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太平村中學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復習提綱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天津市太平村中學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復習提綱 新人教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
1、質(zhì)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總和。
◆ 質(zhì)量守恒定律應用于化學變化,不能應用于物理變化。
◆?質(zhì)量守恒定律說的是“質(zhì)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不參加反應的物質(zhì)質(zhì)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質(zhì)質(zhì)量不能計入“總和”中。
2、質(zhì)量守恒的原因:從微觀上看,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質(zhì)量不變。
3、化學反應前后:
◆一定不變——(宏觀)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質(zhì)量、元素的種類和質(zhì)量。
◆一定不變——(微觀)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質(zhì)量。
◆一定改變——(宏觀)物質(zhì)的種類。
◆一定改變——(微觀)分子的種類。
◆可能
2、改變——分子總數(shù)。
4、化學反應類型
◆四種基本反應類型:
① 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zhì)生成另一種物質(zhì)的反應。
② 分解反應——由一種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zhì)的反應。
③ 置換反應——一種單質(zhì)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zhì)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④ 復分解反應——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反應:物質(zhì)得到氧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
還原反應:物質(zhì)失去氧的反應屬于還原反應。
氧化劑:提供氧的物質(zhì)
還原劑:奪取氧的物質(zhì)(常見還原劑:H2、C、CO)
◆中和反應: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5、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3、
◆ 質(zhì)的方面:表明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
◆ 量的方面:① 各物質(zhì)間反應時的微粒個數(shù)比; ② 各物質(zhì)間反應時的質(zhì)量比。三、化學6、方程式的讀法(意義):以下面的方程式為例
2H2 + O2? =? 2H2O
?4 :32? :? 36
◆?氫氣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水。
◆每2個氫分子和1個氧分子在點燃的條件下恰好完全反應,生成2個水分子。
◆每4份質(zhì)量的氫氣和32份質(zhì)量的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恰好完全反應,生成36份質(zhì)量的水。
7、書寫化學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則:① 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 ② 必須遵守質(zhì)量守恒定律。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一節(jié)? 金剛石、石
4、墨和C60
一、 “碳”和“炭”的區(qū)別:“碳”指碳元素,不是具體指某種物質(zhì);而“炭”指具體的、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zhì)。
二、金剛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三種不同的單質(zhì)。
所以,在一定條件下,將石墨轉(zhuǎn)化為金剛石的變化是化學變化。
三、???????????? 金剛石、石墨的物理性質(zhì)和用途
?
化學式
顏色
形狀
硬度
導電性
導熱性
潤滑性
熔點
用途
金剛石
C
無色透明
正八面體
最硬
無
無
無
高
劃玻璃、切割金屬、鉆探機鉆頭、制裝飾品等
石墨
深灰色、有金屬光澤、不透明
細鱗片狀
最軟之一
優(yōu)良
良好
良好
電極、
5、鉛筆芯、潤滑劑等
◆ 金剛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zhì)。
◆??無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體和少量雜質(zhì)構(gòu)成,沒有固定形狀。
常見的無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
顏色、狀態(tài)
制法
用途
木炭
灰黑色的多孔性固體
木材隔絕空氣加強熱
燃料、黑火藥、制活性炭、冶煉金屬
活性炭
灰黑色多孔顆粒狀固體
木炭在高溫下用水蒸氣處理
凈化多種氣體和液體、作防毒面具
焦炭
淺灰色多孔性固體
煙煤隔絕空氣加強熱
冶煉金屬
炭黑
極細的黑色粉末
含碳物質(zhì)不完全燃燒
墨、油墨、油漆、鞋油、燃料等,作橡膠制品的填料
◆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物理性質(zhì))?;钚蕴康奈?/p>
6、性更強。
四、C60分子是一種由60個碳原子構(gòu)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這種足球結(jié)構(gòu)的碳分子很穩(wěn)定。
五、金剛石、石墨、C60性質(zhì)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六、碳的化學性質(zhì)
◆單質(zhì)碳的物理性質(zhì)各異,而各種單質(zhì)碳的化學性質(zhì)卻完全相同
◆在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zhì)不活潑。
◆碳具有可燃性:C+O2 =CO2(充分燃燒)???????? 2C+O2= 2CO(不充分燃燒)
碳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燃燒劇烈,發(fā)出白光;放熱;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碳具有還原性:
C+2CuO =2Cu+CO2↑
2Fe2O3+3C =4Fe+3CO2↑
單質(zhì)碳的還原性可用于冶金工業(yè)。
7、
第二節(jié)?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
◆ 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稀鹽酸。
◆不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的原因:稀硫酸與大理石反應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鈣,阻礙反應的繼續(xù)進行。
◆不用濃鹽酸代替稀鹽酸的原因:濃鹽酸易揮發(fā),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氫氣體而不純。
◆不用純碳酸鈣或碳酸鈉等代替大理石、石灰石的原因:它們與稀鹽酸反應速率太快,不容易控制和收集,且成本較高。
◆? 反應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發(fā)生裝置:同分解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的發(fā)生裝置(原因:固體和液體混合,在常溫下反應生成氣體)
◆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
8、原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氣密度大)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用長頸漏斗插入液面內(nèi)的氣體發(fā)生裝置,緊閉導氣管出口,從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穩(wěn)定后水面下降,則表明漏氣;若水面不下降,則表明不漏氣。
◆驗滿:把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不要伸入瓶內(nèi)),如果火焰熄滅,證明二氧化碳已經(jīng)收集滿了。
◆檢驗:把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就證明收集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凈化:如果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時,可先將氣體通過盛有碳酸氫鈉溶液的洗氣瓶(除去氯化氫),再通過盛有濃硫酸的洗氣瓶(除去水蒸氣并進行干燥)。
二、二氧化碳的工業(yè)制法:?
第三節(jié)? 一氧化碳
9、和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及對應的探究實驗:
【實驗操作】將CO2氣體慢慢倒入杯中。
【實驗現(xiàn)象】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
【實驗分析】二氧化碳氣體沿燒杯內(nèi)壁流下,先聚集在底部,
然后逐漸上升,把杯內(nèi)的空氣自下而上排出。
【實驗結(jié)論】① 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② 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
n????????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實驗操作】向一個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質(zhì)地較軟的塑料瓶中加入約1/3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
【實驗現(xiàn)象】瓶體變癟。
【實驗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時,使瓶內(nèi)的氣體體積減小,因而壓強減小,外界大
10、氣壓把瓶子壓癟了。
【實驗結(jié)論】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
◆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二氧化碳不能供給呼吸。(注意:二氧化碳沒有毒性)
◆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探究:【實驗操作】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紙花。第一朵紙花噴上稀醋酸,第二朵紙花噴上水,第三朵紙花直接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第四朵紙花噴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觀察四朵紙花的顏色變化。然后將第四朵紙花取出,小心烘烤,觀察現(xiàn)象。
【實驗現(xiàn)象】① 第一朵小花變紅;② 第二朵小花不變色; ③ 第三朵小花不變色; ④ 第四朵小花變紅; ⑤ 第四朵小花
11、被烘烤后由紅色變成紫色。
【實驗分析】① 醋酸能使紫色小花變紅,說明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變紅;②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③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④ 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⑤ 說明碳酸被分解了。
【化學方程式】CO2+H2O=H2CO3和H2CO3=H2O+CO2↑
【注意事項】
① 第二朵、第三朵紙花可以說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
② 紙花必須是干燥的。如果紙花不是干燥的,那么在把第三朵紙花放入水中時,CO2會與紙花里的水分反應生成碳酸使紙花變紅,這樣就起不到對照的作用
12、。
③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二氧化碳能與灼熱的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該反應是吸熱反應。該反應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還原反應(CO2是氧化劑,C是還原劑)。
該反應是二氧化碳變?yōu)橐谎趸嫉囊环N方法。
三、? 二氧化碳的用途
◆滅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
原因:①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② 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滅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干冰(固體二氧化碳):干冰升華吸收大量的熱,因此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劑。
◆光合作用:作
13、氣體肥料,可以提高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
四、二氧化碳對環(huán)境的影響:造成溫室效應
◆【能導致溫室效應的氣體】二氧化碳、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氟利昂)。
五、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小。
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六、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燒的現(xiàn)象】① 發(fā)出藍色火焰; ② 放熱; ③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煤爐從上至下,常發(fā)生的三個反應:2CO+O2 =2CO2、CO2+C =2CO、C+O2 =CO2
◆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原因:一氧化碳極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jié)合,造
14、成生物體內(nèi)缺氧,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正常的血液呈深紅色,當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紅色變成淺紅色。
◆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
七、一氧化碳的用途:
◆可燃性:作氣體燃料
◆還原性:冶煉金屬
八、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
【【實驗操作】
① 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熱前必須先檢驗一氧化碳的純度;
② 點燃酒精燈給玻璃管內(nèi)的物質(zhì)加熱;
③ 實驗完畢,先熄滅酒精燈;
④ 再通入一會兒一氧化碳直到試管冷卻。
【實驗現(xiàn)象】黑色粉末變成紅色,生成的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結(jié)論】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銅還原成銅,同時生成二氧化碳。
【化學方程式】CO+CuO
15、= Cu+CO2
【注意事項】
① 檢驗一氧化碳純度的目的:防止加熱空氣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氣體引起爆炸。
② 一氧化碳“早來晚走”,酒精燈“遲到早退”。
③ 一氧化碳“早來”,酒精燈“遲到”的目的:排凈裝置內(nèi)的空氣,防止加熱空氣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氣體引起爆炸。
④ 一氧化碳“晚走”,酒精燈“早退”的目的:防止灼熱的銅重新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
(2Cu+O2= 2CuO)。
⑤ 因為一氧化碳有劇毒,隨意排放會造成空氣污染,所以必須進行尾氣處理。
⑥溶液的選擇:① 證明反應生成二氧化碳;② 除去裝置內(nèi)的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
【實驗裝置和實驗操作】與上面的實驗類似(⑥
16、下的酒精燈要換成酒精噴燈)
【實現(xiàn)現(xiàn)象】紅色粉末逐漸變黑,生成的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化學方程式】
【注意事項】鐵塊是銀白色的,但鐵粉是黑色的。
九、????????????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比較
?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物理性質(zhì)
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
化學性質(zhì)
可燃性、還原性、毒性
①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
② 二氧化碳可以和四大強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③ 二氧化碳能和碳單質(zhì)反應
④ 二氧化碳能參與光合作用
檢驗方法
通過灼熱的氧化銅粉末,粉末由黑色逐漸變成紅色,產(chǎn)生的氣體能使澄
17、清石灰水變渾濁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主要用途
做燃料、冶煉金屬
滅火、制汽水、人工降雨
?
十、三大還原劑:H2、C、CO——共同性質(zhì):可燃性、還原性。
十一、三大可燃性氣體及燃燒時的火焰顏色:H2(淡藍色)、CO(藍色)、CH4(明亮的藍)
第七單元? 燃料及其應用
◆定義:通常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跟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探究燃燒的條件(本實驗要在通風櫥或抽風設備下進行):
【實驗操作】a.在500mL的燒杯中注入400mL熱水,并放入用硬紙圈圈住的一小塊白磷。在燒杯上蓋一片薄銅片,銅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紅磷,另一端放一小塊已用濾
18、紙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觀察現(xiàn)象。
b.用導管對準上述燒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氣(或空氣),觀察現(xiàn)象。
【實驗現(xiàn)象】a. 銅片上的白磷燃燒,銅片上的紅磷和水中的白磷沒有燃燒。b. 白磷在水下燃燒。
【實驗分析】①與②對比,說明:物質(zhì)是否發(fā)生燃燒與可燃物燃燒所需要的溫度有關。
①與③對比,說明:物質(zhì)是否發(fā)生燃燒與是否與氧氣(空氣)接觸有關。
③與圖(2)對比,再次說明:燃燒必須有氧氣(空氣)。
【實驗結(jié)論】燃燒的條件: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
◆通風櫥是一種不完善的尾氣處理裝置,若改進上述實驗,可將紅磷和白磷裝入密閉的容器內(nèi)(還要套一個氣球),這樣便于進行尾氣處理。
◆ 燃燒的條件:① 可燃物;② 與氧氣(或空氣)接觸;③ 溫度達到著火點。
【注意事項】① 著火點不是固定不變的。對固體燃料來說,著火點的高低跟表面積的大小、顆??上У拇旨?、導熱系數(shù)的大小等