個概念。
(4)古代中國的路、府始于宋代。路,宋元時代行政區(qū)域名,宋代的路相當(dāng)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當(dāng)于明清的府。
(5)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的封地稱為“國”,士大夫的封地稱為“家”。
二 古詩文基礎(chǔ)
1.字音識記
3、
①縵回(màn) ②鼎鐺玉石(chēnɡ)
③金塊珠礫(lì) ④橫檻(jiàn)
⑤錙銖(zī) ⑥架梁之椽(chuán)
2.古今異義
(1)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古義:“鉤心”指各種建筑物都向中心區(qū)攢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對峙,好像兵戈相斗,指宮室結(jié)構(gòu)的參差錯落,精巧工致
今義:常用來比喻各用心機(jī),互相排擠;也作“勾心斗角”
(2)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古義:天氣
今義:一定地區(qū)內(nèi)經(jīng)過多年觀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氣象情況
(3)韓魏之經(jīng)營
古義:積蓄、聚斂的金玉珠寶等物
今義:籌劃并管理;計劃并組織等
(4)可憐焦土
古義:可惜
今義:值得同情
4、、憐憫
(5)齊楚之精英
古義:指金玉珠寶等物
今義:指出類拔萃的人才
3.一詞多義
4.詞類活用
(1)名詞的活用
①族秦者秦也(名詞作動詞,滅族)
②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名詞作動詞,炬,放火;焦土,成為焦土)
③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名詞作動詞,出現(xiàn)虹)
④未云何龍(名詞作動詞,出現(xiàn)龍)
⑤朝歌夜弦(名詞作動詞,彈弦,彈奏樂器)
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名詞作狀語,北,從北邊;西,向西)
⑦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名詞作狀語,乘輦車)
⑧明星熒熒,開妝鏡也(名詞作狀語,像明星一樣)
⑨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名詞作狀語,腰,像人腰一樣;牙,像牙齒一樣)
5、
⑩后人哀之而不鑒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鑒;借鑒)
(2)動詞的活用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
(動詞作名詞,收藏,收藏的金玉珠寶等物;經(jīng)營,積蓄、聚斂的金玉珠寶等物)
(3)形容詞的活用
①后人哀之而不鑒之(形容詞的為動用法,為……哀傷)
②蜀山兀(形容詞作動詞,這里指樹林被砍光了)
(4)數(shù)詞的活用
六王畢,四海一(數(shù)詞作動詞,統(tǒng)一)
5.特殊句式
(1)判斷句
①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②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③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2)被動句
①輸來其間(輸,被運(yùn)送)
②函谷舉(舉,被攻占)
(3)倒裝句
①賓語前置
6、秦人不暇自哀(應(yīng)為“哀自”)
②定語后置
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應(yīng)為“磷磷釘頭”)
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應(yīng)為“參差瓦縫”)
③狀語后置
使負(fù)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應(yīng)為“于南畝之農(nóng)夫多”)
架梁之椽,多于機(jī)上之工女(應(yīng)為“于機(jī)上之工女多”)
(4)省略句
幾世幾年,剽掠(于)其人
楚人一炬,可憐(阿房宮)焦土
(阿房宮)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
三 古今對譯
阿房宮賦
段解:寫阿房宮的雄偉壯觀。
段解:寫阿房宮里的美人和珍寶,揭露秦朝統(tǒng)治者奢侈
7、的生活,為下文的議論設(shè)伏。
段解:由描寫轉(zhuǎn)為議論,顯示出作這篇賦文的本意。作者借古諷今,隱指唐王朝統(tǒng)治者無視史鑒,沉湎聲色,大起宮室,身居積薪之上,仍以為安。
段解:慨嘆六國和秦之滅亡,皆由于不愛其民,點(diǎn)明后人應(yīng)從中吸取教訓(xùn),以此為戒。
課內(nèi)文本探究
一|文脈梳理
二|文本探究
1.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極力描寫阿房宮的?這些描寫對表達(dá)中心有什么作用?
我的答案:
提示:(1)課文從三個方面來描寫阿房宮:一是寫阿房宮建筑之奇,二是寫阿房宮美女之眾,三是寫阿房宮珍寶之多。寫建筑,課文先描寫
8、廣闊而高峻之全貌,進(jìn)而細(xì)繪宮中樓、廊、檐、長橋、復(fù)道、歌臺、舞殿之奇;寫美女,述其來歷,狀其梳洗,言其美貌,訴其哀怨,繪聲繪色,倍加渲染;寫珍寶,既寫六國剽掠,倚疊如山,又寫秦人棄擲,視若瓦礫。
(2)這些描寫用墨如潑,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充分體現(xiàn)了賦體的特色。然而鋪陳阿房宮規(guī)模大、宮室多、美女眾、珍寶多并非作者作賦的目的。透過樓臺殿閣、脂粉金玉,作者旨在說明秦統(tǒng)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而維持這種奢侈生活所進(jìn)行的橫征暴斂,正是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2.品析“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句。
我的答案:
提示:“畢”“一”寫出了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的豪邁氣概;“兀”
9、“出”兩字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梢韵胂笤凇半y于上青天”的蜀道上運(yùn)送巨大木料的艱難;可以想象阿房宮是多么宏大,秦始皇是多么驕奢;可以想象“覆壓三百余里”的阿房宮建造中榨取了多少人民的血汗,葬送了多少人民的生命。
3.杜牧寫這篇賦,既然是為了總結(jié)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xùn),借以諷諫時弊,為何開頭要從六國覆滅下筆?
我的答案:
提示:作者諷諫時弊,以秦王朝滅亡為借鑒;寫秦朝覆滅,又以六國衰亡為鋪墊。六國何以會滅亡?賦中說道“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可見,六國滅亡,是不能愛民的結(jié)果。從何處看出六國不愛民呢?如“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
10、剽掠其人,倚疊如山。”秦之珍寶(財富之代稱)來自六國,六國之珍寶取自百姓,統(tǒng)治者為滿足奢華生活之需要,對百姓肆意搜刮,錙銖不留。“六國”因不愛民而“畢”其統(tǒng)治,秦若吸取教訓(xùn),“復(fù)愛六國之人”,那就不至于迅速滅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國滅亡的老路。開頭十二個字,既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宮的修建,又起到了籠蓋全篇、暗示主題的作用。
4.[技法探微]“明星熒熒,開妝鏡也……杳不知其所之也”一段是如何寫宮廷生活的奢華靡麗的?
我的答案:
提示:這一段話用排比兼比喻的寫法,描寫阿房宮中宮人梳妝以及出行的盛大場面,有力地突出了宮人生活的奢華靡麗。這一組排比句氣勢非
11、凡。同時,這組排比句中的每一分句又是比喻,喻體在前,本體在后,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眾多喻體又構(gòu)成了一個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明星閃爍、綠云擾擾、渭水漲膩、煙霧蒙蒙、雷聲乍起,這些自然界的現(xiàn)象變化給人以新奇的視聽感受,有一種盛大的氣勢;然后,作為本體的事物出現(xiàn)了,原來是美麗妖嬈的宮人們打開了梳妝鏡,梳理鬢發(fā),洗去臉上的脂粉,焚香熏衣服,秦始皇乘坐宮車出行。
5.[創(chuàng)新表達(dá)]簡要比較《阿房宮賦》與《六國論》《過秦論》在寫法上的異同。
我的答案:
提示:共同特點(diǎn)是:都以秦與六國的興亡為論題,都針對當(dāng)時朝政有感而發(fā),規(guī)勸當(dāng)政者要引以為鑒。各篇的獨(dú)創(chuàng)性是:
(1)賈誼論秦亡,在歷史上首先揭示了秦
12、亡的根本原因是“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的道理。(2)蘇洵論六國之亡,第一次從“六國破滅”的內(nèi)部因素的角度來立論,對這些內(nèi)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經(jīng)濟(jì)、外交、軍事等多方面,而且處處顯示了自己的獨(dú)到見解。(3)《阿房宮賦》可以說是用賦的形式來寫議論文,這寫法本身就具有獨(dú)創(chuàng)性;其次,作者選擇了一個具體、形象的事物作為立論的角度,把阿房宮作為秦始皇驕奢淫逸的象征,作為秦始皇壓榨人民的見證,作為秦王朝覆滅的原因,提出了熱愛百姓是執(zhí)政的基礎(chǔ),是天下長治久安的關(guān)鍵,這種立論的方式更具有特色。
教材遷移講練 中國古代官員的升降任免等文化常識(二)
三、官員提拔、升職
1.加:①升職。②兼職
13、。
例:賜金帛。加秩二等?!端螘る[逸列傳》
2.升(晉):升官。加官晉爵。
例:明升暗降。
3.超:破格提拔。
例:故莫敢超等逾官。——《管子·法禁》
帝深遇之,超拜御史中丞?!督鹗贰ち袀鞯诹?
4.擢、拔擢、超擢:用于由低級到高級的升遷。擢、拔擢,提拔;超擢,破格提拔。
如:擢為后將軍?!稘h書·趙充國傳》
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蠲堋蛾惽楸怼?
5.提:提拔;提升。
例:感其提拔之恩。——房玄齡《晉書》
6.甄拔:甄別選拔,指提升沒有官職的人。
例:山濤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畎住杜c韓荊州書》
7.陟:提拔。
例:陟罰臧否,不宜異同?!T
14、葛亮《出師表》
四、表示調(diào)動、改任
1.徙:調(diào)任官職。
例:徙為江南西道觀察使?!缎绿茣ろf丹傳》
2.調(diào)、調(diào)授:調(diào)動、遷調(diào)之意。有時也指升官。
例:調(diào)清河丞,尋知大谷縣。——班固《漢書·爰盎傳》
3.出、出官:一般指被貶謫,從京城調(diào)到地方,京官外調(diào)。
例:乃出溫為汝州防御史?!督鹗贰ち袀鞯诹?
4.換:更改官職。
例:以廉能換郿縣,尋辟威戎令。——《金史·列傳第六十二》
5.改:改任。
例:改太后府衛(wèi)尉?!督鹗贰ち袀鞯诹?
6.轉(zhuǎn):調(diào)任官職。
例:(鄭渾)轉(zhuǎn)為上黨太守?!度龂尽の簳む崪唫鳌?
7.遷:①調(diào)動官職,一般指升職。
例:公車特
15、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稌稀稄埡鈧鳌?
②也指貶官。
五、官員被貶、流放
1.左遷:貶職。
例: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拙右住杜眯小?
2.降(貶):降職。(同今義)
例:尋以罪降知洪州?!端问贰の汗迋鳌?
3.謫(遷謫):官員被降官遠(yuǎn)調(diào)或被流放。
例: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拙右住杜眯小?
4.逐(放逐):京官流放到遠(yuǎn)地。
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抉R遷《報任安書》
5.流:流配或流放罪人于遠(yuǎn)地。
例:泰芝竟以贓敗流死?!杜f唐書·卷八十七列傳第三十七》
六、免職、辭職
1.罷:免職。
例:竇太后大怒,乃罷逐趙綰、王臧等?!段浩湮浒?/p>
16、侯列傳》
2.黜:廢除,免職。
例: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見黜,雖欲牽黃犬,復(fù)可得乎!——《晉書·魯芝傳》
3.免:免職。
例:(呂諲)知門下省事,七月,丁母憂免?!督鹗贰ち袀鞯诹?
4.革、褫(chǐ):革除,指撤職查辦。
例:張勃進(jìn)陳湯而坐以褫爵?!x莊《上搜才表》
5.廢:廢除。
例:炎懼,乃廢中宗為盧陵王?!杜f唐書·卷八十七列傳》
6.移?。荷蠒Q病,為居官者請求退職的委婉語。
例:即日父子俱移病,滿三月賜告?!稘h書·疏廣傳》
7.告老:指封建時代臣子或官員因年老辭去職務(wù),后泛指年老退休。
例: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數(shù)告老?!端问贰ぴS將傳》
17、
8.解官:辭去官職。
例:得監(jiān)和州稅,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歸養(yǎng)。——《宋史·包拯傳》
9.請老:古代官吏請求退休養(yǎng)老。
例:祁奚請老,晉侯問嗣焉?!蹲髠鳌?
10.乞身:古代認(rèn)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稱請求退職為“乞身”。
例:時天下略定,通思欲避榮寵,以病上書乞身?!逗鬂h書·李通傳》
11.乞骸骨:古代官吏請求退職,意思是使骸骨歸葬故鄉(xiāng)。
例:龔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逗鬂h書·王龔》
12.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
例:以刑部尚書致仕?!缎绿茣ぐ拙右讉鳌?
13.開缺:舊時官吏因故不能留任,免除其職務(wù),準(zhǔn)備另外選人充任。
例:“其本道有才者,即可特
18、授,否則開缺另候簡用,即以道缺給之”?!涤袨椤渡锨宓鄣诹鶗?
14.辭、致政(官員將權(quán)柄還給君王)、告退、退、歸故里:上表辭職。
例:崇來朝,表求致政?!端问贰す鐐鳌?
15.奪、黜、罷、免、去、廢:表示被罷免。
例:為有司劾,奏奪一官?!端问贰㈦S傳》
七、古代官員的薪水名稱
東漢以前,一般俸祿都發(fā)放實(shí)物(糧食、布帛)。唐以后一直到明清,主要以貨幣形式為俸祿發(fā)給朝廷官員。古代官員俸祿的名稱不止一種,如:“月給”“月薪”“月錢”等,而明代曾將俸祿稱“月費(fèi)”,后又改稱為“柴薪銀”,意思是幫助官員解決柴米油鹽這些日常開支的費(fèi)用?!爸取薄暗摗保汗糯賳T的俸祿?!梆A”:舊時多指軍警等的薪金。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